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7)
- 2023(10642)
- 2022(9015)
- 2021(8418)
- 2020(7050)
- 2019(15617)
- 2018(15891)
- 2017(29057)
- 2016(15741)
- 2015(17294)
- 2014(17055)
- 2013(16083)
- 2012(14712)
- 2011(13256)
- 2010(13656)
- 2009(12845)
- 2008(12789)
- 2007(11562)
- 2006(10401)
- 2005(9535)
- 学科
- 管理(54437)
- 济(53420)
- 经济(53328)
- 业(50015)
- 企(44999)
- 企业(44999)
- 制(20093)
- 财(18427)
- 技术(18345)
- 中国(18241)
- 体(15963)
- 方法(15890)
- 农(15219)
- 业经(15086)
- 银(12920)
- 银行(12896)
- 技术管理(12638)
- 行(12419)
- 数学(12403)
- 数学方法(12184)
- 融(11879)
- 金融(11872)
- 体制(11462)
- 理论(11417)
- 学(10778)
- 务(10702)
- 财务(10671)
- 财务管理(10645)
- 地方(10302)
- 企业财务(10110)
- 机构
- 学院(209388)
- 大学(208932)
- 济(83993)
- 经济(81958)
- 管理(79621)
- 研究(74092)
- 理学(66877)
- 理学院(66142)
- 管理学(65170)
- 管理学院(64732)
- 中国(57158)
- 京(44945)
- 财(44434)
- 科学(41951)
- 所(36342)
- 江(34855)
- 中心(33601)
- 财经(32826)
- 农(32169)
- 研究所(32166)
- 经(29589)
- 北京(28584)
- 院(27961)
- 业大(27936)
- 范(27294)
- 州(27029)
- 师范(26986)
- 技术(24938)
- 经济学(24898)
- 农业(24425)
- 基金
- 项目(135388)
- 科学(107924)
- 研究(105310)
- 基金(95920)
- 家(82841)
- 国家(82077)
- 科学基金(70982)
- 社会(66438)
- 社会科(62839)
- 社会科学(62830)
- 省(55111)
- 基金项目(50096)
- 教育(49258)
- 划(45969)
- 自然(43231)
- 编号(42925)
- 自然科(42259)
- 自然科学(42245)
- 自然科学基金(41528)
- 资助(37128)
- 成果(37011)
- 创(34495)
- 制(31958)
- 课题(31801)
- 创新(31261)
- 重点(30772)
- 部(29887)
- 发(29263)
- 国家社会(27426)
- 性(27162)
共检索到342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铁成
本文研究了国外公私合作模式在重大创新专项、战略研发项目、技术转移项目、风险投资领域、科研设施设备领域、科研机构建设领域的应用,阐明了公私合作模式的内涵和类型,分析了公私合作模式对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社会创新投资规模、创新风险化解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公私合作创新模式的要点及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燕萍
逐步建立符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运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的重要保证。本文拟从广西计划体制改革的实践出发,对在治理整顿期间或更长一些时期内,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计划体制改革,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一、计划体制的改革与成就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和实物调拨为主要标志的计划体制,全国上下大体一致。这种计划体制尽管有利于集中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保证重点生产建设,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文剑
计划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实现目标的途径是:1.实现计划决策的科学化。科学的计划决策是制定正确计划的的前提。而科学的计划决策应该充分体现权威和民主性的统一。前者能使计划对各级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管和纯
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了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体制改革,经过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从单一的指令性计划发展为两类计划(指令性计划和调节性计划)、五种计划形式(定向、非定向、联合办学、委托培养、自费);由中央一级管理发展为“中央和省、市两级管理,分级负责。”招行计划体制改革的这些成果,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朴民 李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和宇 杨宜勇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计划控制的重心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思路是想通过严格控制职工数量保证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国以来,我国的劳动计划体制从无到有,几经收权和放权,形成了以下一些特征。 1、管理范围过于狭窄。即劳动计划主要控制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和宏明
本文针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根本方向:把公共投资管理体系同私人投资管理体系分离开来,建立公私分离的投资管理制度。并据此提出了不同的投资管理原则和办法。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投资体制 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吕岩威 李平
中国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源于创新效率的推动,而技术进步与创新效率变化趋势呈显著负相关。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远高于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方面的差距较大,以及东北与东部地区在技术进步和纯创新效率方面的差距较大。在科研机构转制改革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阶段,全国及区域层面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改革初期均略有下降,但创新效率增速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东部地区创新效率的增速远高于其他地区。在实施创新驱动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阶段,全国及区域层面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改革初期均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驱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丽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滞后,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相距甚远,究其原因,与实施科技创新遭遇到的体制性障碍密切关联。对于我国现行科技体制中存在着的各种弊端,我们必须认真地进行反省,找出其症结之所在,并探讨当下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体制问题 改革方向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桂世镛
中国计划、投资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发展方向’94中国北京国际高级经济论坛会议[编者按]1994年5月11日—12日在北京举行了’94中国北京国际高级论坛会议,中外有关人士共同讨论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国际经济合作问题。本刊上期发表了世界银行副行长欧内斯...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成武 严素勤
简述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及其在卫生领域的应用,分析英国医院PPP与英国卫生体制的适配性,探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导入PPP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天骄
以资源配置和创新效率的新视角研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并得出新的观点:改革第一阶段,科技资金配置和创新效率未有效改善;外部技术产业化和内部研发成本高企,导致技术交易市场、企业内部科技机构的收效甚微;企业主要依赖技术改造积累创新能力。第二阶段,强制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同时降低了技术产业化、内部研发和技术市场交易的成本,明显提高了企业创新效率和科技资金份额;科研机构的效率虽提高,但低于企业,原因是其人员和设备的效率都较低。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资源配置 创新 效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蒋伏心 华冬芳 刘利平
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有关键的支撑推动作用,面对"十三五"规划期创新经济的要求,科技服务业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性。体制方面,"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顶层设计,实现"动力强、方向正、效率高、规范严、可持续"的体制目标。政府行为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建立"市场决定、科学激励、有效管理、创新模式、多链融合"的发展机制,促进科技服务业快速、高效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苟兴功 余洪英
政府介入力度不够,缺乏利益驱动机制,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提出改革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加强制度建设,为校企合作持续稳定运行保驾护航等措施,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
高职 校企合作 体制 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凤芹 景婉博
韩国科技发展史表明,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腾飞期,还是经济危机复苏期,科技创新始终是韩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总结其经验,韩国始终根据不同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调整科技政策,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向市场放权与向社会分权。具体如,减少经济干预,让位市场,科技创新从政府主导转向企业主导;推动国立研究机构转型发展的社会改革等。对比中国科技创新的现实,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科技创新中应协调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将体制改革置于首位,避免政府单方发力,现阶段应着力加大社会改革力度,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生态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体制改革 科技政策 韩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