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57)
2023(13086)
2022(10771)
2021(9678)
2020(7621)
2019(16895)
2018(16224)
2017(31230)
2016(16480)
2015(18019)
2014(17418)
2013(16891)
2012(15585)
2011(13944)
2010(14103)
2009(13289)
2008(12176)
2007(10796)
2006(9849)
2005(9170)
作者
(43723)
(36119)
(36024)
(33904)
(22825)
(17165)
(16364)
(13865)
(13838)
(12800)
(12230)
(12141)
(11362)
(11262)
(11180)
(11178)
(10689)
(10688)
(10408)
(10360)
(8950)
(8734)
(8626)
(8371)
(8232)
(8040)
(8033)
(7983)
(7242)
(7152)
学科
(67851)
经济(67777)
管理(53614)
(52498)
(44464)
企业(44464)
中国(27463)
(26753)
金融(26752)
(24605)
银行(24593)
(23929)
(23036)
地方(21683)
方法(21141)
(19954)
业经(18607)
数学(17592)
数学方法(17463)
(17276)
(17237)
财务(17207)
财务管理(17177)
企业财务(16570)
环境(15566)
农业(13831)
(12173)
贸易(12156)
(12090)
(11856)
机构
学院(222208)
大学(215691)
(93682)
经济(91774)
管理(83709)
研究(74779)
理学(70919)
理学院(70216)
管理学(69281)
管理学院(68882)
中国(64672)
(47249)
(44746)
科学(41583)
财经(36521)
中心(36386)
(36161)
(33733)
(33074)
(32152)
研究所(32029)
经济学(28981)
(28775)
师范(28497)
(28353)
北京(28349)
业大(27625)
(27325)
财经大学(27183)
经济学院(26103)
基金
项目(142319)
科学(113489)
研究(110446)
基金(102282)
(87138)
国家(86335)
科学基金(75401)
社会(72045)
社会科(68497)
社会科学(68484)
(57606)
基金项目(53590)
教育(49826)
(47116)
编号(45593)
自然(45325)
自然科(44226)
自然科学(44220)
自然科学基金(43398)
资助(40162)
成果(36907)
(36646)
重点(32529)
课题(31872)
(31127)
(30898)
发展(30138)
国家社会(29710)
(29607)
创新(28995)
期刊
(111395)
经济(111395)
研究(70126)
中国(48233)
(38587)
(38456)
金融(38456)
管理(32999)
(31797)
学报(28254)
科学(28001)
教育(25295)
大学(22539)
学学(21347)
农业(21201)
业经(20553)
财经(18244)
经济研究(18166)
技术(18159)
(15632)
问题(13651)
(11148)
财会(11052)
商业(11037)
国际(10698)
(10642)
现代(10540)
会计(10411)
理论(10080)
世界(9892)
共检索到352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明  
低碳经济是继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以后在全球兴起的又一次经济变革,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支柱。低碳金融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国有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应该顺应国际国内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金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绿色金融不仅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也有力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利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进而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探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绿色金融监控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晶  詹小琴  袁神  任佩瑜  纪良  
现代经济已经逐渐以低碳路径作为热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环境金融也随之出现。文章利用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存货定价这两种成熟的模型,分析了银行这类金融机构在环境金融形成的作用,此外,还运用以环境资产组合回报和风险为主要对象开展的经验分析结果,全面分析了这类市场机构参与环境金融构建进程的重要地位和途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亚生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旨在成功有效地实现减排目标的国际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IET允许附件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转让它们的部分排放配额单位。JI主要用于发达国家和东欧转型国家的合作减排,允许附件Ⅰ国家从其在其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力  张宁  陈晴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量急剧增长,如何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已经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重要的政策关注点。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我国的金融发展和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证明,金融发展是促进能源效率提高的格兰杰原因,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通过脉冲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在中长期内最为显著。从方差分解结果来看,金融发展对于能源效率的贡献度,随着预测期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由此可见,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提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娅  
通过计算2000—2017年省际能源数据得出,国内各地区的碳排放水平逐年减弱。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的上升显著抑制碳排放强度,有效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随着碳排放水平下降,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相比西部地区而言,东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加剧了地区碳排放水平,然而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则显著降低了地区碳排放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娅  
通过计算2000—2017年省际能源数据得出,国内各地区的碳排放水平逐年减弱。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的上升显著抑制碳排放强度,有效促进了低碳经济发展;随着碳排放水平下降,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相比西部地区而言,东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加剧了地区碳排放水平,然而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则显著降低了地区碳排放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宇  
低碳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客观上产生了对"绿色金融"的需求在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的共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客观上产生了对"绿色金融"的需求。只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支持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建平  
低碳城市建设热潮在全国掀起,普遍面临资金缺口和减排机制创新问题,这就需要低碳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支持。国际社会在低碳金融发展方面已积累较多经验,如英国创设了碳信托和节能信托基金,欧盟设计了碳排放交易体系,世界银行设立各型碳基金等。国内低碳金融业发展现状是:银行业低碳绿色信贷业务增长迅速;碳权市场中项目市场发展较快,配额市场正在酝酿;各地各市积极创建各类低碳基金。借鉴国际经验,针对国内问题,本文最后提出完善低碳金融支撑体系、支持低碳城市建设的系列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帅  雷婷  
在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下,金融支持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金融资金导向功能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金融筹措功能可满足低碳经济发展资金需要,金融保障功能可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重要动力,金融服务创新功能可促进低碳经济金融市场构建。但在当前发展环境下,因金融机构在低碳金融业务方面缺乏深入认识,低碳金融业务在风险控制方面不强,政府在低碳金融业务方面激励措施不足,使金融支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了制约。为此,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培养低碳金融人才;加强风险防范,对低碳金融业务进行完善;制定激励措施,提供有效支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立  
随着全球对气候问题的持续关注,碳金融市场发展也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相比,碳金融的核心是围绕着碳排放权展开的。因此,从碳金融的本质来看,碳金融与低碳经济是相辅相成的。目前国际碳金融市场具有碳交易规模飞速增长、基于配额的交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参与主体广泛及碳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欧盟占据主要地位及欧元成为主要结算货币等特征,同时也具有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中国不仅要积极地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而且还要从全局的角度思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问题,具体包括加强宣传力度、培育中介机构、落实政策支持、加强风险应对能力建设等方面。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颖薇  
本文认为在国内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方研究的重点,碳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对照发达国家碳金融业务的开展现状,我国在此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从政策框架、监管、立法、投资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志强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等被提上了日程。本文从我国碳排放交易和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出发,对我国碳金融的发展障碍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碳金融发展体系的推进策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宋德勇  刘玲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的事实决定了我国碳金融巨大的市场空间。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碳金融创新产品不断丰富,组建了较为完善的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体系,但是我国仍处于碳金融发展的起步阶段。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下我国面临着各个方面的挑战,推动碳金融市场主体参与碳金融业务,既是应对国际金融竞争,掌握碳金融话语权的需要,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刚刚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创新指明了目标,提供了保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潘小军  
针对我国碳金融实际发展与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我国不仅应积极构建由政府主导市场平台和由市场主导碳金融项目运作的"政府财政补贴,公司市场运作"的碳金融模式,而且应努力探索区域性碳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和交易模式,制定基于区域性环保融资额度及其衍生品的合理价格,以碳信贷、碳证券、碳保险等具体的碳金融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通过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