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80)
2023(4460)
2022(3877)
2021(3703)
2020(3013)
2019(6813)
2018(6727)
2017(12832)
2016(7520)
2015(8564)
2014(8621)
2013(8045)
2012(7627)
2011(7018)
2010(7416)
2009(6658)
2008(6560)
2007(6050)
2006(5471)
2005(4952)
作者
(20257)
(16765)
(16751)
(16177)
(10984)
(7880)
(7632)
(6508)
(6434)
(6391)
(5661)
(5575)
(5570)
(5537)
(5478)
(5293)
(5287)
(5077)
(4985)
(4826)
(4403)
(4228)
(4187)
(4016)
(3886)
(3829)
(3778)
(3754)
(3594)
(3385)
学科
(21972)
经济(21950)
管理(21365)
(18683)
(14404)
企业(14404)
(9819)
(8448)
中国(8362)
(8139)
方法(7240)
理论(6346)
教育(6344)
数学(6326)
数学方法(6160)
及其(6134)
(6060)
农业(5897)
政策(5742)
教学(5636)
(5192)
贸易(5190)
地方(5158)
业经(5138)
方针(5132)
(5092)
(5038)
(5038)
阐述(5038)
(4934)
机构
学院(100728)
大学(97236)
(38978)
经济(37904)
管理(37154)
研究(35233)
理学(31009)
理学院(30697)
管理学(30197)
管理学院(30001)
中国(26095)
(21112)
(20443)
科学(20027)
(17738)
(17600)
(17046)
中心(15997)
研究所(15782)
财经(15170)
(14735)
师范(14596)
(13667)
(13637)
业大(13561)
农业(13210)
技术(13193)
北京(13136)
(13052)
职业(11547)
基金
项目(61931)
研究(50241)
科学(48045)
基金(41857)
(35510)
国家(35146)
科学基金(29649)
社会(29367)
社会科(27651)
社会科学(27645)
(25535)
教育(24951)
编号(22987)
(21341)
基金项目(20781)
成果(20328)
资助(18101)
自然(17937)
自然科(17512)
自然科学(17506)
自然科学基金(17181)
课题(16998)
(14487)
重点(14133)
(13825)
(13686)
(13592)
项目编号(13535)
(12834)
规划(12551)
期刊
(47368)
经济(47368)
研究(33339)
中国(25135)
教育(21560)
(16247)
(15950)
管理(13967)
学报(13419)
科学(12044)
(11930)
金融(11930)
农业(11046)
大学(10468)
技术(10360)
学学(9657)
业经(8201)
财经(7644)
职业(7499)
经济研究(7329)
图书(6966)
(6578)
(6102)
论坛(6102)
问题(5885)
(5602)
书馆(5441)
图书馆(5441)
(5303)
国际(4748)
共检索到163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慧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直接反映。然而,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政策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政府和公民的积极培育。本文从公民参与基础、参与者素质、参与方法和认知标准四个方面探讨了培育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指出有效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必须避免的误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东杰  花跃奎  张长立  
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批有知识、有思想、会技能、懂政策的新农民。其中,懂政策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求具备一定的公共政策能力。将公共政策能力作为新农民培育的一个维度或方面,对新农民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文杰  
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需要公共政策予以外在支撑与引导。产业工人是连接有形政策与无形精神的唯一要素,受公共政策中薪资待遇、福利保障所提供经济支撑;教育培训、聘用管理所提供能力支撑以及社会地位与考核激励所提供荣誉支撑的影响,不断锻造着其匠技、匠心与匠魂。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工人公共政策对工匠精神培育遵循着由单一的经济支撑、能力支撑为主向以多元的"经济+能力+荣誉"支撑的逻辑演进。基于此,新时代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需围绕产业工人权益保障,加强政策文本内容完善;结合产业工人发展需求,推动政策价值适时转向;适应产业工人发展环境,促进政策要素的有效配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东林  张庆胜  
互联网的出现使处于社会基层的普通公民有了自己话语发布和传播的渠道。网络媒体为公民民主监督和公共政策参与提供了低准入的平台,网络公共政策参与成了中国政治生活领域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同时,网络又难以避免无序化发展运行的缺陷,网络社会是一个需要规范和引导的政策参与区域。执政者要充分运用网络这个现代先进的精神交往平台,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公民利用网络进行的公共政策参与走上健康的轨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符晓薇  
在电子政务时代,促进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政治参与是电子政务发展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行政体制时代和电子政务时代政策制定过程中政治参与的不足与挑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运雄  罗甜甜  
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衡量其政治民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近年来,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呈现出新趋向,表现为网络参与领域逐步扩大、网络参与影响力不断增强、网络参与形态逐步向自主型转变,究其原因有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网络参与突破传统参与模式的限制、网络环境下参与方式的多样化等等。为了优化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和科学化水平,公共政策制定者应当将尊重和实现网络民意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寿伟  
对"团结"不加反思的认识正消磨着团结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同时也导致团结概念的狭隘化和庸俗化。团结的教育生活是以友爱精神为基础的公共生活,是具有公共精神和包容意识的生活,是成员之间彼此友好、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的生活。团结决不意味着为了集体目标而自我放弃和牺牲,相反,它是为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发展;团结也不意味着内部的包容和外部的排斥,它通过对"我们"观念的超越而消解不同团体之间的敌意;团结也不是集体活动中短暂的力量集聚,而应达成一种持久的合作与包容,成为一种稳定的生活状态。团结通过个体的"他人意识"而实现对陌生人的接纳,并使教育生活不断呈现出公共的属性,从而使其具有公民教化的功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陆伟  
国家的公共政策选择是影响学生参与影子教育的重要中介因素。公共政策可以直接介入影子教育市场:鼓励政策能够促进学生的影子教育参与,但也会遭遇参与率低的难题;管制政策对影子教育参与机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高收入家庭的学生往往不受实际约束。同时,公共政策对学校教育的干预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激起非预期的影子教育需求。公共教育财政投入的整体水平和内部差异如何影响教育参与尚需更多的研究来检验;允许教师提供有偿补习可能迫使学生被动参与影子教育,若干低收入国家的案例研究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顺萍  
在人类社会的绵延发展中,公民参与是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公民进入公共领域生活、参与治理、对那些关系他们生活质量的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不断扩大和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推进我国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政府不是万能的,这就要求公民要积极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的失职及缺陷。当前,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却存在着诸多困境,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增强公民参与的物质基础,构建公民的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加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当下公民社会的发展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顺萍  
在人类社会的绵延发展中,公民参与是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公民进入公共领域生活、参与治理、对那些关系他们生活质量的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不断扩大和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推进我国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政府不是万能的,这就要求公民要积极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的失职及缺陷。当前,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却存在着诸多困境,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增强公民参与的物质基础,构建公民的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加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当下公民社会的发展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葛培波  
组织公民行为是既非正式角色所强调,也不是合同契约所规定的一系列有利于组织的角色外行为所构成的行为。企业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对于提高绩效,实现企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制约组织公民行为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激发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有效途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方乐  
司法参与公共治理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将公共政策纳入裁判活动之中。由于公共政策具有多元化的面相以及内含知识结构的开放性,公共政策司法不仅有助于拓展司法参与公共治理的范围,也有助于提升司法公共治理的能力。但公共政策同时也隐含风险,为此就会削弱甚至干扰司法参与公共治理的效果。因而要确保以公共政策司法的方式参与公共治理目标以及效果的实现,就必须要对公共政策进入司法的方式与类型进行归纳,以此为依据,客观展示公共政策司法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公共政策司法风险的评估体系与规避机制,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司法参与公共治理的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金林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法治化、民主化是《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国自然灾害后恢复重建模式彻底转变的标志。公民参与有利于提高灾后恢复重建效率,有利于提升公众的满意度,有利于对政府工作的监督,还有利于灾后社会秩序的恢复与发展。必须立足现实,探索有效的公民参与机制,避免非制度化无序的公民参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建构一个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调动一切力量实现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运雄  罗甜甜  
公众基于互联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互联网+"时代民主政治的新形式,但公共政策制定权与公众网络参与权的利益之争、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与网络民意局限性的矛盾、对公众网络参与需求与传统政治文化的冲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众通过互联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效果。政府应增强法治和民主意识,尊重公众参政议政权利,促进公民有效参与,完善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机制,并充分发挥扶持非政府组织的能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