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4)
2023(7819)
2022(6654)
2021(6136)
2020(5201)
2019(11643)
2018(11343)
2017(22310)
2016(12481)
2015(13726)
2014(13591)
2013(13151)
2012(12384)
2011(10858)
2010(11310)
2009(10675)
2008(11132)
2007(10095)
2006(9123)
2005(8594)
作者
(35226)
(29682)
(29430)
(28131)
(18916)
(13948)
(13281)
(11216)
(11131)
(10763)
(10250)
(9994)
(9650)
(9627)
(9598)
(8936)
(8769)
(8730)
(8557)
(8553)
(7581)
(7260)
(7209)
(6871)
(6871)
(6632)
(6481)
(6381)
(5881)
(5776)
学科
管理(48841)
(47788)
经济(47690)
(44005)
(40732)
企业(40732)
(23186)
方法(20193)
(17395)
(16862)
数学(16856)
财务(16842)
财务管理(16810)
数学方法(16680)
企业财务(16263)
(12996)
业经(12162)
(11790)
中国(11699)
体制(11396)
(10057)
(9358)
银行(9334)
(8846)
金融(8843)
(8785)
(8741)
环境(8018)
理论(7444)
产业(7215)
机构
大学(181747)
学院(178920)
(73851)
经济(72382)
管理(68321)
研究(60278)
理学(58746)
理学院(58093)
管理学(57177)
管理学院(56834)
中国(47740)
(41759)
(38090)
科学(34585)
财经(32187)
(30383)
(29169)
(27920)
(27176)
研究所(27030)
中心(26789)
财经大学(24118)
业大(23996)
北京(23705)
经济学(23401)
(22008)
(21878)
师范(21604)
(21336)
农业(21059)
基金
项目(115556)
科学(92667)
基金(87017)
研究(84130)
(75655)
国家(75084)
科学基金(65052)
社会(55935)
社会科(53027)
社会科学(53011)
基金项目(45916)
(43571)
自然(41870)
自然科(40876)
自然科学(40861)
自然科学基金(40198)
教育(39238)
(37255)
资助(35146)
编号(32201)
成果(28227)
(27400)
(27308)
重点(26832)
(24092)
教育部(23913)
国家社会(23608)
(23319)
课题(22973)
(22836)
期刊
(84668)
经济(84668)
研究(55232)
(37286)
中国(36807)
学报(28361)
管理(27731)
科学(26465)
(25044)
大学(22317)
学学(21284)
(19170)
金融(19170)
财经(17271)
农业(16199)
教育(16069)
(14671)
技术(13204)
经济研究(13157)
业经(12028)
问题(11009)
财会(10981)
会计(10253)
(9617)
(8621)
(8233)
现代(8165)
理论(8011)
技术经济(7966)
世界(7887)
共检索到273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春玲  丁辉  
本文以我国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内控缺陷披露和修复情况,以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控制委员会、CEO和CFO变更情况,研究内控缺陷披露和修复同公司治理结构变更之间的关系。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内控缺陷及修复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CEO变更之间的关系,而针对公司治理结构变更同内控缺陷及修复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现有研究尚未取得一致。本文不仅检验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CEO与内控缺陷和修复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检验了内部控制委员会和CFO变更与内控缺陷修复之间的关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忠雪  毛安敏  
本文以2012~2013年深市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度、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监事会成员持股比例、两职合一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显著正相关。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严重程度的分析,确证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其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亚莉  马晓燕  胡志颖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被视为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的两个方面,二者对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具有促进作用。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主要表现的调查显示,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显著的公司治理特征。通过将样本组与对照组进行配比,在控制了经营复杂性、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等公司特征后发现,当年才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更频繁,重述报告的比例更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建红  
内部控制缺陷自我评价与披露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也是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途径,本文以2010-2013年间深圳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为样本,分析了公司治理特征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监事会成员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其他如独立董事规模、审计委员会规模等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佘晓燕  邱炀  
本文以2012-2015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内控缺陷披露视角,研究上市公司风险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审计费用及非标审计意见均与审计师变更存在相关关系,且在不同风险程度下其对变更的影响存在不同效应。以上结论表明:公司面临风险困扰时,应加强风险控制而非与审计师合谋购买审计意见,应选聘执业质量好的审计机构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高度谨慎性和风险意识,对利益相关者负责。本研究为我国监管部门在完善内部控制和审计师变更制度等方面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林钟高  徐虹  王帅帅  
与以往从静态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不同,转而从动态修复视角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对合规成本及其高管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审计费用的显著增加相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并未显著引起企业销管费用的异常变化,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建设更倾向于"监管需求"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往往会导致高管的变更,而高管变更则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并且这一结果在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环境下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并未真正成为企业的"自律"行为,仍然需要强化外部审计与政府内控监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林钟高  徐虹  王帅帅  
与以往从静态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不同,转而从动态修复视角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对合规成本及其高管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审计费用的显著增加相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并未显著引起企业销管费用的异常变化,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建设更倾向于"监管需求"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往往会导致高管的变更,而高管变更则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并且这一结果在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环境下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并未真正成为企业的"自律"行为,仍然需要强化外部审计与政府内控监管,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压力传递价值,有助于企业优化高管团队,强化内部控制缺陷修复,改进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振  李晓庆  
本文以2011-2013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公司治理与内控缺陷披露的相关性以及外部监管处罚是否影响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披露内控缺陷的态度。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或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积极披露内控缺陷信息;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倾向于不披露内控缺陷信息,并且更容易受到证监会或交易所处罚;证监会或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处罚,能对受处罚公司的董事会及管理层正视内控缺陷及其披露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丁友刚  王永超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于规范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均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本质着手,研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内涵、归属权以及披露等问题,以期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思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程程  程小可  王芯卉  
本文以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背景,就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制度实施效果及其制约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由于监管力度宽松,现阶段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及其缺陷类型的划分不能客观地反映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的真实状况,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行为存在倒置趋势。上述结论为中国上市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同时为监管者、投资者在制定相关制度以及投资决策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佘晓燕  毕建琴  
如实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向外传递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信号。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强制要求企业披露其内部控制缺陷以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屡遭质疑。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122014年间的数据为样本,立足于上市公司的实质性缺陷,探究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隐藏实质性缺陷的公司特征。研究发现,股权越分散、负责企业外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小、审计费用越低的"缺陷"企业,越倾向于隐藏其内部控制缺陷。从外部监管来看,违规处罚和诉讼仲裁在一定程度上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佘晓燕  毕建琴  
如实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是企业向外传递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信号。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强制要求企业披露其内部控制缺陷以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屡遭质疑。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12~2014年间的数据为样本,立足于上市公司的实质性缺陷,探究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隐藏实质性缺陷的公司特征。研究发现,股权越分散、负责企业外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小、审计费用越低的"缺陷"企业,越倾向于隐藏其内部控制缺陷。从外部监管来看,违规处罚和诉讼仲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行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红娟  
近年来,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有了一定成效,但存在法律规范不完善、披露的信息不系统、披露的内容不完全等缺陷,本文建议从完善有关法律规范、固定披露位置、规定披露的详细内容与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姚和平  黄约  董育军  林勇军  
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实施为背景,使用2012年上市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的内部控制缺陷数据,研究在强制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下,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没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不管是一般缺陷还是重大重要缺陷)其审计费用并没有显著提高。由此认为,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不管是重大、重要缺陷,还是缺陷),可能并不能准确衡量企业真实的内部控制水平,即没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并不一定就比披露了缺陷的公司高。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勇  陈慧  朱卫东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仅向外部传递了负向信号,而且不利于并购过程中的价值预测、有效监督和并购整合,这是否会对收购方的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值得探究。本文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并购数据,采用综合财务指标分析法衡量并购绩效,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并购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并购绩效的潜在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并购当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将会降低并购绩效,而且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并购绩效越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