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66)
2023(2531)
2022(2214)
2021(2209)
2020(1857)
2019(4340)
2018(4266)
2017(9323)
2016(4895)
2015(5810)
2014(5702)
2013(5551)
2012(5261)
2011(4543)
2010(4479)
2009(4399)
2008(4815)
2007(4471)
2006(4206)
2005(4051)
作者
(13072)
(10751)
(10615)
(10285)
(7051)
(5197)
(5102)
(4236)
(4027)
(3877)
(3752)
(3734)
(3709)
(3532)
(3314)
(3290)
(3247)
(3239)
(3137)
(2922)
(2814)
(2705)
(2607)
(2530)
(2452)
(2426)
(2396)
(2338)
(2163)
(2142)
学科
(21668)
(21315)
企业(21315)
管理(21044)
(15684)
经济(15654)
(14847)
银行(14702)
(13594)
(13389)
(12770)
(11676)
财务(11674)
财务管理(11657)
企业财务(11418)
方法(10173)
数学(9119)
数学方法(9091)
业务(9059)
(8096)
制度(8094)
银行制(7763)
(7503)
金融(7503)
(5714)
体制(5496)
公司(5299)
业经(3273)
(3199)
中国(3153)
机构
大学(66717)
学院(65467)
管理(27829)
(27805)
经济(27225)
中国(25120)
理学(23009)
理学院(22863)
管理学(22676)
管理学院(22556)
(18769)
(18691)
研究(18066)
银行(17890)
(16580)
财经(14424)
(13685)
(13248)
(11890)
金融(11628)
财经大学(11235)
中心(10271)
(10165)
(10131)
人民(9128)
商学(9086)
商学院(9052)
(8856)
北京(8843)
(8733)
基金
项目(36629)
科学(28965)
基金(28718)
研究(26436)
(23960)
国家(23776)
科学基金(21381)
社会(17645)
社会科(16912)
社会科学(16906)
基金项目(15309)
自然(14314)
自然科(13946)
自然科学(13943)
自然科学基金(13744)
资助(12802)
(12596)
教育(11993)
(10606)
编号(10197)
(9186)
成果(8771)
教育部(8374)
人文(8204)
(8190)
重点(7870)
(7682)
大学(7331)
国家社会(7301)
(7200)
期刊
(28816)
经济(28816)
(26680)
金融(26680)
研究(22810)
(18849)
中国(12504)
管理(11056)
(8706)
财经(8396)
学报(8031)
科学(7436)
(6843)
财会(6631)
大学(6580)
学学(6481)
会计(5826)
理论(4719)
通讯(4441)
会通(4439)
实践(4279)
(4279)
国际(4202)
农村(4178)
(4178)
经济研究(4150)
农业(3866)
业经(3797)
技术(3625)
问题(3594)
共检索到112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立志  刘超颖  
“郑百文”、“中科创业”由于个别大股东的操纵,股价大起大落直至崩盘。不仅中小股东欲哭无泪,银行也是讨债无门。我们将个别股东利用公司的独立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逃避法律义务、谋取非法利益的现象称之为公司法人人格的滥用。作为银行信贷管理,有必要对此问题予以关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永良  石金华  
为防止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以损害公司和债权人利益,各国纷纷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对公司人格独 立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加以修正和补充,对公司的独立人格不予以考虑,直接追究股东的个人责任,以平衡公司与股 东的权利和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这便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作者认为,我国引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有利于金融债权 的保护,必须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尝试和完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从而抑制社会信用缺失现象进一步蔓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宁  
2005年我国公司法引入"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并确定适用该制度的核心要件为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行为,但学界对滥用行为的内涵理解不尽相同。滥用公司法人独立性行为应当包括公司资本严重不足和股东与公司人格高度混同两类,其适用前提必须是该行为存在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实质结果,且债权人应当履行其作为理性经济人的适当义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小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人形式运用的广泛与深入,公司法人的人格特性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出现了种种异化,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尤其是法人企业的债权人利益。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并不是对法人独立人格全面的永久的剥夺,相反却是对法人制度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我国完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既包括在司法审判中运用判例,也包括从立法上作出规定,同时还要从法律的基本原则上来加以补充完善,从而使公平原则得以落实。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相昌  
公司法人制度赋予公司以独立的人格,一方面使公司股东在经济活动中承担有限责任,降低了股东投资风险,调动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也为股东利用公司法人资格、规避法律、逃避契约义务、损害债权人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从理论上探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内涵、特征、适用情形和条件,在实务中结合我国现实条件,提出构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建言,将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公司法人制度,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确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兄来  李希  
设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新公司法的一个重要修改亮点。这项制度的确立将有利于完善我国公司法人制度,防范滥用公司制度的风险,保证交易安全,保障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本文重点探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范围,以期该制度在实践中正确适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付娆  
2013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订为中国的企业制度增添了巨大的活力,它还为公司的自治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但机遇和风险并存。如何在最低注册资本认缴制的背景下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权益,文章对中俄两国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专注于特殊类型的法人——俄罗斯补充责任公司,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规定当股东滥用公司控制权,利用有限责任来逃避债务时,由股东承担连带责任。本文从实践出发,论述了公司法人人格制度滥用在税收领域的表现、在税法中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就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税法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插三  
破产法中的实质合并规则与公司法领域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都适用于公司形式被忽略或滥用、公司之间事务混同从而形成另一个自我等情形,都否认了公司独立性,二者之间容易混淆。但是,实质合并规则主要考虑如何平衡处于不同地位的债权人之间利益,是对被合并主体独立性的全盘否认,本质为破产法的清偿程序,其目的在于如何实现公平分配;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则基于特定事件要求股东对特定债务承担责任,否定的是股东有限责任,其目的在于对有限责任滥用提供救济。在学理及实务中均应对二者进行严格区分以准确适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洪学军  李珍珍  谢尹琳  
2006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修订后的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进一步完善了包括银行在内的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机制,在总体强化对银行债权保护的同时也对银行债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就新公司法中予以修改和增加的制度规定对银行债权保护的影响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以求在银行实务操作中引起相应的重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缪德敏  
公司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资本的显著特征就是利润最大化,要产生资本增值的经济效益。为了聚集资本,减少投资人的风险,经济社会中出现了有限公司的责任形式,规制了投资人以公司的载体参与经济交易,达到资本增值的效益,同时又固定了投资股东的风险。于是,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公司法在修订过程中引入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以期对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滥用可能性的矫正。运用法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法,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存在原因与合理性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周晓苏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果公司的股东没有真正地将财产经营权转让给公司,而是借助股东有限责任的保护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破坏公司法人格制度所代表的风险与收益合理匹配机制,公司的债权人和其他各方利害关系人的经济利益可能会因此受到严重侵害。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司法界因此而产生了公司法人格否认的司法实践和法理研究。由此产生的会计理论问题是,用于限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会计主体假设不能成立或者部分地不能成立;导致的会计实践问题是,如何确认和计量由于公司法人格否认而产生的所有者权益减损和补偿金额。在我国,个别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行为通常伴随着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维护国家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爱军  
按股份制的财产组织形式,建立公司制法人产权制度是实现银行产权的法人化,市场化,分离化和多元化的可取之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峻  刘健  
新修订的《公司法》放宽了对公司设立与出资的管制,规范了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对外担保行为,引入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强化了对公司中小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本文认为,在新《公司法》框架下,公司信用的基调已从静态的资本信用转向动态的资产信用。对此,作为公司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应当确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不同措施,认真做好贷款管理和评价工作。商业银行必须关注客户公司内部治理和对外经营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公司偿债资产的法律影响。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新《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有效维护信贷债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蒋辉宇  万素林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期间,所涉公司的民事主体地位与税法地位将经历由法人到非法人经济组织、再恢复到法人的动态变化阶段。根据民事主体地位与税法地位相对应的一般准则,所涉公司的税法地位也会由法人降格为非法人经济组织。因此,税务机关针对所涉公司征收的企业所得税也会因其税法地位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基于此,本文阐释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期间,税法地位变化引发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的相关问题,并指出税务机关应严格根据司法机关判决书的签署日期及司法机关在所涉公司人格恢复公告中的具体日期来确定该公司法人资格被否定的实际时间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