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31)
- 2023(8753)
- 2022(6718)
- 2021(6023)
- 2020(5051)
- 2019(11144)
- 2018(11223)
- 2017(21184)
- 2016(11866)
- 2015(13591)
- 2014(13737)
- 2013(13217)
- 2012(11612)
- 2011(10279)
- 2010(10531)
- 2009(10304)
- 2008(10646)
- 2007(9871)
- 2006(9077)
- 2005(8805)
- 学科
- 管理(50017)
- 济(42588)
- 经济(42509)
- 业(41228)
- 企(37217)
- 企业(37217)
- 财(18677)
- 制(16437)
- 中国(14511)
- 方法(14233)
- 业经(13503)
- 农(12704)
- 务(12462)
- 财务(12413)
- 财务管理(12373)
- 企业财务(11747)
- 体(11268)
- 数学(10864)
- 数学方法(10701)
- 银(10144)
- 银行(10134)
- 行(9473)
- 体制(9371)
- 划(9275)
- 策(8602)
- 理论(8315)
- 融(8306)
- 金融(8304)
- 农业(8069)
- 学(7823)
- 机构
- 大学(167428)
- 学院(166211)
- 济(67196)
- 管理(65649)
- 经济(65511)
- 研究(54043)
- 理学(53631)
- 理学院(53077)
- 管理学(52342)
- 管理学院(51990)
- 中国(45007)
- 财(39000)
- 京(36037)
- 科学(30316)
- 财经(28417)
- 江(28060)
- 所(26644)
- 经(25624)
- 中心(25474)
- 农(23418)
- 研究所(23342)
- 北京(22623)
- 州(21913)
- 业大(20918)
- 财经大学(20906)
- 经济学(20628)
- 范(20521)
- 师范(20330)
- 院(19660)
- 省(18783)
- 基金
- 项目(102267)
- 科学(81233)
- 研究(77813)
- 基金(74481)
- 家(63545)
- 国家(63011)
- 科学基金(55065)
- 社会(50471)
- 社会科(47778)
- 社会科学(47765)
- 省(39651)
- 基金项目(38547)
- 教育(36040)
- 自然(33775)
- 自然科(32991)
- 自然科学(32984)
- 划(32678)
- 自然科学基金(32404)
- 编号(31844)
- 资助(29661)
- 成果(27516)
- 制(25196)
- 重点(22978)
- 部(22823)
- 课题(22511)
- 国家社会(21229)
- 发(21204)
- 创(21197)
- 性(20664)
- 教育部(20088)
共检索到273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洪
我国《预算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已有12余年,其间,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历时多年对《预算法》进行修订,完成了《预算法(修订草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上海财经大学是被征询意见单位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对《预算法(修订草案)》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这些意见和建议汇编成这个笔谈录,以期对我国《预算法(修订草案)》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预算法 政府转型 监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燕
一、把握财政透明度由于在政府财政信息披露过程中,政府是信息的供应方,公众是需求方,推进财政信息公开透明,需要供需双方相互配合:从信息提供方的角度,看政府是否有意愿主动提供信息;从信息接受方的角度,看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程岚 马海涛 秦强
一、制约人大行使预算权的内在因素目前我国预算决策实质上还是掌握在政府及其各部门手中,政府既得预算的执行者又是预算的编制者,政府与纳税人之间预算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纳税人及其代议制机构——各级人大难以对政府预算实施有效的审查和监督。可以说,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燕
我国近几年通过以部门预算改革为核心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创新,为构建完整的公共预算管理体系搭建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平台。但2005年国家审计署对32个中央部委审计揭示出的种种"屡审屡犯"的违规问题,使人们不禁对制度改革的有效性提出了疑问。这一方面反映出制度改革与创新还远没有到位,但问题更主要的表现为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要想真正杜绝"屡审屡犯",除继续完善现有的制度建设外,还要加快从法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志勇
预算法是财政领域的根本大法。通过对公共资金收支行为的约束,预算法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财政是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交汇点。过去,我们一直把财政问题当作经济问题处理,只重视其中的"财",而忽略了"政"。显然,这种有偏颇的做法亟待改正,财政既是经济问题,也是公共事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海涛
预算公开实质上就是政府行为的透明规范。它是进行依法行政、防范财政风险的需要,更是建立阳光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的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有利于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有利于让政府接受社会监督,控制政府权力边界,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促进政府部门更加自觉地依法理财、依法决策、依法行政。2014年8月31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肖鹏 李燕
预算透明是良好的财政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财政民主和有效财政监督的生命线。本文基于Lüder政府会计环境评估模型,分析影响中国财政透明度提升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组织特征等环境因素。以英美等国公共预算形成的历程为例,提出预算透明度提升的压力模型、推力模型和耦合模型,结合中国政府预算透明的影响因素,从法律法规建设、预算信息披露、政府会计改革、财政信息质量四个层次提出提升中国预算透明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预算透明 环境基础 动力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家林
财政预算是国家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又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宪法规定各级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都必须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这不仅说明预算的重要性;从建设民主政治的高度又说明,预算活动是人民参与次数最多、涉及内容最广泛的宪政活动。因此,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蔡琳 杨广军
目前算法科技伦理的外在形式和内容仍囿于单一且效力较低的伦理层面,难以产生显著的约束效果,算法科技伦理治理方式面临完善转型的紧迫需求。为此,关注与利用法律元素,为将模糊的伦理框架落地为具体法律制度设计﹑促进算法科技伦理发展提供参考。剖析算法科技伦理的生成逻辑与内涵结构,发掘其存在因外在形式单一性﹑低效力性和内容要素软法性﹑倡导性导致的自律规制失范现象,证成算法科技伦理法制化转型的必然性,并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分析其法制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算法科技伦理及其准则的认知十分有限,对算法技术的广泛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担忧,在自身合法权益受侵犯时难以得到有效救济,并呼吁各主体积极承担责任,希望采用算法科技伦理与法律二者有机结合的手段促进算法的良性发展。据此,进一步就算法科技伦理的法制化进路提出开展专门立法﹑建立审查制度等对策建议,确保算法活动合乎伦理。
关键词:
算法科技伦理 伦理准则 伦理风险 法制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程瑜
法律约束力是政府预算存在的根本。如果政府预算不能对政府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即为预算软约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支出软约束。现代预算管理的灵魂是硬化预算对政府支出的约束,而硬化预算支出的关键在于不能随意开财政收支的口子。为此,新预算法做出了规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着力硬化预算约束尤其是支出约束,以新预算法为基础构建现代预算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红霞
纵观世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推进政府预算改革进程中,无一不是在加强财政预算监督,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度中取得成功的。"没有预算的政府是看不见的政府,有了预算不公开,仍然是看不见的政府,而看不见的政府不可能是负责任的政府"。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保证纳税人的知情权,是建立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分析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制约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的有效途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莫龙炯 张小鹿
政府预算法治化和财政信息公开是公共预算治理改革的核心目标,对于实现地方财政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从政府预算法治化的崭新视角,借助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的契机,运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分析预算制度改革对地方财政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预算法》的实施有利于财政信息公开,从而提高地方财政支出效率。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预算法治化通过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政府审计监督的路径来提升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市场制度环境越完善、政府治理效率和社会公众关注度越高的地区,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提升效应越明显。因此,应加快政府预算法治化建设,推动财政信息公开透明,完善预算监督、约束和绩效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立政府与社会公众良好互动的预算协同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新《预算法》实施的财政治理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燕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财政预算及其管理制度,有其特定内涵、发展历程、改革目标等。新一轮财税改革,围绕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这三大任务,正在有序推进。其中,预算制度改革是基础,要先行,需结合实际,重点推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鹏
预算透明是良好的财政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财政民主和有效财政监督的生命线。本文基于对预算透明的环境因素分析,提出政府预算透明度提升的动力机制,研究提升中国预算透明度的实施路径与改革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俞光远
一是公开性。公开性是指各级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的全部过程,不仅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批,同时还要通过新闻媒介向广大公众公布宣传。新《预算法》第十四条规定,"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