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37)
2023(12865)
2022(11284)
2021(10521)
2020(9034)
2019(20590)
2018(20313)
2017(39259)
2016(21522)
2015(23776)
2014(23411)
2013(23251)
2012(21070)
2011(18523)
2010(18597)
2009(17046)
2008(16230)
2007(13923)
2006(11956)
2005(10288)
作者
(62859)
(52044)
(51493)
(48847)
(33114)
(24978)
(23254)
(20424)
(19666)
(18297)
(17642)
(17426)
(16261)
(16198)
(16010)
(15885)
(15880)
(15479)
(14833)
(14735)
(13221)
(12697)
(12353)
(11753)
(11537)
(11499)
(11475)
(11405)
(10441)
(10316)
学科
(78120)
经济(78025)
管理(64557)
(62957)
(54046)
企业(54046)
方法(39945)
数学(34295)
数学方法(33976)
(25110)
(20121)
中国(19870)
(18118)
(18048)
业经(18028)
财务(17986)
财务管理(17914)
企业财务(17117)
(16263)
(14907)
贸易(14895)
地方(14852)
(14476)
技术(13924)
农业(13759)
(13003)
银行(12939)
环境(12654)
(12617)
理论(12490)
机构
大学(297092)
学院(294891)
管理(120740)
(111744)
经济(109309)
理学(106034)
理学院(104912)
管理学(103146)
管理学院(102654)
研究(94597)
中国(71019)
(63408)
科学(62068)
(52600)
(52404)
业大(49250)
(48097)
研究所(43955)
中心(43235)
财经(43119)
农业(41819)
(41246)
(39451)
北京(39054)
(35957)
师范(35474)
(34484)
(33688)
商学(32571)
财经大学(32526)
基金
项目(211679)
科学(164860)
基金(154270)
研究(148043)
(136951)
国家(135843)
科学基金(116197)
社会(92516)
社会科(87729)
社会科学(87703)
基金项目(83844)
(82623)
自然(79447)
自然科(77557)
自然科学(77534)
自然科学基金(76155)
(70103)
教育(67295)
资助(62949)
编号(59417)
重点(47163)
成果(46397)
(46092)
(44310)
(43391)
科研(41693)
创新(41315)
计划(40256)
课题(39882)
教育部(39113)
期刊
(113612)
经济(113612)
研究(81785)
中国(53903)
学报(53852)
科学(46145)
(45948)
管理(41509)
(41320)
大学(39557)
学学(37782)
农业(31888)
教育(26170)
(23810)
金融(23810)
技术(22041)
财经(20120)
业经(19196)
经济研究(18925)
(16880)
(16697)
科技(15610)
(14813)
问题(14772)
理论(14594)
业大(14409)
图书(13967)
财会(13945)
实践(13567)
(13567)
共检索到413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岚  
本文以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被国家监管机构公开处罚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市公司因违规更替高管后,会计师事务所对此的反应。研究表明:第一,对于不同类型的违规行为,会计师的审计定价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同具有实质违规企业相比较而言,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企业进行披露产生的成本增量较少,主要原因在于独立审计师在审计实质性违规公司时,更容易受到处罚。第二,公司被监管机构发现违规后,其公司为了修复该公司组织上的合法性,其会变更上层高管。这样可以降低相关审计费用的增加。和实质性违规公司相比,披露违规公司的高管更替对审计费用的降低更有促进作用。因此,针对监管部门判定及企业违规类型,会计师事务所必须要...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宇  张宁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观环境下,具有法律背景的高管日益受到重视。选择公司违规和高管变更这一具体情境,从公司和个人两个层面研究法律背景高管的功能,结果发现:在公司层面,法律背景高管能够抑制公司违规,这种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表现得更加明显;在个人层面,法律背景能够产生"职位壕沟"效应,降低公司违规时高管被更换的概率,这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表现得更加明显。本研究细致地刻画了法律背景高管的功能,对于更好地发挥法律背景高管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彬  王小朋  陈康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问题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比较普遍。在考虑行业经营状况的情况下,研究监管层处罚结果对公司管理层职位变动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在考虑高管去留的问题时,并不会过滤掉所有来自行业和市场的信息干扰,而是在对公司高管经营管理水平做出评价时,综合考虑行业因素,行业整体状况越不景气,公司高管越有可能因为违规而降职。而当行业整体状况比较繁荣时,高管违规行为对高管的职位变化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小钰  
本文以2009-2014年中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财务重述、高管变更和审计收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针对出现财务重述的企业,其审计收费显著偏高;出现财务重述企业,在公告后的一年内出现高管变更的比例显著偏高;企业结束高管变更之后,上市企业中审计收费的增幅大致相同,由此可见,外部审计师能够对上市企业高管变更之后的情况进行识别与把握,尤其体现在内部控制与经营业绩两个方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涛  
本文选择2010-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引入年报违规这一调节变量,进一步分析在年报违规的调节作用下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变化。研究表明:年报违规与审计收费之间显著正相关,即企业存在着年报违规实施或披露时,会计师事务所倾向于通过较高的审计收费以降低审计风险;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之间显著负相关,即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会计师事务所需要面临的审计风险越低,倾向于通过较低的审计收费维持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年报违规显著削弱了内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亚敏  张俊生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含董事、监事和高层管理者)的短线交易行为进行了研究:(1)上市公司高管的短线交易能获得超额收益吗?(2)不同职位的高管获得的收益具有差别吗?(3)高管为短线交易行为提出的辩解理由是真实的吗?基于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数据,本文的经验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上市公司高管的短线交易行为能获得超额收益;尤其是监事的短线交易行为更多、"择时"能力更强;未说明原因的短线交易行为(即默认故意实施的短线交易)与"对相关规定不了解"这两种具有主观意图的短线交易都能获得超额收益,而"误操作"导致的短线交易平均而言未能获得超额收益,这意味着高管提出的辩解理由整体而言是真实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盛纹  陈娇  
文章着眼于我国证券市场中发生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从组织合法性视角,根据信号甄别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实证分析信息披露违规与高管变更及其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违规的公司更可能发生高管变更;进一步地,在发生信息披露违规的情况下,变更高管的公司比未变更高管的公司有更好的市场反应,且主动变更高管的公司,其利好反应更加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申艳艳  
文章选择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高管的财务背景可以降低企业的税务违规行为。进一步分析表明,当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时,高管财务背景对企业税务违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从行业竞争程度出发,研究发现在行业竞争程度更激烈时,高管财务背景对企业税务违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爱明  周劲君  
近年企业违规案件多发,各界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以2012—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违规之间呈显著的负向关系,即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会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在外部融资约束较强的环境下,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会减弱。此外,本文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高管海外学习背景,高管海外工作背景对于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大;高管海外背景会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提升公司聘请"国际四大"进行财务报告审计的概率,由此对企业违规行为产生影响。以上结论为预防与治理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云  李晓方  李卓航  
公司违规一直是商业活动中的痼疾,屡禁不止。本文基于2009~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分析高管团队网络与公司违规的关系,并结合行为代理理论和累积优势理论探讨高管团队薪酬在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网络与公司违规显著负相关;高管团队薪酬在高管团队网络与公司违规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就违规类型而言,高管团队网络与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显著负相关,但与高管个人违规之间的负向关系不显著,而高管团队网络与违规程度和违规次数均显著负相关。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上市年龄越长、企业绩效越高、政治人脉越多的公司中,高管团队网络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越显著。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春霞  陆璐  李志生  
中国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信心的缺失,很大原因在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造成的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而监管机构的选择性执法现象更加重了这种现象。为了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本文以2003-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及其高管因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证监会、交易所或财政部等部门处罚的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实际控制人性质对上市公司及其高管违规处罚轻重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有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因违规而受到的处罚更重,并且政府背景越强,处罚越重;与此相反,实际控制人有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高管因违规而受到的处罚却更轻。进一步研究表明,实际控制人是否具有外资背景也会对违规处罚的轻重产生一定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瞿旭  杨丹  瞿彦卿  苏斌  
公司创始人在公司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本文对会计违规背景下的高管变更中是否存在"创始人保护现象"进行了研究,并首创性地检验了这种创始人保护现象对高管变更中的"替罪羊效应"(CEO不变而CFO发生变更)以及"连坐效应"(CEO与CFO同时变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会计违规会导致高管更高的更换率;(2)当公司存在会计违规行为时,创始人CEO的更换率比非创始人CEO低,存在创始人CEO被保护的情形,即存在创始人保护现象;(3)创始人保护会增强"替罪羊效应",即在发生会计违规后,创始人CEO公司中CEO保留而CFO离职的概率大于非创始人CEO公司中的这种高管更换情况;(4)创始人保护会弱化"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建琼  曹世蛟  
通过建立2011—2016年A股上市公司基于高管连锁的关联关系,测算每家目标公司的关联公司违规氛围,并由此考察违规行为在关联关系上的传染性。研究发现:关联公司的违规氛围显著助长了目标公司的违规倾向,并且具有较强违规习性的目标公司更容易受感染,而没有违规前科的目标公司则仍能洁身自好。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论是由董事长或总经理建立的连锁关系,还是由其他高管建立的连锁关系,均会导致违规行为的传染。对违规行为分类后发现,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而领导人违规几乎不具有传染性。区分目标公司面临的监管强度后发现,违规行为的传染在监管强度较低时更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曙光  
高管违规本质上是对受托权力缺乏有效制衡所导致的公司治理问题,而内部控制能否抑制高管违规行为则是检验内部控制治理效应是否发挥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以2012—2017年度沪深两市的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探讨内部控制抑制高管违规行为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进而考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是否得以发挥。结果显示:高管违规与内部控制指数(ICI)显著负相关、与内部控制缺陷(ICD)显著正相关、与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ICA)显著正相关,回归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具有抑制高管违规的治理效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建琼  曹世蛟  
本文选取2011—2018年度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具有竞争关系的同业公司间的高管连锁作为同业监督的渠道,检验了同业监督对目标公司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1)同业监督能有效抑制目标公司违规倾向,且这一影响当且仅当连锁公司是同业公司时存在;(2)同业竞争是同业监督的基础,在行业集中度低和行业增长率低的行业中,同业监督对目标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更强;(3)目标公司的政治关联会瓦解同业监督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4)区分违规行为类型后发现,同业监督对经营违规的抑制作用最强,对信息披露违规次之,对领导人违规几乎没有效果。本研究丰富了公司违规监督机制的内容,也提供了辩证看待高管同业兼任的新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