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08)
- 2023(19450)
- 2022(16859)
- 2021(15674)
- 2020(13500)
- 2019(31339)
- 2018(31081)
- 2017(60026)
- 2016(32852)
- 2015(37251)
- 2014(37415)
- 2013(37015)
- 2012(34173)
- 2011(30912)
- 2010(30754)
- 2009(28880)
- 2008(28708)
- 2007(25811)
- 2006(22468)
- 2005(20142)
- 学科
- 济(128857)
- 经济(128676)
- 管理(99506)
- 业(96633)
- 企(81151)
- 企业(81151)
- 方法(62629)
- 数学(54644)
- 数学方法(53933)
- 财(40007)
- 农(34157)
- 中国(33703)
- 制(29289)
- 学(29168)
- 业经(28589)
- 务(26563)
- 财务(26476)
- 财务管理(26416)
- 企业财务(25162)
- 地方(24154)
- 贸(23426)
- 贸易(23414)
- 易(22661)
- 农业(22475)
- 理论(22008)
- 银(21854)
- 银行(21769)
- 融(20557)
- 金融(20551)
- 行(20547)
- 机构
- 大学(476806)
- 学院(472970)
- 济(185548)
- 管理(183922)
- 经济(181376)
- 理学(158668)
- 研究(157208)
- 理学院(156877)
- 管理学(153822)
- 管理学院(152981)
- 中国(120053)
- 京(101414)
- 科学(99670)
- 财(90414)
- 农(83079)
- 所(80747)
- 业大(74183)
- 研究所(73392)
- 中心(72190)
- 财经(71489)
- 江(70725)
- 农业(65643)
- 经(64885)
- 北京(63910)
- 范(60320)
- 师范(59596)
- 院(56734)
- 州(56612)
- 经济学(55857)
- 财经大学(53318)
- 基金
- 项目(320164)
- 科学(249942)
- 基金(232159)
- 研究(227680)
- 家(203987)
- 国家(202323)
- 科学基金(172789)
- 社会(141749)
- 社会科(134275)
- 社会科学(134235)
- 省(125449)
- 基金项目(123026)
- 自然(115568)
- 自然科(112874)
- 自然科学(112838)
- 自然科学基金(110822)
- 划(106090)
- 教育(105775)
- 资助(97269)
- 编号(92219)
- 成果(75433)
- 重点(71955)
- 部(70471)
- 发(66390)
- 创(65710)
- 课题(63779)
- 科研(62252)
- 创新(61461)
- 教育部(59941)
- 大学(59713)
- 期刊
- 济(201350)
- 经济(201350)
- 研究(137585)
- 中国(90881)
- 学报(81503)
- 农(74380)
- 财(72715)
- 科学(71862)
- 管理(66880)
- 大学(61129)
- 学学(57784)
- 农业(50330)
- 教育(49122)
- 融(44414)
- 金融(44414)
- 技术(40465)
- 财经(35488)
- 业经(32075)
- 经济研究(31596)
- 经(30187)
- 业(26404)
- 问题(26151)
- 版(23898)
- 图书(22829)
- 理论(22729)
- 技术经济(22606)
- 科技(21940)
- 统计(21669)
- 财会(20699)
- 实践(20650)
共检索到694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鑫 薛有志 严子淳
本文基于2000年至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第二层代理成本视角出发,以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和股权制衡两个维度,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决定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公司风险承担呈U型关系;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度与公司风险承担呈倒U型关系。同时,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会通过制衡控股股东进而显著地提升公司风险承担。本文证明降低两权分离度、优化股权结构有助于公司承担合理风险实现创新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宋春霞
本文以2003-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资产状况、现金收入与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数据,采用理论分析、描述性统计与多元回归假设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企业资产可控性、现金流状况、企业发展前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终极控制人控制层级与股权性质。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两权分离 终极控制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赤 杨俊
文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探讨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以及股权制衡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其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实证研究发现:成熟期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优于成长期和衰退期公司;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大,其信息披露质量越差,尤其是成熟期和成长期公司更为显著;与"一股独大"的公司相比,股权制衡度高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两权分离对信息披露质量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成熟期和成长期公司比衰退期公司的股权制衡的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毛颖 孙蓉 甄浩
保险业异化产品设计、非理性举牌及万能险业务规模异常增长等风险事件,需要防范化解。以某保险集团为典型案例,分析其过度风险承担行为及导致经营风险和系统重要性增加的行为后果,解构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机理:国有与非国有公司因多重委托代理链条和预算软约束导致的风险承担激励差异在保险业中并不明显,且国有保险公司存在的社会性政策负担,会抑制其风险承担行为激励;股东的控制权伴随着股权集中度而增长,增大了股东通过高风险活动谋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动机和能力;金字塔式持股结构导致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使最终控制人从事高风险项目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研究表明,强化股权的穿透式监管、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治理制衡机制、创建保险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市场环境,是健全保险公司治理、化解经营风险的关键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威风 刘怡君 吴玉宇
大股东股权质押不仅是其自身的融资活动,也将会对上市公司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以2010-2015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大股东股权质押为观察对象,研究大股东行为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风险承担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融资约束公司以及大股东进行股权连续质押时,都会更大程度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限则不会影响原有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本文既丰富了企业风险承担相关研究,又为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提供了新的启示。
关键词:
股权质押 企业风险承担 融资约束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欣哲 周静 罗春燕 黄璜
以中国的投资者保护为研究出发点,本文搜集沪深两市挂牌交易的由自然人创立并拥有的民营公司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其两权分离程度、内部制衡机制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民营公司内部,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两权分离程度越大,对公司经营绩效的负面作用越大;其次,内部制衡机制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制衡机制越强,抑制终极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的效果越显著;最后,两权分离程度与内部制衡机制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在两权分离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制衡机制的程度越强,对于减少终极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改善公司经营绩效的效果越明显。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田存志 余欢欢
本文实证检验行业管制和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股权激励降低了上市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并与上市公司风险承担呈负相关,行业管制与上市公司风险承担呈正相关,但不能否定股权激励的积极作用。结论表明行业管制有一定的合理性,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
关键词:
行业管制 股权激励 上市公司 风险承担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新一 谢德仁 崔宸瑜
本文以股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达标难度为视角,探讨微观激励机制的设计如何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研究发现,行权业绩条件达标难度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呈U形关系,表明管理层在不同业绩难度下会选择适当的风险策略以获取股权激励收益。激励对象影响风险决策的能力越高,或盈余管理等机会主义手段的可实施性越低,该U形关系越明显。本文丰富了风险承担激励的相关文献,也为公司合理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风险承担 股权激励 行权业绩条件达标难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楠 马连福
本文以2007~2009年民营上市公司的1422个观察值作为研究样本,考察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以及两权偏离程度对于公司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股权制衡度对于两权特征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现金流权、控制权与公司价值负相关;随着两权偏离程度的增加,公司价值下降;股权制衡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对两权特征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可以弱化两权特征对于公司价值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现金流权 控制权 股权制衡 公司价值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敬勇 薛丽达
通过股权制衡的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动态博弈分析,研究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的行为关系。结果表明,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控股股东侵占的最优选择取决于非控股股东监督的概率;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控股股东侵占是对非控股股东采取策略的最佳反应;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情况下,控股股东会利用信息的不完全性,始终选择侵占;在重复博弈的条件下,有(不监督,不侵占)策略存在的可能性。最后就相应的结论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股权制衡 博弈 不完全信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泽 许敏
本文以2008-2012年7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滞后0期、滞后1期、滞后2期的情况下分别针对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对R&D投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当期及滞后1期的情况下,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对R&D投入影响显著;股权集中度与当期及下1期R&D投入均为"U型"相关,R&D投入额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提高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股权制衡对当期及下1期R&D投入有负向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玲玲 张哲诚
以我国商业银行2007—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实证检验了外资参股、股权结构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资参股与银行风险承担呈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呈U形相关。股权集中度提高一方面有利于解决股东与管理层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另一方面也容易诱发大股东的道德风险问题;在股权集中度较高时,较高的股权制衡度有利于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并且外资参股对其也具有强化作用,但当股权集中度不高时,这一作用并不明显。研究对于进一步降低我国银行风险承担、完善银行内部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冷雪蕊 陈鹏程 林璐璐
以我国A股市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股权激励及其契约要素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显著促进企业风险承担,且业绩激励效应和风险激励效应均是这一正向影响的驱动机制。就股权激励契约要素而言:(1)总体上股票期权模式比限制性股票模式更能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定向发行比回购式的股票来源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更显著;(2)激励力度越大,股权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提升的作用越大,价格折扣越大,股权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越强;(3)业绩考核条件越高,股权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抑制作用越强,但行权期限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的具体形式表现为现金持有水平的降低、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及并购活动的活跃,且股权激励的风险承担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程度低、非国有企业以及管理层短视程度高的企业样本中。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梁权熙 詹学斯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考察管理层股权激励薪酬契约机制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并利用股改提供的"自然实验"条件,检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影响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授予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越强,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越低。股权分置改革显著地减弱了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风险承担的负面效应,二者的关系在股改完成后不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基于股权的薪酬契约强化了管理者个人财富对公司业绩的敏感性,风险厌恶的管理者倾向于降低公司的风险承担以化解个人财富的分散化风险,而大股东治理机制的改善有助于约束管理者的卸责行为,降低股权激励对公司...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高宏进一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实现自身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依靠控制权占用企业发展资金来满足私有收益,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本文选取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企业研发投入有负向效应,进一步地,股权制衡呈现削弱这种负向效应,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而股权性质对这种负向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就针对解决"第二类代理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两权分离 研发投入 股权制衡 产权所有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