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1)
- 2023(6718)
- 2022(5840)
- 2021(5141)
- 2020(4425)
- 2019(10041)
- 2018(9886)
- 2017(19795)
- 2016(10655)
- 2015(12032)
- 2014(11838)
- 2013(11736)
- 2012(10894)
- 2011(9859)
- 2010(9841)
- 2009(9360)
- 2008(9350)
- 2007(8236)
- 2006(7162)
- 2005(6544)
- 学科
- 济(51030)
- 经济(50936)
- 管理(39779)
- 业(36465)
- 企(31002)
- 企业(31002)
- 方法(27502)
- 数学(25421)
- 数学方法(25315)
- 财(17934)
- 制(14319)
- 农(11679)
- 中国(11657)
- 务(11108)
- 财务(11092)
- 财务管理(11064)
- 企业财务(10636)
- 业经(10329)
- 体(9873)
- 融(9134)
- 金融(9132)
- 银(8946)
- 银行(8939)
- 体制(8543)
- 行(8461)
- 贸(8217)
- 贸易(8214)
- 易(7984)
- 技术(7742)
- 环境(7700)
- 机构
- 大学(157785)
- 学院(155171)
- 济(74106)
- 经济(72910)
- 管理(63870)
- 理学(55767)
- 理学院(55320)
- 管理学(54797)
- 管理学院(54503)
- 研究(47159)
- 财(38513)
- 中国(37249)
- 京(30598)
- 财经(30418)
- 经(27752)
- 经济学(25171)
- 科学(23018)
- 经济学院(22923)
- 财经大学(22903)
- 江(22673)
- 中心(22217)
- 所(21400)
- 农(19611)
- 业大(18978)
- 北京(18775)
- 研究所(18767)
- 商学(18629)
- 商学院(18486)
- 经济管理(17332)
- 州(17309)
- 基金
- 项目(103382)
- 科学(84515)
- 基金(79701)
- 研究(78312)
- 家(66963)
- 国家(66471)
- 科学基金(59294)
- 社会(55010)
- 社会科(52494)
- 社会科学(52484)
- 基金项目(41965)
- 省(38713)
- 教育(36735)
- 自然(35800)
- 自然科(35001)
- 自然科学(34995)
- 自然科学基金(34463)
- 资助(32812)
- 划(32139)
- 编号(29537)
- 制(26719)
- 部(25593)
- 成果(24544)
- 国家社会(23945)
- 教育部(23338)
- 重点(22919)
- 人文(22657)
- 创(22349)
- 发(21270)
- 创新(21046)
共检索到226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阮敏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出发,比较不同所有制效率的生产力标准,具体化为静态的资源配置标准、动态的技术进步标准和维护特定所有制的交易费用标准,演绎出公有制效率假说。利用中国国有和非国有工业数据分析对比,验证了公有制是有效率的,并且运用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经验验证了这个结果的稳健性。
关键词:
生产力标准 公有制效率 经验证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娄权
以GONE理论等三种规范性舞弊理论为指导,提出三种假说,并给出相应的经验证据。经验证据与理论假说相一致,验证了财务状况、治理结构、制度变迁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经验关系。
关键词:
财务报告舞弊 GONE理论 制度变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爱民 董艳青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数字金融对要素配置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1)数字金融显著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2)数字金融促进了中部地区的要素配置,并且对资本要素配置的作用更加明显;西部地区发展数字金融有利于纠正资本错配,但加重了劳动力错配;东部地区数字金融的要素配置效应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要素上。(3)要素流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金融作用于要素配置的重要渠道。(4)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对数字金融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但扩大对外开放不利于数字金融发挥对资本配置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要素配置效率 影响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任之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析法构建反映企业数字技术应用程度的指标,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考察数字技术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可以显著促进供应链效率的提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主要通过提高供需匹配精准度和降低外部交易成本推动供应链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对供应链效率的促进效果在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以及竞争程度较强的行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加快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以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鄢亚晨 黄阳华
以熊彼特经典经济发展理论为研究的出发点,本文首先提出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熊彼特经济发展假说,即一国的汇率波动以该国的金融发展程度为中介对企业家的创新基金产生冲击,使得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关系。在理论拓展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二期模型,通过二期均衡解的分析推导出实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内外金融制度安排的条件。此外,本文建立了非线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利用GMM方法估计了汇率制度灵活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支持本文提出的有关开放经济中熊彼特经济发展的基本假说。
关键词:
汇率制度 金融支持 创造性毁灭 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必良
不完全合约理论关注于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不完全合约的理论基础,二是剩余控制权的产权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农地流转租约中,不仅存在着不完全合约与关系合约问题.而且合约短期化与空合约也是普遍现象。本文基于农地租约的经验证据,分析农地租约不断加剧的短期化倾向,进而阐明不完全合约演变为空合约的逻辑机理。笔者指出,空合约依赖于信任与声誉机制而实现自我履约,能够降低合约的治理成本并改善其不完全性,从而形成不完全合约—关系合约—空合约的动态演化过程。
关键词:
合约短期化 空合约 农地租约 不完全合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章雁 黄美玉
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颁布为事件窗口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审计客户股票的十日累计超额收益率与审计单位是否由"四大"进行审计、是否获得"标准"审计意见、所承受的系统风险等因素显著相关,这说明中国资本市场上审计需求保险假说大致成立,审计已能为投资者提供一种保险的功能,有利于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关键词:
审计需求保险假说 保险价值 鉴证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必良
不完全合约理论关注于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不完全合约的理论基础,二是剩余控制权的产权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农地流转租约中,不仅存在着不完全合约与关系合约问题.而且合约短期化与空合约也是普遍现象。本文基于农地租约的经验证据,分析农地租约不断加剧的短期化倾向,进而阐明不完全合约演变为空合约的逻辑机理。笔者指出,空合约依赖于信任与声誉机制而实现自我履约,能够降低合约的治理成本并改善其不完全性,从而形成不完全合约—关系合约—空合约的动态演化过程。
关键词:
合约短期化 空合约 农地租约 不完全合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震 杨勇 程玉
数字经济时代,能否借助互联网提升产业效率,对于中国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文章采用我国2006—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评价体系测度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察了互联网对旅游业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能显著驱动旅游业效率提升,并且在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其影响效应得到进一步增强,说明中国旅游业实践中并不存在“索洛悖论”。(2)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能通过提升旅游市场吸引力、增强旅游业密集度、提高行业竞争性的方式促进产业效率提升。(3)门槛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互联网对旅游业效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效应,其影响系数大小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规律。(4)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对中西部地区旅游业效率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互联网能显著提升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的效率,但对星级酒店效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以上结论为旅游大数据平台构建、旅游目的地管理和“互联网+”战略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互联网 旅游业效率 中介效应 门槛模型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方红星 金玉娜
本文以2007—2010年度A股主板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按照非效率投资形成的内在机理对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非效率投资,公司治理能够有效抑制意愿性非效率投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操作性非效率投资。本文理清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在抑制非效率投资方面的作用差异,发现两者在此过程中存在分工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刚
在理论上,法官异地交流是把"双刃剑",它对司法效率的提高同时具有促增和抑制两种效应,因而,定量识别法官异地交流对司法效率的净影响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8年中国各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异地交流轮岗活动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了法官异地交流对司法效率的净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法官异地交流显著地提高了以结案率来度量的司法效率,由异地交流来的法官任院长的地区,当地的结案率在平均意义上要比其他地区的结案率高出2个百分点左右;但是,法官异地交流对司法效率的正向影响存在1年左右的政策时滞。除此之外,法官的籍贯、学历、年龄、任期等个人特征也显著地影响了当地的司法效率。
关键词:
法官 异地交流 司法效率 结案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咏梅 王亚平
机构投资者是否能提高证券市场的信息效率进而稳定市场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机构投资者持有渠道和交易渠道的差别入手进行分析,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持股比例越高,信息效率越高,市场的稳定性越好;而机构交易频率越高,信息效率越低,市场的稳定性越差。这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有利于提高股市的信息效率,而机构投资者的过度交易行为则有害于股市的信息效率。
关键词:
机构持有 机构驱动交易 市场信息效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作华 陈娇娇
本文选用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特质信息的视角,检验了内部人交易对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人减持有助于企业特质信息反映到股价中,企业信息效率得以提升,这种影响在国有企业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人减持对信息效率的影响因企业信息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较高以及分析师关注较多的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更有助于企业特质信息反映到股价中,企业信息环境发挥的是"激励效应"而不是"挤出效应"。最后,基于中国证监会放松卖空管制这一准自然实验,排除了"噪音信息"对结论的干扰。结论提供了中国制度背景下内部人交易对信息效率的影响存在中西方差异的证据,为政府监管部门立足本土实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内部人交易 信息效率 特质信息 内部控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丽蓉 周曙光
本文以2008年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效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盈余管理(|DA)|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显著负相关;与内控部门是否定期提交监督报告和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由此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是影响盈余管理程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内部控制效率 内部控制缺陷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作平
本研究在控制相关变量下,采用OLS经验检查自由现金流量和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从审计费用视角检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和债务控制假说。本研究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 (1)自由现金流量和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验证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2)债务控制效应在中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从中国的制度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3)行业特征、公司规模、公司业务复杂性、资产流动性是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 (4)速动比率和盈利能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