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8)
2023(4403)
2022(3179)
2021(2950)
2020(1839)
2019(4251)
2018(4004)
2017(6514)
2016(3592)
2015(3818)
2014(3798)
2013(3737)
2012(3566)
2011(3334)
2010(3587)
2009(3345)
2008(3210)
2007(3008)
2006(2685)
2005(2092)
作者
(10047)
(8623)
(8422)
(8146)
(5202)
(4105)
(3851)
(3331)
(3320)
(3083)
(2865)
(2808)
(2722)
(2637)
(2608)
(2558)
(2544)
(2397)
(2352)
(2237)
(2149)
(2111)
(2021)
(2010)
(1978)
(1953)
(1948)
(1822)
(1757)
(1747)
学科
(19801)
(14127)
经济(14101)
农业(13465)
(10260)
业经(7758)
农业经济(6339)
中国(5360)
管理(5143)
(4956)
(4657)
发展(4635)
(4630)
地方(4306)
(4259)
农村(4241)
建设(4119)
收入(4081)
工作(3762)
分配(3474)
土地(3340)
经济建设(3293)
教育(3200)
教学(3160)
(3096)
(2973)
企业(2973)
(2956)
银行(2956)
方针(2952)
机构
学院(51396)
大学(47708)
(18050)
经济(17432)
研究(17404)
管理(16661)
(14170)
中国(14161)
理学(13819)
理学院(13658)
管理学(13410)
管理学院(13306)
科学(9769)
农业(9608)
(9426)
中心(9161)
(9116)
(8862)
师范(8776)
(8468)
业大(8264)
(7756)
(7542)
研究所(6912)
(6883)
师范大学(6754)
职业(6652)
技术(6488)
财经(6233)
农业大学(6203)
基金
项目(33648)
研究(29393)
科学(25846)
基金(22142)
社会(18595)
(18509)
国家(18196)
社会科(17131)
社会科学(17131)
科学基金(15318)
(14688)
教育(13967)
编号(13769)
成果(11970)
基金项目(11269)
(11232)
(10116)
课题(9952)
(9040)
(8939)
(8151)
(8044)
国家社会(7767)
(7633)
资助(7578)
重点(7577)
规划(7331)
自然(7090)
(7066)
(7065)
期刊
(28544)
经济(28544)
(20522)
中国(15601)
研究(15057)
农业(13160)
教育(11106)
业经(8396)
学报(7724)
科学(7546)
(7536)
金融(7536)
大学(6885)
农业经济(6839)
学学(6396)
农村(6372)
(6372)
(5718)
技术(5536)
管理(4847)
(4678)
社会(4628)
农村经济(4261)
社会科(4235)
社会科学(4235)
职业(4192)
(3981)
问题(3644)
经济问题(3110)
技术教育(3037)
共检索到83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彪  
近年来富人治村已经成为乡村治理中的典型模式,该模式的深层次实践逻辑就是公私不分。公私不分通常有以私济公和以公济私两种表现形式。富人治村虽然可能短期内给村庄发展带来好处,但从乡村治理的结构上看,其背后的村治逻辑却引发了村庄政治的阶层排斥,压缩了基层民主的生长空间,降低了村庄治理的合法性,强化了乡村治理的策略主义化,长远不利于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在认识上澄清公和私之间的关系,在行动上进行扎实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锐  
在乡镇治理的能力动力不足、村民自治制度遭遇实践困境、民众期待"高大威猛型"精英的背景下,富人以其私人能力强大,谋取政经利益的动机,促成了富人治村的实现。在村民政治效能感较低的条件下,富人村干部一方面维持表面的权力结构稳定,一方面与精英结成权力的利益之网共同谋利。无论是富人主导还是派性均势型,只要分利联盟变得紧密且有序,就会带来基层权力失控及治理合法化危机,就会为村庄政治的回归提供极大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富人治村"的样态具有区域差异性,但皆是乡村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基层政府逻辑导向及村庄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具有部分合理性,能带来当下治理的"低度均衡",却又对乡村治理的长久发展带来难以回避的隐忧。为实现"富人治村"的良性建设和发展,必须讲求辩证法,在村庄民主治理规则的再塑造、发展多样化社区民间组织及县乡基层政府的治理转型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鹏云  
"富人治村"的样态具有区域差异性,但皆是乡村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基层政府逻辑导向及村庄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具有部分合理性,能带来当下治理的"低度均衡",却又对乡村治理的长久发展带来难以回避的隐忧。为实现"富人治村"的良性建设和发展,必须讲求辩证法,在村庄民主治理规则的再塑造、发展多样化社区民间组织及县乡基层政府的治理转型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王木林  
作为21世纪乡村政治的重要现象,富人治村既有精英群体寡头化的趋势,亦有提升公共品供给水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的利他行动。通过区域比较法和深度个案分析法,探讨了富人村干部发挥积极治村功效的制度环境与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富人村干部采取何种治村策略,取决于其所处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在党政体制与社会制度皆有效的情形下,富人村干部会采取道义逻辑(利他)与市场逻辑(利己)内外有别的分区行动策略;富人治村还可能会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组织化、制度化水平,有效规避学界担忧的富人治村寡头化、货币化弊端。据此提出,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应对乡村精英予以适当的制度规约激励,将乡村内生性人力资源转化为党政国策落地的接应性力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徐嘉鸿  王会  
富人治村作为中国基层精英政治的常态在传统时期表现为乡绅治村,在今天表现为私营企业主治村。传统乡绅治村以荣誉为取向遵循地方道义伦理准则,能够实现集权国家的"简约治理",从而保证了基层秩序的长期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在基层实行法律主义民主政治,然而,在今天的富人治村实践中富人以金钱投资收益为取向,破坏了基层民主政治、损害了基层治理权威。在国家法律政治、村干部的金钱运作和"无政治农民"的弱道德期待合力冲击下,中国基层政治正在"去道义化"并出现新的治理危机。道义伦理是政治的必备属性,因而结合法律政治,维护、重塑中国基层政治的道义性势在必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王木林  
作为21世纪乡村政治的重要现象,富人治村既有精英群体寡头化的趋势,亦有提升公共品供给水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的利他行动。通过区域比较法和深度个案分析法,探讨了富人村干部发挥积极治村功效的制度环境与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富人村干部采取何种治村策略,取决于其所处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在党政体制与社会制度皆有效的情形下,富人村干部会采取道义逻辑(利他)与市场逻辑(利己)内外有别的分区行动策略;富人治村还可能会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组织化、制度化水平,有效规避学界担忧的富人治村寡头化、货币化弊端。据此提出,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应对乡村精英予以适当的制度规约激励,将乡村内生性人力资源转化为党政国策落地的接应性力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仇叶  
在社会分化背景下,富人治村的出现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富人治村状况的分析,探讨了社会分化背景下基层民主制度的实践机制。研究表明,富人治村在实践中呈现出多种样态,根据国家权力在基层配置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资本主导、行政主导、公共规则主导三种类型,三者反映了基层民主制度的不同实践。国家是影响基层民主实践的重要力量,它的良性运行依赖于国家权力的合理配置。对国家的强调,有助于厘清学界对于富人治村的诸多争论,为社会分化背景下探索基层民主的发展路径提供借鉴。随着农村社会不断走向分化与多元化,国家既要通过行政放权给予社会更多自治空间,又要规范和协调各种利益与权力关系,为乡村治理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推进基层民主得到实质性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君  张玉凤  刘骥  
职业教育公私合作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以协议或合同为纽带,"双主体"共同在职业教育领域提供职教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发展运作机制。其本质上是深度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以对接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创新举措。但"双主体"的共同协作必然会产生合作者参与强度的差异。本文基于公共部门参与程度,总结归纳国际上职业教育公私合作的类型与典型模式,深入剖析职业教育公私合作的理论逻辑、实践理路及评析公私合作的成效,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发展职业教育公私合作的对策建议:大力支持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探索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允许多层次、多形式参与职业教育公私合作项目;充分激发私营部门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内生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邵传林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进行剖析不仅有助于揭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高治理效率之谜,还有助于为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化转型与发展提供新的线索。研究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是指一系列旨在保障民间私人借贷契约有效执行的各种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有机组合;扎根于乡土社会里的村庄信任机制、高效的信息搜集方式、灵活多样的担保手段、强有力的道德约束机制、无限期重复博弈机制、嵌入式的社会交往过程等因素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私人治理机制有效运转的核心制度构件。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戴珩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立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逻辑起点,在多元参与、协同共治中建立和完善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其内在逻辑。现阶段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还面临许多障碍。要通过政府加大自身改革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治理机制、健全和完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推进建立和完善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功翔  洪阳  
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反复证明,私有制是实现不了共同富裕的。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为按劳分配提供了制度基础。按劳分配制度通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初次分配的公平,劳动成果的社会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自觉践行按劳分配制度,让社会共享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公有制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初次分配中兼顾公平,对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卢厚杰  
本文在爬梳地方文献的基础上,以明清时期晋商的藏书实践作为研究个案,重点剖析明清商人私家藏书的实践逻辑。研究认为,商人对文化资本和社会声望的追求是私家藏书的最大动力,经济资本、东掌制度和书商职业等诸项条件,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以及购书便利等方面为晋商藏书提供助力。与“士人藏书家”相比,明清商人私家藏书的出发点并无明显差异,但在聚书过程中更具经济优势和职业便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习性赋予教育实践以历史性,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实践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与实践行为有内在关联。教育实践不是一种纯粹理性活动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逻辑。基于这种实践逻辑的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云青   闫子兴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以乡村治理为抓手助推农村共同富裕是未来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和关键内容,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制度逻辑的有机统一。未来要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助推共同富裕伟大工程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方向引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乡村治理软环境,营造“助善治、促共富”的社会氛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