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6)
- 2023(14636)
- 2022(12628)
- 2021(11752)
- 2020(9912)
- 2019(22406)
- 2018(22322)
- 2017(42465)
- 2016(23572)
- 2015(26131)
- 2014(26002)
- 2013(25629)
- 2012(23377)
- 2011(21055)
- 2010(20724)
- 2009(19009)
- 2008(18346)
- 2007(15978)
- 2006(13837)
- 2005(11842)
- 学科
- 济(88548)
- 经济(88436)
- 管理(65331)
- 业(60969)
- 企(50335)
- 企业(50335)
- 方法(42423)
- 数学(36066)
- 数学方法(35697)
- 农(24302)
- 财(22772)
- 中国(22754)
- 学(22492)
- 业经(19892)
- 地方(17436)
- 制(16470)
- 农业(16394)
- 理论(16352)
- 贸(16254)
- 贸易(16250)
- 易(15753)
- 务(14486)
- 财务(14412)
- 财务管理(14388)
- 环境(14158)
- 和(14049)
- 技术(14019)
- 企业财务(13641)
- 银(13335)
- 银行(13264)
- 机构
- 大学(331151)
- 学院(330116)
- 管理(129309)
- 济(123787)
- 经济(120996)
- 理学(112847)
- 研究(111744)
- 理学院(111496)
- 管理学(109411)
- 管理学院(108828)
- 中国(80401)
- 科学(74055)
- 京(70816)
- 农(62233)
- 所(57301)
- 财(55684)
- 业大(55660)
- 研究所(52889)
- 中心(49816)
- 农业(49293)
- 江(47280)
- 财经(45320)
- 范(44495)
- 北京(44455)
- 师范(43913)
- 经(41266)
- 院(40588)
- 州(38308)
- 技术(36124)
- 经济学(36020)
- 基金
- 项目(233700)
- 科学(181241)
- 基金(168209)
- 研究(164129)
- 家(149712)
- 国家(148480)
- 科学基金(125750)
- 社会(101742)
- 社会科(96307)
- 社会科学(96281)
- 省(92355)
- 基金项目(90603)
- 自然(84829)
- 自然科(82813)
- 自然科学(82787)
- 自然科学基金(81281)
- 划(78192)
- 教育(75106)
- 资助(69091)
- 编号(66245)
- 成果(52503)
- 重点(52170)
- 部(50046)
- 发(49159)
- 创(48394)
- 课题(45769)
- 科研(45472)
- 创新(45114)
- 计划(44664)
- 大学(42547)
- 期刊
- 济(132245)
- 经济(132245)
- 研究(91879)
- 学报(62041)
- 中国(59493)
- 农(55775)
- 科学(53338)
- 大学(45321)
- 管理(44877)
- 学学(42929)
- 财(40870)
- 农业(38362)
- 教育(36074)
- 技术(26443)
- 融(23753)
- 金融(23753)
- 业经(23125)
- 经济研究(21204)
- 财经(21119)
- 业(19572)
- 经(17963)
- 科技(17826)
- 图书(17278)
- 问题(17238)
- 版(17140)
- 业大(16777)
- 理论(15214)
- 技术经济(14834)
- 商业(14803)
- 资源(14526)
共检索到466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宗圆圆
兴起于欧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公益旅游是一种与志工服务活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相融合的旅游形式,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逐渐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行。本文根据东西方背景的案例研究异同、前期与近期研究发展脉络这两大时空维度对公益旅游的动机、体验和影响三大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指出未来公益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推进我国公益旅游实现人、社会、生态三者和谐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华成钢 白长虹 张辉
尽管移动信息技术能够协助游客加强和创造新型旅游体验,但其效用绝非单向度的,探讨其功能的"反向"作用是重要的时代课题。现有文献认为创新和开发新型旅游体验需要探索价值共创效果的最大化,但鲜有研究对新型旅游体验的类型及其价值进行系统识别,且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价值共毁这一情况。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着眼移动信息技术的双重效用,对以上缺失进行了补足。文章识别并归纳了六种新型旅游体验及其价值,创建了体验价值层次模型,解释了旅游者参与价值共创的价值主张和心理动机。进而,文章还总结了旅游体验价值共毁的方式及消极结果,并创建了关系矩阵模型,分析了价值共创和共毁的关系以及多种主体的互动方式。相关成果为未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和研究视角,有助于揭示旅游者的体验诉求和目的地网络社区成员的参与动机,从而进行有效的网络社区管理,也为旅游企业的自我提升提供了工具,可以协助旅游企业精准识别顾客价值需求,设置相应的体验服务,甚至创造独特的价值主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涂玮 王坤
本文设计了"学习及好奇"、"责任与义务"、"社会因素"、"个人情感体验"、"教育体验"5个潜变量,构建了战争纪念馆游客旅游动机对体验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并以国家4A级旅游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例,探讨了此类旅游动机对体验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责任与义务"是游客访问战争纪念馆的主要动机,也是与传统旅游的根本区别之一,与"个人情感体验"及"教育体验"有较高的路径系数(0.97,0.48);(2)被动地参观战争纪念馆不利于游客体验的提高,从市场营销角度看,应该强调游客积极主动的参与,强调游客"责任与义
关键词:
旅游动机 体验 黑色旅游 战争纪念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轩 任娜
生态旅游概念在国外发展初期被界定为一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体验、审美和保护的旅游模式,是生态和美学价值的获得。在我国伴随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旅游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复活整合起来,其中乡村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发掘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农耕文化的重兴、乡村田园以及农耕作业体验的深入等极大丰富了其内涵。生态旅游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消费或单纯的休闲文化,而是个体生命内涵丰富的过程,是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重新体认自然生机的过程,是自然性审美和人文性价值重新整合的过程,是宇宙生命自我认知的过程,其中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品味还需要进一步感知体认。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自然审美 乡村文化 人文关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轩 任娜
生态旅游概念在国外发展初期被界定为一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体验、审美和保护的旅游模式,是生态和美学价值的获得。在我国伴随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旅游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复活整合起来,其中乡村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发掘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农耕文化的重兴、乡村田园以及农耕作业体验的深入等极大丰富了其内涵。生态旅游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消费或单纯的休闲文化,而是个体生命内涵丰富的过程,是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重新体认自然生机的过程,是自然性审美和人文性价值重新整合的过程,是宇宙生命自我认知的过程,其中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品味还需要进一步感知体认。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自然审美 乡村文化 人文关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余向洋 朱国兴 邱慧
从众多的游客体验研究文献中,以研究方法为主线,框架性地提取出4种研究路径,对于各种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也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旨在介绍国外学者对于游客体验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以便拓宽国内游客体验研究的视野。
关键词:
游客体验 研究方法 述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伟炯 刘毅 谢雪贤
员工面对工作要求和工作压力能否成功恢复良好的工作状态,不仅关系到员工的职业幸福感,而且关系到员工的工作绩效乃至组织绩效。恢复体验理论为员工职业幸福感研究和工作绩效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恢复体验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结构与测量、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构建了恢复体验作用机制模型和恢复体验培训模型,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宏梅 陆林
文章分析了国际两大重要的旅游学术期刊《旅游研究纪事》和《旅游管理》1995~2003年发表的旅游动机文献,对旅游动机理论、旅游动机过程和旅游动机经验性研究的研究目的、方法、因素项目、结论进行了总结。旅游动机理论主要包括驱力理论、期待价值理论和唤醒理论,较常被运用的动机分类框架有推-拉因素,需要层次理论和逃-寻二分法。经验研究多采用市场调查方法收集数据,数据分析技术主要有因子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等。经验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的游客群组和不同目的地其主导旅游动机存在差异,很难从经验研究中概括出适宜于所有群组和目的地的共同的主导动机。
关键词:
旅游动机 动机理论 动机过程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玥琳 刘小华
摄影是现代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增强旅游体验与旅游记忆具有重要意义;摄影活动也是游客对旅游地景观的审美表达,旅游图片的拍摄与分享对于旅游地形象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提炼形成旅游者摄影动机测量指标体系,并根据S-O-R理论模型,构建了旅游地景观感知、旅游者摄影动机、积极情绪、心流体验及游后行为意向的关系模型,并以旅游者摄影活动涉入为调节变量,以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旅游者摄影动机由记录与证明、兴趣与发展、社会交往3个维度构成;2)旅游地景观感知对于旅游者摄影动机驱动及旅游摄影体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旅游者摄影动机对心流体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心流体验对游后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旅游摄影积极情绪在摄影动机和摄影体验之间具有中介效应;5)旅游摄影活动涉入正向调节摄影动机和摄影体验的关系。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及发展的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谢彦君 彭丹
本文认为旅游现象的内核是旅游体验,而旅游体验在本质上可以看成是旅游者对符号的解读,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纳入旅游体验的研究视野当中,这在国外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议题。为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旅游体验研究和旅游符号学的研究成果,发现这两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还比较薄弱,尤其就国内而言,旅游符号学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对旅游体验的关注也远远不够,迫切需要更多学者将目光投射到这两个领域当中来。
关键词:
旅游体验 符号 旅游符号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康晓媛 白凯
记忆是动机产生的内在源泉,但鲜有文献揭示红色记忆对红色旅游动机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为此,文章运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结合的方法,采取两个连续的研究设计,探索了红色记忆与红色旅游动机的潜在关联。具体而言,研究一探讨并验证了红色记忆的结构维度与理论模型,研究二明晰了红色记忆对红色旅游动机的差异化影响。具体研究发现为:(1)红色记忆具身建构高阶模型由符号记忆、情感记忆、实践记忆3个主范畴,以及自我关联符号记忆、社会象征符号记忆、归属认同情感记忆、怀旧反思情感记忆、习惯记忆和模仿记忆6个副范畴组成;(2)红色记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验证了质性研究所提出的红色记忆理论模型;(3)红色记忆显著影响红色旅游动机的产生,其子维度对不同红色旅游动机存在差异化影响。该研究明晰了红色记忆的动机功能与作用机制,为红色记忆实践和红色旅游营销提供了科学管理参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龙潜颖 徐彤
在结伴同游成为普遍出游方式的当下,旅游同伴是旅游者在旅途中最频繁的互动对象之一,并成为影响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文章运用社会影响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构建并检验了旅游同伴对个体旅游体验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同伴关系亲密度与感知同伴信息、感知同伴吸引、感知同伴控制是旅游同伴对个体旅游体验的影响来源,后三者对应形成了内化、认同和顺从3种影响机制。感知同伴信息通过感知同伴吸引力间接影响个体旅游体验;感知同伴吸引对应的认同机制是旅游同伴影响的核心作用路径,对个体旅游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同伴控制引发的顺从机制对个体的情感体验有显著影响。文章从社会影响的理论视角揭示了结伴对象对个体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为结伴旅游的市场开发与产品设计运营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经验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本文从旅游体验和体验经济两个方面的理论综述和进展追踪出发,提出了基于该两方面理论具体到体验塑造实践的应用。文章总结了旅游体验的分类、概念化发展、真实性、体验质量、体验管理等问题。基于对体验分类的理论分析,提出了通过主体体验化和支撑主题化的旅游体验塑造途径;基于考察体验的影响逻辑,提出了改善体验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旅游体验 体验经济 目的地发展 创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才 卢昌崇
作为旅游现象的内核,旅游体验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从不同的视角加以诠释。文章从认同角度对旅游体验中的认同(成分)加以诠释,指出在旅游体验中认同呈现出多种形态,从外在的目的地认同,到对旅游者角色认同,再到文化认同,最后到自我认同,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通过各种形态的认同,旅游体验才能彰显其独特价值。
关键词:
旅游 体验 认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文章将"体验-世界"的关系作为旅游分析的核心概念。通过词源梳理,对体验与经验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分析指出,词源上体验应被理解为是对某物的经验。在对Heidegger栖居思想与世界的观念的解析中,研究指出体验即对艺术的经验,由此得出三组命题:(1)艺术揭示世界;(2)对艺术的经验发生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当中;(3)经验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游戏的方式。结合前人分析,研究就旅游体验的内涵做了定义上的补充:旅是去远,游是游戏。在游戏论的框架下分析指出:旅游世界的封闭是由其观赏者来完成的。相比其他参与者,作为与戏者及
关键词:
旅游 体验 生活世界 艺术经验 游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