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2)
2023(11549)
2022(9817)
2021(9165)
2020(7695)
2019(17516)
2018(17583)
2017(33601)
2016(18106)
2015(20057)
2014(19789)
2013(19002)
2012(17280)
2011(15499)
2010(15998)
2009(15035)
2008(14938)
2007(13377)
2006(11935)
2005(10670)
作者
(50557)
(42642)
(42246)
(40197)
(27122)
(20333)
(19048)
(16275)
(16071)
(15308)
(14573)
(14506)
(13911)
(13465)
(13198)
(13106)
(12517)
(12410)
(12275)
(12199)
(10759)
(10381)
(10237)
(9889)
(9621)
(9513)
(9477)
(9350)
(8542)
(8371)
学科
(68280)
经济(68177)
管理(60793)
(56454)
(50181)
企业(50181)
方法(31075)
数学(26725)
数学方法(26131)
(19847)
中国(19368)
(18068)
技术(17955)
业经(16946)
(16852)
(14392)
理论(13799)
(13225)
银行(13206)
技术管理(12654)
(12647)
(12481)
金融(12477)
(12440)
财务(12393)
财务管理(12364)
地方(12169)
(12168)
企业财务(11763)
(11320)
机构
大学(254852)
学院(253985)
(100338)
管理(99417)
经济(98044)
理学(85842)
理学院(84823)
研究(83161)
管理学(82941)
管理学院(82461)
中国(63305)
(53765)
科学(50886)
(49407)
(41325)
(39753)
财经(38530)
中心(38229)
(38221)
研究所(37266)
业大(36027)
(34860)
(33585)
北京(33562)
师范(33250)
(31142)
(30565)
经济学(30531)
农业(29588)
财经大学(28669)
基金
项目(171897)
科学(137889)
基金(125949)
研究(125400)
(110086)
国家(109219)
科学基金(95108)
社会(80296)
社会科(76229)
社会科学(76210)
(68569)
基金项目(66612)
自然(62384)
自然科(61090)
自然科学(61075)
自然科学基金(59984)
教育(59589)
(57677)
资助(50707)
编号(49504)
(41134)
成果(40707)
重点(39165)
(37869)
创新(37598)
课题(35830)
(35828)
(35822)
国家社会(33277)
教育部(32925)
期刊
(111587)
经济(111587)
研究(75375)
中国(55404)
管理(40434)
(39621)
学报(37495)
科学(36887)
(34588)
教育(32445)
大学(29319)
学学(27355)
技术(24498)
(23816)
金融(23816)
农业(23191)
财经(19246)
业经(17428)
经济研究(17041)
(16484)
科技(14161)
问题(13905)
技术经济(13616)
(13170)
(13052)
统计(13015)
(12133)
现代(11498)
(11060)
论坛(11060)
共检索到380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谭健颖  张娜  宋晓阳  
众创空间的实践步伐远远领先于相关理论研究,为此,聚焦于公益类科普机构构建的众创空间,探讨其建设意义、功能定位、运作机制及独特优势。基于自身发展和国家产业转型的需求,建设众创空间是公益类科普机构转型发展的更高阶段,众创空间的发展将促进这类科普机构纵深发展,促使观众从参观者向参与者转变,从而使科普机构成为创新创业者的“苗圃”;同时基于结构洞理论,公益类科普机构的“因众”“因公”“因科”属性与众创空间的功能属性高度契合。在此基础上,从创新产业链生态系统角度,构建公益类科普机构的自运转、动态的众创空间理论模型。通过该模型,横向聚集资源、纵向引导发展,体现公益类科普机构与众创空间相融合的整体性,及其与众创空间、产业加速器、外部各类资源汇聚的互动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裴蕾, 王金杰  
众创空间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学者对创新空间组织和创新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思考。基于对大量众创空间及创客样本的深度调查,构建了众创空间嵌入的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概念模型。研究发现,众创空间形成了一种融合创新主体功能及创新环境功能的次生生态,承担着创客与多种创新主体间的接口功能,并且向上向下横向连接了不同范围层级的创新生态圈。在多层次的创新生态系统中,众创空间创新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自组织演化、开放式协同和跨层级交互3种机制。众创空间的出现和发展为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提供了直接的实践依据,并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层次和内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孟庆良  蒋旋  
从当前管理实践出发,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提出众包创新的本质为外部用户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创新运用。构建双边视角下众包创新知识获取机制概念模型,分析双边视角下知识获取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其对知识获取与众包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提升众包创新绩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建宏  
文章以人工智能家居行业为实例,通过构建三维度概念模型,探讨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对品牌权益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三维度模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创新对企业品牌权益的影响都较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进  
伴随服务型社会的崛起和发展,情绪劳动作为组织行为领域中的一个新兴课题,从开始提出就引起广泛关注。鉴于国内对情绪劳动概念接触较晚,相关研究尚少,本文对情绪劳动的概念模型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述评,希望通过对理论的回顾分析,能够使人们对情绪劳动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对后续基于本土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倪卫涛  周晶  
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需求,企业如何合理调配有限产能、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是一个重要的经营决策问题。本文首先比较分析制造业企业与民航为代表的服务业在资源分配、产品市场和服务特征等方面的异同;然后以服务业收益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构建基于产能约束的制造业企业收益管理概念模型,提出制造企业收益管理基本研究框架,并对其进行定义描述和系统阐释,旨在推动收益管理理论在制造业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倪卫涛  周晶  
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需求,企业如何合理调配有限产能、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是一个重要的经营决策问题。本文首先比较分析制造业企业与民航为代表的服务业在资源分配、产品市场和服务特征等方面的异同;然后以服务业收益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构建基于产能约束的制造业企业收益管理概念模型,提出制造企业收益管理基本研究框架,并对其进行定义描述和系统阐释,旨在推动收益管理理论在制造业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晓勇  刘伟  李忠云  张春勋  
本文从创业主体、创业环境、创业过程和创业结果 4个方面界定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涵和研究边界,即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和城市跨区域流动务工的进程中,农民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打工面临的生存压力,出于生计、自我实现等动机,动员打工过程中积累的人力资本、资金和信息等资源,在乡村、小城镇创办企业,发展工商服务业,投资商品性农业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动力机制、决策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内容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生机制,构建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的概念模型,对农民工创业过程进行了刻画,以便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着的诸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逻辑起点和研究基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丛海彬  拓中  
城市创意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对于城市创意竞争力的研究却少见。界定了城市创意竞争力的内涵,在充分借鉴世界先进创意型城市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分析城市创意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探讨了城市创意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影响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龙继林  刘光才  
研究了航空公司服务创新的动力机制问题。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航空公司服务创新的一个动力机制概念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动力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促使航空公司实施服务创新的是多层次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以此为基础对增强航空公司服务创新动力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卓蓉蓉   杨丽霞   徐萌   顾秋实  
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剧了乡村生活空间的转型。已有的乡村生活空间研究缺少对多元空间和混杂主体的关注,不利于复原乡村生活空间的转型特征与内在机理。沿循乡村生活空间的概念模型—转型特征—影响机理的逻辑思路,在构建乡村生活空间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乡村生活空间转型的研究框架。主要结论如下:(1)乡村生活空间是乡村居民居住并进行就业、消费、休闲等主要日常活动而形成的空间聚合体。基于“乡村空间三元模型”,乡村生活空间包括宏观的物质生活空间、中观的社会生活空间和微观的日常活动空间,即乡村生活空间概念模型是多层尺度、多元空间和多维主体的构成。(2)在全球化、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等外源驱动和乡村内生响应因素的作用下,政策、资本、技术、人口、文化等要素在城乡间快速流动,乡村生活空间加剧转型,乡村物质生活空间、乡村社会生活空间、乡村日常活动空间等多元空间的转型度及其之间的协调性关系揭示乡村生活空间的转型过程与格局。(3)乡村生活空间多层尺度的传导机制、多边空间的交互作用、多维主体的混杂效应等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乡村生活空间的转型机理。以多元空间认知为切入点的乡村生活空间转型研究有助于丰富当前中国乡村地理学的理论视角,为乡村空间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知津  张国华  
知识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智力过程,共同范围、网罗性、专指性、查全率、查准率、 一致性、相关性是这个过程中的主要概念和要素,可以把知识组织中的主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结合成一个简单的知识组织概念模型。图3。参考文献22。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曹之然  
一个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创业机会特征的定义应该是:其原初形态表现为模糊的市场需求或资源能力,但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会有市场需求明确、产品服务创造、供需双方交易等可能事件发生,创新是其灵魂。一个能够相对完整地描述创业机会全貌的概念模型应该包括:市场需求维度或资源能力维度构成的原初形态、市场需求维度和产品服务维度构成的可能事件、促成创业机会由原初形态到可能事件发生的环境因素,并且它们之间服从乘法原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颜安  周思伟  
本文在阐释虚拟整合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虚拟整合与虚拟企业、供应链联盟、虚拟供应链、价值网、虚拟价值链等概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纳入同一框架下,提出了虚拟整合的概念模型;同时,对虚拟整合的价值创造机制与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虚拟整合实现了合作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由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的延伸,而信息共享、跨组织流程再造、基于顾客价值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基于价值星系的开放式创新等则是虚拟整合在虚拟空间实现价值创造的主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