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57)
- 2023(4338)
- 2022(3632)
- 2021(3384)
- 2020(2964)
- 2019(6529)
- 2018(6158)
- 2017(12577)
- 2016(6753)
- 2015(7508)
- 2014(7356)
- 2013(7115)
- 2012(6356)
- 2011(5299)
- 2010(5911)
- 2009(5917)
- 2008(5907)
- 2007(5297)
- 2006(4684)
- 2005(4544)
- 学科
- 业(31977)
- 企(28540)
- 企业(28540)
- 管理(27548)
- 济(22209)
- 经济(22174)
- 财(16408)
- 方法(13686)
- 务(13633)
- 财务(13618)
- 财务管理(13547)
- 企业财务(13149)
- 审计(12188)
- 制(11687)
- 数学(11530)
- 数学方法(11471)
- 险(10814)
- 保险(10723)
- 中国(8056)
- 体(7628)
- 银(7212)
- 银行(7212)
- 体制(7097)
- 行(6670)
- 融(6049)
- 金融(6049)
- 各类(5896)
- 公司(5313)
- 业经(5189)
- 农(4799)
- 机构
- 大学(90787)
- 学院(89923)
- 管理(40028)
- 济(36411)
- 经济(35582)
- 理学(33850)
- 理学院(33648)
- 管理学(33342)
- 管理学院(33173)
- 中国(26027)
- 财(25602)
- 研究(22146)
- 财经(19794)
- 京(18939)
- 经(18091)
- 财经大学(15150)
- 江(13670)
- 中心(12607)
- 商学(12299)
- 商学院(12225)
- 北京(11640)
- 融(11640)
- 公司(11435)
- 金融(11350)
- 州(11035)
- 会计(10974)
- 经济学(10829)
- 银(10592)
- 银行(10038)
- 所(10012)
- 基金
- 项目(53905)
- 科学(43583)
- 基金(41926)
- 研究(40037)
- 家(34961)
- 国家(34668)
- 科学基金(31590)
- 社会(27669)
- 社会科(26274)
- 社会科学(26262)
- 基金项目(22001)
- 自然(20625)
- 自然科(20124)
- 自然科学(20121)
- 自然科学基金(19794)
- 省(19139)
- 教育(18403)
- 资助(17718)
- 划(16088)
- 编号(15859)
- 成果(13377)
- 部(13225)
- 教育部(12229)
- 性(12122)
- 人文(12083)
- 制(11762)
- 重点(11571)
- 国家社会(11432)
- 项目编号(10987)
- 创(10854)
共检索到143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袁春生 牛世魁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后敌意收购事件频发,众多上市公司纷纷在公司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现有文献尚缺乏从外部监督者视角讨论审计师如何看待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的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反收购实践,手工收集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数据,实证研究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设置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设置中的管理层自我保护性防御增加了治理风险,提高了审计费用。机制检验表明: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设置通过加剧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审计风险与成本,进而提高审计费用,而并非反收购条款设置后的审计意见购买。考察截面上的差异性后发现,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提高审计费用的现象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和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公司中更显著。考察审计费用增加后的经济后果发现,审计师能够通过增加自身努力提高目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并且资本市场整体对审计费用的增加表现为审计质量信号。从审计定价角度研究审计师对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设置的反应,丰富了反收购条款经济后果和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审计师有效降低执业风险和上市公司合理设置章程条款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伟华 姚艺 王春燕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敌意收购事件的频发,许多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中设置了反收购条款,本文以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PSM-DID的准自然实验法,实证检验了公司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置反收购条款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设置反收购条款显著增加了第二类代理成本,但对第一类代理成本和研发投入无显著影响。因此,在我国大股东控股占主导的背景下,设置反收购条款维护了控股股东利益,使得实际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更强,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本文的研究为上市公司科学合理地设置反收购条款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对监管机构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反收购条款 公司价值 代理成本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袁春生 牛世魁 李鑫
本文依据上市公司各种反收购条款的内涵和现实效果,将反收购条款划分为管理层防御条款和股东保护条款,并以A股上市公司2016―2021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两类反收购条款设置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东保护条款设置公告产生了正向市场反应,管理层防御条款设置公告则产生了负向市场反应。情景研究发现,交易所监管问询会加剧管理层防御条款设置的负向市场反应并增强股东保护条款设置的正向市场反应;分析师关注强化了管理层防御条款设置的负向市场反应;公司较高的信息披露质量促进了股东保护条款的正向市场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对高科技公司设置管理层防御条款持积极态度,显示出资本市场对高科技公司管理层控制权维护的治理需求具有包容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袁春生 牛世魁
公司章程反收购条款有助于改善管理层短视促进其专注于长期价值创造还是被管理层用于维护职位稳定?学术界和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对此高度关注。文章基于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章程中反收购条款设置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反收购条款设置不仅没有对公司价值产生提升作用,反而降低公司价值。进一步分析检验发现,反收购条款降低了管理层强制变更-业绩的敏感性,抑制了公司创新投资和资本支出等长期投资行为,且诱发了管理层在职消费和超额薪酬,意味着反收购条款有助于巩固管理层职位稳定,加剧了管理层短视,产生了管理层“壕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章程中的反收购条款并非长期价值创造的盾牌而是管理层防御的工具。此外,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主要设置的反收购条款其性质和内涵,发现这些条款大多数体现了对管理层的保护,并且管理层权力较高和无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设置管理层保护条款。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股权分散企业或无实际控制人企业中反收购条款设置的管理层“壕沟”效应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克服了已有文献仅根据反收购条款对公司绩效正向或负向影响间接推断其效应的不足,为上市公司科学合理设置反收购条款、监管机构加强监管有效性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参考。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蔡吉甫
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04年的数据,从审计服务供给方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对董事会规模较大的公司收取了较高的审计费用,而对大股东适度持股的国有控股公司,CEO与董事长两职合一或管理层适度持股的非国有控股公司收取了较低的审计费用,显示出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费用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此结果表明,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能够控制公司的代理问题,而且还可以减少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审计风险 审计费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玉罡 石芳
本文选取A股民营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反收购条款对并购的影响存在一个作用区间:当并购交易规模达到10%以上时,反收购条款能显著降低目标公司被并购的可能性,这时错列董事会条款将发挥主要的反收购作用;当交易规模低于10%时,反收购条款对并购概率没有显著影响,这时累积投票制能显著促进并购的发生。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类似,反收购条款对目标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反收购条款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对管理层的保护。
关键词:
反收购条款 并购概率 公司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凤羽 秦利宾 史永东
自2015年“宝万之争”以来,许多A股上市公司为防止“野蛮人”入侵相继修改公司章程,在其中增设反收购条款。这一实践趋势究竟如何影响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学术界和实务界尚存在不小的争议。本文以2007—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创新性地从股价下行风险视角分析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中增设反收购条款对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章程中增设反收购条款能够发挥股价“安全阀”的功能,有效抑制了上市公司的股价下行风险;经济机制分析显示,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中增设反收购条款通过改善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缓解了企业负面信息的不断累积,进而降低了股价下行风险;进一步地,笔者还发现,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中增设反收购条款对股价下行风险发挥的“安全阀”功能在非国有企业、行业竞争度较高和未纳入融券标的上市公司中表现更加明显。本文不仅为学术界和监管部门评估A股上市公司相继在公司章程中设立反收购条款这一实践趋势如何影响股东价值提供一个新颖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应对当前A股市场较高的股价下行风险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应对手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志刚 许荣 徐向江 赵锡军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考察了公司章程条款的设立与企业代理成本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董事责任险条款、增资程序条款的设立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而提名董事权持股要求条款、累计投票制度条款的设立在我国公司治理实践中对投资者权力的保护作用有限;董事责任险条款、增资程序条款等章程条款的设立与发行H/B股等公司治理机制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本文从而为法与金融丈献提供了公司层面法律规章将同样有助于投资者权力保护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我们的研究表明,不同上市公司之间治理水平的差异不仅仅与基于不同法律渊源形成的国家层面的法律传统和法律制度有关,而且与公司层面的法律规章体现出的对投资...
关键词:
公司章程 投资者权力保护 公司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柳建华 卢锐 孙亮
国外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公司章程中设置自治型条款可以提升公司价值。但长期以来,我国公司章程形式化和趋同化现象严重,自治空间有限。现行的《公司法》鼓励公司自治,赋予上市公司更多的自治权,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修订其公司章程条款,这为我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章程自治的有效性提供了好的契机。本文以2005~2012年的沪深股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章程中董事会对外投资权限的设置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司章程自治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具体而言,降低公司董事会的对外投资权限可以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倾向,这种抑制作用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明显,但过低的投资权限设置也会导致投资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罗进辉 谭利华 陈熠
"宝万之争"爆发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修改反收购章程条款以阻击"门口野蛮人"的热潮。那么,上市公司修改反收购章程条款阻击"野蛮人"到底保护了谁的利益?文章手工收集2014-2016年发生的126起上市公司增设反收购条款的公告事件,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投资者普遍认为上市公司在章程中加入反收购条款是一个好消息,表现出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在事件窗口[-1,3]内,目标公司的累积超常收益率平均达2.68%,说明增设反收购条款带来了显著的股东财富增长。相对而言,上市公司增设反收购条款事件的正向市场反应在民营企业、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和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中表现得较弱,说明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机构持股等股权结构特征是影响上市公司反收购条款价值的重要情境因素。文章基于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检验了上市公司增设反收购条款的短期市场反应,客观衡量了反收购条款对中国资本市场股东财富的影响。这既丰富了反收购条款和控制权市场等领域的研究文献,也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上市公司增设反收购条款行为的理解与认识,进而为指导相关实践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磊磊 陈伟忠 刘敏慧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公司章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小股东自我保护机制,小股东可以通过影响公司章程条款的方式来增进自身的福利。以表决权自我救济为例,小股东如果能够通过自主谈判将累积投票条款设置进公司章程,就可以在没有违背多数表决有效原则的情况下,将有限多次的分散投票聚拢为一次性的集中投票,增加所推人选进入董事会的概率,从而使得内部人对公司的控制力相对下降,公司被恶意掏空的可能性也相应变小。实证结果也显示,2003~2008年期间,自主在公司章程中设置累积投票条款的A股公司,发生内部人占用资金的情况显著偏少,实证结果还显示,小股东在公司章程中进行的表决权自我救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法律法规的外部救济...
关键词:
公司章程 累积投票 私人利益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安其
产能过剩及其治理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基于工信部2009–2015年公布的各省份分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行政规定,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产能过剩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产能过剩,企业的经营、财务和政策等风险上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降低审计风险而提高审计收费,表明审计费用存在风险溢价。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产能过剩导致的审计费用风险溢价更高;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产能过剩导致的审计费用风险溢价越高;与没有政治关联的公司相比,有政治关联的公司产能过剩
关键词:
产能过剩 审计治理 审计费用 风险溢价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侯东德
在公司契约理论之下,公司章程乃是作为公司参与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契约而发挥对公司事务的安排作用,这印证并超越了契约说的观点。具体功能上,公司章程具有对内的权利分配功能和对外的公示功能。而公司章程对股东权的配置为权利分配功能至关重要的部分,决定着股东权利的分配和行使,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司章程对股东权的配置功能,提倡契约自由、鼓励股东自治,我国应该借鉴英美公司法上公司章程的二元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铮 王笑雨 程越楷
本文主要根据3个案例访谈资料的内容编码和数据叠加,归纳出了风险投资契约条款设置动因、条款设置、条款影响、设置动因与条款设置关系、条款设置与条款影响关系的量表。研究发现,条款设置受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新进入缺陷的驱动,管理参与是最重要的条款设置;管理参与与所有的设置动因有关,并对风险企业有最全面的影响,管理参与是设置动因向条款影响传导的核心环节;条款设置对风险企业的业务经营、公司战略和公司治理有影响,最集中地体现在业务经营上。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风险投资契约条款设置动因与条款影响传导模型,构建了风险投资契约条款设置动因及其作用机理理论。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契约 条款 动因 影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钟洪明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宪章性文件,是公司实现自治的重要手段。在上市公司收购中,目标公司通常通过公司章程的修订,在其中置入相应的反收购条款,以防止或者抵制敌意收购。由于我国的公司、证券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反收购问题规定的相对欠缺,导致实践中利用公司章程实施反收购出现失范的情况较为明显。本文尝试分析如何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对利用公司章程实施反收购的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司章程 反收购 法律规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