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63)
- 2023(3292)
- 2022(2632)
- 2021(2824)
- 2020(2147)
- 2019(5311)
- 2018(5432)
- 2017(8644)
- 2016(6059)
- 2015(7248)
- 2014(7624)
- 2013(6440)
- 2012(6072)
- 2011(5668)
- 2010(6003)
- 2009(5247)
- 2008(5070)
- 2007(4679)
- 2006(4393)
- 2005(4305)
- 学科
- 教育(19193)
- 银(9969)
- 银行(9969)
- 济(9894)
- 经济(9877)
- 中国(9708)
- 理论(9559)
- 行(9165)
- 制(8078)
- 教学(7562)
- 管理(7346)
- 业务(6605)
- 制度(6216)
- 度(6216)
- 企(6160)
- 企业(6160)
- 银行制(5711)
- 方法(5555)
- 业(5163)
- 融(4629)
- 金融(4629)
- 学(4049)
- 学法(3819)
- 教学法(3819)
- 业经(3637)
- 思想(3530)
- 和(3449)
- 研究(3413)
- 政治(3406)
- 发(3389)
- 机构
- 大学(74633)
- 学院(67974)
- 教育(28743)
- 研究(27037)
- 范(21862)
- 师范(21802)
- 中国(18772)
- 师范大学(18424)
- 京(18127)
- 济(17960)
- 管理(17571)
- 经济(17200)
- 理学(14028)
- 理学院(13717)
- 科学(13572)
- 职业(13448)
- 管理学(13360)
- 所(13327)
- 管理学院(13174)
- 银(12879)
- 江(12841)
- 北京(12778)
- 银行(12436)
- 技术(12156)
- 研究所(11939)
- 行(11767)
- 中心(11695)
- 财(11424)
- 教育学(11207)
- 州(10468)
- 基金
- 研究(37050)
- 项目(36736)
- 科学(29699)
- 教育(27665)
- 基金(21839)
- 社会(19442)
- 成果(19386)
- 编号(19026)
- 社会科(17867)
- 社会科学(17859)
- 家(17164)
- 课题(17016)
- 国家(16838)
- 划(15512)
- 年(15208)
- 省(15202)
- 科学基金(13526)
- 规划(12055)
- 项目编号(11645)
- 性(10996)
- 度(10954)
- 部(10639)
- 研究成果(10600)
- 基金项目(10316)
- 教育部(10267)
- 重点(9934)
- 阶(9824)
- 段(9783)
- 阶段(9762)
- 年度(9635)
共检索到128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富兵
随着公民社会研究日益活跃,教育领域对于公民教育的研究也呈现出一派繁荣与兴旺景象,但多集中于宏观研究与理论探讨,缺乏具体微观的实践层面的论述,出现了理论先行而实践滞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民教育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本文试图以美国"责任"课程为例,探讨其课程组织与教学实践的特点,借鉴其积极成果,以推进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美国公民教育 责任 课程编制 教学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孟宪霞
美国公民教育以培养公民的民主素质以及竞争、平衡、选择的能力为己任,其具有重视公民个性和人道精神培养,重视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倡导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等特色。借鉴美国成功公民教育经验,应从其重要性、内容性、政治性和参与力量的广泛性等几个方面着力。
关键词:
美国 公民教育 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峡
公民教育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怎样通过课程设计体现我国在新时期公民教育的目标、主张和内容,是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美国的社会科课程是基础教育中承载公民教育的主体,面对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美国从政府到社会各界,不仅深刻意识到所面临的科学技术的挑战,也同样感受到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在更加多元化的社会中正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在"以标准为本"的课程改革运动中,美国社会科协会研制了《全美社会科课程标准——卓越的期望》。其中为培养出更加富有行动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的主导思想、内容主题与结构,都体现出不同于传统综合课程的建构主张和方式,对于我国发展和构建新的公民教育课程,深有启示。
关键词:
美国社会科 课程标准 主题内涵 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峰
在美国,公民教育是指民主社会中关于自治政府的教育,旨在培养知情的、有效的和负责任的公民。美国人认为,民主社会中公民教育的基本组成包括三个方面: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美国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理论研究的策源地,其公民教育不仅对美国本土,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公民教育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介绍了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内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乐先莲
公民资格是理解公民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美国公民资格理论范式主要体现为自由主义、共和主义、批判主义和跨国主义公民资格。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公民资格作为影响美国公民教育的主导话语,对公民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批判主义和跨国主义公民资格以其特有的理论活力对公民教育提出了挑战。美国公民资格理论话语的丰富和发展为公民教育实践提供了参照和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于希勇
美国公民教育充满张力,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通过对美国公民教育的系统研究,从历史与现实维度概括出美国公民教育的理论困境与实践局限。在理论层面的困境,包括基于事实与传导价值两分而难以统一,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存在藩篱而无法突破,重权利教育轻义务教育而无法取得平衡;在实践层面的局限,包括政治参与中对变革社会的乏力,社群参与中隐藏对现实政治的遮蔽,少数异议中造成对社会治理的挑战。这些揭示出美国公民教育并不是统一的整体,而是表现为内部一系列多元思潮的对立与异质力量的冲突,其理论困境与实践局限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
关键词:
美国 公民教育 理论困境 实践局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晓云
美国公民教育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其社会化。美国公民教育形成了全面系统的社会化理论,也有一套社会化的实践系统,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全面实现社会化,创建社会化的教育环境、打造社会化的教育主体、创新社会化的教育方式、凝练社会化的教育内容、设置社会化的评估体系。
关键词:
美国公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束永睿 傅安洲 胡秋梅
美国公民教育中心,是美国公民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智库。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公民教育从困境到变革的历史背景下,该中心完成了从学术团体到国家智库的转型,在促进美国公民教育政策制定、实施公民教育国际拓展策略、传播美国民主价值理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美国公民教育变迁和美国现代智库发展为历史背景,系统梳理了该中心的发展转型历程。本文认为,该中心转型发展的决定因素有三:其一,对美国公民教育的时代主题在思想和策略层面作出持续有效响应,并搭建"知识"与"权力"的桥梁;其二,结成有共同政治信念的"政策倡导联盟
关键词:
美国公民教育中心 转型发展 美国智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宁莹莹 冯建军
2002年,公民教育作为国家法定学科正式在英国中学实施,同时,英国政府和社会组织不断跟进公民教育实施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2007年发布的《课程检视:身份与多样性》报告就是对公民教育课程的一次修正。作为对多元文化英国社会存在的问题的回应,此次课程改革是在英国国内政治力量的推动下而进行的。新的课程修正案不仅拓展了公民教育内容,增加了身份与多样性教育,同时提出了整合多元文化社会和传授统一价值观的有效策略。自此之后,学校公民教育承担了通过多样性和统一价值观教育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任务,以促进更为和谐的英国社会生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会春
通识教育是美国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特征,而课程改革是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哈佛大学共进行了两次大的课程改革。第一次是1978年开始的,最终结果是在哈佛大学建立了核心课程制度。第二次是在2007年,以《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发布为标志的通识教育改革。通过两次课改中课程结构、修读方式、改革目标和课程设计的思路比较,我们能从更深层次了解哈佛大学在课程改革中的脉络和其内容精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凌
本文首先对法国公民教育的主旨“教授公民资格”作了分析 ,然后探讨了其公民教育课程(ECJS)的目标和性质构思 ,指出此课程追求对自主公民的培养 ,这决定了其综合课程的性质。在此基础上 ,对ECJS课程的设计框架、教学大纲提倡的教学方法和评估进行介绍。文章的最后 ,选取了法国教学大纲陪同资料中的一个教案作了具体的案例呈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世伟
社会行动取向公民教育课程是对社会科"传递公民资质模式"、"社会科学模式"与"反思探究模式"以往三种教学传统的超越。这一取向以"理性正义,感性关怀"为核心理念,体现出以下特色:课程内容上具有意义性与挑战性,课程组织上具有渐进性与统整性,课程实施上具有主体性与持续性,课程评价上具有反思性与整全性。
关键词:
社会行动取向 公民教育课程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贾西津
回顾今年春季以来在中华大地及至全球范围发生的SARS危机,它对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和公共危机管理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中国迅速控制疫情的成效也赢得了国际上的称誉。在这个过程之中,政府扮演了强有力的角色,充分显示了其统一行动和社会动员的力量;与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和主导相比,民间自发的力量动员似乎显得黯淡,至少并未如人们期望地那样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如何理解中国公民社会在危机应对中的表现特点及其进程?公民社会在这次危机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在中国强有力的政府管理模式下,公民社会的治理机制是否具有发展的必要?这是中国转型时期治理结构变革中面对的重要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平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探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演进。早期对基础教育课程单一化局面的初步反思,由于缺乏充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教育权力下放",成为课程多样化的审慎变革过程。1990年代提出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表明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发展进入理论建构和政策启动阶段。课程多样化探索如何突破"非此即彼"的历史局限,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科学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仍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必须认真探讨的重大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