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
- 2023(1471)
- 2022(1212)
- 2021(1234)
- 2020(1092)
- 2019(2631)
- 2018(2641)
- 2017(4602)
- 2016(2773)
- 2015(3363)
- 2014(3368)
- 2013(3444)
- 2012(2999)
- 2011(2568)
- 2010(2722)
- 2009(2711)
- 2008(3065)
- 2007(2991)
- 2006(2851)
- 2005(2669)
- 学科
- 管理(20087)
- 企(14410)
- 企业(14410)
- 业(13848)
- 财(6735)
- 济(6289)
- 经济(6280)
- 务(5523)
- 财务(5504)
- 财务管理(5488)
- 企业财务(5196)
- 制(3702)
- 经营(3481)
- 划(3454)
- 策(3447)
- 人事(3361)
- 人事管理(3361)
- 决策(3144)
- 方法(3144)
- 计划(3058)
- 银(2839)
- 银行(2839)
- 理论(2693)
- 业经(2536)
- 行(2516)
- 度(2396)
- 制度(2395)
- 和(2318)
- 业务(1863)
- 学校(1839)
- 机构
- 大学(35620)
- 学院(35378)
- 管理(17934)
- 理学(12904)
- 理学院(12759)
- 管理学(12708)
- 管理学院(12591)
- 济(11178)
- 中国(10801)
- 经济(10642)
- 财(9453)
- 研究(8757)
- 京(8499)
- 江(7389)
- 公司(6411)
- 州(5988)
- 财经(5847)
- 北京(5518)
- 中心(5325)
- 省(5282)
- 经(5203)
- 科学(5056)
- 银(4535)
- 所(4499)
- 银行(4382)
- 商学(4335)
- 商学院(4281)
- 市(4273)
- 财经大学(4268)
- 有限(4267)
共检索到69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余岌
国家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中应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做出处罚决定。本文仅对行政执法中的公正、公开原则做一些必要的阐述:行政执法的公正原则所谓公正,是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公正原则是行政执法法定原则的必要补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长中
本文通过对《企业会计制度》出台的背景分析以及对会计规范体系的形式和实质问题地探讨 ,阐明了《企业会计制度》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核心是 :形式是前提、是条件 ,实质是核心、是根本。
关键词:
会计制度 形式 实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宇洵
实质重于形式 ,作为《企业会计制度》新提出的会计核算基本原则 ,已客观存在于财务会计的实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之中。明确其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体现 ,有利于把握原则的内涵 ,进一步运用该原则规范会计实务操作。
关键词:
实质重于形式 一般原则 规范实务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谷颖捷
本文从美、英、法国的会计准则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表述展开讨论,简要分析了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的关系及“实质重于形式”在法律实践和会计活动中的应用。说明在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不明确或不适用时,会计应偏重于其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和反映,并在回顾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引入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过程以及应用具体环节的基础上,得出由于存在文化差异,我国会计人员使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需要在职业判断的适度运用上多下功夫的结论。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杨晓红 王文哲 朱为绎
本文对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类型进行了总结,指出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本质特征是: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只重法律或制度的形式,而无视甚至有意歪曲经济业务的实质。认为对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监管是要强化"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监管中的运用,并对确保"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关联交易监管中贯彻执行的措施和制度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小峰
先有战略目标,后有绩效指标;绩效要为目标服务,绩效考核是工具和手段,目标实现才是目的。绩效管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关注个人绩效,主要用来评定个体的工作表现。第二阶段在关注个人绩效的同时,开始关注组织绩效,绩效也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升到战略传承的高度,走向战略绩效管理,绩效成为目标管理和战略管理的综合体。第三阶段从管理视角转向经营视角,绩效管理体系融入企业的战略管理、预算管理、经营计划、审计报告、干部选拔与评价体系,从战略绩效管理走向战略绩效运营。模式的变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清
1.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管理模式及环节,修补为上策,完全颠覆不可取,但到生死存亡之境,还是需要壮士断腕。2.基于丞待优化的企业基本上属"旧区改造",其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根深蒂固,所以管理优化应在维稳的前提下循序渐进,找出问题节点,消除员工抵触心理。按以下步骤:调研-分析-方案制定-试行-检讨-再优化-执行并形成制度。3.管理需要返璞归真,在满足企业运营目标的前提下,尽量简单化。4.实现管理标准化,逐步降低管理者个人色彩对管理标准化的影响。5.人才的培养、储备、使用及引入;自家园子结出的果不一定永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香兰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剖析 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于1970年发布的第四号公告,“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中,APB认为,财务会计应该强调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论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是否不同于其经济实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1989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楼胜亚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尽管实质重于形式属于次级质量要求,但在复杂经济交易中,经济实质可能与其外在形式存在较大背离,需要通过对整个交易各种因素包括合同条款、交易背景、交易对象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相对合理的结论。此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是可靠性这一首要质量要求的保障,也是可靠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
实质 形式 职业判断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吕铖钢 张景华
反避税研究的焦点不应局限于规则与技术运用的论争,更应追问规则与技术背后的税法原理。在中国的语境下塑造实质课税原则在反避税工作中的可行性,应借助大陆法系积累税法的法理与共识,增强实质课税的司法维度,引用英美法系中实质课税的判断标准,并将英美法系中反避税的规则尽量限制在司法领域,以求得在宽泛的规则与适当的约束之间的制衡点:既能将游离在税法规制之外的经济行为纳入税法之治,又不至于对纳税人正常的商业活动造成阻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俞校明
现行会计制度对收入的确认标准侧重于形式,如商品是否发出,劳务是否提供,是否已收取价价款或取得索取货款的凭据等.而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下简称《收入》准则)则更注重于实质:即商品交易中是否确认收入不注重形式上的商品是否已发出,而要求判断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买方等实质性问题,这是有明显区别的.
关键词:
实质 形式 收入 确认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江金锁 胡焱鑫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国际会计准则》的一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我国刚出台的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表示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这一原则,这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那么,什么是实质重于形式?该原则如何运用,与相关的会计其他基本原则又如何区别,运用时又该注意那些问题?本文对此作简要回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郭爱武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会计人员注重经济业务的实质,从而编制出更高质量的财务报表,为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和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以利于加强我国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我国企业会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进一步为国际资本市场所接受,降低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筹资成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存在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协调及防止被滥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素质,把握好运用该原则的尺度,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等对策。
关键词:
实质重于形式 具体运用 问题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