- 年份
- 2024(14394)
- 2023(20810)
- 2022(17907)
- 2021(16575)
- 2020(14198)
- 2019(32528)
- 2018(32022)
- 2017(61206)
- 2016(33792)
- 2015(38027)
- 2014(38034)
- 2013(37601)
- 2012(34417)
- 2011(30986)
- 2010(30946)
- 2009(28637)
- 2008(28632)
- 2007(25294)
- 2006(21848)
- 2005(19174)
- 学科
- 济(132130)
- 经济(131945)
- 管理(102607)
- 业(94739)
- 企(79463)
- 企业(79463)
- 方法(62991)
- 数学(55169)
- 数学方法(54460)
- 财(45621)
- 农(35346)
- 中国(34166)
- 学(29900)
- 业经(29050)
- 制(28596)
- 务(26487)
- 财务(26398)
- 财务管理(26327)
- 地方(25518)
- 企业财务(24993)
- 贸(24447)
- 贸易(24441)
- 易(23713)
- 农业(23181)
- 理论(21186)
- 银(21105)
- 银行(21014)
- 技术(20247)
- 环境(20211)
- 和(20008)
- 机构
- 大学(483508)
- 学院(480834)
- 济(188303)
- 管理(185659)
- 经济(184248)
- 理学(161297)
- 研究(160258)
- 理学院(159469)
- 管理学(156349)
- 管理学院(155503)
- 中国(119256)
- 科学(103367)
- 京(101925)
- 财(94938)
- 农(87133)
- 所(82393)
- 业大(77665)
- 研究所(75105)
- 中心(73571)
- 财经(73141)
- 江(71156)
- 农业(69035)
- 经(66410)
- 北京(63683)
- 范(60852)
- 师范(60078)
- 院(57976)
- 经济学(57535)
- 州(56527)
- 财经大学(54369)
- 基金
- 项目(332093)
- 科学(258819)
- 基金(241031)
- 研究(233515)
- 家(213395)
- 国家(211692)
- 科学基金(180151)
- 社会(146257)
- 社会科(138631)
- 社会科学(138593)
- 省(130256)
- 基金项目(127789)
- 自然(120663)
- 自然科(117854)
- 自然科学(117816)
- 自然科学基金(115681)
- 划(110240)
- 教育(107723)
- 资助(100078)
- 编号(93541)
- 成果(75567)
- 重点(74983)
- 部(72416)
- 发(69293)
- 创(68445)
- 科研(64869)
- 课题(64697)
- 创新(64080)
- 计划(62696)
- 大学(61482)
- 期刊
- 济(199733)
- 经济(199733)
- 研究(136101)
- 中国(90474)
- 学报(86797)
- 财(77842)
- 农(77797)
- 科学(74347)
- 管理(65495)
- 大学(64346)
- 学学(61140)
- 农业(52492)
- 教育(46605)
- 融(40351)
- 金融(40351)
- 技术(39849)
- 财经(36132)
- 经济研究(32563)
- 业经(32399)
- 经(30843)
- 业(27270)
- 问题(26329)
- 版(25255)
- 科技(23308)
- 统计(22627)
- 图书(22574)
- 技术经济(22500)
- 业大(22304)
- 理论(22264)
- 财会(21131)
共检索到695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双华 王静雅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财富积累具有较强的中介效应,其再分配机制对住房财富水平有显著影响。为此,结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和不平等回归分解法,对其影响路径进行系统性研究发现: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对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群体的住房财富积累具有稳定的正向再分配效应,对住房财富不平等的贡献较高。按照公积金的代际支付转移及分配差异的负反馈循环机制,这种不平等远未达到其最大影响。未来通过政策调整和结构优化,在公积金制度公平性和财富分配方面还蕴含着巨大的改善空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金昭
本文以上海市为例,从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系统投入产出的角度,选取住房公积金归集额度、住房公积金贷款本金回笼额度、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人数作为输入指标,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总额度、新增住房公积金贷款人数作为输出指标,建立DEA模型,并用该模型测算1999-2009年上海市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效率,并从有效性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制度 DEA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冬梅 李昕 刘春晓 孙伟增
21世纪以来,房价的快速上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利用2002—2016年中国2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房价与犯罪率的关系,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房价上涨对城市犯罪率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的房价上涨将导致本城市刑事犯罪批捕率与起诉率分别上涨0.16%和0.099%,在使用工具变量后影响效果仍然存在且有所提升。第二,房价对犯罪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和时间异质性,在房价水平更高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及2008年以后,房价对犯罪率的影响更大;第三,房价上涨会显著加剧本地居民家庭的财富不平等,从而导致犯罪率水平的提升。第四,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有助于降低房价上涨对城市犯罪率的刺激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全面理解房价上涨的社会影响以及相关住房市场政策的制定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卢建新 罗百棠 蔡雪
本文将收入分配结构因素纳入LC—PIH模型,试图从收入分层角度寻找我国住房市场弱财富效应的根源。基于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CHFS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房价对消费的影响具有门限特征,中等收入城市的住房财富效应最为明显;收入作用下的家庭住房财富效应也呈现倒U形。总体上,我国住房财富效应较弱源于收入的结构性差异,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可能导致房价上涨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被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挤出作用抵消。
关键词:
住房价格 居民消费 住房财富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于1991年5月在上海首先开始实施。实行了以“推行公积金,提租发补贴,配房买债券、买房给优惠,建立房委会”为内容的五位一体的住房制度改革方案。自上海率先实行住房公积金以后,其它大中城市也相继推行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并且已经取得巨大成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伍再华 叶菁菁 郭新华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选用工具变量法,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城乡家庭借贷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并验证了财富不平等扩大会抑制金融素养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金融素养是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重要因素。户主金融素养水平的改善显著提高了家庭发生借贷的概率与家庭借贷规模。(2)金融素养对城乡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金融素养的提高对信贷约束较为严重的农村家庭借贷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大。(3)财富不平等对家庭借贷行为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财富不平等的扩大减少了家庭借贷需求,降低了家庭发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伍再华 叶菁菁 郭新华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选用工具变量法,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城乡家庭借贷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并验证了财富不平等扩大会抑制金融素养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金融素养是影响家庭借贷行为的重要因素。户主金融素养水平的改善显著提高了家庭发生借贷的概率与家庭借贷规模。(2)金融素养对城乡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金融素养的提高对信贷约束较为严重的农村家庭借贷行为的促进作用更大。(3)财富不平等对家庭借贷行为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财富不平等的扩大减少了家庭借贷需求,降低了家庭发生借贷的概率和家庭负债规模。(4)随着家庭财富不平等程度的扩大,金融素养对家庭借贷行为的促进作用受到抑制。基于以上结论,政府应该大力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教育,注重家庭收入分配合理性,从而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班梓瑜 任羽卓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数据,探究住房财富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住房财富效应是正向的,居民拥有的住房数量越多、总市值越大,住房财富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进一步的,本文分析了住房财富促进消费的作用机制,发现放宽信贷约束和减少预防性储蓄是住房财富促进消费的具体机制;此外,住房财富对不同类别消费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受影响较小,文娱医疗等其他消费受影响较大;同时,住房财富效应在不同等级城市中存在异质性,城市等级更高的城市住房财富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文实证验证了住房的财富效应,并解释了住房财富效应的影响机制,对如何拉动居民消费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楠楠 余劲
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住房政策性金融的重要部分,是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虽然该制度自设立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住房市场货币化改革,并提升了居民购房能力,但由于缴存机制、利率制度及使用效率方面的问题导致住房公积金缴存者的福利水平未达到最优。本文通过总结住房公积金福利效应的相关研究,梳理造成福利损失的因素,归纳改进其福利效应的路径,探讨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向及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巧
住房公积金的推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对住房的需求量,从而进一步影响住房市场的量价关系。本文以上海市为例,研究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上海市居民住房需求实现的贡献,实证结果显示:上海市居民获得的公积金支持与住房市场成交量、成交价格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住房成交量与住房公积金支持互为因果关系,住房成交价格是住房公积金支持的格兰杰原因。研究表明,在住房市场调控中需进一步关注住房公积金对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并提出完善公积金制度的相关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西枘 汪梦
住房公积金在提高缴存人购房能力和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监督不力、公积金使用不充分和使用难等问题。文章基于成都市的实地调查与访谈,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住房公积金制度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认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以完全承担银行在现有公积金管理模式下的金融职能。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管理绩效 金融职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先柱 吴义东
该文从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近年来房地产去库存化的政策实际,基于理论模型分析,运用微观调研数据拟合Probit回归模型试图寻找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劫贫济富"的微观证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着"嫌贫爱富"和"嫌农爱城"的制度缺陷,当前楼市的"救市"政策放大了这一效应,为此需要以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为目标,从明确公积金属性定位、注重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更加强调公积金金融属性以及适当扩大其覆盖范围等方面着手对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改革,使其在促进职工住房消费、改善居民居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劫贫济富 公平 改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先柱 吴义东
该文从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近年来房地产去库存化的政策实际,基于理论模型分析,运用微观调研数据拟合Probit回归模型试图寻找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劫贫济富"的微观证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着"嫌贫爱富"和"嫌农爱城"的制度缺陷,当前楼市的"救市"政策放大了这一效应,为此需要以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为目标,从明确公积金属性定位、注重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更加强调公积金金融属性以及适当扩大其覆盖范围等方面着手对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改革,使其在促进职工住房消费、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劫贫济富 公平 改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晓慧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评价我国各地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有效性情况,分析结果显示住房公积金制度有效性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制度的有效性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正相关性。笔者建议从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率和提取率入手,深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改革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完善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信息化水平建设以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AHP 有效性评价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晓慧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评价我国各地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有效性情况,分析结果显示住房公积金制度有效性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制度的有效性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正相关性。笔者建议从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率和提取率入手,深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改革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完善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信息化水平建设以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AHP 有效性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