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61)
- 2023(2499)
- 2022(1915)
- 2021(1987)
- 2020(1380)
- 2019(3328)
- 2018(3438)
- 2017(4556)
- 2016(3830)
- 2015(4378)
- 2014(4627)
- 2013(3690)
- 2012(3388)
- 2011(3227)
- 2010(3463)
- 2009(2776)
- 2008(2677)
- 2007(2534)
- 2006(2393)
- 2005(2225)
- 学科
- 教育(18423)
- 中国(8512)
- 理论(5598)
- 教学(5552)
- 管理(3972)
- 学(3906)
- 济(3336)
- 经济(3331)
- 发(3326)
- 革(3254)
- 发展(3216)
- 思想(3204)
- 改革(3154)
- 政治(3119)
- 展(3094)
- 高等(3050)
- 研究(3016)
- 思想政治(2922)
- 政治教育(2922)
- 治教(2922)
- 德育(2900)
- 教育改革(2775)
- 学校(2546)
- 学法(2493)
- 教学法(2493)
- 生(2275)
- 计算(2245)
- 算机(2227)
- 计算机(2227)
- 教育学(2209)
- 机构
- 大学(45654)
- 学院(40445)
- 教育(25528)
- 研究(18488)
- 范(17691)
- 师范(17659)
- 师范大学(14903)
- 京(11655)
- 职业(10387)
- 科学(9989)
- 教育学(9987)
- 技术(9202)
- 所(8845)
- 北京(8383)
- 研究所(8086)
- 江(7902)
- 管理(7717)
- 教育学院(7327)
- 职业技术(7085)
- 济(6915)
- 中心(6886)
- 院(6618)
- 理学(6435)
- 经济(6434)
- 中国(6341)
- 理学院(6217)
- 技术学院(5988)
- 州(5932)
- 管理学(5910)
- 管理学院(5799)
共检索到73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冯建军
公民教育当以培养时代公民为目标。公民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时代不同,公民的身份和素质要求不同。公民不是臣民,就在于他是一个权利主体;公民不是私民,就在于他参与公共生活。不同时代公民公共生活性质和范围不同,当代公民不仅生活在民族国家内,还生活在公民社会和全球社会中,因此,当代公民应当是权利公民、国家公民、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四重身份的统一。公民教育应该在个人生活、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国际生活中培养具有公民知识、能力、德行、能力的复合型公民。
关键词:
公民身份 复合型公民 公民教育目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罗岩
本文从分析我国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令人忧思的现状入手,明晰了课程目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本着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原则,提出了教育学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全面进行高师教育学课程改革,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师教育学 课程目标 教学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亮
公民教育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学校的"公共"建构。当前,主要存在四种有关学校公共性的理解和建构:将学校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机构;将学校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机构;将学校作为建构公共生活的机构;学校本身作为公共领域。从公民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些建构既体现了某些合理性,又在现实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文章认为,如果从"规范的"、"形容词的"、"复数的"意义上理解"公共"或"公共性",上述建构之间就可能是相容的。
关键词:
学校 公共 公共性 公民教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晓婷 牟世华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思想教育家,其提出的一系列教育管理思想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将其应用到当前教育事业中能够对提高教育工作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深度挖掘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能够获取丰富的教育管理价值,对完善自身教学管理体系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陶行知教育管理思想的内涵,将其与当代学校教育管理相结合,以期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学校教育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陶行知 教育管理思想 价值引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北生 王萍
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国民幸福总值(GNH)正逐步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教育是追求和实现人之幸福的崇高事业,可促进与达成GNH的有关指标。在GNH视野中,教育具有追求幸福的个体功能,为了和谐的社会功能,彰显人与自然之和谐的调节功能。应遵照社会发展要求,尽力促进教育功能的实现;同时,还要注意教育多种功能的整合。
关键词:
GNH 幸福 教育功能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熙 苏尚锋 曹婷婷
一、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教育领域,国学不仅高居象牙塔,而且开始走进中小学,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和学校文化生活。与高校中的国学研究不同,中小学生接触到的国学远远超出"学问"(传统知识体系)与"学术"(对传统知识的探究方式)的范畴。学生们在与国学相关的课程及各类课外活动中不仅了解到更多的儒家经典及民族历史文化常识,还广泛接触京剧、曲艺、书法、武术及各种民间技艺(如剪纸)。这就是说,中小学所谈的国学具有较大的外延,涉及学术与非学术形式的文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江涛 苏德 成丽宁
对蒙古族传统教育予以当代审视,不仅是发展现代蒙古族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对我国少数民族"模范自治区"成因的"教育解密"。蒙古族传统教育以其理性实用的教育理念、培养英雄的教育目的、倡导实践砥砺的教育方法、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等教育精粹,而彰显出"草原性""融合性""实用性"和"生活性"的特质,并在助力现代蒙古族教育的革新跟进、主体能动、开放自觉和特色复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承继蒙古族传统教育精粹,需要从呈现底色与规律、开展审视与扬弃、预设价值与模式、推进承继与革新、实施评价与省思等维度予以展开。
关键词:
蒙古族 蒙古族传统教育 当代审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叶飞
随着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觉醒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勃兴,公民教育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们的公民教育依然面临着诸多伦理与价值的困境,如在伦理规范体系上存在着"应然规范"与"实然规范"的分裂,在价值导向上存在着权利导向与责任导向的失衡,在目标追求上深陷于公共德性与个体善性的混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公共价值与公共生活的背离等等。为从这种困境中摆脱出来,当代公民教育应建构起"应然规范"与"实然规范"、权利导向与责任导向、公共德性与个体善性的均衡体系,构筑公共生活与公共价值之间的有机联结,从而更有效地传递公共价值观念,最终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与使命。
关键词:
公民 公民教育 公共伦理 价值困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唐书怡
文章将公民教育与德育进行比较研究,阐释了二者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二者的相同点与差异性,并根据当前形势提出将二者有机结合解决现代德育困境。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德育:比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曹辉
公民伦理是公民社会伦理生态结构中的基础性构成,它形成并作用于公民的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呈现了个人以公民身份与其他公民进行交往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作为公民德性核心要素的民主、平等、责任、信任等价值观念,是公民社会伦理生态结构中的主导元素。现代公民教育通过创设有意义的公民生活情境,以交往、对话和协商为主要方式,促进了公民道德理性水平的提升,是公民社会构建伦理生态的重要推动力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范微微 赵明玉 饶从满
多元文化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国家的公民构成多样化不断冲击着民族国家原本稳固的社会情感基础。这些文化群体在相互碰撞、融合过程中发生的冲突和对抗加剧了人们对于国家秩序和团结的担忧。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下,对于国家认同和归属的情感显得有些复杂。现代民族国家需要公民教育的整合功能,以强化公民的情感联结;现代民主国家需要公民教育的民主化功能,以实现公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现代国家必须找到一条与它们的新角色相一致的社会团结和凝聚的新途径和基础。多元文化主义思想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发挥着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明玉 饶从满
从政治的角度而言,现代化进程就是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亦即民族国家建构和民主国家建构的过程。民族国家建构需要公民教育,通过培养公民的民族认同来对分散的社会加以整合。公民教育则通过与公民教育直接相关的公民科等学科的教学以及民族语言和民族历史的教学实现这种整合功能。民主国家建构,不仅意味着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而且还包含着民主观念的传播与民主意识的塑造。公民教育则通过公民科等学科的直接教学和课外实践、社区参与等途径,实现其民主化功能。各国公民教育的功能取向取决于各自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国家建构与民主国家建构之间的关系演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叶飞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
关键词:
治理 学校组织 公民 公民教育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建构当代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重大理论自觉和问题意识。只有对建构何种意义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如何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等前提性问题作出清晰的判断和解答,相关探索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总体判断,由于面对繁多而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停留于某一个微观的节点,而应从三方面着力建构一种整全意义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一是应避免规范性与事实性的分离;二是应实现理想性维度与现实性维度的互补与打通;三是应探索不同价值的创造性整合。
关键词:
整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马克思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飞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体系需要树立问题导向,在急剧的经验变化中捕捉到具有普遍性的政治哲学理念,在差异化的多元社会中把握到普遍的社会实践意志和共同利益诉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和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为把握具有历史必然性的社会现实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概念化的学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支撑,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西方政治哲学学术资源,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真实问题,面向事情本身,推进三者的对话、互动和会通,以提炼政治哲学命题,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体系的重要学术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