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40)
2023(18375)
2022(15581)
2021(14282)
2020(11727)
2019(26575)
2018(25997)
2017(48970)
2016(26773)
2015(29677)
2014(29279)
2013(28984)
2012(27008)
2011(24596)
2010(24676)
2009(22967)
2008(22512)
2007(20305)
2006(17994)
2005(15777)
作者
(79679)
(66496)
(66441)
(62957)
(41868)
(32258)
(30254)
(25963)
(25056)
(23708)
(22607)
(22329)
(21327)
(20688)
(20654)
(20461)
(20388)
(19520)
(19258)
(19078)
(16767)
(16320)
(16070)
(15181)
(15167)
(15080)
(14740)
(14723)
(13470)
(13333)
学科
(110102)
经济(109978)
(70382)
管理(69714)
(52351)
企业(52351)
方法(43225)
(40179)
数学(36787)
数学方法(36405)
中国(32282)
地方(28642)
业经(26914)
农业(26847)
(26743)
(23557)
(21452)
贸易(21440)
(20844)
(20744)
(18168)
银行(18098)
环境(17713)
(17591)
金融(17588)
(17386)
(16815)
理论(16711)
技术(16196)
(15984)
机构
学院(381501)
大学(376712)
(151149)
经济(147820)
管理(139744)
研究(133635)
理学(120119)
理学院(118590)
管理学(116332)
管理学院(115602)
中国(100827)
科学(85711)
(80148)
(77249)
(69074)
(69046)
研究所(62904)
中心(62035)
业大(61852)
农业(60345)
(59257)
财经(54373)
(53726)
师范(53078)
北京(50183)
(49206)
(47773)
(47479)
经济学(45818)
(43421)
基金
项目(255551)
科学(199253)
研究(183830)
基金(182190)
(161225)
国家(159762)
科学基金(134888)
社会(116421)
社会科(109965)
社会科学(109933)
(103039)
基金项目(97101)
自然(87089)
(86456)
自然科(85052)
自然科学(85026)
教育(83906)
自然科学基金(83487)
编号(75001)
资助(72907)
成果(60520)
(60027)
重点(57980)
(54641)
(53442)
课题(52544)
创新(49898)
科研(49200)
国家社会(47815)
计划(47767)
期刊
(174254)
经济(174254)
研究(107796)
中国(78549)
(74106)
学报(66408)
科学(59795)
(52689)
农业(49771)
大学(48994)
管理(48131)
学学(46323)
教育(42227)
(36380)
金融(36380)
业经(32694)
技术(30709)
经济研究(27149)
财经(25765)
(25166)
问题(23436)
(22213)
(20705)
图书(18180)
科技(18176)
商业(18051)
资源(18038)
技术经济(17651)
(17602)
业大(17194)
共检索到570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静艳  李玲  
为揭示民族旅游地居民支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本文整合社会交换理论和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构建了社区增权、居民公平感知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支持关系的概念模型。以新疆喀纳斯社区的3个民族村落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收集363份问卷,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增权正向影响公平感知和可持续发展支持,社区增权是实现旅游公平和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公平感知在社区增权和可持续发展支持间起中介作用,公平法则是居民参与旅游交换的内在机制;公平感知正向影响居民可持续发展支持。研究发展了居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科军  冯大千  巴力克  朱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谌莉  杨兆萍  董国涛  
旅游对社区的影响评价是客观审视旅游开发实际效果的重要依据。本文引入多层次灰色评价法,构建了旅游对喀纳斯村图瓦社区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专家打分和当地居民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旅游影响的灰色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旅游对喀纳斯村图瓦社区的影响较大,其中综合影响值为3.780,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值分别为3.819、3.685、3.781。从实际应用中发现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可以较好的解决旅游影响评价研究中方法少、主观性强和数据来源单一的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芳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性发展,古村落旅游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热度越来越高。然而,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古村落为了获取更加高效的经济效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文化保护,仅仅只是千篇一律地包装古村落,日益凸显出同质化以及商业化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特色。文章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以山西长治某古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古村落旅游在未来实现更加积极发展的相关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晓华  孟晓敏  
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旅游参与成为当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新疆著名的喀纳斯湖景区为例,对湖边喀纳斯老村的部分少数民族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人口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影响感知、文化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及旅游业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车震宇  
以黄山市西递村的旅游发展与形态变化为例,引入村落意象要素,分析从渐变型到稳定型村落形态的变化特征,构建了旅游对稳定型村落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框架,指出完善的地方政策、严格的管理整治、村落人口零增长是主要影响因素,并讨论了稳定型村落发展中的利弊,为其他旅游村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借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江  马卫刚  刘康华  
中国同俄罗斯经贸合作稳步发展,双边贸易持续增长。俄罗斯加入WTO后,平均关税水平将逐步递减,工业和农产品市场准入、金融、保险等服务领域将陆续向外开放,这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泽笑  赵邦宏  秦安臣  朱克西  
论文基于生态脆弱区抗干扰能力较弱的生态系统,在测度指标中,强调了发展理念和经营方式对生态脆弱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选取熵值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为研究方法,两者以递进式结构衔接,以昆明市东川区为案例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村民环保意识、乡村旅游参与度等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正相关关系较显著。(2)游客满意度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3)景点丰富度、乡村旅游业收入占当地村民收入的比重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正相关关系尤为显著。据此,从带动作用、培训力度、经营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提升案例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泽笑  赵邦宏  秦安臣  朱克西  
论文基于生态脆弱区抗干扰能力较弱的生态系统,在测度指标中,强调了发展理念和经营方式对生态脆弱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选取熵值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为研究方法,两者以递进式结构衔接,以昆明市东川区为案例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村民环保意识、乡村旅游参与度等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正相关关系较显著。(2)游客满意度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3)景点丰富度、乡村旅游业收入占当地村民收入的比重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正相关关系尤为显著。据此,从带动作用、培训力度、经营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提升案例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钱惠新  
文章将旅游感知视角为研究点,以江苏省淮安地区某县城里农家乐当地居民、游客及地方政府管理人员为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配问卷调查分析法考核3个农业旅游活动主体的感知,探索3个主体之间倾诉需求统一的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比淮安区域内农业旅游的亮点以及不足,分析得出淮安地区农业能源在开拓进程中,这三大主体拥有各自的感知需求,相互之间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同之处。并以此为基础针对相关问题,文章末尾提出了推动淮安地区农业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改进方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姚娟  田世政  
自然保护区内少数民族原住民是旅游大社区中的一个群体,其旅游参与内容及深度对旅游发展有重要影响。国内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在开发中采取了原住民整体搬迁模式。以新疆喀纳斯生态旅游景区为例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种搬迁模式下的原住民旅游参与方式与内容,对景区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如游客管理疏导不力,游程不畅,削弱了景区市场营销的优势,抑制了景区环境管理的力量,降低了景区旅游供需调节能力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卫华  赵振斌  李艳花  
本文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运用EXCEL、SPSS等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了居民对当地旅游开发的感知态度及差异,探讨了有关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并运用旅游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分析了党家村旅游开发的现状,认为目前党家村的旅游开发处于良好的状态,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和旅游者持欢迎态度,处于融洽阶段。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东  由亚男  
本报告以喀纳斯景区禾木村、哈纳斯村为调研地,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农牧民民生发展现状,阐述了景区农牧民收入、参与旅游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景区农牧民民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旭玲  杨兆萍  陈学刚  
针对当前自然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景观视觉污染及景观破坏的问题,以新疆极具申报世界遗产潜力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敏感度评价方法,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旅游区段进行了景观敏感度的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基于实地调查,针对喀纳斯不同等级景观敏感度区旅游对景观视觉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旨在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自然遗产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松  张捷  唐文跃  杨效忠  蒋志杰  
古村落旅游开发成功与否与接待地社区居民的感知与态度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识别社区中具有不同特征的群体,最小化潜在的消极影响和最大化全体村民的支持程度。本文以皖南古村落为案例,在调查居民旅游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皖南古村落旅游地居民划分为热爱者、矛盾支持者、理性支持者、中立者和反对者五种类型。与国内已有的居民类型结果相比,本研究结果中理性支持者由2003年的18%上升到2007年的30%,并出现了6.2%的反对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从开始的狂热冲动逐渐向理性、成熟转化,当地社区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力逐步凸显,可以看出当地居民中"社区导向"的趋势日益显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