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5)
2023(7615)
2022(6291)
2021(5904)
2020(4950)
2019(11668)
2018(11001)
2017(21649)
2016(11346)
2015(13231)
2014(12537)
2013(13052)
2012(12207)
2011(11303)
2010(11036)
2009(10439)
2008(10444)
2007(8910)
2006(7818)
2005(7053)
作者
(31367)
(26418)
(26410)
(25133)
(17191)
(12817)
(11997)
(10177)
(10093)
(9241)
(9193)
(8960)
(8657)
(8440)
(8215)
(8063)
(7793)
(7780)
(7668)
(7345)
(6526)
(6408)
(6224)
(5967)
(5915)
(5888)
(5758)
(5401)
(5220)
(5076)
学科
(60523)
经济(60466)
管理(38595)
(37208)
方法(32813)
(30672)
企业(30672)
数学(30574)
数学方法(30487)
(17857)
中国(17218)
(12990)
贸易(12983)
(12733)
(12704)
(12282)
财务(12275)
财务管理(12254)
企业财务(11878)
(10675)
业经(10211)
环境(8979)
(8759)
金融(8759)
农业(8716)
(8343)
银行(8341)
地方(8005)
(7978)
(7938)
机构
大学(176619)
学院(171612)
(88021)
经济(86945)
管理(70098)
理学(61477)
理学院(60926)
管理学(60420)
管理学院(60091)
研究(58765)
中国(48130)
(40032)
(36242)
财经(33362)
(30928)
科学(30372)
经济学(30288)
(28104)
经济学院(27722)
中心(26074)
财经大学(25505)
研究所(25420)
北京(23365)
(21853)
(21721)
商学(21478)
商学院(21298)
(20793)
业大(20137)
经济管理(19470)
基金
项目(115521)
科学(94043)
基金(91072)
研究(84087)
(78620)
国家(78096)
科学基金(68374)
社会(60014)
社会科(57447)
社会科学(57435)
基金项目(47351)
自然(42178)
自然科(41178)
自然科学(41167)
自然科学基金(40551)
(39007)
资助(38559)
教育(38027)
(34096)
编号(30497)
(29173)
国家社会(27497)
教育部(26081)
重点(25710)
中国(25412)
人文(24656)
成果(24407)
(24176)
(23734)
大学(22682)
期刊
(85130)
经济(85130)
研究(52444)
(31155)
中国(29255)
管理(25443)
科学(23017)
学报(22972)
大学(17941)
财经(17865)
(17609)
(17483)
金融(17483)
学学(16826)
经济研究(16128)
(15361)
(12986)
农业(12356)
问题(12128)
技术(11835)
国际(11301)
世界(11067)
业经(10823)
教育(9277)
技术经济(9253)
统计(9189)
资源(8829)
(8467)
(8130)
会计(7368)
共检索到249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俏  陆洲  
本文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在控制股东谋求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其盈余管理是否与公司资源的"隧道效应"有关。我们猜测在治理结构越差和超过监管阀值动力越大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激励越强烈;当隧道行为变得困难时其也减弱。我们的实证分析表明应计利润总额和行业中值调整后的应计利润(industry-median-adjusted accruals)与 H/B 股虚拟变量负相关,同时与下列因素表现出正相关关系:最大股东在公司的利益,高层管理人员在公司的利益以及董事会是否由 CEO 来控制。我们的结论显示了隧道问题在具有下列特点的公司里更为突出:一个强有力控股的股东,公司的 CEO 们对公司具有强烈的私人利益,董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跃军  谢仍明  
鉴于公司的财务行为受到公司治理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提出六个研究假设,然后构建回归模型,依据1999年—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具体探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在此基础上大股东之间的监督制衡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影响,研究因为我国股市“同股同权不同价”的特殊现象而导致的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探索其中的影响机制和制衡机制。研究显示,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大股东控制力(或联合控制力)、大股东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对派发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存在重要影响。本文最后给出五点建议,试图限制控股股东通过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谋取私利,以保护中小股东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跃军  谢仍明  
本文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六个研究假设,然后构建回归模型研究因为我国股市“同股同权不同价”的股权分置现象而导致的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具体探讨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流动性、股权监督制衡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非流通股股东(通常为控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通常为中小股东)之间的确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各类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所持股份类型以及他们之间的监督制衡作用对派发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存在重要影响。本文最后给出六点建议试图限制非流通股股东通过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谋取私利。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翔  邓可斌  
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抑制隧道效应是我国证券市场实施引入外资股东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研究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从现金股利隧道效应角度实证检验引入外资股东是否能有效控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实证结果证明:(1)外资直接持股能够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间接持股则没有明显作用;(2)直接持股外资大股东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的抑制作用与其持股比例密切相关,当持股比例适度时,外资股东能够抑制第一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降低第一大股东隧道效应。但当外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成为第一大股东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叶德珠  李鑫  
传统"儒商精神"提倡要"以义取利"、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实施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本文以2006—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GLOBE文化习俗指数中的"社会导向的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未来导向"作为度量儒家文化的替代指标,进而考察儒家文化对上市公司实施"隧道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越大,实施的隧道效应越小,并且这种负相关性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和儒家文化破坏程度较高的地区,儒家文化缓释"隧道效应"的作用会有所减弱。本文拓展了非正式制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丰富了"文化金融学"相关理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平  
本文从关联交易的角度,对公司管理者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MBO)与民营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PBO)以后的“隧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种类型的收购发生以后都可能产生“隧道效应”,但证据尚不够充分。另外,MBO公司比PBO公司显示出更大的产生隧道效应的可能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亮  姚益龙  
文章详细探讨了我国特有股权结构下的大股东行为,指出大股东具有转移上市公司资产满足自身利益的动力,从而侵害了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降低了公司价值,表现为"隧道效应"。文章还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列举了大股东种种的"隧道挖空"行为,最后为减少大股东对其他股东的利益侵害,文章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久洪  陈宝峰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了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的"隧道效应"行为偏好水平的变化,研究发现当持股比例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才会选择"隧道效应"行为;上市公司利润水平越高,"隧道效应"行为越严重,公司治理越好,"隧道效应"行为越轻;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隧道效应"行为的偏好程度降低;此外控股股东的"隧道效应"行为会损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降低上市公司的银行信贷融资能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吉甫  
本文根据Johnson等(2000)提出的"隧道效应"理论,以我国沪深两市2001年—2003年所有实施了配股和增发的155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系统的方法研究了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融资后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居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一方面利用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资格从中小股东手中融入巨额的资本,获取了大量可供其掠夺的控制性资源;另一方面,则凭借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通过资金占用的方式将上市公司所筹集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手中,以此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我国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并未能有效地阻止大股东的此种掠夺行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王玥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企业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所展现出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优势,能够成为提高就业水平、实现稳就业目标的新动力。本文从微观层面考察了ESG优势对就业的影响,发现ESG优势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就业水平,其中ESG优势的就业提升效应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更为明显。本文从劳动力需求维度和劳动力供给维度进行了机制检验,发现生产规模扩张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劳动力吸引效应是ESG优势促进企业就业的重要渠道。从就业动态变化角度看,ESG优势通过提高就业创造和降低就业破坏的方式促进了企业就业净增长。本文还考察了ESG优势对企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发现ESG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对中高技能以及与企业ESG活动密切相关的劳动力的雇佣,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后,本文进一步研究了ESG分项对就业的影响,发现ESG中的社会责任因素对企业就业水平的提升效应最大。本文揭示了ESG优势对于提高企业就业水平和优化就业技能结构的积极作用,不仅证实了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在促进稳就业、助力中国民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对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中胜  
文章以1999年至2004年所有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模型和反映行业公司治理状况的G指标,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存在行业差异,行业平均公司治理状况越好,资源配置效率越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与产权以及市场竞争在促进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互补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邓莉  张宗益  李宏胜  
本文应用债权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选择了上市公司2001~2004年作为数据窗口,共4816个公司的混合数据样本,对银行债权治理的现金流效应、代理成本效应、以及银行债权期限结构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贷款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对借款公司的治理效应都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我国银行对贷款人经营活动未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凡  余玉苗  杨洋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关联方持股的现象日趋增多,极易诱使管理层通过关联交易的隐蔽途径,向自己输送不当利益,即产生所谓"隧道效应"问题。本文分析了管理层关联方持股的隧道行为和股权激励动因,指出了"隧道效应"的实现路径与表现形式,并用理论模型对"隧道效应"的程度进行了初步测度,从加强相关信息披露、推进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制度改革、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艳霞  
终极股东的隧道挖掘是公司治理中的热点话题,借鉴已有成果和国外实践经验,提出引入第三方利益主体参与公司治理的建议。通过分析利益与权力间的互动关系,证明第三方利益主体有能力也有动力约束终极股东的不良行为,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机构投资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