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05)
- 2023(17794)
- 2022(14641)
- 2021(13626)
- 2020(11718)
- 2019(26908)
- 2018(26938)
- 2017(52176)
- 2016(28351)
- 2015(32162)
- 2014(32415)
- 2013(31706)
- 2012(28656)
- 2011(25657)
- 2010(25810)
- 2009(24403)
- 2008(24568)
- 2007(22184)
- 2006(19367)
- 2005(17840)
- 学科
- 济(119853)
- 经济(119679)
- 业(102359)
- 管理(101115)
- 企(95509)
- 企业(95509)
- 方法(58055)
- 数学(47731)
- 数学方法(47000)
- 财(39719)
- 业经(32302)
- 农(30117)
- 中国(29289)
- 制(27883)
- 务(27764)
- 财务(27684)
- 财务管理(27634)
- 企业财务(26282)
- 理论(23465)
- 学(22022)
- 技术(20936)
- 和(20719)
- 贸(20617)
- 贸易(20604)
- 易(20042)
- 体(19740)
- 农业(19684)
- 划(19422)
- 银(19126)
- 银行(19092)
- 机构
- 学院(412486)
- 大学(411802)
- 济(170011)
- 经济(166492)
- 管理(166213)
- 理学(143233)
- 理学院(141792)
- 管理学(139228)
- 管理学院(138464)
- 研究(127263)
- 中国(99990)
- 京(85708)
- 财(83646)
- 科学(75618)
- 财经(66060)
- 江(63008)
- 所(62883)
- 农(61400)
- 中心(60084)
- 经(59802)
- 业大(57323)
- 研究所(56492)
- 北京(53323)
- 经济学(52288)
- 范(50617)
- 师范(50101)
- 州(49531)
- 财经大学(48980)
- 农业(47827)
- 经济学院(47136)
- 基金
- 项目(269471)
- 科学(214929)
- 基金(198927)
- 研究(196662)
- 家(171640)
- 国家(170177)
- 科学基金(149072)
- 社会(126815)
- 社会科(120270)
- 社会科学(120238)
- 省(105045)
- 基金项目(104541)
- 自然(97275)
- 自然科(95135)
- 自然科学(95112)
- 自然科学基金(93470)
- 教育(92581)
- 划(87819)
- 资助(81920)
- 编号(80158)
- 成果(64911)
- 部(60546)
- 重点(60081)
- 创(56974)
- 发(55554)
- 课题(54265)
- 创新(53170)
- 教育部(52979)
- 制(52561)
- 国家社会(52492)
- 期刊
- 济(188720)
- 经济(188720)
- 研究(117195)
- 中国(78365)
- 财(70837)
- 管理(66882)
- 学报(58966)
- 科学(56654)
- 农(54914)
- 大学(46345)
- 学学(43820)
- 教育(41530)
- 技术(39098)
- 融(37752)
- 金融(37752)
- 农业(36152)
- 财经(34014)
- 业经(30963)
- 经济研究(29581)
- 经(29179)
- 问题(24645)
- 技术经济(22126)
- 业(21146)
- 统计(21112)
- 财会(20637)
- 策(19646)
- 版(19316)
- 商业(19132)
- 贸(19001)
- 现代(18968)
共检索到607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再胜 王玉
转型期,出于对国有企业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偏好和国有企业经营者身份的模糊性,政府主管部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水平进行直接的动态管制。这种来自政府的直接管制,造成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的扭曲和低效率。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机制和定价机制,明晰国有企业经营者身份和薪酬增长合理化,是弱化当前国有企业收入初次分配中公平偏好约束,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增长机制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薪酬管制 公平偏好 身份模糊 保留收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再胜
转型期,政府主管部门为何要对国企经营者薪酬进行严格的规制?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政府主管部门公平偏好的薪酬激励模型,强调薪酬规制内生于政府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和转型期国企经营者身份的模糊性。出于对国企初次收入分配的公平偏好,政府主管部门对国企经营者薪酬有进行规制的冲动或倾向;而转型期国企经营者的身份模糊性,直接导致其保留收入的不确定性,进而为政府主管部门实施薪酬规制提供了现实条件。
关键词:
薪酬规制 公平偏好 身份模糊 保留收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再胜 王玉
转型期,政府主管部门为何要对国企高管薪酬进行严格的管制?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政府主管部门公平偏好的薪酬激励模型,强调薪酬管制内生于政府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和转型期国企高管身份的模糊性。出于对国企初次收入分配的公平偏好,政府主管部门对国企高管薪酬有进行管制的冲动或倾向;而转型期国企高管的身份模糊性,直接导致其保留收入的不确定性,进而为政府主管部门实施薪酬管制提供了现实条件。
关键词:
薪酬管制 公平偏好 身份模糊 保留收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霞
企业经营者具有权力和收益双重偏好,权力因素和薪酬因素交互依存,共同影响经营者行为。通过考察中国企业经营者权力配置和薪酬设计特征,本文就权力、薪酬对经营者行为的影响做出一般性分析,并构建经营者行为统一研究框架。比较静态分析表明权力关联具有控制权与声誉激励、保护性治理、关系网络资源效应以及稳定领导权结构等效应,但可能造成制衡机制缺失、行为目标扭曲以及精力分散等负面影响;薪酬激励对经营者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衍生出新的代理冲突;从激励和责权利相对等角度来讲,薪酬激励可以强化权力的积极影响并抑制权力的消极作用,二者相匹配有助于规范经营者的生产性行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霞
企业经营者具有权力和收益双重偏好,权力因素和薪酬因素交互依存,共同影响经营者行为。通过考察中国企业经营者权力配置和薪酬设计特征,本文就权力、薪酬对经营者行为的影响做出一般性分析,并构建经营者行为统一研究框架。比较静态分析表明权力关联具有控制权与声誉激励、保护性治理、关系网络资源效应以及稳定领导权结构等效应,但可能造成制衡机制缺失、行为目标扭曲以及精力分散等负面影响;薪酬激励对经营者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衍生出新的代理冲突;从激励和责权利相对等角度来讲,薪酬激励可以强化权力的积极影响并抑制权力的消极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梁 马文博 唐梦蔚
国企高管薪酬管制政策已逐渐在全国推行。现有文献对薪酬管制政策效果的评价存在一定的争论,且使用理论模型进行研究的较少,更少有文献将公平与绩效置于同一框架下进行分析。在建立的理论模型中,政府效用源于国企营利、公共服务、薪酬分配的公平性,高管效用源于两种努力及政府的两种激励。模型显示,限制国企高管薪酬将缩小高管与公众、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并降低企业效率。薪酬差距的缩小将提高政府效用,而企业效率的下滑将降低政府效用。在理论建模的基础上,选取2008—2016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国企高管限薪的效果进行验证,发现薪酬管制政策显著降低了两类收入差距及企业绩效。进一步分析表明,国企高管的绝对薪酬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相对薪酬与企业绩效负相关。理论模型与实证结果意味着政府目标与企业目标存在不一致性。解决政府效用与企业绩效的矛盾,成为国企薪酬政策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结论对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晶照 杨东涛 曹亚东
薪酬制度一般有薪酬公开、薪酬保密制或者薪酬半公开三种选择。文章从选择偏好理论出发,分析民族文化传统影响下,员工对薪酬制度的选择性偏好。指出薪酬保密虽然是西方通行的做法,但在不同的文化传统环境中,却未必适用,相反,透明的薪酬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能提高员工组织承诺,更好地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
文化传统 薪酬保密 薪酬公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前善
当前建立符合企业实情的国企经营者薪酬制度,是促进国企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国企经营者的薪酬按其管理贡献进行分配,而管理贡献一般以相对业绩进行评价。本文首先对国企经营者薪酬确定的理论应用进行了分析,其次详细探讨了国企经营者的管理贡献及其相对业绩评价,最后给出了合理确定国企经营者薪酬的思路。
关键词:
薪酬制度 管理贡献 相对业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婷婷
自我国2000年加入WTO之后,经济飞速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从经济全球化的实施成效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各国都从中受益良多,但快速的经济发展并非只产生正面效应,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企业数量增多,企业间竞争压力增大,因此企业如果要在同业中脱颖而出,必须建立起更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必须更加快速、精准地获取市场信息,而会计信息作为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有时会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秦华 张好雨 柳瑞禹
在高管薪酬水平过高、企业内部薪酬差距过大的背景下,从纵向公平偏好的视角研究了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和薪酬激励机制,假设员工是具有嫉妒和自豪两种纵向公平偏好的风险规避者,设计了代理人具有纵向公平偏好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如下结论:当总经理的预期净收入高于员工时,其期望效用随着员工纵向公平偏好强度的提高而减小;当总经理的预期净收入低于员工时,其期望效用随着员工纵向公平偏好强度的提高而增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渝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春雷 马林梅
薪酬管制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国企改革的一个特殊的制度背景,薪酬管制的有效性需要一个规范研究的理论解释。通过推演企业高管效用与企业支付之间的均衡模型,研究高管薪酬管制与外生监督力变化强度共同作用下的有效性,结果发现:薪酬管制的效果表现为高管控制权收益对薪酬的替代以及基于替代的企业业绩变化,而且薪酬管制的综合效果因监督力变化方向和强度的差异而不同;如果实施薪酬管制并忽视或减弱了监督力,那么高管控制权收益的增长和企业业绩的下降幅度都是最大的,从而解释了薪酬管制如何通过替代性传导机制导致高管腐败频发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薪酬管制与高管腐败和企业业绩下降是否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取决于监督力的变化方向和强...
关键词:
薪酬管制 控制权收益 在职消费 企业绩效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贺伟 龙立荣
文章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从员工需求视角提出了经济性薪酬的四分类假设,根据员工偏好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生存类薪酬、保健类薪酬、合作类薪酬和自我实现类薪酬,运用Q分类技术对这一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员工属性差异与薪酬偏好关系的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女性对集体合作类薪酬的偏好水平更高,男性对自我实现类薪酬更加偏好;此外,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位层次对自我实现类薪酬的偏好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月收入水平对该影响有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心毅 蒲勇健 张东风
传统激励理论依据代理人为理性人的假设前提,不能很好地解决保险代理的薪酬激励问题。行为经济学研究认为行为人并非纯自利的,在考虑自身物质收益的同时还会关注收入的公平性。基于行为经济学中的公平偏好观点,构建考虑物质效用和动机公平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保险代理人存在公平偏好时的激励机制。结果表明公平偏好会改变激励契约结构形式和激励效率,"互惠"是解决代理人道德风险、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利途径。
关键词:
公平偏好 委托-代理模型 激励契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河清 胡芳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决定机制错位现象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部分,内部因素包括经营者道德问题以及经营者与其经营活动相联系而产生的特殊性如经营者劳动的特殊性,经营者回报要求的特殊性,经营者工作需要与个人需求的特殊性,经营者薪酬构成的特殊性即职位消费薪酬等;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主要不是通过市场竞争产生的,在市场竞争不完全甚至不起作用和法制不完备所造成的约束力量不足或失效的现实面前,文化和道德共同对经营者薪酬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国有企业经营者 薪酬决定 内部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