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
- 2023(17)
- 2022(12)
- 2021(3)
- 2020(1)
- 2019(7)
- 2018(8)
- 2017(9)
- 2016(5)
- 2015(5)
- 2014(2)
- 2013(3)
- 2009(1)
- 2007(1)
- 2006(1)
- 1998(1)
- 学科
- 济(53)
- 经济(53)
- 信息(46)
- 业经(45)
- 产业(45)
- 信息产业(45)
- 总论(45)
- 中国(29)
- 管理(13)
- 地方(11)
- 城市(9)
- 城市经济(8)
- 方城(8)
- 发(7)
- 业(6)
- 企(5)
- 企业(5)
- 利用(5)
- 资源(5)
- 品流(4)
- 商品(4)
- 商品流通(4)
- 工作(4)
- 开发(4)
- 流通(4)
- 环境(4)
- 划(3)
- 区域(3)
- 区域环境(3)
- 发展(3)
- 机构
- 学院(78)
- 大学(75)
- 管理(43)
- 理学(37)
- 理学院(37)
- 管理学(37)
- 管理学院(37)
- 济(36)
- 经济(36)
- 财(20)
- 研究(19)
- 经(19)
- 财经(19)
- 师范(17)
- 财经大学(17)
- 范(16)
- 中国(15)
- 商学(14)
- 商学院(14)
- 师范大学(14)
- 公共(13)
- 共管(11)
- 经济学(11)
- 经济学院(11)
- 江(10)
- 院(10)
- 所(9)
- 理工(9)
- 研究院(9)
- 融(9)
共检索到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卓元
新中国半个世纪的历程,几经风雨。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误,对于我们回顾历史,确立21世纪的目标,同样重要。关注历史进程的一群年轻人首先想到出版‘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①这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活动。我作为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经济理论工作者,有幸参与这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颇感欣慰。 这次活动能否成功,关键是能否客观、公正、科学地进选出真正有较高学术水平又能够结合中国经济建设实际的论著。这次活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冯姣 胡铭
智慧司法在互联网、大数据异军突起的形势下被我们所关注,并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焦点问题。从程序层面而言,智慧司法可以促进程序的效率、公开以及规范化;从实体层面而言,智慧司法有助于实现大数据背景之下的同案参照。然而,智慧司法亦非万能的良药,其存在前提性、过程性、结果性以及本质性的缺陷。智慧司法助力司法公正有其限度,对此需要从其定位、范围以及救济等角度加以限定。
关键词:
智慧司法 司法公正 互联网 大数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广斌 崔庆宏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成果作为数据来源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绩效进行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初始量表,通过小样本预测试对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反馈意见对量表进行了修订。通过问卷设计与调查,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进一步对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生活质量、可持续性与运行效果是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绩效构成的3个重要维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兆栋
识人、选人是领导的主要职责之一,运用辩证思维选拔人才,体现着领导者的智慧和能力。伯乐相马与公开赛马"伯乐相马论"是传统的选人观,把领导的主观认识作为判断人才的标准,凭领导个人的印象、感觉、好恶来选拔人才;"公开赛马论"是现代的选人观,把实践的客观结果作为人才的判断标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北京市东城区智慧城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 杨京英 陈彦玲 侯小维 倪东
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如何正确评估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动态监测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为相关部门提供量化的决策支持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我国"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指数为基础,构建了智慧城市发展指数(SCDI指数),并以北京市建设智慧城市为例,测算了北京市及其16个区县智慧城市(区)的发展水平。测算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市SCDI总指数为0.388,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建设智慧北京任重而道远;但随着近年来北京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加速提升,"十二五"时期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关键词:
智慧城市 SCDI指数 信息化 指标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目前,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申报工作已经启动并正在进行之中。此次申报与前两批试点要求有何不同?前两批试点城市或项目进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和经验?呈现出哪些问题?今后如何应对和推进?本刊已于2014年第10期设立专题,邀请国内智慧城市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撰文,对我国智慧城市的整体发展策略及理论建设进行探讨。本期则主要从实证研究层面,聚焦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重点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曼怡 郭珺妍
智慧产业作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一剂良方。大量研究表明,资本市场能够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其发展所需的金融支持,且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方式优势互补。本文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首先从定性的角度探讨资本市场对智慧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而后从定量的角度实证分析资本市场对智慧产业的具体影响效果。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完善资本市场支持智慧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市场 智慧产业 作用机制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高保忠 杜首燕 李信治 王新华
以山东师范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为切入点,基于OAuth2.0协议设计并实现智慧校园认证系统.首先介绍了OAuth2.0认证授权技术的系统角色和授权流程;然后分析了智慧校园认证系统的设计和具体实现功能;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流程实验对系统进行测试,改善了校园数据获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小曙 杨文越 黄晓燕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慧交通建设,并将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和影响居民出行。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的共识背景下,由于"智慧交通—可达性—出行行为(碳排放)"间复杂的影响作用机制,已有的研究难以判断智慧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可达性提高将增加抑或减少出行碳排放。如何通过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来缓解交通拥堵,保障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运行,并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减少出行碳排放是当前中国智慧交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以上科学问题,本文尝试提出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的理论框架,并以广州为研究案例地,研究了社区居民通勤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社区出行低碳指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以及基于碳排放—位置分配模型的公共中心规划支持系统设计与应用,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中青扬 邹凯 向尚 毛太田
在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设能力评估模型,科学地对智慧城市建设能力进行分类和评估。从智慧城市建设能力的四个主要因素出发,构建智慧城市建设能力指标体系,对智慧城市实例进行ward系统聚类,选取决策树的C4.5算法建立建设能力评估模型,并验证模型的科学性。结果发现政策法规完善率、互联网普及率、R&D活动经费占GDP比重是智慧城市建设能力差距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进行特色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建设能力 决策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雪英
文章通过建构智慧乡村建设评价体系,实证测度了中国31个省份2010—2019年智慧乡村建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智慧乡村建设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的智慧乡村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东中部地区相对持平;核密度检验结果显示,智慧乡村整体建设水平呈现显著波动变化趋势,东中部地区向积极方向演化成效显著,西部地区提升空间较大。为推动中国智慧乡村建设,各地区应将提升智慧乡村建设水平作为一项共同目标协同发力,从缩小智慧乡村建设的区域间与区域内差距入手,深耕智慧乡村建设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德 王玉芹
本文根据古代的管理智慧,阐述了用人的辩证思维,认为打天下时要唯才是举,坐天下时需要的德才兼备之人;空降兵与子弟兵有不同的优劣势,应坚持两手抓的用人方略;根据德与才的关系,提出应重用君子、改造或利用小人、淘汰愚人;针对“奴才”和人才各自的特点,提出要培养带点“奴性”的人才和有才干的“奴才”的方针;要用人所长,避其短;最后指出如何处理好君与臣、教与练、功与过、同与异的关系。
关键词:
管理智慧 辩证思维 用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邹凯 向尚 张中青扬 毛太田
[目的/意义]面对智慧城市日益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一个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以快速对智慧城市进行风险分类并分析风险因素。[方法/过程]从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5个层次和风险评估的4个主要因素出发,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指标框架,对智慧城市实例进行ward系统聚类形成分类属性,选择C4.5算法的决策树方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验证模型的科学性。[结果/结论]结果发现:安全管理制度、数据泄露与损坏威胁、安全意识薄弱性和设备安全漏洞是智慧城市之间差距最显著的风险因素,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保障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楠 陈雪燕 宋刚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伴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变革和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通过对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调研,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关键问题分为九大类别,分别讨论了其形成的原因,并对关键问题的紧迫性程度进行排序,对排名靠前的重点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探讨城市所在的区域、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智慧城市试点与否对关键问题认识的影响。研究旨在对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