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4)
2023(9620)
2022(7931)
2021(7180)
2020(6131)
2019(14027)
2018(13813)
2017(25995)
2016(14406)
2015(15836)
2014(16049)
2013(15658)
2012(14011)
2011(12438)
2010(13015)
2009(12900)
2008(13691)
2007(12519)
2006(11624)
2005(11061)
作者
(39923)
(33486)
(33049)
(31659)
(21485)
(15697)
(15200)
(12604)
(12573)
(12190)
(11405)
(11253)
(11234)
(10917)
(10616)
(10014)
(9820)
(9777)
(9577)
(9561)
(8418)
(8126)
(8109)
(7769)
(7741)
(7502)
(7457)
(7247)
(6585)
(6421)
学科
(82566)
企业(82566)
(77898)
管理(72383)
(58743)
经济(58610)
(33052)
(26050)
财务(26019)
财务管理(25987)
方法(25434)
企业财务(24882)
业经(22758)
(21870)
数学(17127)
数学方法(16938)
(16874)
体制(15281)
技术(15117)
理论(14984)
(13937)
中国(13519)
(13227)
(13135)
企业经济(12718)
经营(12178)
技术管理(11071)
(10956)
(10567)
银行(10560)
机构
学院(214391)
大学(213498)
(88985)
经济(87206)
管理(87129)
理学(73451)
理学院(72795)
管理学(72040)
管理学院(71590)
研究(63346)
(52619)
中国(52557)
(44040)
财经(39724)
(35739)
(35012)
科学(33297)
(30767)
财经大学(29234)
中心(28521)
北京(27888)
(27254)
经济学(27050)
商学(26678)
研究所(26470)
商学院(26457)
(25323)
师范(25132)
经济学院(24109)
业大(23409)
基金
项目(125653)
科学(101490)
研究(96768)
基金(93191)
(78193)
国家(77425)
科学基金(69512)
社会(63880)
社会科(60571)
社会科学(60553)
(48953)
基金项目(48653)
教育(45822)
自然(43183)
自然科(42225)
自然科学(42214)
自然科学基金(41554)
(40015)
编号(38592)
资助(37582)
成果(33304)
(30885)
(29167)
(28275)
重点(27873)
课题(27117)
(26586)
(26470)
教育部(26419)
国家社会(26331)
期刊
(109585)
经济(109585)
研究(69643)
(50867)
中国(45171)
管理(41422)
学报(26170)
科学(26061)
教育(24696)
(23159)
金融(23159)
财经(22627)
大学(21836)
技术(20498)
学学(20415)
(20152)
(19374)
业经(16646)
经济研究(16153)
财会(15877)
会计(14073)
问题(13410)
农业(12242)
技术经济(11970)
(11375)
现代(11070)
通讯(10801)
会通(10764)
经济管理(10559)
(10050)
共检索到341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志华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特殊形态,公司不仅具备企业的一般本质,而且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本质。公司不同于自然人企业,它采取两权分离的形式,其股权能够标准化并借助资本市场得以高速地流动。两权分离使得公司的经营者专业化、专家化,从而大大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股权在资本市场的高速流动使得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其结果就提高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公司股权的多元化以及公司股权结构的相互制衡性使得公司的所有权特征被逐渐淡化,公司是一个所有的所有者进行投资的平台,它能够大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国有企业必须向公司制企业转换,由于这种向公司制企业的转换,从而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的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向荣  张洪宝  
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股比例普遍较高,"一股独大"现象依然存在。为了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的积极作用,国企"二次混改"势在必行。论述了混合所有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用股权混合度、股权深入性和股权集中度描述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与验证混合所有制积极作用的发挥条件。结果表明:较低的股权混合度对企业绩效有促进作用,但是当股权混合度超过门槛值,则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股权深入性对企业绩效存在单门槛效应,第一大非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大于14%时,才能有效发挥其积极治理作用;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股权集中度利于国有企业绩效的改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跃平  
混合所有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以混合所有制为方向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争相出台,中央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的方案也频频亮相。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际进程相对迟缓。笔者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理论界定清晰,政策导向明确,技术路线规范,才能集改革之大成。一、混合所有制的内在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洪正  袁齐  
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分工动机已成为国企改革中一直未能有效克服的顽疾,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公司的治理绩效的提升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能否改善公司的财务政策、提升公司的分红动机?本文以2008-2014年的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手工收集的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和委派高管人员比例,检验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企分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显著地提升国企分红的倾向和水平,该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后依然成立;同时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企分红的提升效应是通过降低国有企业内部代理成本实现的。进一步研究还表明,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竞争性行业特征能够对上述影响产生正向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从非国有股东治理的角度,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效果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志刚  
2015年我国国企将掀起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幕。国企公司治理的现状是:部分国企凭籍市场的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形成与民企的不公平竞争,面临公众对国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的不满和愤怒;目前政府除了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链条"管资本"外,还通过至上而下的人事任免体系和国企官员晋升考核事实上对企业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国企成为存在代理冲突的"新古典资本主义企业";由于产生来源、更迭机制中经理人权力的影响和董事会任人唯亲文化的存在,独立董事并没有发挥预期的监督经理人的作用。因而,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特征的新一轮国企改革事实上遵循的历史逻辑是:平抑公众对国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的不满和愤怒;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严汉民  陈阳雯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国企混改")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以及效应的持续性和影响机制等问题。研究发现:不同方式下的国企混改具有不同的混改效应和影响机制,国企的完全混改主要通过降低融资约束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而国企的部分混改主要通过内部人控制程度的显著下降使其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文章为综合评价国企混改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民共进"发展模式提供了实证支持。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建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混合所有制。所谓混合所有制,简单地理解,就是由多种所有制成分构成、共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上是指混合所有制经济,即由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个体组成的经济;微观上则是指混合所有制企业,即企业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娟  
今年,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关键期,成为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中央、地方国企从不同层面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实际执行的力度和效果上看,各地发展不均衡,与政府和市场预期差距较大,改革遇到了各种的阻力和困难,亟须对改革中的难点、障碍进行分析和破解,以期加快改革的进程和提高改革的效能。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国资改革领域的一大亮点。混合所有制不是新话题,甚至是个模糊概念。自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概念,时隔十六年,混合所有制却再次引起热议,是因为国企改革已经进入"四分离"改革的深水区,而混合所有制有望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突破口。首先,国企改革的"内部治理外部化、外部治理内部化"困境,需要引入混合所有制。我国的公司治理已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第二阶段是完善治理机制,第三阶段是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人江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前的热门议题,它也揭开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舆论和地方政策导向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及国企改革问题认识上的诸多误区。无论是在宏观的多元经济结构意义上还是微观的企业资本结构意义上,混合所有制都不是新鲜的事物,我国已经是并且一直在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国企改革来说,发展混合所有制不是"国退民进"而是"国民共进";在利用混合所有制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不能走向过度资本化的极端;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但不是唯一途径。为了取得社会效益目标与经济效益目标的平衡,国企自身的经营管理体制仍有很大的民主化的改革空间。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辛蔚  和军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通过完善公司治理、促进各资本方优势互补、明确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促进市场有效竞争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从而获得企业改革收益。本文测算了全部行业以及垄断行业的混改收益,发现全部行业中混改收益近年来不断增加,达到20%左右,而垄断行业混改收益相对较小,表明在竞争性领域改革的迫切性急剧加大,垄断行业混改应稳步推进。但混改也可能导致交易成本遽增、改革过程不规范、未形成有效竞争机制、失去对关键产业核心业务规划及掌控能力等改革成本与风险增加。为此,需要通过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制度与政府监管、优化分类实施方式、设计良好的改革方案、把握好改革速度和次序等途径,有效降低改革成本、提升改革收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娟  
今年,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关键期,成为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中央、地方国企从不同层面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实际执行的力度和效果上看,各地发展不均衡,与政府和市场预期差距较大,改革遇到了各种的阻力和困难,亟须对改革中的难点、障碍进行分析和破解,以期加快改革的进程和提高改革的效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红英  童露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发展混合所有制对我国继续深化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公司治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股权结构不明确,二是公司治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党政干部管理企业的做法依然存在。根据进一步发展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改革目的,首先应该明确不同行业中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股权结构,并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增加非公有资本的话语权,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职业经理人选聘机制、绩效评价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督机制,切实提高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效率。而作为外部环境和制度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行...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储  王峰娟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从微观企业的角度来看,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单一企业内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的过程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资产定价作为资产转让双方利益的协调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合理的资产定价体系和定价方式是保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放  孙玥璠  
近年来,"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渐为人们所关注。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是成为了我国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本文首先回顾了20世纪初英国患上"英国病"的过程及其根源,同时着重介绍了英国撒切尔政府为治疗"英国病"进行的国企改革,最后总结出英国国企改革对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