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25)
2023(16623)
2022(14470)
2021(13358)
2020(11319)
2019(25981)
2018(25492)
2017(49402)
2016(26681)
2015(29780)
2014(29390)
2013(28658)
2012(26396)
2011(23179)
2010(22989)
2009(20884)
2008(20338)
2007(17507)
2006(15273)
2005(13114)
作者
(73994)
(61730)
(61060)
(58512)
(39448)
(29525)
(27801)
(24187)
(23540)
(21757)
(21176)
(20546)
(19428)
(19229)
(19153)
(18697)
(18267)
(18234)
(17794)
(17560)
(15081)
(14880)
(14786)
(14084)
(13630)
(13628)
(13443)
(13423)
(12321)
(12133)
学科
(109056)
经济(108933)
管理(82359)
(75160)
(63935)
企业(63935)
方法(53710)
数学(47115)
数学方法(46547)
(28840)
中国(28086)
(27303)
业经(23672)
(22957)
地方(22102)
环境(19494)
(19206)
财务(19136)
财务管理(19096)
企业财务(18237)
农业(18179)
(18148)
(17715)
贸易(17707)
理论(17545)
(17104)
技术(16959)
(16665)
(16558)
(14405)
机构
大学(371681)
学院(368862)
管理(151685)
(146939)
经济(143775)
理学(133030)
理学院(131630)
管理学(129308)
管理学院(128629)
研究(117301)
中国(86893)
(78326)
科学(72441)
(67516)
(55995)
财经(55369)
(55013)
中心(54986)
业大(54549)
(52213)
研究所(51256)
(50676)
北京(48659)
(48045)
师范(47601)
经济学(44745)
(43749)
(42764)
农业(42749)
财经大学(41714)
基金
项目(263842)
科学(209129)
基金(194187)
研究(191371)
(168503)
国家(167141)
科学基金(145866)
社会(122992)
社会科(116634)
社会科学(116605)
基金项目(103582)
(101337)
自然(95739)
自然科(93587)
自然科学(93564)
自然科学基金(91868)
教育(88110)
(85688)
资助(79743)
编号(77310)
成果(60791)
(58419)
重点(58269)
(54748)
(54637)
课题(51962)
创新(51077)
国家社会(51060)
教育部(50773)
科研(50623)
期刊
(151055)
经济(151055)
研究(104753)
中国(64588)
学报(56754)
管理(53665)
科学(52605)
(52079)
(48076)
大学(43951)
学学(41508)
教育(37605)
农业(33334)
技术(31871)
(29044)
金融(29044)
财经(26737)
业经(24777)
经济研究(24396)
(22757)
问题(21303)
图书(19475)
理论(17715)
技术经济(17576)
科技(17445)
统计(17363)
(16919)
资源(16918)
(16899)
实践(16217)
共检索到519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伟  范文雨  
环境行政与环境司法的有效联动可以推动行政执法效率和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的提升。文章利用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我国287个地级市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该项制度的污染减排效应。研究发现,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有效地减少了工业废水和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提升了城市环境治理绩效,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检察机关环境督政、司法与行政联动以及提升公民环境治理参与度等方面推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在环保重点城市和中部地区城市的实施效果更好。基于此,文章认为我们应该从构建行政-司法多元主体生态共治体系,构建检察机关与社会公众和环保组织的沟通协作机制等方面强化环境行政与环境司法的联动,推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能力的提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光旗  踪家峰  
将财政压力作为核心切入点,就其与边界污染及环境规制的内在联系给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并对空气污染的边界效应以及财政压力与边界空气污染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越靠近省域边界的地级市,空气污染情况越严重;财政压力越大,空气污染的边界效应就越显著。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财政压力对环境规制力度具有负向影响,存在较大财政压力的地区官员对边界污染的影响更大,故加大边界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提升区域内联防联控水平,对于遏制边界污染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凡琳  陆军  赵文杰  
基于当前越发严峻的全球变暖问题,着眼于碳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城市居民生活能耗,从区域角度探究其空间关系和影响因素。在估算2016年我国287个地级市居民直接能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通过自相关检验论证了其空间相关性。同时,通过对IPAT模型的改进,在原有模型中纳入微观因素和空间滞后项,以实现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的优化,为碳减排政策制定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具有空间收敛关系,且受人口规模、消费能力、科技支出、生活废弃物回收率、交通能力和集中供暖等因素影响。基于模型结论,建议以城市群为单位构建区域碳减排联动机制,并加大节能减排投入,鼓励研发替代能源,限制高碳产品供给,促进能源消费转型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可  豆建民  
本文根据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MIMIC模型(多指标多原因模型)构建了集聚综合指数,并用广义倾向评分法(GPS)实证分析了不同集聚水平对三种污染物的影响。研究发现集聚对三种污染物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存在临界点:集聚对二氧化硫的影响作用呈倒“U”型,集聚对工业废水、工业粉尘的作用呈现“S”型。集聚水平小于0.2时,集聚促进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集聚水平超过0.34后,集聚对二氧化硫的排放产生抑制作用。集聚水平小于0.18时,集聚抑制了工业废水和工业粉尘的排放;集聚水平超过0.18后,集聚明显促进了工业废水和工业粉尘的排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康  刘彦平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全国与三大区域角度深入探究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Moran’I检验证实地级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如果忽略城镇化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就容易高估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作用;(2)我国总体与东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与空间外溢效应;西部地区城镇化对本区域旅游经济正向影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却不足;而中部地区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促进作用与外溢效应均不明显;(3)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及政府扶持水平均是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对外开放水平与政府扶持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书敏  
通过分析近两年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从案件数量、地区分布、原告资格以及被告资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新《民事诉讼法》和新《环境保护法》确立并实行公益诉讼以来,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发展迅速。立案数量不断增加、受案范围不断扩大、被告范围从私主体扩大到公主体,然而在案件受理、原告资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变落后环境观念,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相关制度,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为环境公益诉讼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柴铎  钟悦  姜玲  
推导“土地经济收益”通过城镇化水平影响城市经济效率的传导路径,以2006至2018年中国25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搭建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开展实证。结果表明样本城市土地经济收益以城镇化综合水平为中介对城市经济效益总体具有负影响,在城镇化水平不同阶段呈现倒U型关系。短期应聚焦改良土地收入和支出方式的合理性,树立多元化的土地收益观,借助土地配置方式创新、多价值导向利用等降低土地经济收益负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善浪  郭建锋  陈洁萍  
本文鉴于我国耕地资源较为匮乏的现状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要求,系统量化研究我国287个地级市1994—2012年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为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空间分配及再配置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置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不同地区实际经济产出对土地要素的利用效率均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同一性与差异性。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应遵循由错置率较高的城市转移到错置率较低的城市的原则。建设用地指标流入地区利用指标流出地区的用地指标发展经济。同时,指标流出地区也能分享到指标流入地区的经济红利,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指标的跨区域流转能够实现地区间、省份间乃至城市间土地资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卢建新  罗百棠  蔡雪  
本文将收入分配结构因素纳入LC—PIH模型,试图从收入分层角度寻找我国住房市场弱财富效应的根源。基于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CHFS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房价对消费的影响具有门限特征,中等收入城市的住房财富效应最为明显;收入作用下的家庭住房财富效应也呈现倒U形。总体上,我国住房财富效应较弱源于收入的结构性差异,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可能导致房价上涨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被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挤出作用抵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靳亚阁  常蕊  
使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ML指数,测算了2003-2013年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通过将代表性污染物指标标准化得到反映环境规制的指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城市层面环境规制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行不同地区间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2003-2013年我国TFP年均增长2.6%,具有连续性、累积性。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效率改进,而非技术进步。(2)环境规制强度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有"倒N型"关系,总体上环境规制处于较低水平,对生产率有负向影响。(3)东部、东北地区环境规制对TFP的影响较大,中部、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TFP的影响较小。因此,制定适当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秦晓丽  于文超  
基于中国29个省、259个地级以上城市在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地级市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精确计算地级市之间的地理距离来构造空间权重矩阵,并采用空间面板的SLM模型、SEM模型来控制空间自相关性,再控制影响环境污染的关键变量如能源消费量、产业结构、资本密集度等,实证结果显示"污染避难所"假说并不成立,相反地,FDI能够显著地降低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的污染物排放,从而能够改善地区环境质量。除此之外,本文还在空间面板回归中检验了产出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证实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确实存在,产出与环境污染呈现倒U型的关系,即随着产出的增加,环境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扈爽  朱启贵  
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及抽样调查数据和地级城市特征数据,重点考察城市舒适物对人才的吸引程度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城市舒适物能够显著提高人才分布水平,证实城市舒适物对人才存在吸引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城市舒适物能够通过满足消费需求、优化创业环境和促进社会融入三方面作用渠道发挥对人才的吸引力。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经济水平提升以及人口规模扩大,城市舒适物人才吸引力有所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舒适物人才吸引力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效应,同时公共和社会两方面舒适物是城市舒适物人才吸引力的重要来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钱学锋  黄玖立  黄云湖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利用1999~2007年中国地级市工业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集聚经济和产业集聚经济与企业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中国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对集聚经济创造的集聚租征税,向下的税收竞争仍然是地方政府之间策略性反应的常态。这意味着通过集聚经济创造的集聚租来引导地方政府实现自发的税收协调机制在中国并不存在。中国式分权与以GDP为主的官员绩效考核机制相捆绑的制度安排形成了地方政府之间为增长而竞争、地方保护主义和国内市场分割、中国城市集聚经济不足、不稳定与趋同以及依靠"政策租"而形成的虚假产业集聚可能是阻碍这种自发协调机制运行的原因。我们认为,通过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这...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振平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FDI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机理及影响程度。首先,研究了影响机理,分析表明FDI除直接影响中国城市效率外,还会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间接影响城市效率。其次,基于我国20052015年的285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FDI对中国城市效率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城市效率的直接影响效应为0.2357;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0652、-0.0234和0.0993;综合考虑,FDI对中国城市效率的影响效应为0.37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宗廷  
环境权是公民的法定权益 ,通过诉讼的途径和机制排除环境侵害是最为有效和可取的。本文正是在分析了环境侵权的种类及特点的基础上 ,对环境侵权提起公益诉讼进行了研究 ,并指出建立环境侵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