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87)
2023(3894)
2022(3510)
2021(3467)
2020(2952)
2019(6709)
2018(6752)
2017(13017)
2016(7412)
2015(8829)
2014(9248)
2013(9011)
2012(8266)
2011(7336)
2010(7663)
2009(7155)
2008(7396)
2007(7054)
2006(6426)
2005(6145)
作者
(20710)
(17047)
(16848)
(16406)
(10881)
(8221)
(8044)
(6554)
(6451)
(6388)
(5776)
(5761)
(5458)
(5382)
(5350)
(5295)
(5212)
(5059)
(5005)
(4922)
(4318)
(4203)
(4168)
(4071)
(4060)
(3991)
(3791)
(3592)
(3450)
(3413)
学科
(30781)
管理(30773)
(27798)
企业(27798)
(26354)
经济(26291)
(15879)
(12668)
财务(12648)
财务管理(12614)
企业财务(12124)
方法(11773)
数学(9657)
数学方法(9488)
(9018)
(8410)
中国(7395)
业经(6886)
(6125)
理论(6024)
农业(5724)
(5328)
银行(5324)
体制(5234)
公司(5205)
(4951)
(4785)
贸易(4778)
(4590)
教育(4589)
机构
学院(107380)
大学(103512)
管理(40393)
(39610)
经济(38526)
理学(33321)
理学院(33038)
管理学(32493)
管理学院(32320)
研究(29684)
中国(27407)
(24937)
(21737)
财经(18614)
(18292)
(16586)
科学(16342)
(15408)
(15337)
中心(14831)
北京(14520)
(13706)
师范(13600)
财经大学(13539)
研究所(12763)
商学(12614)
(12573)
商学院(12547)
技术(11825)
业大(11406)
基金
项目(55935)
研究(44688)
科学(43065)
基金(38327)
(31208)
国家(30817)
科学基金(27231)
社会(26184)
社会科(24556)
社会科学(24552)
(22767)
教育(22300)
编号(20747)
基金项目(20171)
(18042)
成果(17934)
自然(17498)
自然科(17067)
自然科学(17066)
自然科学基金(16748)
资助(16746)
课题(14346)
项目编号(12843)
(12821)
(12503)
(12329)
重点(12190)
大学(11476)
人文(11313)
(11286)
期刊
(55794)
经济(55794)
研究(35798)
(24084)
中国(23726)
管理(17336)
教育(15774)
(13566)
金融(13566)
学报(11939)
(11835)
科学(10792)
业经(10605)
技术(9891)
大学(9626)
财经(9518)
财会(9076)
学学(8709)
经济研究(8422)
会计(8094)
(8018)
农业(7311)
商业(6598)
问题(6514)
通讯(6379)
会通(6354)
图书(6034)
理论(5557)
(5553)
(5489)
共检索到178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戚拥军  彭必源  
当今的主流观点认为,在职消费纯粹是高管人员在浪费公司的剩余资源、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本文认为,该观点完全忽视了在职消费可以起到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和显赫身份等积极作用。产生这种认识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在职消费给公司带来的收益一般是间接的,通常很难准确计量,因而被忽略;而其给公司"浪费的资源"(即在职消费的成本)却可以准确计量。但是从公司的角度而言,只有全面考察某项在职消费的相关成本和收益,才能正确评价该项在职消费是否对公司有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津瑜  阎晓敏  孙爱芬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定价的难点主要是行业的差异性使得薪酬定价缺乏有效的衡量标准;部分高管人员任意自行或互相定高薪,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在高管人员薪酬定价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本文提出了从上市公司内外部两方面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采取多元化的薪酬定价方式,重视高管人员长期激励的效果,使高管人员的薪酬真正能起到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效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田丰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制度不合理,其人力资本不能按照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参与分配,导致高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营行为短期化,造成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日趋恶化。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研究对于理顺上市公司的利益分配关系,实现上市公司乃至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义华  罗学宏  易思  
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行为监管是银行监管的重点内容,也是提高监管有效性的主要手段。在梳理当前银行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胜任力理论和方法,探讨商业银行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这一课题。通过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因子分析法,在分析总结被监管当局取消任职资格的高管人员失败原因基础上,构建基于监管者视角的银行高管人员胜任特征模型,提出改进银行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建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王培欣  田英辰  李锐  
根据200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管人员的年度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指标及公司经营规模之间呈现较显著的、稳定的弱正相关关系;从行业因素看,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薪酬与行业有关,总体薪酬水平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各公司之间差异显著,高管人均薪酬较低;从地区因素看,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薪酬与所处地区的经济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高管人员的年度薪酬与国有股比例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建议建立年薪制与股票期权制二位一体的薪酬体系,并健全相关的配套措施。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乐琦  蒋峦  
从沪市公布的2003年度年报的679家上市公司中,随机抽取220家数据齐全的公司作为样本,对其高管人员的报酬进行分行业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与高管人员的年度报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与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不存在相关性和“区间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佳  罗瑾琏  张洋  
文章以2010年和2011年为时间窗口,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Logistic回归模型先分析公司治理特征对高管人员更换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分析公司治理特征对高管人员更换-业绩敏感度的影响,并且将高管人员中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别进行样本研究,全面探讨具有何种治理特征的上市公司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监督和约束高管人员,从而为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和高管人员约束机制提供有益的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继忠  
在我国,高管人员持股日益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资本市场尚不发达、监管部门监管尚不完善的中国,在购并情形下,高管人员持股是否有利于公司市场绩效?本文将对该课题做深入探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叶湘榕  尹筑嘉  
美国是个家庭高负债消费的国家,本文在追溯美国家庭负债消费历史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近二十年美国家庭负债消费带来的主要问题,发现近十几年以来美国家庭负债消费明显扩大,2001年以后在低利率政策和资产泡沫之下负债消费逐渐脱离收入上升轨道而依赖于资产价值的增长;重贷套现政策鼓励家庭增加负债,消费"住房";债务负担越来越绑定在中低收入家庭身上。这些问题是应当引起我们充分注意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汤洪波  李湛  
结合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构造出高管人员的权力结构,并就公司价值与高管人员权力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当两权分离、董事会规模大、流通股中机构投资者多、发行了外资股或实现了海外上市都对高管人员的权力产生了重大影响,能显著提高公司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希炜  周中胜  
以深沪两市108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变更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独立董事人数、领导结构、企业业绩、融资结构、资产规模、控股股东终极所有者的类型、控股股东的产权性质以及股权集中度都是影响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变更的重要因素,但管理层持股比例不能显著地解释高管人员的变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文红  李垣  
文章认为,目前我国国企经营者“在职消费”行为的扩张,从经济学的效用动机角度来看:经营者在以自己的管理技能与资产经营权相交换时,必然要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而这种最大化受到众多内外因素的约束,其行为决策是对各种利弊反复权衡的结果。“在职消费”行为的发生是...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筠  霍联宏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管甄选模型,以科学和定量化的指标帮助保险公司在甄选高级管理人员等复杂决策,将传统的以定性为主的管理决策逐渐过渡到定量和定性决策并重的精益化管理模式做一定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性研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吕翠  周文霞  
本文以A管理咨询公司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分析员工流失原因,确定了企业与员工同步发展、使用与培养相结合、工作与家庭平衡的原则,并对企业从培训、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家庭平衡、工作压力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方案和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长英  
高管人员的薪酬激励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其它市场经济国家 ,都是理论界和企业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薪酬现状、国外薪酬体系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旨在探讨如何重构一个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有效的高管人员薪酬激励体系 ,以激励高管人员 ,使其个人追求有助于公司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