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6)
2023(6490)
2022(5519)
2021(5199)
2020(4385)
2019(9713)
2018(9557)
2017(18860)
2016(9963)
2015(10785)
2014(9893)
2013(9503)
2012(8762)
2011(7622)
2010(7835)
2009(7277)
2008(7410)
2007(6800)
2006(5926)
2005(5355)
作者
(25131)
(20952)
(20695)
(19601)
(13531)
(9925)
(9329)
(7910)
(7836)
(7386)
(7036)
(6978)
(6839)
(6688)
(6444)
(6433)
(6302)
(6152)
(5948)
(5888)
(5234)
(4975)
(4930)
(4865)
(4726)
(4599)
(4589)
(4548)
(4169)
(4089)
学科
(41808)
管理(39844)
(39462)
企业(39462)
(36483)
经济(36439)
(16568)
方法(16126)
技术(14753)
数学(13262)
数学方法(13154)
(12689)
财务(12687)
财务管理(12665)
企业财务(12303)
技术管理(11805)
(10161)
业经(10063)
中国(10013)
(8517)
(8067)
产业(7571)
体制(7113)
(6758)
银行(6745)
(6741)
金融(6741)
(6702)
地方(6599)
理论(6532)
机构
大学(133158)
学院(132789)
(56519)
管理(56316)
经济(55574)
理学(49107)
理学院(48657)
管理学(48145)
管理学院(47861)
研究(40715)
中国(32225)
(29105)
(26644)
财经(22924)
科学(21890)
(20876)
(19596)
(18902)
中心(18721)
经济学(17347)
财经大学(17283)
商学(17049)
商学院(16905)
研究所(16745)
北京(16711)
(15706)
业大(15690)
经济学院(15614)
(15438)
师范(15257)
基金
项目(87824)
科学(71788)
研究(66854)
基金(65038)
(55587)
国家(55113)
科学基金(49278)
社会(45098)
社会科(42900)
社会科学(42889)
(34918)
基金项目(34728)
教育(30884)
自然(30515)
自然科(29897)
自然科学(29893)
自然科学基金(29447)
(28692)
编号(25366)
(25220)
资助(25108)
创新(22474)
成果(21019)
(20079)
重点(19867)
国家社会(18804)
(18555)
(18122)
教育部(17983)
(17981)
期刊
(61350)
经济(61350)
研究(40992)
中国(26378)
(25165)
管理(24484)
科学(16902)
学报(16383)
教育(14711)
(13760)
金融(13760)
大学(13568)
(13545)
学学(12701)
财经(11660)
技术(11344)
经济研究(10407)
(9990)
业经(9775)
农业(9127)
科技(8650)
财会(7875)
技术经济(7684)
问题(7487)
会计(7193)
现代(6314)
商业(6254)
(6146)
(6102)
论坛(6102)
共检索到197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纪显举  
本文通过对美国公司治理模式、日本公司治理模式和德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剖析和解读,指出这几种公司治理模式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中国在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时,既要借鉴其长处,又要力避其短处,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应当指出,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不是现成存在的,而是一个有待于构建的公司治理模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红霞  
公司治理结构是当前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外典型的英美和德日公司治理结构从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汲取经验,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的方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何媛媛  卢大印  
1991年,公司治理结构改革首先在英国推出,随后,发达国家纷纷开始推进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使得公司治理结构改革逐渐演变成一场国际运动。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加强了世界范围内对公司治理问题的重视,世界银行《全球发展融资》1998年报告中明确阐明薄弱的公司治理结构、不透明的经营机制以及脆弱的金融部门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同样,对于我国基金管理业这一新兴的行业来说,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也是影响我国基金业发展乃至生存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全球对资本和投资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的基金业也有必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安礼伟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创新日益成为决定一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本质上就是“实现一种生产函数向另一种生产函数的突进”,它具有风险性、准公共产品性、系统性和收益滞后性等特点。目前我国技术创新还存在不少问题: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国家创新系统不健全;技术引进、模仿、革新仍然是技术创新的常态,模仿路径尚未转变为创新路径。针对这些不足,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以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1)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理顺企业产权关系;(3)完善国家创新系统,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安礼伟  张二震  
本文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创新日益成为决定一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本质上就是“实现一种生产函数向另一种生产函数的突进”,它具有风险性、准公共产品性、系统性和收益滞后性等特点。通过对我国和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比较分析,文章认为我国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尚不健全;技术引进、模仿、革新仍然是我国技术创新的常态,模仿路径尚未转变为创新路径。针对这些不足,文章提出了一些简要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世杰  蒋波  
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文化等创新管理,比较和借鉴国外主流银行的创新管理经验,对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谢奉君  孙蓉  
专利保险是促进知识产权资源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专利保险可为科技创新提供风险保障,并可望具有促进科技创新的效应。我国专利保险已试点近6年时间,对科技创新产生了一定促进效应,但还存在总体参保率较低、保费相对较高、保障低、险种少、保险业者参与度低等问题。本文选择美国、欧盟、英国、德国、丹麦、日本这6个专利保险发展相对较成体系的国家和地区,从险种设置、运营模式、配套制度、市场研究等方面对专利保险促进科技创新的国际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有益于中国提升专利保险科技创新效应的启示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朝辉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是我国经济结构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创新型企业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力量。本文以创新理论和创新型企业理论为依托,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发展历史为实证依据,通过分析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新机制的演进,探析其创新机制的运行原理和独有特征等,以期对我国创新型企业培养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邱国栋  
本文主要探讨公司股权结构差异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政府规制角度分析股权结构的差异性及成因;从股权的集中和分散程度,以及大股东不同身份的角度分析股权结构差异与公司治理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成熟市场经济和转轨经济两方面的理论、实践的差异探讨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出有关与中国企业改革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润俊  马丽波  
国企公司化改造的关键是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通过对美日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与分析,探讨建立我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和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胜楠  
二战后高科技快速发展为日本确立经济强国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借鉴。本文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基础比较中日两国的高新技术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通过比较发现,我国高新技术创新能力与日本还有一定的差距,其原因是研发支出占GDP比例与高科技人才比重较低。通过分析,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我国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胜楠  
二战后高科技快速发展为日本确立经济强国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借鉴。本文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基础比较中日两国的高新技术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通过比较发现,我国高新技术创新能力与日本还有一定的差距,其原因是研发支出占GDP比例与高科技人才比重较低。通过分析,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我国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艳芝  刘洁  
系统地介绍和比较了美国、德国和日本在森林生态补偿方面的制度创新活动,并积极借鉴国际经验,针对中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存在补偿责任承担公平性不足、补偿主体过于单一、补偿标准偏低、补偿对象范围不够宽泛、补偿资金溃乏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建议中国政府:重新设计补偿制度,以受益者承担原则打破公共责任原则,确保补偿责任公平分担;以政府补偿为主,以市场补偿为辅,改变补偿主体单一现状;在明确林权的同时,考虑增加对其他国有公益林乃至私有林的补偿;采取成本补偿与机会成本补偿相结合原则,提高补偿标准并实施有差别补偿;通过开征生态税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刘建  苏毓敏  万梅  
创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税收杠杆作用,一国政府可以有效地引导企业增加对研发的自主投入。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税收政策在许多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借鉴各国促进创新税收激励措施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完善创新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一、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研发活动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很多国家都针对研发活动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以降低企业创新的税收成本,提高创新税后收益和企业再投资能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鹏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