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25)
2023(5299)
2022(4611)
2021(4337)
2020(3455)
2019(7238)
2018(7183)
2017(13548)
2016(7176)
2015(7574)
2014(6875)
2013(6235)
2012(5361)
2011(4879)
2010(4866)
2009(4780)
2008(4347)
2007(3844)
2006(3619)
2005(2970)
作者
(16271)
(13591)
(13309)
(12823)
(8477)
(6425)
(6156)
(5159)
(5115)
(4759)
(4462)
(4407)
(4118)
(4068)
(4020)
(4019)
(4004)
(3981)
(3940)
(3817)
(3234)
(3169)
(3139)
(3082)
(3053)
(3029)
(2922)
(2896)
(2727)
(2685)
学科
(21376)
经济(21235)
管理(20790)
(17684)
(16884)
企业(16884)
方法(8697)
(8217)
业经(7979)
中国(7917)
理论(7382)
(7133)
(6211)
(5701)
教育(5480)
数学(5053)
数学方法(4963)
(4798)
(4710)
财务(4698)
财务管理(4690)
农业(4663)
企业财务(4437)
(4326)
工作(4151)
社会(4107)
环境(4027)
企业经济(4005)
(3895)
(3733)
机构
学院(87992)
大学(86603)
管理(33308)
(30762)
经济(30001)
理学(28912)
理学院(28561)
管理学(28025)
管理学院(27827)
研究(27357)
中国(19285)
(17426)
(16432)
科学(15609)
(14515)
师范(14443)
(13176)
财经(12872)
中心(12804)
(12261)
(11579)
师范大学(11566)
研究所(10910)
教育(10720)
北京(10654)
(10606)
(10458)
业大(10267)
(9896)
技术(9626)
基金
项目(59064)
研究(48176)
科学(47709)
基金(42062)
(35368)
国家(34979)
社会(32722)
科学基金(30830)
社会科(29682)
社会科学(29669)
教育(23839)
(23732)
基金项目(21720)
编号(21431)
(19880)
成果(18261)
自然(17740)
自然科(17353)
自然科学(17351)
自然科学基金(17025)
资助(15672)
课题(14882)
项目编号(13634)
重点(13481)
(13361)
(13309)
国家社会(12686)
(12673)
(12641)
(12538)
期刊
(38562)
经济(38562)
研究(27612)
中国(19184)
教育(18647)
(13797)
管理(12308)
学报(11519)
科学(11472)
(11329)
大学(9511)
学学(8511)
业经(7935)
农业(7874)
技术(7378)
经济研究(6485)
财经(6348)
(5953)
金融(5953)
(5503)
职业(5381)
图书(4882)
(4882)
社会(4393)
商业(4318)
问题(4202)
(4193)
财会(4161)
(4027)
论坛(4027)
共检索到131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天雪  曾天山  
社会结构变迁促使公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化的公民社会理念为学校变革提供了背景因素和理念支持。学校变革不仅要适应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要主动开辟一种治理的路径。这种路径分为对学校的治理和学校共同体内的道德领导。在此二重作用下,校长权力在本义、来源和运行上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石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市场化和民主化的改革,这为公民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公民社会的发展对党的执政资源配置和执政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党的执政理念相应的应从"统治"、"治理"过渡到"善治"。善治的理念对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魏建琳  
公民社会理论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研究必须面对的话题。文章从概念、价值与实践三个方面梳理、归纳了若干命题,认为公共图书馆事业视野下之公民社会概念可以广义地概括为公共图书馆事业中对民主、自由、平等、正义之普世理想的各种憧憬、设计与实践,它有广阔的外延。当前需要探究的首要命题是: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需不需要依赖公民社会?如果需要,为什么?当前的公共图书馆治理探究就属于公民社会理论与公共图书馆事业之实践命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雁琳  
英国以卡梅伦为首的联合政府认为技能是建立"大社会"的基础,将公平、责任和自由作为其技能战略的基本原则。为促进技能供求的均衡,联合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建立需求驱动的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成本共担"的技能投资模式,促进学徒培训的规模和质量,全面实施资格和学分框架,建立全年龄段就业服务体系,对于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丹  
现代的环境治理是以公民的参与为重要特征的。论文从环境公民社会的视角出发,明确了现代环境治理的主体,并据此提出了现代环境治理的系统构成。公民对环境治理的参与主要体现为个人和NGO组织两种形式,论文指出了它们各自对环境治理的不同作用机制及其作用手段,由此,提出了企业信息公开、社区参与以及科学商店等可以有效促进环境公民社会对环境治理作用效果的建议。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贾西津  
回顾今年春季以来在中华大地及至全球范围发生的SARS危机,它对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和公共危机管理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中国迅速控制疫情的成效也赢得了国际上的称誉。在这个过程之中,政府扮演了强有力的角色,充分显示了其统一行动和社会动员的力量;与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和主导相比,民间自发的力量动员似乎显得黯淡,至少并未如人们期望地那样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如何理解中国公民社会在危机应对中的表现特点及其进程?公民社会在这次危机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在中国强有力的政府管理模式下,公民社会的治理机制是否具有发展的必要?这是中国转型时期治理结构变革中面对的重要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芳  李建华  吕红  
本文在分析企业战略发展从环境适应阶段到对抗竞争-合作联盟-共生进化阶段的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借鉴生 态学原理,提出企业生态战略是符合当今和谐社会理念的战略新思维,并分析了企业生态战略的理论意义及其实践运用性, 如合作共生、错位经营、泛化与特化战略、柔性战略、协同进化等。同时,更深入地揭示了企业与环境之间本质上的生态关 系,突破了传统的企业战略理论,为企业竞争提供了新的生态战略模式,以促进企业与环境间的协同进化与和谐共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显财  
时下的经济危机促使了经济学界对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一些反思。在基本肯定西方经济学在解放生产力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的同时,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效应进行了追踪,并在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源头上论证了将经济增长置于西方经济理论指导下各种负面效应出现的必然性。通过对西方经济学在商品定义、适宜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和反思,为客观全面地认识西方经济学提供一个视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行  王旭瑞  
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艰巨而复杂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这样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混乱状态。价值观体系的混乱和分裂必然导致行为失范和社会失序。要建设现代化的、文明的、和谐的公民社会,仅仅发展经济和为社会组织"松绑"是不够的,必须重建与之相应的价值观体系。为了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我们需要进行与公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启蒙",在精神文化层面正本清源。以诚信为理性认知观前提,以平等尊重为道德价值观基础,以正义优先为经济价值观目标,以法治为社会价值观准则,从这些最基本的价值原则做起,逐渐树立现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大学办学定位理念是大学校长希望把大学办成什么样子的一种教育理念 ,是他们持有的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关乎自己所在大学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特色所在的大学理想和价值追求。大学校长办学定位理念对治校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有利大学确认自己的“身份”,进行类型定位 ;第二 ,有利大学确定自己的目标 ,进行水平定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叶飞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汉卫  
公民社会在我国的迅速成长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校道德教育应当根据紧密结合中国公民社会的特点做出自己的选择。从"传统与现代、积极和消极、形式和内容、封闭和开放"的角度来看,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公民道德教育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首要之选;合作型的公民社会取向要求培养公民的合作意识、协商和对话精神;我国公民社会的文化传统为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内容选项";我国公民社会的初始性、差异性决定了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品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宁爱凤  
维护与保障女性的权益,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是实现社会整体和谐的重要前提。当前,在土地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情况下,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维护面临着比以往更严峻的挑战,本文分别从社会性别主流化、普惠政策特殊化、维权难度降低化三方面出发,对实现农村妇女平等土地权利的路径作些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