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0)
2023(5809)
2022(4826)
2021(4697)
2020(3950)
2019(9202)
2018(9313)
2017(19046)
2016(10115)
2015(10862)
2014(10838)
2013(11196)
2012(10300)
2011(9281)
2010(9551)
2009(8996)
2008(8875)
2007(8103)
2006(7443)
2005(6705)
作者
(27737)
(23878)
(23080)
(22079)
(14846)
(11232)
(10489)
(9179)
(9072)
(8290)
(8054)
(7798)
(7381)
(7370)
(7103)
(7067)
(7056)
(6800)
(6715)
(6621)
(6155)
(5836)
(5788)
(5505)
(5382)
(5364)
(5335)
(5120)
(4901)
(4628)
学科
(44221)
(43561)
经济(43518)
(39603)
农业(29358)
管理(21128)
(15737)
企业(15737)
(15222)
方法(15146)
业经(14747)
数学(13742)
数学方法(13660)
中国(11745)
(11119)
银行(11110)
(10355)
农业经济(9807)
(9550)
地方(9162)
(8990)
农村(8981)
(8893)
服务(8846)
(8665)
制度(8663)
(8624)
贸易(8612)
(8316)
(8287)
机构
学院(140138)
大学(135827)
(63552)
经济(62236)
管理(56348)
理学(48614)
理学院(48204)
管理学(47561)
管理学院(47323)
研究(46650)
(45540)
中国(41654)
农业(34344)
(27907)
业大(27526)
科学(27276)
(26640)
中心(23643)
(23569)
(22752)
研究所(21127)
财经(20712)
农业大学(20408)
(18903)
经济管理(18488)
经济学(18412)
(17729)
(17246)
(17169)
北京(17035)
基金
项目(92811)
科学(73317)
研究(71153)
基金(67596)
(58176)
国家(57561)
科学基金(49373)
社会(46783)
社会科(43887)
社会科学(43868)
(37262)
基金项目(36474)
编号(31058)
教育(29848)
自然(29833)
(29604)
自然科(29085)
自然科学(29080)
自然科学基金(28583)
(27304)
资助(26396)
成果(24344)
(21728)
(21301)
重点(20220)
国家社会(19398)
(19175)
课题(19100)
(19070)
(18905)
期刊
(77750)
经济(77750)
(51142)
研究(40013)
农业(33990)
中国(30621)
(22874)
金融(22874)
学报(21661)
科学(20492)
业经(20190)
(18811)
大学(17787)
学学(16951)
管理(15598)
(15417)
农村(13975)
(13975)
农业经济(13295)
问题(11754)
技术(10966)
财经(10137)
经济研究(9902)
世界(9264)
教育(9001)
经济问题(8981)
(8797)
农村经济(8774)
(8667)
图书(8656)
共检索到219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在农业转型的背景下,小农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技服务的刚性需求结构仍然存在,但与农业转型相配套的农技服务市场却出现了"公益悬浮与商业下沉"的双向变化,即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力量越来越难落地,商业性农技推广力量迅速下沉,遍布乡村。这种供给结构部分解决了乡村农技推广资源匮乏的问题,但并未有效满足农民真正的农技需求。相反,商业性农技推广力量借助基层政府的项目招商、多种农技服务资源平台的整合以及对原公益性农技体系的嫁接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崛起,同时也损害了公益性农技推广力量的技术权威,使得公益性农技在乡村的发展步履艰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在农业转型的背景下,小农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技服务的刚性需求结构仍然存在,但与农业转型相配套的农技服务市场却出现了"公益悬浮与商业下沉"的双向变化,即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力量越来越难落地,商业性农技推广力量迅速下沉,遍布乡村。这种供给结构部分解决了乡村农技推广资源匮乏的问题,但并未有效满足农民真正的农技需求。相反,商业性农技推广力量借助基层政府的项目招商、多种农技服务资源平台的整合以及对原公益性农技体系的嫁接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崛起,同时也损害了公益性农技推广力量的技术权威,使得公益性农技在乡村的发展步履艰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在农业转型的背景下,小农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技服务的刚性需求结构仍然存在,但与农业转型相配套的农技服务市场却出现了"公益悬浮与商业下沉"的双向变化,即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力量越来越难落地,商业性农技推广力量迅速下沉,遍布乡村。这种供给结构部分解决了乡村农技推广资源匮乏的问题,但并未有效满足农民真正的农技需求。相反,商业性农技推广力量借助基层政府的项目招商、多种农技服务资源平台的整合以及对原公益性农技体系的嫁接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崛起,同时也损害了公益性农技推广力量的技术权威,使得公益性农技在乡村的发展步履艰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智华勇  黄季焜  张德亮  
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却因为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改革迫在眉睫。但人们在改革措施的先后顺序上存在分歧,阻碍了这一进程。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大量的实际调查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揭示在不同的管理体制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从事公益性技术推广职能与政府投入的关系。我们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难以发挥其公益性技术推广职能;政府投入虽然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量仍然严重不足;不同体制下政府投入的效果显著不同,促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提高投入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新华  
基于皖南H镇的经验,探讨了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现象及其生成逻辑。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推动规模经营的发展,基层农技部门在服务对象、服务渠道和服务项目上都主要倾斜于新兴的规模经营主体,而不断弱化对广大小规模农户的服务,使其在农技服务中逐渐被边缘化。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地方政府、基层农技部门和规模经营主体分别基于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和逐利逻辑共同推动的结果。在广大小规模农户仍然构成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基本面的前提下,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亟待纠正。为此,需要从农业发展观、农技服务定位和小规模农户组织建设等方面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新华  
基于皖南H镇的经验,探讨了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现象及其生成逻辑。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推动规模经营的发展,基层农技部门在服务对象、服务渠道和服务项目上都主要倾斜于新兴的规模经营主体,而不断弱化对广大小规模农户的服务,使其在农技服务中逐渐被边缘化。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地方政府、基层农技部门和规模经营主体分别基于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和逐利逻辑共同推动的结果。在广大小规模农户仍然构成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基本面的前提下,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亟待纠正。为此,需要从农业发展观、农技服务定位和小规模农户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新华  
基于皖南H镇的经验,探讨了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现象及其生成逻辑。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推动规模经营的发展,基层农技部门在服务对象、服务渠道和服务项目上都主要倾斜于新兴的规模经营主体,而不断弱化对广大小规模农户的服务,使其在农技服务中逐渐被边缘化。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地方政府、基层农技部门和规模经营主体分别基于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和逐利逻辑共同推动的结果。在广大小规模农户仍然构成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基本面的前提下,基层农技服务"垒大户"亟待纠正。为此,需要从农业发展观、农技服务定位和小规模农户组织建设等方面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晓明  顾宇娇  李鲲  
农村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扎根基层的重要场域,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江西省三个省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进行田野调查发现,农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特点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覆盖率高,但大多处于“空置”状态;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才紧缺,且多数处于“悬浮”状态;农村社会心理服务存在“水土不服”现象,并未“下沉”到农民生活中。主要受三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定位、功能以及嵌入形式与村民接受的吻合程度的影响。对此,结合当地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以及风俗习惯,从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平台建设、服务内容以及工作模式方面提出农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化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武  
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相分离是我国农技推广改革所确定的方向,目前围绕公益性农技推广的实现形式还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考察了国外农技推广的发展经验以及国内农技推广的改革实践,归纳和总结了公益性农技推广的四种实现形式,并对每种实现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艳军  康国光  
公益性农技推广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部分 ,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分析了公益性农技术推广的市场性 ;揭示了公益性农技推广中市场缺位的主要表现及后果 ,提出了引入市场机制 ,实行公益性农技推广的市场化运行 ,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初步构想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克其  陈巍  陈荣荣  王明峰  李玉清  
大学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研究大学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情况,剖析大学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公益性农技推广项目设置不科学、服务对象不明确、工作路径需改进、大学内部人事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等。提出健全相关制度、稳定经费支持、改善服务方式、加强大学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大学教师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考评激励机制等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蕾  陈超  周兵  
本文从绩效考评机制中定义绩效、考评绩效和绩效反馈三个维度出发,在基于农民的视角获取基层农技员推广行为的基础上,探究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各示范县绩效考评机制对基层农技员推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农户满意度作为重点考评内容,选择多方考评且有农民代表参与,采用实地抽查和农户调查,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薪酬调整和评选先进等依据的考评,对激励和提高基层农技员推广行为效果明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丰军辉  张俊飚  吴雪莲  程琳琳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积极的工作状态对于提升农技推广绩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湖北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调查数据,从工作意愿、学习主动性和指导服务等三方面综合测量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整体上介于"一般"与"比较积极"之间。工作"积极"和"非常积极"的人员之和占比为28.64%,约20%的人员工作"不积极"或"非常不积极"。不同个体特征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德永  
基层农技推广如何走出困境(一)基层农技推广处境维艰。目前,我国县、乡两级,特别是乡级农技推广工作面临巨大困难。概括起来,主要困难有两个:一是“机构撤并,人散网破”。据农业部96个县的调查,1993年县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比1992年减少16个,乡镇“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