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97)
- 2023(6542)
- 2022(5633)
- 2021(5000)
- 2020(4115)
- 2019(9033)
- 2018(8706)
- 2017(16526)
- 2016(8905)
- 2015(9535)
- 2014(8928)
- 2013(8657)
- 2012(7782)
- 2011(6916)
- 2010(6673)
- 2009(6152)
- 2008(5921)
- 2007(5084)
- 2006(4417)
- 2005(3720)
- 学科
- 济(32952)
- 经济(32907)
- 管理(30537)
- 业(27202)
- 企(22219)
- 企业(22219)
- 方法(16539)
- 数学(14614)
- 数学方法(14489)
- 环境(10906)
- 财(10338)
- 农(9899)
- 学(8154)
- 划(7843)
- 贸(7775)
- 贸易(7770)
- 中国(7756)
- 易(7601)
- 业经(7585)
- 务(6924)
- 财务(6920)
- 财务管理(6911)
- 农业(6689)
- 企业财务(6652)
- 制(6236)
- 技术(6182)
- 地方(5268)
- 规划(5159)
- 银(5140)
- 银行(5109)
- 机构
- 大学(127296)
- 学院(126012)
- 济(51784)
- 管理(51224)
- 经济(50939)
- 理学(46207)
- 理学院(45718)
- 管理学(44950)
- 管理学院(44758)
- 研究(41320)
- 中国(30549)
- 农(28255)
- 科学(27653)
- 京(25458)
- 业大(24070)
- 农业(22677)
- 财(21738)
- 所(20965)
- 研究所(19700)
- 中心(19589)
- 财经(18438)
- 江(17355)
- 经(16968)
- 经济学(15696)
- 农业大学(15635)
- 北京(15071)
- 院(14841)
- 范(14823)
- 经济管理(14628)
- 师范(14513)
- 基金
- 项目(95727)
- 科学(75998)
- 基金(72834)
- 家(66710)
- 国家(66179)
- 研究(62277)
- 科学基金(56631)
- 社会(42807)
- 社会科(40654)
- 社会科学(40639)
- 基金项目(39772)
- 自然(39227)
- 自然科(38369)
- 自然科学(38355)
- 自然科学基金(37719)
- 省(36515)
- 划(31587)
- 资助(28147)
- 教育(27850)
- 编号(22453)
- 重点(21490)
- 部(21013)
- 创(20409)
- 发(19534)
- 计划(19448)
- 科研(19404)
- 创新(19122)
- 国家社会(18650)
- 业(18000)
- 教育部(17763)
共检索到167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瑞雪 赵成 王振辉 谢光明
伴随着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扩展,公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致因。基于CGSS2010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综合心理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构建了公民意识、阶层身份对环境行为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实施环境行为的总体水平偏低;公民意识、客观阶层身份对环境行为影响部分显著;主观阶层身份对环境行为影响显著。据此认为,政府应不断提升公民意识的各个方面,针对不同的环境行为进行有效地支持和规范,并有目标性和选择性地进行公民环境行为的考察。
关键词:
公民意识 阶层身份 环境行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家僖
[目的]从实证的视角研究云贵民族地区环境意识、社会阶层以及民族文化对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以期对现有的环境行为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及为促进农村居民环境行为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在云贵民族地区收集到的355份统计问卷,构建了环境意识、社会阶层以及民族文化对环境行为的影响模型。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农村居民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民族文化对公民行为和消费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社会阶层中的受教育程度对生态管理行为和消费行为均有显著正向作用,民族身份对生态管理行为和说服行为都有显著负影响,收入只对公民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3)环境意识中的环境问题认知和环境情感价值对于4种环境行为类型都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保护态度对生态管理行为、公民行为和消费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环境状况感知只对说服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因此,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和复兴少数民族文化可以用来促进云贵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环境行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施卓敏 曹妙琴
中国人的面子意识与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存在紧密联系,但现有研究在针对面子意识概念的特征与奢侈品消费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还不多见,实证研究也较少。本文以中国奢侈品消费主体——中产阶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面子意识的三个显著特征,分别对"难以获得奢侈品"、"可得奢侈品"及"新奢侈品"三大类奢侈品购买意向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中国中产阶层群体:保守者、社交者、体验者、彰显者进行细分。最后,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细分群体变量可以调节面子意识特征与"可得奢侈品"和"新奢侈品"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为探索面子文化对奢侈品消费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奢侈品营销实践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
面子意识 奢侈品消费 中国中产阶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轩
教师职业选择的动机与所处阶层的感知对新教师的职业期待、职业适应、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12名新教师的访谈研究发现,年轻一代在选择教师职业时仍受到家庭、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但对经济收入、生活方式、社会声望的理解呈现出受到个人经历、社会舆论的双重影响,从而构建和实践着一种作为叙事框架的阶层意识。在这个意义上,阶层意识不再是个体对社会结构的静态认知,而是个体将职业选择、职业价值、未来生活的想象合法化的方法。
关键词:
新教师 阶层意识 职业选择 生活方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双 祁春节 赵玉
本文运用2002—2012年按收入高低分层的农户消费数据,统计不同收入阶层农户消费结构,并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微观基础建立模型,接入平滑转移函数作为分层函数,讨论转移支付项目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和不同阶层的消费差异。研究发现,不同阶层在不同项目的消费额和消费比重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转移支付项目对不同阶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且各转移支付项目对不同阶层的消费结构产生的影响也各有差异。
关键词:
转移支付 阶层 消费行为 平滑转移函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双 祁春节 赵玉
本文运用2002—2012年按收入高低分层的农户消费数据,统计不同收入阶层农户消费结构,并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微观基础建立模型,接入平滑转移函数作为分层函数,讨论转移支付项目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和不同阶层的消费差异。研究发现,不同阶层在不同项目的消费额和消费比重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转移支付项目对不同阶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且各转移支付项目对不同阶层的消费结构产生的影响也各有差异。
关键词:
转移支付 阶层 消费行为 平滑转移函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小芹 简小鹰
经验调查呈现出: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阶层的关联问题。研究发现:地权变革是农村各阶层利益的再分配与重组过程。已经严重分化的农民及其对土地不同程度的依赖和流转意愿是土地流转在农村实践的社会基础。自发流转塑造出中间阶级,是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发挥着"中间价值"的功能,这种流转模式基于自愿并使流转双方互利共赢,当前地权变革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土地大规模流转则消解中间阶层,从而引发村治困境及农村社会动荡等系列问题,对这种流转模式,在"过密型"农业仍将继续存在的前提下,必须谨慎对待。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叶国平
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背景与西方有明显的不同,政府的主动改革以及国家(政府)与经济、社会领域分离的同步性使得我国的公民社会带有更多的"中国特色"。在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过程中,不能忽视来自社会内部的力量对于公民社会发育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社会阶层分化是公民社会发育发展的一种内生推动力量,社会阶层的分化过程与公民社会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因而调适两者的关系也很有必要。
关键词:
阶层分化 公民社会 社会结构 内生力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新松 张秀兰
对中国中产阶层的公民参与的研究大多认为其政治参与度低于其他社会阶层,但很少有研究关注中产阶层对非政治类公民活动的参与。文章通过一项全国抽样调查,集中探讨城市中产阶层的社会参与状况。研究发现,中产阶层群体虽然不倾向于参与政治,但更倾向于参与非政治类公民活动。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中产阶层参与志愿服务的几率是其他社会阶层的1.248倍,该结果只在收入较低的中产阶层和在"体制内"单位工作的中产阶层中显著,"体制外"和更加富裕的中产阶层尚未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公民参与行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季
学校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李季公民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增强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公民意识培养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公民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檀传宝
"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公民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什么是"公民意识"?对于各国公民教育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以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三个最重要的政策文本为分析样本,解读中国官方对于"公民意识"的理解与界定。正确解读中国官方关于"公民意识"的界定,需要从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明这三个角度去进行。从另外一个维度看,这三个角度也可以被看做中国官方"公民意识"范畴的三大基本特征。而这三个角度或三大基本特征,实质上也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追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目标在"核心价值观"或"公民意识"教育上合乎逻辑的具体分解。因此对于中国官方"公民意识"的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翼
社会阶级、阶层现象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依据财富、声望以及权力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客观现象,它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分析的理论范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认知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张力引致人们在社会制度发展上的一些失误。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产生就是对这一点最好的确证。从意识形态与社会阶层的发展现实看,只有当意识形态符合社会阶层发展的实际,特别是要体现出阶层分化的趋势,两者之间才能达到一种良性的互动状态。
关键词:
阶层分化 意识形态安全 辩证关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苑明亮 李文岐 寇彧
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与相关研究表明,低社会阶层者常比高社会阶层者更亲社会,而亲社会行为的资源和代价理论认为高阶层者更有能力和可能做出亲社会行为。随着实证研究的增多,研究者开始从多种因素(微观的个体水平变量,如人格因素;中观的情境水平变量,即具体的社会互动情境;宏观的社会与文化变量,如社会结构与文化因素)共同影响行为的视角入手来全面地理解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微观个体层面的互惠信念、感恩特质和相对剥夺感,中观情境层面的互动对方的利他水平、慈善呼吁类型和亲社会情境公开性,以及宏观社会层面的收入不平等性和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应探讨亲社会情境、社会与文化层面的因素如何与个体的社会阶层交互影响其亲社会行为;考察受助者的社会阶层如何激发人们的亲社会行为,以及行动者的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传递的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卓 王欧
在西方关于各阶层文化资本影响教育公平的诸多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源自社会上层的自由奢侈品位文化总是会被建构成社会的主流文化,并最终成为学校中的支配性文化和教育内容。由此,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所携带的阶层文化与学校文化之间的契合度成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趋向于学校所代表的自由奢侈品位文化以及中上阶层学生的文化习性,排斥劳工文化与底层学生的文化习性。教师文化中的这种阶层趋向通过教学过程导致中上阶层出身的学生学业成功的概率大、底层出身的学生学业成功的概率小,后者经由考试、教育分流以及就业渠道会导致阶层再生产。这是学校教育承担文化再生产和阶层再生产功能的内在机制。打破这种现象需要平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