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61)
2023(3775)
2022(3095)
2021(3095)
2020(2530)
2019(5526)
2018(5181)
2017(10090)
2016(5805)
2015(6429)
2014(6201)
2013(6179)
2012(5541)
2011(4454)
2010(4661)
2009(4385)
2008(4918)
2007(4148)
2006(3759)
2005(3342)
作者
(14074)
(11636)
(11555)
(11206)
(7396)
(5489)
(5225)
(4376)
(4247)
(4220)
(3936)
(3892)
(3809)
(3793)
(3592)
(3405)
(3382)
(3296)
(3288)
(3259)
(2874)
(2778)
(2772)
(2669)
(2636)
(2597)
(2576)
(2512)
(2304)
(2295)
学科
管理(31010)
(27829)
(25680)
(24900)
企业(24900)
(18118)
经济(18086)
(15612)
财务(15612)
财务管理(15565)
企业财务(15088)
财政(12004)
(9563)
方法(9004)
环境(7983)
数学(7653)
(7644)
数学方法(7634)
(6526)
体制(5962)
(5625)
中国(5219)
公司(5154)
(5124)
生态(5073)
业经(4752)
地方(4648)
(4641)
制度(3907)
(3907)
机构
学院(73922)
大学(72281)
管理(30046)
(28499)
经济(27953)
(26800)
理学(26074)
理学院(25877)
管理学(25645)
管理学院(25524)
研究(21682)
中国(18684)
财经(16815)
(15170)
(14343)
科学(12297)
财经大学(12290)
(10923)
(10650)
中心(9846)
北京(9183)
商学(9132)
商学院(9084)
会计(9066)
财政(8933)
研究所(8863)
(8513)
经济学(8413)
(8139)
业大(8138)
基金
项目(46310)
科学(36840)
研究(34880)
基金(34610)
(29314)
国家(29079)
科学基金(25872)
社会(23501)
社会科(22322)
社会科学(22315)
基金项目(18842)
(17623)
自然(16119)
自然科(15606)
自然科学(15603)
自然科学基金(15319)
教育(15161)
(14369)
资助(13519)
编号(13343)
成果(11323)
重点(10607)
(10584)
(10184)
(10073)
国家社会(9882)
人文(9455)
(9454)
教育部(9388)
科研(8990)
期刊
(34639)
经济(34639)
(29582)
研究(23892)
中国(14186)
管理(10485)
学报(10033)
财会(9487)
会计(9119)
财经(9026)
科学(8507)
大学(8137)
学学(7981)
(7488)
(6945)
金融(6945)
(6912)
财政(6912)
(6683)
通讯(6564)
会通(6561)
经济研究(5469)
(5451)
业经(4853)
农业(4532)
(4462)
(4042)
问题(3933)
资源(3829)
之友(3769)
共检索到115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丹  
本文首先诠释了公司治理生态的涵义,然后论述了公司治理生态与财务欺诈行为的相关性,接着从公司治理生态的角度剖析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成因,并提出了加强公司治理生态建设,治理财务欺诈行为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喻少华  王安邦  
本文分析了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指出了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董事会和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审计师是财务报告真实公允的重要控制机制,财务报告欺诈与公司治理的缺陷紧密相关,财务报告欺诈问题,实质上就是公司治理问题,要防范财务报告欺诈,根源在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杜兴强  
本文立足于一种崭新的理念——公司治理生态,揭示公司管理层财务欺诈的深层动因在于公司治理生态的危机和失衡,并指出公司治理生态危机蕴涵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巨大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创新性地提出CPA应对财务欺诈和审计风险的三种主要策略:承诺博弈、战略系统审计及“财务报表审计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昌云  孙艳梅  
公司利益相关者间的代理冲突滋生了财务欺诈的动机。本文以我国发生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划分两类欺诈行为的基础上,考察了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影响及这一影响在两类欺诈行为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治理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有效降低了两类欺诈发生的概率,而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程度增加了第二类欺诈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考虑到股权分置改革特殊的公司治理作用,本文从股改视角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改提高了大股东治理和经理人薪酬激励机制抑制欺诈的有效性,对第二类欺诈行为影响更为明显。最后,本文对财务欺诈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财务欺诈行为显著降低了公司价值,且第一类欺诈行为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更...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建新  
近几年,国内外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财务欺诈案件。为了有效地防范财务欺诈,2006年7月15日,被美国总统布什称作“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正式生效,在美上市的所有公司都要求按照该法案提交财务年报。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财务欺诈案件,分析了财务欺诈的各种理论根源和具体成因,并且在借鉴美国防治财务欺诈措施的基础上,对我国财务欺诈的防范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梅  
国内各地不断涌现财务欺诈案件,给经济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创伤。文章从财务欺诈的概念、目的、特征、表现形式等分析入手,提出一系列全面防范的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丽华  
财务欺诈案件不仅严重损害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额经济损失,而且大大降低了审计人员的威信,审计质量也遭到空前质疑。笔者分析了财务欺诈的动因,阐述了舞弊审计的特征以及审计人员在舞弊审计中应采取的方法和技巧,使得审计人员可以更有效地追查揭露财务欺诈等舞弊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瑶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全球证券市场上的普遍现象,财务欺诈不仅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还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形成重大危害。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原因和常见手段分析,提出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审计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艾永芳  佟孟华  孙光林  
以2001—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公司战略定位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有显著影响,公司战略定位越激进,越可能导致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经过稳健性测试后,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可以增强大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效用”,从而提升企业内部监督效率,进而抑制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收  杨芳  刘端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其识别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首先利用统计方法从包括传统财务指标、现金流量指标、综合绩效指标、公司治理指标四大方面的104个指标中筛选出15个指标,再运用Logit方法建立了一个判断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是否存在财务欺诈的综合识别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可以有效地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监管部门、审计部门识别财务欺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艾永芳  佟孟华  孙光林  
以2001—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公司战略定位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有显著影响,公司战略定位越激进,越可能导致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经过稳健性测试后,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可以增强大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效用",从而提升企业内部监督效率,进而抑制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艾永芳  佟孟华  孙光林  
以2001—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公司战略定位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有显著影响,公司战略定位越激进,越可能导致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经过稳健性测试后,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可以增强大股东对管理者的"监督效用",从而提升企业内部监督效率,进而抑制公司战略对财务欺诈行为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君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造成的危害比非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危害大得多。如何有效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主要阐释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周倩  
自深沪两地的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已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深交所共有544家上市公司,总流通市值3875.91亿元,总市值占当年GDP的6.84%,截至2006年3月,上交所共有上市公司833家,总流通市值7430亿元,总市值24234亿元。在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