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0)
- 2023(11635)
- 2022(9883)
- 2021(9318)
- 2020(7911)
- 2019(18205)
- 2018(17629)
- 2017(33924)
- 2016(18307)
- 2015(21028)
- 2014(20539)
- 2013(20648)
- 2012(19058)
- 2011(17150)
- 2010(17111)
- 2009(16502)
- 2008(16957)
- 2007(15263)
- 2006(13567)
- 2005(12635)
- 学科
- 济(80295)
- 经济(80161)
- 管理(74525)
- 业(65423)
- 企(58217)
- 企业(58217)
- 方法(40139)
- 数学(35252)
- 数学方法(35106)
- 财(31232)
- 制(22138)
- 中国(22088)
- 务(21638)
- 财务(21603)
- 财务管理(21558)
- 企业财务(20685)
- 农(18713)
- 业经(17366)
- 贸(16096)
- 贸易(16088)
- 易(15769)
- 银(15163)
- 银行(15158)
- 体(15027)
- 行(14241)
- 融(13980)
- 金融(13978)
- 划(13664)
- 体制(12817)
- 策(12199)
- 机构
- 大学(270750)
- 学院(264716)
- 济(123915)
- 经济(121770)
- 管理(111291)
- 理学(94606)
- 理学院(93733)
- 管理学(92902)
- 管理学院(92351)
- 研究(85246)
- 中国(72444)
- 财(64570)
- 京(56059)
- 财经(50194)
- 经(45891)
- 科学(42589)
- 所(40281)
- 经济学(39657)
- 中心(39490)
- 江(38624)
- 财经大学(37706)
- 北京(35768)
- 经济学院(35702)
- 研究所(35400)
- 农(32589)
- 商学(31906)
- 商学院(31625)
- 业大(30525)
- 院(30445)
- 州(30151)
- 基金
- 项目(166168)
- 科学(134966)
- 基金(128354)
- 研究(124940)
- 家(109001)
- 国家(108170)
- 科学基金(95496)
- 社会(86289)
- 社会科(82096)
- 社会科学(82077)
- 基金项目(66831)
- 自然(58855)
- 省(58576)
- 教育(57953)
- 自然科(57574)
- 自然科学(57561)
- 自然科学基金(56666)
- 资助(53223)
- 划(50167)
- 编号(48056)
- 部(40982)
- 成果(40441)
- 制(37809)
- 国家社会(37558)
- 教育部(36980)
- 重点(36405)
- 人文(35548)
- 创(34610)
- 大学(33118)
- 中国(33065)
- 期刊
- 济(136893)
- 经济(136893)
- 研究(84262)
- 财(55484)
- 中国(54213)
- 管理(46305)
- 科学(33917)
- 学报(32071)
- 融(31373)
- 金融(31373)
- 农(28472)
- 财经(27120)
- 大学(26981)
- 学学(25338)
- 经(23184)
- 经济研究(22260)
- 教育(21829)
- 技术(21471)
- 农业(18593)
- 业经(18196)
- 问题(17834)
- 贸(17272)
- 国际(15947)
- 世界(14789)
- 会计(14757)
- 财会(14516)
- 技术经济(14085)
- 业(12400)
- 理论(12238)
- 现代(12160)
共检索到412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马润平 李悦 杨英 张文静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出发,以2002~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心理因素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对它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现有的公司治理机制并不能对这种非效率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也对如何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
管理者过度自信 公司过度投资 公司治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罗进辉 万迪昉 蔡地
论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06年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股东持股及其相关的股权结构特征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呈一种倒"N"型的曲线关系,即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作用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2)非国有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更有力;(3)次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发挥大股东的激励效应,抑制大股东的防御效应,特别是当大股东不处于控股地位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致维
自200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出现产能过剩,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经营,而过度投资则是造成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采用2008—2011年的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制造业上市公司中:(1)具有过度自信管理层的公司过度投资程度更严重。(2)相比正常的管理层,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在过度投资时对股权融资现金、债权融资现金流、净融资现金流均表现出敏感性,但是,对自由现金流、经营现金流没有表现出敏感性。这与中国企业重视融资,但使用随意的环境背景密切相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沈克慧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过度投资行为,这种过度投资行为的原因解释均是从代理理论进行的。行为金融学认为,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也会引发过度投资问题。本文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角度出发,实证检验了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的假说在我国上市公司身上是成立的,即使存在融资约束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也会产生过度投资行为。
关键词:
过度自信 管理者 过度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戚拥军 冯楚立 尹开国
本文以2010-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公司过度投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的提高不仅不能缓解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反而还会加剧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可以适当缓解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这些经验证据从侧面证实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过度投资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问题,最佳的治理措施是引入独立董事等观点,不能简单对其进行激励和监督。
关键词:
过度自信 公司治理 过度投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邢维全 宋常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行为特征,使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激进的会计政策,降低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进而加重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应对经营风险、实现有序经营的重要手段,对缓解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将起到积极作用。文章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的企业,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水平更低,而会计稳健性水平较高;反之,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水平较高,而会计稳健性较低。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内部控制 管理者过度自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四海 汤雨晴 宋献中
本文利用2009-201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过度自信对会计非条件稳健性和条件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会计管制的存在,过度自信没有损害会计的非条件稳健性,在高负债融资、低股利分配率等决策因素的影响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加强了会计的条件稳健性增强。本文的研究从行为经济学角度丰富了会计稳健性研究的相关文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红渠 赵添喆
管理者在企业决策中有着重要的话语权,管理者过度自信容易导致企业过度投资。以2013-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管理者过度自信显著提高了企业过度投资水平,降低了投资效率;二是过度自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企业内部充裕的自由现金流会强化过度自信管理者的过度投资倾向;三是公司董事会治理效果欠佳,不能有效抑制过度自信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为此,企业管理者要通过学习、自我纠正及外部监督等方法来调节对自我的不正确认识,避免产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任 甘入文
以2010~2013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高校独董、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企业并购绩效的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表现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发起的并购通常会给企业带来绩效的损失;企业聘请高校独董与并购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校独董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导致的企业并购绩效毁损具有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理区位的临近性会影响高校独董的治理作用,当高校独董任职的高校与上市公司位于同一省时,高校独董能够显著改善因管理者过度自信给企业并购造成的不利影响,当上市公司全部聘请异地高校独董时,高校独董的治理效果有所弱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维安 姜涛
本文实证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证实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对过度投资行为形成有效的治理。研究表明,股东行为治理、董事会治理、利益相关者治理对抑制过度投资积极有效,但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机制的作用不明显。本文将上市公司治理的综合评价系统——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南开治理指数)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尚属首次。
关键词:
过度投资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指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启新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14年沪、深非金融业上市公司A股财务数据,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视角,实证检验了高管过度自信与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高管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的关系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说,较之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抑制了高管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启新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14年沪、深非金融业上市公司A股财务数据,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视角,实证检验了高管过度自信与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高管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的关系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说,较之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抑制了高管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中华 张科坤 王晓燕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委托贷款配置的关系及其在不同自由现金流和内部公司治理环境下是否存在不同的表现。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4—2016年的委托贷款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的概率和规模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自由现金流充裕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最后发现,在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权力较大和无大股东监督等内部公司治理环境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正向作用更大。文章丰富和完善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资本配置的相关研究,对企业的管理者聘任决策以及企业对委托贷款的资本配置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新建 王一惠 赵伟
从企业高管层面以董事长个人特征作为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研究了董事长过度自信是否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研究发现:董事长年龄越小、教育程度越低、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时,过度自信行为更强,股价崩盘风险更大;区分企业产权性质后发现相较国有企业,在民营企业中董事长过度自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通过主成分综合指标和相对薪酬比例作为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文章不仅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及管理者异质性的后果研究,也对规范公司经营活动、完善公司治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管理者特征 过度自信 股价崩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杰 刘胜强
文章利用2007—2010年我国深市A股上市公司中管理者持股的公司为样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管理者薪酬对其过度自信的影响,结果发现:管理者薪酬对其过度自信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与非国有上市相比,提高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薪酬更容易导致其过度自信。当公司所在地市场化进程不同时,市场化程度越高,管理者薪酬越高越容易导致其过度自信。
关键词:
管理者薪酬 过度自信 市场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管理者舞弊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异化——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管理者过度自信、产权性质与税收规避——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政治关联、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成本粘性——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政府补助、公司绩效与管理者自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并购投资的影响
行业变更后投资风险性降低了吗——来自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及其缓解机制的解释与证据
年报文本信息复杂性与管理者自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管理者才能、公司控制力与高管薪酬——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管理层过度自信影响了自愿性业绩预告行为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