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17)
2023(3628)
2022(3144)
2021(2970)
2020(2591)
2019(5847)
2018(5643)
2017(11482)
2016(6230)
2015(7208)
2014(6819)
2013(6933)
2012(6552)
2011(5793)
2010(5811)
2009(5626)
2008(5692)
2007(5212)
2006(4747)
2005(4437)
作者
(19017)
(15790)
(15541)
(14832)
(10296)
(7713)
(7096)
(6112)
(5992)
(5700)
(5388)
(5371)
(5290)
(5119)
(5104)
(4850)
(4828)
(4790)
(4684)
(4656)
(4015)
(4006)
(3792)
(3761)
(3642)
(3537)
(3475)
(3467)
(3246)
(3209)
学科
(27333)
企业(27333)
(26755)
管理(25228)
(23897)
经济(23845)
(15387)
方法(13745)
(13027)
财务(13025)
财务管理(13003)
企业财务(12677)
数学(10447)
数学方法(10361)
(7469)
业经(6475)
(5980)
公司(5562)
体制(5453)
(5441)
理论(5075)
(5049)
中国(4647)
企业经济(4132)
(3983)
(3649)
(3568)
(3566)
(3449)
(3443)
机构
大学(91470)
学院(88850)
(34341)
管理(33791)
经济(33654)
研究(30378)
理学(28961)
理学院(28667)
管理学(28254)
管理学院(28104)
中国(25665)
(21052)
(19588)
科学(18569)
(16539)
(16406)
财经(16020)
(14704)
研究所(14557)
中心(13616)
(13437)
业大(13324)
农业(13088)
北京(12656)
财经大学(12266)
(11001)
商学(10777)
商学院(10719)
(10532)
经济学(10051)
基金
项目(56055)
科学(43762)
基金(42454)
(38331)
国家(38016)
研究(37241)
科学基金(32258)
社会(24015)
自然(23147)
自然科(22588)
自然科学(22577)
社会科(22539)
社会科学(22530)
基金项目(22244)
自然科学基金(22243)
(20422)
资助(18648)
(18477)
教育(17360)
编号(13624)
(13246)
重点(12883)
成果(12082)
科研(11516)
教育部(11361)
(11250)
计划(11202)
(10956)
创新(10565)
(10556)
期刊
(37303)
经济(37303)
研究(26891)
(21100)
中国(19080)
学报(17794)
科学(14841)
管理(14454)
(14148)
大学(13274)
学学(12733)
(11545)
金融(11545)
农业(9265)
财经(8950)
(7497)
财会(7344)
会计(7082)
教育(6570)
经济研究(6085)
(5486)
技术(5222)
(5094)
业经(5069)
通讯(4862)
会通(4856)
问题(4541)
业大(4419)
国际(4302)
(4152)
共检索到139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丁铭  
公司破产时,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如果对股东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的董事仍然以股东利益为中心,则会损害债权人利益。为了保护债权人,西方国家都规定了公司破产时董事对债权人的义务和责任,其立法模式包括前端模式、后端模式和全程模式三类。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董事对债权人的义务和责任,《破产法》对此问题有所规定,但存在较多问题。为了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我国《破产法》需要在全程模式立法框架指导下,规定企业破产时董事等管理人员因恶意或重大过失造成企业破产对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赋予其破产申请义务,明确企业破产时董事等管理人员对债权人负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同时规定其免责条件,并明确债权人的追责方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蔡剑波  
董事对债权人承担法律责任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我国1994年的《公司法》对这一制度却没有规定,这一缺憾给我国公司制度的改革和良性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立法的缺憾,既是因为对现实问题认识不足,也是因为对这一问题理论上认识的模糊不清。本文对这一制度从实践需要和理论根据两个角度进行论证,证明董事对债权人的法律责任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海鸥  
上市公司董事是否应该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在我国还有争议。无论从公司的历史发展、公司内部运行机制、平衡公司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各国公司立法的实践以及我国公司立法的过程来看,我国都有进一步明确董事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必要。明确董事对公司债权人的连带责任,有利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郭丹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填补了我国“市场退出法”的空白。该项法律通过强化破产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责任,规范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诚信勤勉义务,增进企业信用,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文  
作为公司非破产清算中重要的责任主体,清算人违反对债权人的清算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清算人对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性质为特别法定责任,清算人承担民事责任应以故意或过失为主观认定标准,清算人的赔偿范围应限定于清算人不履行清算义务或违法清算而致公司财产流失、贬值的部分,对清算人承担赔偿责任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清算人对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立法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俭亮  
在公司治理的研究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往往忽视了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事实上,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债权人的角色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债权人不可避免地参与了公司治理,越来越成为未来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彦鑫  张中凯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盈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则是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忠利  
有限责任原则是现代公司最本质的属性特征之一,是各国公司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公司立法的财产责任形式.由于有限责任原则的存在,公司债权人不能向公司股东的个人财产提出请求。因此,需要通过完善公司法及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公司法规定了一系列保护公司债权人的方式。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所以,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以更有力地保护债权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纲  
公司不能清偿债务,同时存在股东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情况,债权人在何种情况下可要求股东直接承担责任,《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征求意见稿)于第六部分就股东对债权人的直接责任问题加以规定。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的理论基础是揭开公司面纱即公司人格否认原则。滥用公司人格是导致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的法定事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莹丹   张会芝   林晚发  
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2008—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限制性契约条款数据,考察了董责险对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董责险的购买显著降低了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的数量,并且主要作用于限制投资类条款和偿付保障类条款,对期权契约类条款和限制资产转移类条款没有显著影响。另外,公司购买董责险促使债券信用利差明显下降。作用机理检验发现,购买董责险的公司,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经业绩调整后的非预期盈余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均显著更低。结论表明,董责险的引入改善了公司治理,使得管理者在与债券投资者的契约谈判中得以运用更少的债券限制性条款。进一步研究发现,董责险对管理者运用债券限制性契约条款的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债券信用评级高、“四大”审计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本文为理解董责险如何影响管理者行为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并揭示了董责险在债券市场上的治理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怡  龙宗智  
文章认为,在我国企业破产案件审理中存在的债权人权益受到不合理侵犯的现象,目前已达到危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地步。导致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体制上的缺陷,中层原因是法制本身的不完善,表层原因则是执行破产法时有关主体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而产生的行为偏差。为此,文章重点论述了改革、完善破产法制的5项具体措施:(1)加强债权人会议职能;(2)改革清算组的组成方式;(3)对破产财产的界定和处置作出合理规定;(4)追究破产违法责任,惩罚破产犯罪;(5)逐步限制破产免责的范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世君  
破产重整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拯救企业,减少因破产清算对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因此,重整程序开始后担保债权将遭受重大限制而无法正常行使,以此来维护企业的财产作为其复兴的物质基础。对此,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立法都对担保债权人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护,力图在保障重整制度发挥预期作用与保护担保债权人的利益之间进行平衡。我国破产法也明确规定重整期间,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的担保权暂停行使,但却未能提供完善的法律保护措施,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日贵  
鉴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破产重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凸显,结合我国在此方面的现实状态,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了西方国家在此方面的立法和其他方面的做法,分析了公司破产制度和重整程序中的债权人利益保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申  
当公司经营困难处于持续状态时,将面临着重组与破产两个难题。作者在分析债务重组、和解整顿、破产的优点与缺点之后,以经济发展和债权人保护为目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破产式重组。因为其包含着破产与重组两方面的特点,因此破产式重组的实施,不但能够很好地解决破产公司中的债权人保护问题,而且能够给公司提供强有力的再生能力,并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纯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确立了企业破产重整制度,既为债权人实现债权提供了新的途径,又为债权人维护债权带来了重大影响。加强对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的研究,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企业破产重整制度及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对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破产重整法律制度,对我国企业破产重整制度在债权人权益维护方面具有的制度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对完善我国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