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67)
2023(17159)
2022(14064)
2021(12890)
2020(10777)
2019(24402)
2018(23704)
2017(45581)
2016(24915)
2015(27680)
2014(27449)
2013(26995)
2012(24306)
2011(21573)
2010(21432)
2009(20029)
2008(18688)
2007(16443)
2006(14373)
2005(12747)
作者
(72446)
(59889)
(59492)
(56495)
(37980)
(28761)
(26964)
(23509)
(22883)
(21216)
(20328)
(20241)
(18873)
(18780)
(18611)
(18398)
(18081)
(17814)
(17256)
(17155)
(15025)
(14601)
(14506)
(13534)
(13478)
(13322)
(13251)
(13188)
(11936)
(11805)
学科
(94433)
经济(94323)
(74850)
管理(74610)
(63261)
企业(63261)
方法(43316)
数学(37549)
数学方法(37201)
中国(31749)
(29430)
(27791)
金融(27790)
(26585)
(26207)
银行(26142)
(25134)
业经(23539)
(21351)
财务(21277)
财务管理(21249)
(21030)
地方(20774)
企业财务(20377)
(20175)
农业(18444)
(17661)
贸易(17642)
(17168)
理论(16137)
机构
大学(346739)
学院(345329)
管理(137155)
(135490)
经济(132593)
理学(119621)
理学院(118360)
管理学(116319)
管理学院(115738)
研究(114146)
中国(89984)
(73253)
科学(72073)
(62824)
(61261)
(57154)
业大(55434)
中心(53291)
研究所(52459)
财经(51223)
(48922)
农业(48390)
(46696)
北京(45785)
(43266)
师范(42737)
(41428)
经济学(40719)
(40589)
财经大学(38458)
基金
项目(242785)
科学(189745)
基金(176315)
研究(172969)
(155553)
国家(154252)
科学基金(132154)
社会(109248)
社会科(103699)
社会科学(103672)
(95114)
基金项目(94527)
自然(87717)
自然科(85696)
自然科学(85672)
自然科学基金(84138)
(80225)
教育(78849)
资助(71801)
编号(69784)
成果(55253)
重点(54532)
(52568)
(51420)
(50866)
课题(47539)
创新(47444)
科研(46896)
国家社会(44899)
教育部(44889)
期刊
(141140)
经济(141140)
研究(98666)
中国(63341)
学报(60678)
(55595)
科学(52668)
管理(48774)
(48576)
大学(45254)
学学(42973)
(41979)
金融(41979)
农业(37541)
教育(34851)
技术(27180)
财经(24815)
业经(23892)
经济研究(23153)
(21029)
(19586)
问题(18634)
科技(17280)
(17022)
理论(16868)
图书(16422)
业大(15897)
技术经济(15574)
实践(15489)
(15489)
共检索到497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威风  李思昊  吴玉宇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不仅影响投资者决策,也关系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发展。随着公司"脱实向虚"而配置较多金融资产,金融化公司的经营模式、收益波动性以及风险管理将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到业绩预告质量。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7—2018年的A股非金融公司为样本,研究公司金融化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金融化会降低业绩预告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披露的业绩预告属于强制性、坏消息情形以及上市公司曾出现违规事件时,公司金融化会提高业绩预告的质量;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受融资约束上市公司的金融化程度越高,则业绩预告质量会越差。此外,本文还发现,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会改善金融化程度高公司的业绩预告质量,但机构投资者却没有类似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利民  
企业金融化利润追逐动机因导致企业业绩波动、会计稳健性和双重代理成本而降低企业业绩预告质量。笔者基于投资替代理论,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研究样本的有效数据,运用Logit回归方法和OLS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企业金融化利润追逐动机对其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检验结果证实:企业金融化利润追逐动机因导致企业业绩波动加剧、会计稳健性降低、双重代理成本增加而降低了业绩预告质量;进一步检验企业业绩预告信息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的结果证实:被强制披露业绩预告信息企业中,企业金融化利润追逐动机对业绩预告精确度和准确度的降低,显著高于自愿披露业绩预告信息企业。本研究通过实证检验企业金融化与其业绩预告质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金融化利润追逐动机影响其业绩预告质量的机制,从公司信息披露方面拓展了投资替代理论在企业金融化领域的应用,丰富了有关企业金融化和企业业绩预告方面的现有文献,研究结论有助于为企业科学投资决策以及实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小菊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8—2018年间发生业绩预告修正的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过度金融化、业绩预告修正方向与股价同步性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业绩预告修正会对企业股价同步性产生抑制作用,且乐观型业绩预告修正对股价同步性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过度金融化显著削弱业绩预告修正方向与股价同步性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发现产权性质和交叉上市均会对过度金融化、业绩预告修正方向与股价同步性关系产生影响,即在非国有企业或交叉上市企业中业绩预告修正尤其是乐观型业绩预告修正对股价同步性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且过度金融化对业绩预告修正及方向与股价同步性关系的削弱作用更明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容成  黄盈莹  
在经济金融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大量国内上市非金融公司积极投资金融资产,企业的金融化问题亦日益凸显。文章以2003年~2017年我国A股上市非金融公司的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静态以及动态两个维度的公司金融化衡量指标,对公司金融化经济后果进行检验,发现公司金融化程度加深尽管有利于金融资产收益水平,却有损实体资产利润率,最终伤害总体资产收益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资产专用性在金融化与总体收益率和实体收益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文章为研究金融化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对政府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世兴   刘旭原   万琳  
以2011—2022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过度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财务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过度金融化与实体经济财务业绩呈负相关性,即过度金融化行为会严重降低实体经济财务业绩,产生“挤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以及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样本企业,过度金融化对财务业绩的“挤占”效应更加明显。文章为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危害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并且为政府引导我国市场经济“脱虚返实”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明  崔超  
本文选取2007-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化程度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非国有控股企业金融化程度高于国有控股企业,金融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金融化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辽  林鑫涛  
文章从预防储备动机和资本套利动机两个方面阐释了金融化行为影响实体企业创新质量的内在机理,并探讨了融资约束影响金融化行为对企业创新质量的调节作用。选择2007—2019年我国沪深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与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不同融资约束情景条件下实体企业金融化动机差异及其可能存在的调节机制。研究表明:企业配置金融资产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导致企业创新质量下降0.496 7%,即实体企业配置金融资产行为并不必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企业创新投入并最终降低实体企业创新质量;从不同动机的分类回归结果看,实体企业出于预防储备动机抑或资本套利动机配置金融资产对创新质量的边际效应呈现出显著差异;此外,金融化行为对实体企业创新质量的抑制效应会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下降而减弱。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志颖  卜云霞  刘应文  
本文利用2007~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修正数据,实证检验了业绩预告修正信息的可靠性。研究发现,预告修正过程中存在盈余管理,原预告坏消息的公司会在预告之后主动修正预告,盈余管理与业绩修正方向相同,而原预告好消息的公司进行的预告修正是被动的,盈余管理的方向与预告修正的方向相反。另外,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是业绩预告修正公司常用的调高盈余的手段。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干胜道  陈妍村  王文兵  
我国非金融业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中金融资产比重不断攀升,金融化现象日益严重,应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深入思考。合理的金融化水平有利于上市公司防范财务支付危机,但金融化率过高会导致公司资产周转速度下降、代理成本上升、资金闲置、效率达不到应有水平,股东应加以治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冼依婷  何威风  
以我国沪深两市2011—2020年的A股非金融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提高业绩预告质量。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管理层的应用数据能力、增强披露动力以及带来披露压力促进业绩预告质量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和成长性低的上市公司中数字化转型对业绩预告质量的积极影响更显著,此外处于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的上市公司、注册地位于市场化进程较高地区的公司以及数字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地区的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对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怀明  王成琛  
基于近年来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这一热点问题,本文以2009~2016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就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降低了实物资本投资,并且实物资本投资水平的下降是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就业的部分中介因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在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更大。本文的研究为金融化影响就业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对政府部门完善稳定就业的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喜和  杨汉枫  
厘清《资管新规》对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前提。将《资管新规》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利用2016—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半年度数据,分析了《资管新规》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资管新规》显著抑制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并抑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借助非金融企业实现“监管套利”的行为以及融资约束较弱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对国有企业、金融套利企业、影子银行发展活跃地区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未来进一步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协同有效的理财市场监管政策提供了事实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平  侯风云  
利用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股东价值导向三个维度分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劳动就业的机制,研究发现:金融负债渠道对劳动就业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股东价值导向渠道对劳动就业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且负向作用体现在民营企业上,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的公有性质对劳动就业具有保护作用;金融资产渠道对劳动就业没有显著影响,但企业房地产投资行为显著负向影响劳动就业。因此,我们应注重建立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企业组织和治理机制,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发挥金融资产的蓄水池作用,严加监管和控制企业房地产投资行为,确保企业金融化进程始终有利于劳动者。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宋云玲  罗玫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从2007年起执行比主板公司更为严格的强制性预告制度,即所有公司需要在第三季度报告中(10月份)对全年的经营业绩进行预告。本文搜集深沪两市A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在2007年至2013年度发布的首次业绩预告,系统地研究了中小板公司相对主板公司的业绩预告质量。结果表明,无论中小板公司的预期利润相比去年的变化幅度,业绩预告偏差和误差都显著高于主板公司在年度结束后1月份发布的业绩预告,质量更差。相比主板公司在年度结束前10月份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小板公司的业绩预告质量不相伯仲,质量同样低。本文结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宋云玲  罗玫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从2007年起执行比主板公司更为严格的强制性预告制度,即所有公司需要在第三季度报告中(10月份)对全年的经营业绩进行预告。本文搜集深沪两市A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在2007年至2013年度发布的首次业绩预告,系统地研究了中小板公司相对主板公司的业绩预告质量。结果表明,无论中小板公司的预期利润相比去年的变化幅度,业绩预告偏差和误差都显著高于主板公司在年度结束后1月份发布的业绩预告,质量更差。相比主板公司在年度结束前10月份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小板公司的业绩预告质量不相伯仲,质量同样低。本文结果表明将主板的强制业绩预告制度推广到所有中小板公司未能得到高质量的业绩预告,也没有规避主板公司过早在10月份发布业绩预告的负面后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