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7)
2023(2453)
2022(1982)
2021(1999)
2020(1820)
2019(4067)
2018(4214)
2017(8548)
2016(4405)
2015(4914)
2014(4832)
2013(4746)
2012(4388)
2011(3792)
2010(3911)
2009(3901)
2008(4193)
2007(3813)
2006(3555)
2005(3350)
作者
(12679)
(10429)
(10350)
(10104)
(6855)
(5081)
(4933)
(3996)
(3908)
(3817)
(3666)
(3388)
(3386)
(3327)
(3240)
(3207)
(3151)
(3150)
(3035)
(2897)
(2600)
(2568)
(2562)
(2460)
(2418)
(2370)
(2284)
(2274)
(2087)
(2078)
学科
(21619)
经济(21603)
管理(19900)
(19599)
(18787)
企业(18787)
方法(12887)
数学(11733)
数学方法(11644)
(11572)
(10509)
财务(10497)
财务管理(10489)
企业财务(10311)
业经(4187)
(4129)
信息(3755)
理论(3245)
(3091)
(3039)
金融(3039)
技术(2910)
(2896)
体制(2810)
中国(2665)
关系(2599)
(2419)
银行(2418)
市场(2412)
(2298)
机构
大学(70274)
学院(66931)
管理(30335)
(28242)
经济(27769)
理学(25937)
理学院(25762)
管理学(25325)
管理学院(25194)
研究(18731)
(17136)
中国(15367)
(14046)
财经(13842)
(12575)
财经大学(10529)
科学(9453)
中心(9348)
北京(9143)
(9011)
商学(8915)
(8905)
商学院(8850)
经济学(8386)
(7771)
研究所(7709)
经济学院(7671)
(7600)
金融(7453)
会计(6939)
基金
项目(41172)
科学(33316)
基金(32428)
研究(29729)
(27665)
国家(27489)
科学基金(24776)
社会(19314)
社会科(18468)
社会科学(18462)
基金项目(16851)
自然(16837)
自然科(16525)
自然科学(16521)
自然科学基金(16265)
资助(14214)
(13604)
教育(13544)
编号(12350)
(12175)
成果(11088)
(9754)
项目编号(9427)
教育部(8842)
人文(8675)
重点(8516)
国家社会(8388)
大学(8285)
科研(8192)
(7931)
期刊
(27121)
经济(27121)
研究(18869)
(16647)
管理(10726)
中国(9338)
学报(8833)
(8259)
金融(8259)
图书(7411)
财经(7383)
科学(7048)
大学(6398)
财会(6217)
(6096)
学学(5792)
情报(5687)
会计(5219)
理论(4974)
统计(4963)
技术(4875)
书馆(4861)
图书馆(4861)
经济研究(4764)
实践(4591)
(4591)
(4177)
通讯(4159)
会通(4151)
决策(3947)
共检索到100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白滢  周任远  
在市场做空受限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对于正面公开信息的过度反应会导致股价的高估,其高估程度可能受到机构投资期限的影响。文章基于2004-2018年我国A股市场和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数据,对正面公开信息、机构投资期限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在市场做空受限的情况下,正面公开信息使受短期机构投资者青睐的股票出现更严重的价格高估;(2)在市场处于牛市时,股价高估程度在机构投资期限上的差异显著,而在熊市时则不显著;(3)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短期机构投资者比长期机构投资者更倚重公开信息。这可作为股价高估程度因机构投资期限不同而存在差异的一个解释。文章丰富了机构投资者行为与市场稳定之间关系的研究,拓展了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在投资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为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稳定措施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柏  王一博  
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股票价格高估的影响总是消极的。基于2010—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结合升值动机与防御动机视角,本文提出并验证了股价高估与企业社会责任的U型曲线关系以及媒体关注度调节效应的假设。具体而言,股价高估从低水平上升至中等水平过程中,对高媒体关注度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烈,而从中等水平升至最高水平过程中,股价高估对高媒体关注度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强烈。同时,经济后果的检验结果表明,由股价高估导致的企业社会责任投入的增加将会引起企业经营绩效的正向变动,从而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进一步研究则发现,股价高估的主效应和媒体关注度的调节效应均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所以,股价高估并非总是不利的,重视并利用股价高估的积极作用,引导媒体关注发挥外部治理机制,对于中国转轨经济背景下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娥平  关静怡  
近年来,越来越多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进行并购重组,但已有研究将定增与并购相互割裂,对这种特殊资本运作模式中的价格偏离讨论不足,也未能揭示负面的市场绩效是否在定增并购预案公告日后就有所表现。本文基于股票错误定价的视角,以中国A股2012—2016年实施了定增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检验股价高估对定增并购价格偏离的影响以及公告后市场绩效的变化。研究发现,定增并购前股价高估使得定增折价和并购溢价都变得更高,且在并购对价为股份时这一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股价高估与公告后的市场绩效负相关,股价越被高估,短期市场绩效和长期市场绩效表现更差。研究结果拓展了股价高估的经济后果研究,为深入理解定增并购中的价格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凡  李科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引起监管层和学术界极大的关注。文章基于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样本,发现公司在股价高估时期实施的并购在未来面临更高的商誉减值风险。微观经济机制分析表明,股价高估导致公司的并购数量和规模显著上升,且管理层在股价高估时期往往支付更高的溢价,从而产生巨额并购商誉;此外,公司在股价高估时期往往投资过度,引起并购投资效率下降,导致并购的协同效应收益低于并购商誉,从而产生商誉减值风险。文章揭示了股价高估往往导致公司做出盲目的并购决策,进而损害实体经济。文章的研究对于防范商誉减值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菁菁  朱瑞城  梁小敏  
双重股权结构造成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高度分离,虽保护了内部人对公司的控制权,却加剧了代理冲突,导致管理层有更大的动机进行“捂盘”行为。本文以2005-2019年在美上市中概股公司为样本,手工收集投票权数据开展实证研究,发现双重股权结构及两权分离程度对公司股价高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机构持股能够对此发挥显著的缓解作用,且这种作用源于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效应、信息优势效应和卖空供给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诱发更高的投资水平、降低信息披露质量和股价信息含量,是双重股权结构导致股价高估的三个重要中介渠道。推动双重股权制度在我国的有序发展,应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双重股权公司管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同时积极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和市场治理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威  冯璐  宋敏  李春涛  
股价高估指的是公司市场价值超出其内在价值的现象,但如何衡量内在价值一直存在争议。借鉴行为金融文献中锚定效应的概念,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了锚定比率(简称"RPR")这一新的股价高估指标。为了证实该指标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事后的股价崩盘风险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锚定比率与股价崩盘风险正相关;第二,更少的分析师跟踪、更多的散户持股以及更高的股票流动性均会强化锚定比率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第三,在控制常用的股价高估指标、两类代理问题和管理层"捂盘"行为后,本文的结果依然成立;第四,利用崩盘事件,本文证实了锚定比率会加剧股价下跌的程度,且长期来看股价会保持"惯性"而非"反转"。本文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做决策时对股价高点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丰富了锚定效应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本文提出了一个可能更适合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股价高估指标,该指标意味着资本市场定价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股价高估和频繁崩盘的重要原因,这对于改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关静怡  刘娥平  
为探明股价高估的市场时机如何影响上市公司对标的公司的业绩承诺水平偏好,以及标的公司业绩承诺是否能实现,本文以2010~2020年4月A股上市公司公告的签订了对赌协议的并购交易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股价高估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收购承诺增长率较高的标的公司,且在股份支付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有可能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创造高估的市场时机。但是标的公司业绩承诺增长率越高,实现情况却越差,在收购方委托代理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更容易受股价高估驱动而收购高承诺的标的公司,随后这些高承诺并购出现业绩违约的问题更加严重。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股价高估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丰富对赌协议的经济后果研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长生  马克  
在分析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效果时,应充分考虑股票市场状态的影响。当市场状态由熊市变为牛市时,投资者交易策略也由保守转为激进。此时,两融交易可能导致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价格高估。本文使用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交易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验证了融资买入交易对两融标的股票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发现牛市开始之后融资交易规模的扩大是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价格被高估的重要原因,牛市中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价格存在明显的高估。本文参考股票的现金流贴现估值模型,考察了样本股票在牛市开始前后基本面变动状况,发现无论当前盈利能力、成长趋势还是公司运营风险均无法解释牛市开始之后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价格的高估,这表明基本面因素并不是两融标的股票价格被高估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长生  马克  
在分析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效果时,应充分考虑股票市场状态的影响。当市场状态由熊市变为牛市时,投资者交易策略也由保守转为激进。此时,两融交易可能导致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价格高估。本文使用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交易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验证了融资买入交易对两融标的股票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发现牛市开始之后融资交易规模的扩大是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价格被高估的重要原因,牛市中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价格存在明显的高估。本文参考股票的现金流贴现估值模型,考察了样本股票在牛市开始前后基本面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郧  欧阳红兵  
本文是对中国股票市场过度自信问题所作的实证研究。本文在投资者对公开信息和私人信息有不同反应的假设基础上,建立一个两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着重考察了A股市场价值加权和平均加权的股票收益率和交易量对私人信息和公开信息冲击的不同反应。实证结果表明:与美国股市的情况类似,中国A股市场上投资者对公开信息反应不足,而对私人信息反应过度,并且私人信息短期内可以造成剧烈冲击,而公开信息冲击较小且不持久,投资者确实存在过度自信现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燕  
已有的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之间存在两种不同的关系——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本文采用非参数方法,以交易的信息环境和交易规模作为不对称信息的度量,考察了中国股票市场上信息披露的价格和流动性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的关系。信息披露的价格和流动性效应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上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存在互补效应,信息披露并没有减少不对称信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东  
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转化为市场参与者共同知识的程度越高,与上市公司证券定价密切相关的股权资本成本便越低。基于我国证券市场数据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披露的数量、市场参与者对公开信息披露制度的信任程度对公司股权资本成本有显著影响,但并未发现公开信息披露及时性对股权资本成本影响的证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小林  孔东民  
本文利用特有的机构投资者私有信息搜寻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搜寻、透明度与私有信息套利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搜寻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降低了私有信息套利,而且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信息披露透明度在私有信息套利严重的公司对降低私有信息套利的作用更加明显。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与信息披露透明度对私有信息套利存在交互效应,随着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对私有信息套利的边际效应下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施荣盛  陈工孟  
本文使用百度超额搜索量作为个人投资者信息需求行为的代理变量,发现在盈余公告附近,个人投资者对公司信息的需求明显增强。随着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增强,股票的交易量也随之增加。盈余公告前的投资者信息需求行为不影响同期股价对未预期盈余的反应,但是对盈余公告之后的盈余反应系数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这为Holthausen和Verrecchia(1990)、Kim和Verrecchia(1997)的理论模型提供了来自中国市场的证据。本文还发现盈余公告之后的信息需求使市场对盈余公告的立即反应更加充分;此外,业绩预告、新闻报道等影响着个人投资者对公开信息的解读。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苏宝通  陈炜  陈浪南  
采用1995年7月~2001年12月中国股票市场的月度数据,考察了公开信息与股票回报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现金红利率和流通股比例对中国股票回报率有着显著的影响,而资本结构、股票价格、市盈率和前一年持股回报率对中国股票回报率影响不显著;还发现四因素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规模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现金红利率效应和流通股比例效应的解释能力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三因素模型;通过对Carhart的四因素模型进行改进,即将四因素模型中的前一年回报率因素替换为流通股比例因素,可以增强其解释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