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3)
- 2023(12861)
- 2022(10816)
- 2021(9890)
- 2020(8161)
- 2019(18217)
- 2018(17703)
- 2017(33990)
- 2016(17976)
- 2015(19809)
- 2014(19332)
- 2013(19446)
- 2012(18124)
- 2011(16714)
- 2010(17043)
- 2009(16228)
- 2008(15847)
- 2007(14382)
- 2006(13236)
- 2005(12261)
- 学科
- 济(101483)
- 经济(101378)
- 业(55320)
- 农(50670)
- 管理(50023)
- 农业(33849)
- 企(33445)
- 企业(33445)
- 方法(30270)
- 数学(27073)
- 数学方法(26866)
- 业经(24504)
- 地方(23740)
- 中国(22496)
- 财(21654)
- 制(20214)
- 学(19125)
- 贸(18419)
- 贸易(18412)
- 易(18046)
- 体(15287)
- 发(14967)
- 环境(13370)
- 地方经济(13056)
- 出(13014)
- 融(12961)
- 金融(12959)
- 银(12907)
- 银行(12890)
- 农业经济(12613)
- 机构
- 学院(264736)
- 大学(261655)
- 济(126801)
- 经济(124568)
- 管理(98836)
- 研究(93480)
- 理学(84192)
- 理学院(83345)
- 管理学(82200)
- 管理学院(81739)
- 中国(73722)
- 农(58119)
- 财(56941)
- 京(53683)
- 科学(51775)
- 所(46155)
- 财经(44133)
- 农业(44031)
- 中心(43232)
- 江(41439)
- 业大(41106)
- 研究所(41057)
- 经济学(40571)
- 经(39879)
- 经济学院(36284)
- 范(33391)
- 师范(33152)
- 北京(33113)
- 院(32625)
- 财经大学(31986)
- 基金
- 项目(170032)
- 科学(135378)
- 研究(129376)
- 基金(125455)
- 家(107514)
- 国家(106526)
- 科学基金(91654)
- 社会(88433)
- 社会科(83726)
- 社会科学(83708)
- 省(66286)
- 基金项目(65782)
- 教育(56931)
- 自然(53719)
- 划(53612)
- 自然科(52387)
- 自然科学(52376)
- 编号(51767)
- 自然科学基金(51460)
- 资助(49599)
- 成果(42139)
- 部(39323)
- 发(38922)
- 制(38310)
- 国家社会(37999)
- 重点(37916)
- 课题(35374)
- 创(35104)
- 教育部(34046)
- 人文(33784)
- 期刊
- 济(155456)
- 经济(155456)
- 研究(84113)
- 农(62901)
- 中国(59183)
- 财(43555)
- 农业(42496)
- 学报(38366)
- 科学(37051)
- 管理(34427)
- 大学(31239)
- 学学(29855)
- 融(29538)
- 金融(29538)
- 业经(28094)
- 经济研究(23601)
- 财经(23096)
- 教育(21853)
- 技术(21731)
- 问题(21240)
- 经(20003)
- 业(19456)
- 世界(16904)
- 贸(15912)
- 农村(15673)
- 村(15673)
- 农业经济(15386)
- 技术经济(14649)
- 版(14383)
- 经济问题(14275)
共检索到419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少安 刘明宇
本文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农地产权安排的公平与效率的冲突及其在经济上的后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法试图在维持农地产权不清晰的状态下实现公平与效率是不可能的。政府应当承担起农村社会保障的责任,解卸土地的保障职能,还农民以土地所有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少安 刘明宇
本文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农地产权安排的内在权利冲突及其在经济上的后果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农地承包制对农业投资水平和技术选择的影响。承包期限的延长对农业投入的影响是有限的、有条件的,承包制不利于规模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需下放土地制度创新的权利并遵循地域差异化、产业差异化和所有权主体差异化原则。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法 农地产权 土地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宴
继续承包制度内涵着对土地集体所有制含义的重要表达,制度实施过程中无需做土地调整,也无需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永久化。新增家庭成员应该随着集体成员身份的取得而取得对家庭承包地的承包经营权,是继续承包的合法主体,对婚嫁女的继续承包有必要做特别的制度安排。只有以集体成员身份取得的承包地才适用继续承包制度,继续承包排除客体的后续承包规则不可忽视。继续承包具有无偿性,承包合同不应增加承包人的任何负担,合同签订可以采用示范合同文本。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新设立应实行登记生效主义立法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司谨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性基础,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过程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建立之初,实施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让农村土地承包时限逐步从长期不变转化成为长久不变,切实的保障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因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为集体所有制,加之家庭承包所建立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的特殊国情,有效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成为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家庭承包制度创新的具体体现。而我国是农业大国,怎样在市场化环境中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涵盖了一系列实践与理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与探索。
关键词:
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 法经济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梓
土地制度的发展变迁不可能孤立地进行,要受到当代中国农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影响。农村土地调整既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立法例,又要兼顾中国土地承包经营的实践经验和本土资源;既要有所创新,又要立足于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及土地关系的现状。土地制度变迁的方向、速率和目标,都要受到我国目前农村社会转型进程的制约。在土地制度建设的方向选择上,应把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置于优先地位。
关键词:
农村 土地调整 方向选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焕春 肖成清
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调查与思考张焕春,肖成清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可是,这些已不再从事务农或主要不再从事务农的农民,虽身在工厂、城镇,却仍与土地保持若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而把土地作为唯一的社会保障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之楠
尽管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未明确承认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可继承性,但在维护和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政策背景以及制度演进趋势下,通过法解释学的方法,可以证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权属性,亦能够通过对既有立法做体系性解释的方法找寻到土地承包经营权可被继承的合法性依据。在具体案件裁判中,法官可采取"以理找法"的逆向推理路径,借助类推适用的法律漏洞填补方法、利益衡量方法,得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可继承性的合法的裁判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析蔓
确权登记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抵押的前提与基础,而抵押的实现又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由当前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不完整、不彻底的土地确权登记成为承包经营权抵押陷入困境之主要原因,那么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实现就要通过确权登记寻找出路。本文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为切入点,深入探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抵押的困境,辅之以实证主义分析、规范主义分析等法学研究方法,为其出路提供相关理论建议和实证对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谋富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广大农民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本身潜伏的缺陷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因此,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就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前提。应该实现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完全物权化,健全土地流转法律机制,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恢复合作社的建制,并仿照公司的治理结构来建立合作社的运作机制,从而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权典 杜金沛
现行农地经营制度是以农户家庭承包、分散经营为本体的,承包责任制虽是农地流转不可动摇的体制基础,但其初始设计与农地流转政策目标和现实运行机制之间存在偏差,反而制约了农地流转。基于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践分析,从两者冲突的对应性出发,需要在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合理协调,既要完善家庭承包制,建立完全物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机制,也要创造有利于农地流转的政策环境并采取相配套的法律保障措施。
关键词:
农地承包制 农地流转 物权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哲
推动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建立现代农业制度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农民土地观念守旧、土地流转方式单一造成土地闲置浪费现象严重,难以充分发挥土地的使用价值。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现有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定不清、法律主体权属含糊以及土地流转收益较低造成。破解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于通过流转合同将经营权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建立以市场经济和规模农业为导向的土地流转机制。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 困境 破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哲
推动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建立现代农业制度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农民土地观念守旧、土地流转方式单一造成土地闲置浪费现象严重,难以充分发挥土地的使用价值。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现有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定不清、法律主体权属含糊以及土地流转收益较低造成。破解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于通过流转合同将经营权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建立以市场经济和规模农业为导向的土地流转机制。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 困境 破解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周炎 陈昆亭 雷新途
本文在一致增长理论框架下建立土地经济模型,研究不同所有制形式对长期经济均衡的影响。模型指出:在允许土地自由交易的私有制经济中,土地逐渐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技术进步所引致的收入增加主要增加土地拥有者的财富和消费;无地劳动者的生活将始终维持在生存的边际水平。不允许交易所有权的公有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可以确保基本的社会公平,但在无承包制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人口容易过度增长,因此需进行外生人口约束。模型结论表明:集体所有承包制为基础的制度形式的长期福利和增长效应严格优于以私有制和纯粹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形式。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长期增长 土地经济模型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笑寒
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性别视角,在以户为单位的承包方式下,妇女土地权利取得的依附性和不稳定性较强,婚嫁妇女的土地权益更易遭受侵害。此外,重效率的政策倾向使妇女土地权益易被剥夺,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妇女权益也面临流失。因此,建议改革完善现行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土地立法程序,在土地确权登记时明确赋予妇女共有产权;同时,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土地调整,积极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市场化流转方式,切实保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