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2)
- 2023(5701)
- 2022(4818)
- 2021(4609)
- 2020(3728)
- 2019(8575)
- 2018(8333)
- 2017(16369)
- 2016(8502)
- 2015(9779)
- 2014(9589)
- 2013(9612)
- 2012(8734)
- 2011(7975)
- 2010(8108)
- 2009(7840)
- 2008(8089)
- 2007(7369)
- 2006(6413)
- 2005(6008)
- 学科
- 济(39072)
- 经济(39017)
- 业(38356)
- 企(37488)
- 企业(37488)
- 管理(36852)
- 方法(19995)
- 数学(15755)
- 数学方法(15638)
- 财(15158)
- 务(12672)
- 财务(12657)
- 财务管理(12642)
- 企业财务(12234)
- 业经(9913)
- 理论(8952)
- 学(8654)
- 制(8378)
- 中国(7627)
- 农(7564)
- 销(7421)
- 供销(7416)
- 贸(7201)
- 贸易(7197)
- 和(7041)
- 易(7015)
- 体(6508)
- 划(6091)
- 策(6021)
- 银(5898)
- 机构
- 大学(133733)
- 学院(132405)
- 济(56684)
- 管理(55856)
- 经济(55741)
- 理学(49117)
- 理学院(48686)
- 管理学(48103)
- 管理学院(47863)
- 研究(39462)
- 中国(31537)
- 财(27760)
- 京(27141)
- 财经(22524)
- 科学(21649)
- 经(20506)
- 所(19266)
- 江(18169)
- 中心(17450)
- 研究所(17154)
- 商学(17004)
- 财经大学(17000)
- 北京(16968)
- 经济学(16947)
- 商学院(16871)
- 农(16095)
- 业大(15946)
- 范(15859)
- 师范(15710)
- 经济学院(15072)
- 基金
- 项目(81965)
- 科学(66755)
- 基金(63413)
- 研究(59309)
- 家(53947)
- 国家(53524)
- 科学基金(47977)
- 社会(39705)
- 社会科(37628)
- 社会科学(37622)
- 基金项目(33404)
- 自然(32165)
- 自然科(31495)
- 自然科学(31490)
- 自然科学基金(31017)
- 省(29874)
- 教育(28057)
- 资助(26200)
- 划(25480)
- 编号(23461)
- 成果(19503)
- 部(19311)
- 重点(17973)
- 教育部(17371)
- 创(17202)
- 人文(17140)
- 国家社会(16157)
- 科研(15925)
- 创新(15893)
- 大学(15864)
共检索到192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旭波
本文介绍了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价值链理论,在该理论中,他提出了价值行为、价值链的概念,并阐述了跨国经营企业行为构造、行为协调与国际竞争优势的关系。本文认为迈克尔·波特的很多观点非常独特,分析问题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毅 焦秀红
在诸多国际贸易理论中,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持于一九九0年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目前流行和最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学说。该理论对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统筹制定国家宏观和企业微观国际经济贸易政策及战略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圻
本文认为对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中"两种战略优势同时兼得"和"必须在两种基本战略之中权衡和抉择"存在误解,从产业动态演化视角分析了波特所持观点及其演变,提出了产业演化的三阶段背景和二维战略空间中的产业模式演化曲线,以及"权衡点"概念,认为波特的两种论断是在不同情形下作出的,互不矛盾;波特实际上认为经过"权衡"选取一种基本战略是特定产业模式成熟而又缺乏重大创新的特定时期不得不采取的战略措施;在"权衡点"前后,企业可以按照波特第一、第三两个"经典条件"实现两种优势同时兼得;避免或打破"权衡"最重要的途径是首创一项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创新。
关键词:
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 标歧立异 蓝海战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卫平 朱述斌
波特的“钻石模型”的提出为竞争力理论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分析方法突破了各种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为后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范式。然而,波特模型并非完美无缺的,针对其缺陷,鲁格曼等人将“钻石模型”拓展为适合加拿大分析的“双重钻石模型”;蒙等人又进一步将“双重钻石模型”拓展为适合于所有小国经济分析的“一般化的双重钻石模型”;乔又以韩国为例构建了“九要素模型”。本文还就如何构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范式提出一些设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谢家平 葛夫财
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识别出产品服务系统商业模式的描述需要从客户层面、提供物层面、资源层面,以及财务层面四个层面来进行。在四个层面需要考虑多种决策和组织要素,这些决策和组织要素构成了产品服务系统实施和研究的重点。然后用产品服务系统商业模式描述模型分析了三类产品服务系统商业模式,为企业实施产品服务系统和学界研究产品服务系统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产品服务系统 商业模式 物联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海龙
基本价值链是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重要工具。波特教授的价值链与竞争优势理论在价值活动划分和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等方面的观点值得商榷。笔者基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基础管理—职能管理—战略管理的层级框架及价值活动的竞争优势产出假设,修正阐释了波特的基本价值链,提出了价值链与竞争优势的协同新论。
关键词:
基本价值链 竞争优势 战略环节 协同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列曲
波特教授的竞争优势理论主要在企业和产业两个中、微观层面上展开,他把企业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放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环境中来研究,使用了五种竞争力量、价值链、关联等分析工具来阐述竞争,并对全球性竞争、国家竞争优势和互联网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从而对企业战略理论、国际商务理论做出了杰出贡献。波特的理论对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挑战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具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波特 竞争战略 竞争优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有必
1990年初,美国出版了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波特(Michael E·Porter)的新作:《国家的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of Nations)。在这部书中,波特教授在对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丹麦、瑞士、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的实证分析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国家竞争优势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轰动,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一个国家国际竞争优势最新颖、最全面、最深入的研究,使战后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足以取代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因此被称为“波特理论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丹萍
本文通过对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国家竞争优势”核心理论的介绍 ,分析了同其他贸易理论相比 ,给国际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贡献 ,同时也提出了该理论所存在的一些缺陷
关键词:
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评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符正平
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波特教授在80年代发表了其著名的三部曲,《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一)竞争优势的背景与内涵哈佛大学商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屈书杰
自迈克尔·萨德勒为20世纪上半叶的比较教育研究奠定了基础之后,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仍可以从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中获得启发。他对影响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的重视提醒我们要注重比较教育的系统研究;对"民族性"的强调以及对本国教育研究的重视都启发我们,在一个日益多元的世界,比较教育研究者更要有本土意识、国际视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海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说”是对以往贸易理论整合统一的一种努力 ,但由于他缺乏对“外部经济效应”的分析 ,因而并没有揭示出贸易促进一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因此这在理论上是一种折衷 ,但并不影响任何一个国家在战略上对各种贸易利益渊源的重视
关键词:
国家竞争优势说 竞争理论 竞争战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秦乐琦
迈克尔·乌尔诺斯教授及其团队宣扬的非肯定教育理论超越了教育适应社会和教育改造社会这两种立场,认为知识并非固定不变的,教师要对现有的知识持批判态度,在充分理解、重组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以非肯定的态度将其传递给学生。非肯定教育理论用非层级视角看待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既不凌驾于社会之上,也不从属于社会之下,而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之间承担中介者的角色。在谈及芬兰教育成功的原因时,除了芬兰的历史以及优质的教师教育外,芬兰的教育领导也是关键原因之一,非肯定教育理论认为"课程制定即教育领导",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各级教育机构之间承担了中介者的角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