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1)
- 2023(11293)
- 2022(8849)
- 2021(8235)
- 2020(7119)
- 2019(16161)
- 2018(16189)
- 2017(32794)
- 2016(17640)
- 2015(20003)
- 2014(19791)
- 2013(19632)
- 2012(17775)
- 2011(15591)
- 2010(16209)
- 2009(15826)
- 2008(16005)
- 2007(14504)
- 2006(13067)
- 2005(12255)
- 学科
- 业(90255)
- 企(84325)
- 企业(84325)
- 济(82595)
- 经济(82493)
- 管理(74614)
- 方法(40419)
- 数学(32328)
- 财(31934)
- 数学方法(31822)
- 业经(28859)
- 农(25882)
- 务(25378)
- 财务(25341)
- 财务管理(25310)
- 企业财务(24130)
- 中国(20194)
- 制(19533)
- 农业(17911)
- 技术(17771)
- 策(16394)
- 划(15524)
- 体(15144)
- 理论(15123)
- 和(14649)
- 贸(13870)
- 贸易(13859)
- 易(13531)
- 经营(13234)
- 体制(13189)
- 机构
- 学院(263911)
- 大学(257553)
- 济(115012)
- 经济(112960)
- 管理(112045)
- 理学(96250)
- 理学院(95497)
- 管理学(94180)
- 管理学院(93704)
- 研究(75243)
- 中国(63801)
- 财(58747)
- 京(53026)
- 财经(46443)
- 经(41999)
- 科学(40231)
- 江(39306)
- 所(36252)
- 农(35706)
- 中心(34598)
- 经济学(34328)
- 财经大学(34315)
- 北京(33625)
- 业大(32692)
- 商学(32587)
- 商学院(32312)
- 研究所(31681)
- 州(31355)
- 经济学院(31042)
- 经济管理(29740)
- 基金
- 项目(160590)
- 科学(129354)
- 研究(121917)
- 基金(118873)
- 家(100150)
- 国家(99258)
- 科学基金(88693)
- 社会(80212)
- 社会科(76231)
- 社会科学(76212)
- 省(62815)
- 基金项目(61958)
- 教育(56328)
- 自然(55726)
- 自然科(54535)
- 自然科学(54525)
- 自然科学基金(53644)
- 划(50935)
- 编号(49836)
- 资助(49537)
- 成果(40007)
- 部(36694)
- 创(36585)
- 业(36007)
- 重点(35138)
- 发(33448)
- 创新(33266)
- 课题(33233)
- 国家社会(32940)
- 制(32645)
- 期刊
- 济(131303)
- 经济(131303)
- 研究(79130)
- 财(50628)
- 管理(48434)
- 中国(45883)
- 农(33985)
- 科学(30982)
- 学报(29080)
- 融(26775)
- 金融(26775)
- 技术(26329)
- 大学(24455)
- 业经(23983)
- 财经(23914)
- 农业(23421)
- 学学(23325)
- 教育(22597)
- 经济研究(21199)
- 经(20516)
- 问题(17297)
- 技术经济(16579)
- 财会(15630)
- 业(14478)
- 统计(14420)
- 贸(14319)
- 商业(14301)
- 现代(13811)
- 策(13633)
- 会计(13154)
共检索到395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永春 张宗益 朱健
公司治理有两种治理理论和两种治理模式。两种治理理论是,以股东至上为基础的单边治理和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共同治理;两种治理模式是,美式的“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模式和德日式的相关利益者“共同治理”模式。本文对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我国的公司治理应主要采取股东至上的单边治理模式。在此前提下,改革的重点应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内外部环境,使治理机制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蔡清而 容莉
公司治理的实质是规制 ,选择适宜的公司治理目标模式是我国当前经济改革和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我国的渐进式改革促成了政府规制型、法人规制型、家族规制型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综观国内外公司治理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 ,应选择法人规制型公司治理模式作为我国公司治理的目标模式并通过深化改革确立其地位。
关键词:
规制 渐进式改革 公司治理 目标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孟
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当前的高职院校治理更有可能走向共识治理模式,即高职院校内部决策者与广大教师员工、学生等非决策者在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基础上进行决策的结构和过程。共识治理在权力配置上首先保证一个强有力的决策主体;在运行机制上,通过构建信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上下结合机制来推动各利益主体实现互相信任、互相协作、互相肯定;在治理操作上主要采用搁置争议、协商协调等共识型的治理手段。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改革走向共识模式的轨迹正逐步清晰化,一是在权力配置上建立了一个强而有力的核心决策主体;二是不断制度化的共识决策机制成为共识治理的规制保证;三是多种共识型治理手段在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改革中得到充分运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杨元泽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经验看,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受到股权结构、市场发育程度和制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单纯强调"股东至上主义"思想的单边治理模式与银行的稳健经营原则是相矛盾的,它必然削弱债权人对管理层监控的动力和能力。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股权比较集中,国有股权比例较大,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等基本现实,我国的银行业更适合选择利益相关者理论所倡导的多边共同治理模式。在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保持各方利益的均衡,构建一个反映我国银行业发展特点、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相互制衡的多边"共同治理"模式。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利益相关者 共同治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清香
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与财务治理结构是近年来颇受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笔者认为,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要平等地对待各利益相关者,企业财务治理模式要采取共同治理模式,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创新必须突破"股东至上"的思维定式,建立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牛建波 李胜楠
通过对我国证券公司的治理现状剖析,提出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证券公司共同治理模式,以期为有效控制证券公司风险、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关键词:
证券公司 共同治理 制度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缪匡华
企业动态联盟是动态的、开放的体系,是通过各种契约组成的利益共同体,是一种合作性的竞争组织。本文认为,企业动态联盟的边界模糊性、风险性、文化的差异性以及高度不稳定性是其共同治理的主要原因。企业动态联盟的治理不同于市场机制和单个企业的治理,必定是各方成员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实行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相结合的共同治理,内部治理关键在于理顺共同治理的关系,外部治理关键在于建立信任保障机制,而共同治理的基础是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
关键词:
企业动态联盟 成因 共同治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国成
本文基于企业契约论的观点,运用博弈论的思想方法,强调以效率为导向,分析探讨企业的治理模式、结构类型、效率标准与评价方法,以及如何在要素贡献份额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实现博弈均衡,进行企业产权的最优制度安排,提出有效要素剩余索取规则和在国有企业中构建以劳动为核心要素的多元化治理结构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企业治理 效率 博弈论 公有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项杨 任健 翁恺宁
本文在描述从股东治理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变化的内在逻辑和动因的基础上 ,论证了虚拟企业治理结构的实质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这一命题 ,指出了虚拟企业共同治理的几个重要特征。围绕上述讨论 ,作者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架构下虚拟企业管理策略调整及管理方法创新基本思路。
关键词:
虚拟企业 利益相关者 共同治理 管理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海航 熊小彤
本文在对当前几种公司治理理论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实践,指出各种治理理论在国有企业治理过程中的局限性,我国的国有企业治理只能依据特殊国情,逐步通过制度演进来实现治理目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巨钦 宋丽丽
目前我国外部市场环境、融资环境、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家族企业内部存在的业主权威、信息分享风险,以及社会诚信缺失和文化环境等因素构成了我国家族企业本身难以破解的逻辑障碍,不能全面引入西方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只能作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演进的一个目标方向而非现实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兆国 宋丽梦 陈天骥
利益相关者理论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建立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设置基本上遵循"股东至上"逻辑,造成财务决策效率低及财务监督不力。摆脱"股东至上"逻辑,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方面建立共同治理机制,包括共同的财务收益分享机制、共同的财务决策机制和共同的财务监督机制。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理论 公司财务共同治理 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后小仙
企业治理结构研究的是企业制度安排问题 ,这种制度安排决定企业为谁服务、由谁控制、风险与利益如何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等一系列问题 ,是企业绩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本文针对过渡时期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 ,以“资本雇佣逻辑”和“市场竞争逻辑”缺憾的研究为基础 ,提出“多边共同治理逻辑”是解决国企治理结构问题的现实抉择的命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郝云宏 曲亮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出发,分析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理论前提、社会背景和基本特征;并通过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再梳理,指出企业资本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内生因素;进而从公司治理的本质入手,构建了一个一般性的模型,分析公司治理模式分化的原因以及选择的依据;最后,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