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2)
- 2023(13958)
- 2022(12167)
- 2021(11228)
- 2020(9525)
- 2019(21660)
- 2018(21371)
- 2017(40774)
- 2016(22666)
- 2015(25206)
- 2014(24841)
- 2013(24539)
- 2012(22394)
- 2011(20358)
- 2010(20088)
- 2009(18266)
- 2008(17794)
- 2007(15317)
- 2006(13377)
- 2005(11340)
- 学科
- 济(85364)
- 经济(85268)
- 管理(65480)
- 业(59498)
- 企(49100)
- 企业(49100)
- 方法(41318)
- 数学(35630)
- 数学方法(35216)
- 农(23740)
- 学(23386)
- 财(20915)
- 中国(20853)
- 环境(20406)
- 业经(19416)
- 地方(17252)
- 贸(16098)
- 贸易(16094)
- 农业(16066)
- 易(15611)
- 和(15092)
- 划(14770)
- 理论(14735)
- 技术(14165)
- 务(13466)
- 财务(13406)
- 财务管理(13386)
- 制(13369)
- 企业财务(12711)
- 银(11604)
- 机构
- 大学(325518)
- 学院(322814)
- 管理(126536)
- 济(120652)
- 经济(118048)
- 理学(111435)
- 理学院(110104)
- 研究(109671)
- 管理学(107937)
- 管理学院(107397)
- 中国(77205)
- 科学(74831)
- 京(69324)
- 农(62582)
- 所(56798)
- 业大(56567)
- 研究所(53010)
- 财(52231)
- 农业(49807)
- 中心(48529)
- 江(45454)
- 范(43552)
- 财经(43393)
- 北京(43042)
- 师范(42998)
- 院(39629)
- 经(39537)
- 州(37069)
- 经济学(35449)
- 师范大学(35050)
- 基金
- 项目(234641)
- 科学(182495)
- 基金(169660)
- 研究(163053)
- 家(151910)
- 国家(150685)
- 科学基金(127264)
- 社会(101616)
- 社会科(96203)
- 社会科学(96174)
- 省(92478)
- 基金项目(91456)
- 自然(86482)
- 自然科(84365)
- 自然科学(84335)
- 自然科学基金(82784)
- 划(79060)
- 教育(74327)
- 资助(69004)
- 编号(64843)
- 重点(53115)
- 成果(51122)
- 部(50418)
- 发(49624)
- 创(48659)
- 计划(45824)
- 科研(45807)
- 创新(45439)
- 课题(44642)
- 大学(42461)
- 期刊
- 济(125296)
- 经济(125296)
- 研究(86654)
- 学报(63349)
- 农(55617)
- 中国(55115)
- 科学(54631)
- 大学(45884)
- 学学(43617)
- 管理(42640)
- 农业(38837)
- 财(37137)
- 教育(33108)
- 技术(24620)
- 业经(21506)
- 融(21195)
- 金融(21195)
- 财经(20050)
- 业(19904)
- 经济研究(19794)
- 科技(17967)
- 版(17516)
- 业大(17507)
- 图书(17216)
- 经(16989)
- 资源(16588)
- 问题(16587)
- 理论(14834)
- 技术经济(14732)
- 林业(14713)
共检索到444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娟 李傲 李楚瑛 赵元凤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的培育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文章基于2017年820份实地和网络调研数据,在构建公民生态环境意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测算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和Ols模型对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综合得分均值仅为39.35分,说明公民生态环境意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在影响因素方面,个人特征中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特征中的家庭总收入,其他特征中的购买食品时是否关注绿色农产品标识和绿色农产品占农产品消费支出的比例等因素对公民生态环境意识有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滕容梅 黄旭 杨倩 王婷 欧开航 韩丽芳
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亦能够为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与提升带来动力。以2010—2019年为时间跨度,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数理模型对广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省域层面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整体水平从极度失调提升至良好协调,设区市层面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发展成为北部、中部、西部和西南部相对较高,西北部和东部相对较低的空间格局。(2)对广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影响力较强的层面为旅游市场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调节管理能力;各层面交互作用后的影响力均强于单层面的影响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滕容梅 黄旭 杨倩 王婷 欧开航 韩丽芳
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亦能够为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与提升带来动力。以2010—2019年为时间跨度,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数理模型对广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省域层面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整体水平从极度失调提升至良好协调,设区市层面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发展成为北部、中部、西部和西南部相对较高,西北部和东部相对较低的空间格局。(2)对广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影响力较强的层面为旅游市场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调节管理能力;各层面交互作用后的影响力均强于单层面的影响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兵云 杨冕
城市交通迅速发展带来的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文章从生态环境约束治理角度,构建SBMDEA非期望产出模型测度中国30个城市2007-2016年生态交通效率和节能减排潜力,并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城市生态交通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间,中国城市交通效率未达到生态交通标准,大多数城市的生态交通效率在0.5左右且存在区域差异,具有较大节能减排潜力;人均GDP、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以及城市绿地面积三因素正向影响城市生态交通效率,城镇化率、出租车数量以及私人小汽车数量三因素负向影响城市生态交通效率。最后,文章提出改进我国城市生态交通效率的若干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平 赵金凯
文章在强可持续视角下构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方法测度中国30省份2002-2015年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2-2015年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分区域而言,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东北地区、北部沿海、长江中游、西北地区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而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的年均质量指数低于全国水平;虽然中国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差异,但整体保持稳定,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均不容小觑;从空间角度,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溢出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挺
物流业是当代经济活动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其持续扩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实现物流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对促进生态环境整体向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实证探究了物流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协同度的影响因素,目的是为各地区协同推进物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全国、东部、中部、西部物流效益子系统各指标对协同度的影响力度大于生态环境效益子系统各指标对协同度的影响力度。中部地区两个子系统的影响力度差距最大,西部次之,东部差距最小。单位面积光纤长度、固定资产投资额、港口货物吞吐量是影响物流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协同度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邢学杰
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自1978年至2012年间,按可比价算服务业规模扩大了32倍,服务业从业人员提高了将近6倍。在国际和国内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下,我国企业面临外需减弱,内需不足的严重状况。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尽快提升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服务业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利用仿生学,将影响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划分为国际和国内两大生态发展环境进行分析,针对客观的生态发展环境,从国际、国内环境多个角度提出促进服务业稳定、健康
关键词:
服务业 发展 生态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向华
公民的环保意识通过对公民环保行为的支配而在预防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公民环保意识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较少。以往的研究大都承认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收入对公民环保意识的影响,只有极少数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上述因素与公民的环保意识并不相关。研究者们对于环保意识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并基于各自的理解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这是导致研究结论出现分歧的可能原因。有关公民环保意识影响因素的以往研究大多停留于对调查数据的表面描述,今后的研究更应着眼于在实证研究基础之上就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环保意识 环保行为 环境污染 影响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崔远政 查慧 王磊 杨诗敏 段学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准确识别乡镇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利于科学、精准防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目前,对于乡镇(街道)尺度生态环境质量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比较缺乏,且较少关注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首先利用遥感技术观测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对江苏省各乡镇(街道)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定量探究乡镇(街道)生态环境质量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基于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生态环境质量评级为中等的乡镇占多数,整体表现为西高东南低;(2)乡镇(街道)尺度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核心热点区以太湖、洪泽湖、高邮湖3个江苏省面积最大的湖泊为核心向外扩展;(3)多数乡镇(街道)的高技术产业企业从业人员数、地均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垃圾集中处理村占比及农业机械总动力对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正相关影响,而人口密度和人均GDP则表现为负相关影响。由于社会经济因素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因此需要根据地区实际制定差异化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周颖
科学评价生态环境承载力是制定合理生态保护措施的理论前提,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评价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承载力阈值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值难以量化等问题。基于2009~2017年的长江经济带生态数据,借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动态评价法”,将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测值转化为生态环境承载力运行状态研究,以此达到评价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目的。结果表明:(1)评价期内,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呈上升走势,生态环境总体处于可承载状态;11个省市中,上海、浙江、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处于可承载状态,其中贵州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提升最大,达86.844;江苏、江西两个省份处于超载状态,安徽省处于基本可承载状态。(2)人均GDP、第三产业、科技投入占GDP比重、环境治理投资额、绿地面积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同增同减趋势且影响程度较大,分别为7.33、6.92、8.28、6.71、7.21。(3)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成负相关,其中单元GDP能耗、电耗对环境质量负面影响程度最大,分别为6.57、6.26。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晓燕 王秀芝
根据新产品扩散原理,营销者在推出绿色新产品时,为了提高营销绩效,需要识别真正的绿色产品购买者。本文运用实证方法检验了生态环境意识是个多层面的概念的假设,并且发现不同层面的生态环境意识对绿色产品的购买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环境意识包括对待生态环境危机和对待可持续消费生活方式的态度以及对待绿色产品的信念构成,其中,消费者对待绿色产品的信念对绿色产品购买行为的影响最显著。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结果在学术和应用方面的启示,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生态环境意识 绿色购买行为 营销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苟露峰 高强
揭示海洋产业结构发展与生态环境互动演化的一般规律,通过定量分析2002-2012年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得到以下结论:2002年以来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发展势头良好,海洋生态环境水平小幅下降。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呈现出逐年增大趋势,表明二者的耦合程度不断提高;同期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发展对生态环境水平演变产生明显的"胁迫"影响,但胁迫程度逐渐减小。海域利用效率提升、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环保投入增加及海洋保护区面积比重加大等因素对胁迫程度减小具有推动作用,其中海域利用效率提升是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海洋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 耦合度 响应度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佟新华
本文考虑影响水环境质量的经济社会、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及城市规模等因素拓展IPAT模型,建立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运用日本1970~2010年的数据分析日本后工业化时期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日本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表明,日本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是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发展以及大城市人口集中等因素是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日本降低工业和农业增加值占比、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环境保护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开发水生态环保技术以及提高全民意识等有效突破了日本水资源环境瓶颈。我国应借鉴日本先进经验,从结构减排和技术减排的视角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硕亮 潘玉志
文章依据对上海市16个区县的469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实证分析了大城市民生政策的公民满意度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上海市民众对民生政策的满意度指数为60.7分(百分制)。由于缺乏同级别的数据对比,该指数并不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政府形象、公民期望、感知效能与满意度水平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与已有很多研究结论存在差异的是,满意度水平与公民信任和公民抱怨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公民满意度指数 民生政策 公民满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贤磊 唐亮 孙萌丽
城镇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从货币价值视角,采用替代成本法、防治成本法测度城镇土地生态环境效应,并使用LMDI分解方法检验城镇土地规模、人口密度、经济水平、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对城镇土地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9—2014年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土地生态环境效应总量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单位面积城镇土地的生态环境效应呈小幅上升规律,并且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最低。(2)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城镇土地规模扩张是导致城镇土地生态环境效应降低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