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9)
2023(2344)
2022(1825)
2021(2001)
2020(1479)
2019(3534)
2018(3666)
2017(4976)
2016(4020)
2015(4572)
2014(4809)
2013(3808)
2012(3568)
2011(3385)
2010(3634)
2009(2909)
2008(2770)
2007(2574)
2006(2408)
2005(2237)
作者
(7897)
(6405)
(6405)
(6214)
(4073)
(3148)
(3117)
(2755)
(2478)
(2472)
(2273)
(2237)
(2179)
(2122)
(2068)
(2014)
(1999)
(1978)
(1958)
(1865)
(1857)
(1717)
(1677)
(1563)
(1556)
(1512)
(1445)
(1397)
(1379)
(1370)
学科
教育(18342)
中国(8620)
理论(5716)
教学(5577)
(3946)
管理(3807)
(3277)
经济(3271)
(3224)
(3208)
发展(3150)
改革(3140)
思想(3121)
(3027)
高等(3020)
研究(3019)
政治(2977)
思想政治(2832)
政治教育(2832)
治教(2832)
德育(2812)
教育改革(2773)
学校(2537)
学法(2526)
教学法(2526)
(2362)
(2312)
计算(2250)
学理(2242)
学理论(2242)
机构
大学(46563)
学院(41195)
教育(25521)
研究(18239)
(17699)
师范(17661)
师范大学(14851)
(11839)
职业(10459)
科学(10174)
教育学(9921)
技术(9448)
(8804)
北京(8485)
管理(8089)
(8063)
研究所(8025)
教育学院(7295)
职业技术(7123)
中心(6889)
(6782)
理学(6756)
(6610)
理学院(6538)
中国(6442)
经济(6308)
管理学(6175)
技术学院(6134)
(6121)
管理学院(6060)
基金
研究(25260)
项目(23745)
教育(21185)
科学(19966)
成果(14114)
编号(13429)
基金(13111)
课题(13034)
社会(12694)
(11708)
社会科(11640)
社会科学(11638)
(11435)
(10778)
(10425)
国家(10170)
规划(9135)
(8446)
项目编号(7980)
科学基金(7837)
研究成果(7816)
年度(7661)
(7483)
重点(7075)
(7062)
(6984)
(6952)
阶段(6938)
教育部(6841)
(6783)
期刊
教育(44082)
研究(23723)
中国(19394)
职业(10545)
技术(7904)
(7280)
经济(7280)
技术教育(6926)
职业技术(6926)
职业技术教育(6926)
大学(5326)
学报(5132)
高等(4974)
成人(4677)
成人教育(4677)
高等教育(4422)
(4319)
论坛(4319)
科学(4105)
(3826)
职教(3596)
发展(3519)
(3519)
比较(3323)
学学(3115)
(3073)
(2994)
教研(2821)
高教(2821)
管理(2716)
共检索到74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富兴  
公民情感是公民品质的重要内容。但是,今日公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对情感问题关注较少。公民品质与公民教育中的情感缺陷减弱了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削弱了公民之间的共同情感。强调情感教育凸显了公民教育的审美因素。公民情感首先表现为一种对公共事务或公共事物的情感认同,如国家认同感;培育公民情感认同的途径既有对国家文化的审美体验,也有公民参与实践中的情感联结。公民情感还表现为一种对公共事务或公共事物的情感批判;培育公民情感批判的途径主要为培养公民基于审美正义的审美批判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铁芳  
北京大学章启群教授把人在本性上爱美作为美学的核心问题。从个体发展而言,人在儿童时期就具备审美的天性。维科这样谈到儿童的诗性生存:(1)"赋予感觉和情欲本无感觉的事物":"儿童的特点就在把无生命的事物拿到手里,戏和它们交谈,仿佛它们都是些有生命的人"。(2)"想象特别生动":"儿童们的记忆力最强,所以想象特别生动,因为想象不过是扩大或复合的记忆"。(3)"擅长于模仿":"儿童们都擅长于模仿,我们看到儿童们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震峰  
教育事件及与其相关的文化事件是人为的事件,人创生教育事件及与其相关的文化事件的过程有着自身的价值依据,从教育事件及与教育事件相关的其它文化事件到教育问题的形成关联着研究者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研究是教育价值的关联性研究。教育研究者是以自身的教育价值观或蕴含教育价值观的一般文化价值观为中介,通过理解与解释的方式揭示教育事件及与其相关的其它文化事件的固有价值;为了服务于教育实践,在教育事件发展的价值依据不合理的时候,教育研究者不仅要揭示事件的固有价值,还要构建事件发展的价值依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颜中玉  
本文阐述了美育的内容、在历史上的地位,分析了大学美育的现状,强调了大学美育的重要性及实施大学美育的构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燕  
教育是指向人的,而人应当是自由的。自由是教育价值合理性的内在根据,是教育德性的根基。一切教育的核心或关键就在于使人成为自由的存在者,教育价值合理性的依据应当指向人的解放与自由。培养自由能力、塑造自由精神、养成自由人格是教育自由的内在规定。善的教育必须致力于为人类自由而斗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当生命被确立为教育学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的时候,就意味着教育学将从对生命的思考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学科视野,形成教育学的概念、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同时也意味着教育学选择了生命作为研究教育现象的切入口,建立起自己思考和研究的视角,即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教育活动。由此出发,教育学需要确立实践性介入式的理解生命的方式,成为一种以生命实践为底蕴的教育学。在批判的维度上,教育学的底蕴是批判教育学,它需要对所有有关生命本身的理论探讨、实践进行系统剖析,明辨其得失;在建构的维度上,教育学的实质是建构性的实践教育学,它追寻的是为教育世界中理想生命的生成,建构出合乎其历史与逻辑的理念和方法的结构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军莉  
高校利用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教育,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我国高校审美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弘扬和启迪大学生的人文性,凸显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价值,塑造大学生的高品质人格,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审美教育是一种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不仅仅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美的理想和情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龙红霞  张卫良  
对道德起源的"元追问"能更好地理解、把握道德的本质及其发展理路,拓宽人类对道德教育及其实践的理解。演化论道德发端的研究视角越出有组织的社会范畴,跃入与人类有血缘关系的生物族群,强调人与生物在进化论层面的意义。演化论的道德起源基于生理、心理的发展启迪道德教育怎么做,给予了道德教育的形式之维。道德教育的内容之维基于社会要求,归属于一定的价值范畴和体系,具有时代性与社会性,演化论的道德起源因其忽视了道德的社会性而无法赋予道德教育的内容之维。其从心理、情感层面对道德产生的基本构件予以分析,强调道德发展的生物进化意义上的连续性,为多方位解析道德教育的本质、规律、发展路向及管窥现代性下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实践提供了一个解析框架和分析思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咏吟  
公民社会的建立,极大地释放了公民的创造力。城市发展与乡村建设,使得我们的时代走向城乡互动的审美时代。城市的高度技术崇拜,使城市的空间变得富有想象力。乡土的经济限制与文化限制,激发人们向往城市生活空间,但城市的空间完全无法满足公民的需要。乡土空间的解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公民的生活需要。当乡土联系城市变得快捷,城乡才形成了真正的审美互动;如何建立城乡之间的和谐空间,考验着公民社会的审美想象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剑峰  
在审美活动中 ,听觉与视觉一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旅游实践中 ,我们可以藉“倾听”这种审美形式 ,获得更高层次上的审美体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牟纲  
审美教育是全面教育的有机构成 ,是滋养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提升教育品位 ,实现人的终极关怀的基本手段。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体验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实现美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审美体验的培养不能单纯地依靠几门艺术课程 ,而应该融入到整体教育之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继平  
在审美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在审美对象的选择、审美方式的确定、审美标准的掌握、审美情感的满足等方面,具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倾向。尽管是个人的行为,但由于人的审美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在某些时间、某些场合、某些方面,会出现相同的兴趣和爱好。针对这些倾向和特点,应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国  
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文章首先对当前音乐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音乐审美心理发生条件的研究,根据审美心理发生的特点总结出了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实现审美教育的观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叶飞  
公共生活具有四个维度的公民教育功能:一是对话和理解的功能,促进公民之间的对话和理解,摆脱公民教育的话语独白和价值灌输;二是客我与主我的转化功能,促进公民的主我人格与客我人格的有效转化,培养健全的公民人格;三是反思与批判的功能,使学校生活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的公共生活领域,推动学生的批判品格和批判能力的发展;四是理性与行动的功能,在增进认知理性的基础上发展实践理性和行动能力,引导学生从"理念的公民"走向"行动的公民"。通过公共生活的四维功能,公民教育将更有效地建构自身的对话性、理解性、批判性以及行动性,最终促进学生公民品质的全面提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对高职院校传统抽象的育人目标进行了六个维度的具象分解,即将育人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公民、学校公民、职业公民、企业公民、中国公民、世界公民"六个维度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学校观、职业观、企业观、中国观和世界观。"六维公民"之间既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又是逐层递进的。为达成该目标,学校构建了课程、活动、评价、研究四大实施与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