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25)
- 2023(7394)
- 2022(6464)
- 2021(6070)
- 2020(5400)
- 2019(12344)
- 2018(12437)
- 2017(25761)
- 2016(13546)
- 2015(15759)
- 2014(15610)
- 2013(15614)
- 2012(14840)
- 2011(13441)
- 2010(13636)
- 2009(12905)
- 2008(13252)
- 2007(11885)
- 2006(10795)
- 2005(9869)
- 学科
- 济(61344)
- 经济(61279)
- 管理(48301)
- 业(46785)
- 企(40011)
- 企业(40011)
- 方法(33757)
- 数学(30187)
- 数学方法(30010)
- 财(21769)
- 中国(16816)
- 务(15465)
- 财务(15455)
- 财务管理(15424)
- 企业财务(14871)
- 制(14727)
- 农(13979)
- 环境(12752)
- 业经(12698)
- 贸(12482)
- 贸易(12472)
- 易(12175)
- 银(12162)
- 银行(12154)
- 行(11520)
- 学(11019)
- 融(10717)
- 金融(10717)
- 划(10355)
- 体(9891)
- 机构
- 大学(209357)
- 学院(205644)
- 济(90635)
- 经济(88970)
- 管理(84455)
- 理学(72500)
- 理学院(71826)
- 管理学(71041)
- 管理学院(70647)
- 研究(63712)
- 中国(53085)
- 财(47440)
- 京(43302)
- 财经(38018)
- 科学(35183)
- 经(34644)
- 所(31329)
- 中心(30171)
- 江(29571)
- 经济学(29141)
- 财经大学(28532)
- 研究所(27732)
- 北京(27531)
- 经济学院(26807)
- 农(26261)
- 业大(25104)
- 商学(24428)
- 范(24325)
- 商学院(24251)
- 师范(24115)
- 基金
- 项目(129418)
- 科学(103738)
- 基金(98201)
- 研究(95515)
- 家(83940)
- 国家(83349)
- 科学基金(72708)
- 社会(63415)
- 社会科(60376)
- 社会科学(60363)
- 基金项目(52073)
- 省(47302)
- 自然(46096)
- 自然科(44985)
- 自然科学(44974)
- 自然科学基金(44238)
- 教育(43769)
- 资助(41358)
- 划(40513)
- 编号(38556)
- 成果(32510)
- 部(30966)
- 重点(28707)
- 教育部(27303)
- 国家社会(27027)
- 发(26616)
- 人文(26569)
- 创(26223)
- 科研(25445)
- 大学(24977)
共检索到305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傅鸿震
以2009—2013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内容分析,构建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数,研究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财务杠杆等公司特征和行业竞争属性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分析表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与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好的公司越倾向于披露环境信息;财务杠杆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垄断性行业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高于竞争性行业公司。因此,环境管制应与行业竞争属性相结合,并不断完善环境立法、环境监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倪娟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2012-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银行信贷决策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可获得的银行借款越多。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短期银行借款的影响更为显著,对长期银行借款的影响则较弱。研究证实,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银行借款,尤其是短期银行借款。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鸿震
本文采用2009-2013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终极所有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结果发现: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量权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量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度显著负向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终极控制股东为非国有的上市公司相比,终极控制股东为国有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研究表明终极所有权结构是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长江 翁婷 许一青
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The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1)为基础构建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数,实证检验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水平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期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水平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水平对公司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悦 史梦鸽
文章对2014—2016年238家沪市主板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714个观测值展开数据分析,实证研究其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效应。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环境信息披露评分体系,以手工收集与计算得出的环境信息披露指数EDI量化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具有1%显著性水平下的正向影响,即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企业其财务绩效相对越好;环境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1期的时间滞后效应,且这种影响效应逐年减弱;该影响效应在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中表现出的作用力不同,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比国有企业更为显著。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财务绩效 重污染行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荣锦 翟星
文章选取2011—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以我国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公共压力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公司治理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普遍偏低,未严格遵守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规章制度,各重污染行业之间在披露质量上也存在差别。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数量与其质量分布呈一致趋势;公共压力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存在反向关系,即公司的公共压力越大,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越低;公司治理特征对公共压力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相关性存在调节作用,其中,高管激励对两者关系存在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股权集中度对两者关系存在显著负向调节效应,而股权性质对两者不存在调节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唐勇军 马文超 夏丽
本文采用2010-2016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内控"水平"在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影响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内控"水平"的提高却具有"黏合剂"作用和"抑制调节"效应,即随着内控"水平"的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逐渐被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产权性质会影响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价值效应,即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在非国有企业中内控"水平"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的正向关系的促进作用更强。上述结果为全面理解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价值效应和内控"水平"的调节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将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内控建设的加强和内部治理决策的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熊家财
本文使用2013年A股市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大多为定性披露,而定量披露不足;环境信息披露具有较强随意性、不够全面,且可比性较差。实证研究表明: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强、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就如何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机构、引导上市公司优化治理结构等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舒利敏##副教授
在我国推行"绿色信贷"政策但尚无公开环境绩效数据库的背景下,环境信息披露既是金融机构评价信贷项目环境风险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也是企业与金融机构博弈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检验我国沪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与其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对企业借款期限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绿色信贷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我国目前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偏低且硬披露信息有限的情况下,软披露信息对企业借款期限结构的影响比硬披露信息更显著;且硬披露信息对借款期限结构的正向影响只有在信息披露较充分的情况下才会显现,软披露信息对长期借款审批的积极作用也只有在软披露信息不过度的情况下才发生。
关键词:
绿色信贷 硬披露 软披露 债务期限结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选民 张艺琼
上市公司有效地披露碳信息是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本文选取沪市A股重污染行业340家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碳信息披露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公司特征因素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财务杠杆与碳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盈利能力与碳信息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公司成长能力、是否境外上市与碳信息披露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研究证实了公司特征因素的重要性,为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碳排放 碳信息披露 重污染行业 公司特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付浩玥 王军会
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研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机理及影响因素对促进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沪深两市100家重污染性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构建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得出企业资产规模、投资收益、资产负债率、社会监督水平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而盈利能力、独立董事人数、股权集中度不显著相关的结论,并提出完善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影响因素 重污染行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倪娟 孔令文
环境信息披露是银行评估企业或项目环境风险的重要信息来源,尤其是在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已经成为银行借款契约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2012-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及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考察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是否披露环境信息对银行信贷决策及债务融资成本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能够获得较多的银行贷款,并且债务融资成本较低。因此,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积极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并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建明
当前我国发生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社会公众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引发了人们对外部监管制度有效性的争论:外部监管制度是形同虚设,还是一直静静地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本文以我国沪市上市公司为例,对环境信息披露、行业差异和外部制度压力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受到行业差异和外部环境监管制度压力的显著影响,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在重污染和非重污染行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与行业间外部制度压力差异的相关性十分明显。外部监管制度约束对提高环境信息透明度功不可没。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行业差异 监管制度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沈洪涛
本文在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框架下,结合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选取了1999年到2004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石化塑胶行业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年报进行内容分析,构建了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实证检验发现:(1)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好的公司越倾向于披露公司社会责任信息;(2)公司财务杠杆和再融资需求不影响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3)包括上市地点和披露期间在内的披露环境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文章还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提供者、使用者和监管者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自愿性信息披露 公司社会责任 公司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黎文靖 路晓燕
本文发现企业环境绩效对机构投资者投持股比例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只体现在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上,短期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受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本文还发现环境绩效较好的企业有更高的超额回报,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投资于环境绩效较好的公司能够带来更高股票收益。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绩效较好的企业,银行贷款更多、贷款成本更低、所得税负担更轻,可能说明政府为了鼓励企业提升环境绩效在银行贷款获得与所得税优惠方面给予支持,政府的支持可能带来企业长期价值的提升。以上所有结果仅在国有企业样本中存在。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投资行为 环境绩效 国有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经验证据
环境绩效、政治关联与环境信息披露——来自沪市A股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来自沪市A股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
高管背景特征、产品市场竞争与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来自我国A股高科技行业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经验证据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结构相关性研究——来自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分部信息质量特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的经验证据
环境信息披露、行业差异与股票价格——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业差异研究——来自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