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2)
- 2023(12591)
- 2022(10481)
- 2021(10070)
- 2020(8411)
- 2019(19049)
- 2018(18851)
- 2017(35754)
- 2016(20019)
- 2015(22488)
- 2014(22056)
- 2013(21880)
- 2012(19960)
- 2011(17542)
- 2010(18162)
- 2009(16774)
- 2008(16904)
- 2007(15382)
- 2006(13680)
- 2005(12134)
- 学科
- 济(77901)
- 经济(77811)
- 业(67328)
- 管理(65131)
- 企(46957)
- 企业(46957)
- 农(46778)
- 方法(34882)
- 财(32465)
- 数学(31017)
- 农业(30841)
- 数学方法(30464)
- 业经(21624)
- 中国(20571)
- 制(19193)
- 务(16623)
- 财务(16576)
- 财务管理(16520)
- 企业财务(15650)
- 学(15517)
- 策(15269)
- 地方(14756)
- 财政(14277)
- 贸(14121)
- 贸易(14115)
- 易(13803)
- 体(13145)
- 银(12904)
- 银行(12859)
- 理论(12145)
- 机构
- 学院(276554)
- 大学(272228)
- 济(110685)
- 管理(109941)
- 经济(108307)
- 理学(93944)
- 理学院(92976)
- 研究(91276)
- 管理学(91167)
- 管理学院(90682)
- 中国(73822)
- 农(70796)
- 科学(59154)
- 财(57570)
- 京(57533)
- 农业(55046)
- 业大(51316)
- 所(48088)
- 江(43616)
- 中心(43532)
- 研究所(43346)
- 财经(41236)
- 经(37521)
- 北京(35560)
- 省(34735)
- 农业大学(34556)
- 州(33942)
- 范(32096)
- 院(31944)
- 经济学(31907)
- 基金
- 项目(184935)
- 科学(143411)
- 基金(133533)
- 研究(129802)
- 家(119105)
- 国家(118048)
- 科学基金(100096)
- 社会(81678)
- 社会科(77141)
- 社会科学(77115)
- 省(74161)
- 基金项目(70595)
- 自然(66986)
- 自然科(65442)
- 自然科学(65422)
- 自然科学基金(64251)
- 划(61447)
- 教育(58452)
- 资助(55089)
- 编号(52877)
- 成果(41551)
- 重点(41200)
- 部(40262)
- 发(39028)
- 创(38446)
- 农(37747)
- 科研(36271)
- 创新(35937)
- 课题(35753)
- 计划(35482)
- 期刊
- 济(128770)
- 经济(128770)
- 研究(76974)
- 农(71878)
- 中国(61312)
- 学报(50214)
- 财(49343)
- 农业(48350)
- 科学(44292)
- 管理(39334)
- 大学(38134)
- 学学(36653)
- 融(27960)
- 金融(27960)
- 业经(26479)
- 业(25583)
- 教育(24046)
- 技术(23787)
- 财经(20203)
- 经济研究(18973)
- 问题(17382)
- 经(17213)
- 版(16700)
- 业大(14757)
- 农村(14602)
- 村(14602)
- 技术经济(14106)
- 农业经济(13876)
- 世界(13669)
- 统计(13393)
共检索到424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盈
在公共财政投入薄弱的条件下,公法人管理和非公法人管理都比较低效,但是前者低效的原因在于政府投入不足,与自身管理无关;后者则存在严重的管理缺陷,且长期的管理绩效远远低于公法人管理。在公共财政投入充足时,公法人和非公法人管理的绩效都会有所增加,但是公法人更为有效。据此,我国新时期为实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目标应该进行管理制度的公法人化改革。
关键词:
公法人管理 政府补助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栾健 韩一军
基于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2000—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SFA-Malmquist指数法和面板工具变量法探讨了农田灌溉设施的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7年间,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1.66%,技术进步率和效率提升率年均增长1.21%和0.38%,总体表现为技术诱导型的增长模式;农田灌溉规模的扩张可以在保障小麦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实现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双重驱动;农田灌溉质量的提升表现出正向的技术进步效应,但对技术效率却产生了微弱负向影响,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不显著。因此,在保持灌溉规模扩张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作用的同时,挖掘灌溉质量提升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潜能,将会是实现小麦稳产增产的关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景政 穆月英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以农田灌溉设施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更是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源头保障。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系统考察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对农民经济福利的影响。利用200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效应,检验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增进农民福利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田灌溉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均显著促进农民农业收入增长,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农田灌溉设施建设能够有效增进农民福利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对东中部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农民经济福利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表明农田灌溉设施在资源禀赋充裕、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未实施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地区更能充分发挥农民福利增进效应。机制分析发现,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农业生产集聚和技术进步,表明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的农民福利增进效应主要通过驱动农业生产地理集聚、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因此,未来应持续推进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构建高水平、现代化农田灌溉设施体系并完善管护制度,以进一步发挥农田灌溉设施的福利增进效应,更大限度提升农民福利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南锡康 赵华甫 吴克宁 曹琳
[目的]利用遥感蒸散数据快速评价农田年度灌溉水平,及时获取基本农田建设成效,为农田灌溉设施分区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为研究区,MOD16蒸散产品为数据源,计算有效灌溉量、灌溉需水量和作物缺水指数,分别对研究区2013年的旱地和水田灌溉水平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农田水利设施作用分值图进行叠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分区。[结果]2013年海伦市耕地灌溉水平整体较高,区域间建设水平差别较大,可划分为4个级别。其中1级和2级灌溉水平的地块面积比例可达78.06%,地域分布上看,北部、西部、中部乡镇灌溉水平较高,东南部乡镇灌溉水平相对较低。叠加得出8种组合类型,分为设施修建型、设施提升型和设施维护型3种分区类型。[结论]研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更详细的农田灌溉水平评价方法和更具差别化的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策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蔡荣 蔡书凯
本文基于集体行动理论框架,利用安徽省稻谷主产区村级调查数据分析村庄规模、收入不均等性、户均耕地规模以及外出打工户数比例等因素对村庄农田灌溉设施建设之集体行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村庄规模和收入不均等性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方向都是先正后负,呈"倒U型"特征,即只有在村庄规模和收入不均等性处于中等水平时,村庄集体行动才容易形成;户均耕地规模对村庄集体行动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外出打工户比例对村庄集体行动存在抑制效应。本文分析结论具有重要政策含义:一是应合理设置村庄规模,不宜过小或过大;二是应认同适度的收入差距,防止收入均等化和两极分化;三是应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户均耕地规模扩张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雅男
2005年7月上旬,笔者参加了在湖北省荆门市高阳镇进行的一次调查活动,主要关注农村水利的建设和利用,调查时日虽短,但一些尖锐的问题已经暴露在我们面前,在为之惊讶、愤怒、欣慰的时候,有必要将事实公之于众,引起注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白玉艳 严伟榆 杨自琼 王白娟
为有效利用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种植水平,在Visual studio 2008平台上,利用ArcGIS Server.NET ADF提供的组件,使用C#语言开发了农田灌溉水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水窖分布、数量、储水量的数字化管理;采用空间分析建模实现水窖的规划选址;利用地区常年平均有效降雨量、农作物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及巡检员现场采集的水窖蓄水量对灌溉缺水量进行估算。可为水窖的规划、储水计划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宝峰
探讨大中型灌区的灌溉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以河南省昭平台灌区为例,采用实证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现行管理体制的不足,提出了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灌溉管理体制模式,并对采用这种管理体制模式时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灌区 灌溉管理 体制改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荣 蔡书凯
本文利用安徽省水稻主产区的740户农户调查样本,运用博弈模型逻辑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从理论与实证上分析了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的农户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农户中不愿意参与农田灌溉实施建设的有274户,占37.0%,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缺乏对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户主年龄、非农收入比重、农田灌溉设施状况和村组成员户数对农户参与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数、种植规模和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参与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意愿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分析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包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培训、鼓励农村耕地流转以促进规模化种植、扶持合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荣 马旺林 郭晓东
本文从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出发,以粮食主产区农田灌溉水渠改造为例,利用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分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农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经调查发现,受访农户愿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的不足40%,大多数农户对该项集体行动不具有任何形式的参与意愿。研究表明:水资源稀缺程度高、灌溉面积大、所在群体宗族结构同质、能够获得统一灌溉服务的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意愿较强,而所在群体非农就业户数占比高、粮食售价与最低收购价落差大、非耕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高的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意愿则较低;此外,渠道质量、成员户数、受教育程度、务农人数等变量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本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勇洪 叶彩华 李文华
区域尺度上开展农田灌溉量预报需要考虑土壤、作物和大气的空间差异性。论文针对农田灌溉现状分别建立了需水量灌溉预报模型和土壤湿润层灌溉预报模型,并在预报模型中引入RS和GIS技术来考虑预报参数的空间差异性,初步实现了区域尺度上250 m分辨率网格化的农田灌溉量预报,并在北京地区冬小麦灌溉量预报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10年冬小麦6月灌浆期间和11月下旬越冬前冻水的预报灌溉量分别为375 m3/hm2和600 m3/hm2,均较现行农业生产中建议的灌溉量明显偏少,具有节水经济效益潜力。这些结果显示了RS和GIS技术在区域尺度上农田灌溉预报中的良好应用潜力,且预报结论和应用效果能达到较好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栾健 韩一军
干旱灾害对小麦稳产增产影响很大。明晰不同农田灌溉水平下旱灾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5个小麦主产省区1991—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法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了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旱灾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门槛效应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减灾能力的时空异质性,主要结论如下:①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总体呈现波动提升趋势,年均增长0.98%,东、中、西部地区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明显的时序变化趋同性和空间分布异质性,东部地区技术效率水平最高,主导着生产前沿面移动,中、西部地区技术效率提升潜力巨大;②随着有效灌溉率的提升,旱灾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其负向影响随着有效灌溉率的提升而呈现阶梯型下降;③1991—2016年间,各小麦主产省农田水利设施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减灾能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多集中于甘肃、陕西、四川和云南等西部省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新燕 蔡焕杰 王健 程冬玲
在分析雨水集蓄系统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降水序列分析子系统、集水量分析计算子系统、蓄水设施优化设计子系统、灌溉水量优化分配模型子系统和经济模型的农田灌溉雨水集蓄系统,并以陕西省礼泉县北部丘陵区为例,采用该系统对大田作物(小麦、玉米)雨水集蓄灌溉利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
农田灌溉 雨水集蓄 系统设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 翟庆志
针对农田灌溉系统中电能消耗高且利用率低的问题,根据管道灌溉系统的特点,将变频调速技术引入水泵电机的节能控制。分析了包含变频器异步电机、水泵和管网的灌溉系统构成和节能基本原理,构建各部分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系统仿真。仿真案例结果表明:引入变频调速装置,可实现水泵出水口流量或扬程0~1的连续变化,节能率达56.6%;采取出水端扬程或者流量闭环控制,可以实现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调制,进而控制水泵电机的运转。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萧正洪
关中农村灌溉用水资源权属关系的最基本特点是所有权与使用权二者的分离,农民只享有使用权,而包含于水粮之中的水资源使用权费是国家所有权藉以实现的经济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中,水权的取得方式和分配原因、实现的途径和管理方式存在着若干差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变化是明清时期水资源使用权的买卖及其与地权关系的分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