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39)
- 2023(18077)
- 2022(15972)
- 2021(15106)
- 2020(12815)
- 2019(29824)
- 2018(29751)
- 2017(57359)
- 2016(31481)
- 2015(35749)
- 2014(36157)
- 2013(35521)
- 2012(32620)
- 2011(29265)
- 2010(29443)
- 2009(27230)
- 2008(27230)
- 2007(24340)
- 2006(21132)
- 2005(18824)
- 学科
- 济(124512)
- 经济(124359)
- 管理(96129)
- 业(91241)
- 企(77723)
- 企业(77723)
- 方法(60471)
- 数学(52405)
- 数学方法(51705)
- 财(36929)
- 农(33575)
- 中国(30855)
- 业经(27645)
- 学(26909)
- 务(25407)
- 财务(25314)
- 财务管理(25254)
- 制(24535)
- 地方(24518)
- 企业财务(24019)
- 贸(22566)
- 贸易(22553)
- 理论(22254)
- 农业(22090)
- 易(21861)
- 和(19819)
- 技术(19050)
- 银(19048)
- 银行(18989)
- 环境(18511)
- 机构
- 大学(448322)
- 学院(447889)
- 管理(177701)
- 济(173300)
- 经济(169247)
- 理学(153339)
- 理学院(151690)
- 管理学(148896)
- 管理学院(148085)
- 研究(141434)
- 中国(107517)
- 京(94659)
- 科学(88635)
- 财(83053)
- 农(71059)
- 所(71026)
- 江(67581)
- 中心(66980)
- 财经(66508)
- 业大(66302)
- 研究所(64307)
- 经(60168)
- 北京(59657)
- 范(58839)
- 师范(58274)
- 农业(55641)
- 州(55250)
- 院(51476)
- 经济学(51396)
- 财经大学(49381)
- 基金
- 项目(299463)
- 科学(234123)
- 研究(218858)
- 基金(215566)
- 家(186710)
- 国家(185099)
- 科学基金(159472)
- 社会(135169)
- 社会科(127913)
- 社会科学(127877)
- 省(117981)
- 基金项目(114597)
- 自然(105265)
- 自然科(102774)
- 自然科学(102747)
- 教育(102651)
- 自然科学基金(100874)
- 划(98609)
- 编号(91320)
- 资助(90076)
- 成果(74393)
- 重点(66377)
- 部(66008)
- 课题(62308)
- 发(62085)
- 创(61609)
- 科研(57683)
- 创新(57424)
- 教育部(56755)
- 大学(56745)
- 期刊
- 济(190399)
- 经济(190399)
- 研究(128163)
- 中国(83259)
- 学报(70768)
- 财(67008)
- 农(63631)
- 管理(63593)
- 科学(62982)
- 大学(53550)
- 教育(51948)
- 学学(50019)
- 农业(43297)
- 技术(40859)
- 融(38655)
- 金融(38655)
- 业经(32386)
- 财经(32187)
- 经济研究(29533)
- 经(27437)
- 图书(26357)
- 问题(24893)
- 业(22239)
- 技术经济(22084)
- 理论(21826)
- 版(21730)
- 财会(20606)
- 商业(20488)
- 统计(20231)
- 实践(20108)
共检索到652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牛建波
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目前绝大多数是从公司自身角度来评价这些治理机制的作用和影响,而缺乏从投资者、从资本市场角度的考察和研究,缺乏对公司治理溢价的探索和分析,使我们无法形成对公司治理价值的较为全面认识。本文从投资者支持治理溢价意愿的调查研究、公司治理要素的治理溢价研究、公司治理总体溢价问题的研究三个方面对治理溢价这一前沿课题的已有研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治理溢价问题的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途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今后公司治理溢价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可供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治理溢价 公司价值 投资者视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维安 王世权
本文在对利益相关者内涵进行认知的基础上,将当前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归纳为股东治理观、员工治理观、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观和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观四种;在对各种治理观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认为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不应单纯致力于如何维系企业健全的经营,而更应该关注在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下什么样的治理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最后指出了只有扬弃传统的基于静态资源观点的治理制度安排,转向以创新为导向(或者以知识为导向)的治理理念,才能使公司治理理论更加适应实践。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利益相关者 研究动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强 邹高峰
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交易中控制权交易与小额股权交易在转让价格上的差异,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进行定量分析表明,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约为17.4%左右,与国际平均水平接近。根据控制权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这种控制权价值主要来自上市公司本身具有的壳价值。非流通股股权转让的溢价水平与转让比例、流通股比例、总资产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与流通股规模、资产负债率、转让后的控股比例和每股现金量正相关;而流通股规模与控制权价值正相关,流通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与控制权价值溢价负相关。
关键词:
控制权价值 非流通股 股权转让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方政 徐向艺
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先从积极治理效应内生和外生以及消极治理效应内生和外生四个视角对现有的母子公司单向治理研究进行了述评;然后,在剖析了单项治理研究不足之后,通过引入行为经济学的参照点契约理论,即放松子公司作为行为主体不能讨价还价的假设,对母子公司双向治理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述评,最后对后续双向治理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关键词:
母子公司 单向治理 双向治理 参照点契约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梅洁 张明泽
为探讨机构投资者对其持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作用,本文建立盈余管理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之间的联立方程模型,并利用沪深主板A股市场上市公司2004~2013年的观测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克服因方程联立和变量遗漏所引起的内生性偏误后,机构投资者对其持股公司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结果也表明,在2004~2013年,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其持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变动。结果还表明,在2007~2013年,证券投资基金对其持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并成为机构投资者参与持股公司治理的主导力量。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蒋丽娜 薄澜 姚海鑫
并购溢价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已经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纷纷致力于研究并购溢价决定因素,以揭示并购溢价本质。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国外有关并购溢价决定因素的文献,分别从财务视角、管理层和公司治理视角以及其他并购参与者视角加以阐述,然后分析了现有研究不足,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并购溢价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并购溢价 并购收益 投资者保护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肖奇 吴文锋
公司违规问题威胁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本文以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投资者关注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通过发挥信息效应与监督效应抑制公司违规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和投资者监督动机更强的企业中,投资者关注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此外,投资者关注有助于缩短违规行为被稽查的时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投资者的公司治理功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研究公司违规行为与投资者关注的文献提供了有益补充。
关键词:
投资者关注 公司违规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玲
本文将投资者信心置入创新信息披露与公司长期估值溢价的关系中,分析了创新驱动背景下,企业创新信息披露如何通过投资者信心的中介渠道影响公司估值的长期溢价。本文以2015-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了企业创新信息披露质量测度体系,研究表明,创新信息披露能够促进公司估值的长期溢价,企业创新行为能够被市场感知。但这种促进作用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投资者信心的中介效应实现的。企业通过持续的创新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投资者信心,是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根本。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庆念 钱一鹤
以中小企业债券的风险溢价为主要研究对象象,通过对比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发现中小企业债券投资者的风险溢价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同时,构造了5个主要的风险因子,并用这些风险因子对风险溢价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其中4个风险因子对风险溢价的影响是显著的,而流动性风险因子变化的影响不显著,源于代理变量的构造过程。分析认为为,投资者对中小企业债券的中长期信用风险最为敏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缩小投资者现实收益和期望收益的差距。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辉 何玉梅
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往往会利用控制权溢价为自己谋求私利,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在运用2002-2006年的样本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利益水平所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转让溢价与转让比例呈正相关,与转让溢价水平与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比率、流通股数和公司规模均呈负相关。同时,随着转让比例的上升,一开始溢价比例会增加,当转让比例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溢价比就会随之下降。用法律或制度安排保护中小股东以及或者形成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更为有利。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控制权溢价 中小投资者权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梓凝 王跃堂
提高IPO定价效率是中国推行注册制改革的重要靶向,然而鲜有文献从IPO溢价视角研究注册制改革前后IPO定价效率的变化。以科创板及创业板2011-2021年993家IPO企业为样本的研究发现,注册制改革并未提高IPO定价效率,相反却表现出更高的新股首日收益率,说明注册制改革导致了更高的IPO溢价。为检验注册制改革与IPO溢价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价值不确定理论这一非理性假说,证明了投资者“炒新”情绪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发行价预测偏差对注册制改革与IPO溢价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询价机构报价制度在注册制下能更好地转移相关新股在二级市场的意见分歧,更大程度地抑制其IPO溢价。研究结论为注册制改革及配套制度的制定和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朱红兵 张兵 陈慰
本文检验了1995~2018年间中国A股市场的规模溢价效应,并进一步考察了投资者情绪与卖空限制等因素在规模溢价效应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规模溢价效应,多空策略组合下的年均回报高达13.08%。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是促成上市企业规模溢价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式融资融券制度安排所降低的卖空限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上升均显著抑制了规模溢价效应。通过时序因子构造方法,本文将投资者情绪规范化为定价因子,进一步完善了Fama-French的三因子定价模型,为规模溢价的解释提供了更有力的实证模型。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监管层要密切关注并引导投资者的情绪,并在融资融券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卖空机制,提高市场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潇潇 杨春鹏
文章通过估计五种情绪代表的第一主成分构造了一个总情绪指数,检验投资者情绪和A股溢价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小市值型股票溢价与投资者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大市值型股票溢价主要与其它非情绪因素有关。与小市值型股票价格更易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实证结论一致。
关键词:
第一主成分 投资者情绪 溢价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仁 寇跃晨 逯明
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其投资情绪的变化往往会对自身投资结果及整个交易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而如何客观合理地度量投资者情绪一直是实际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综合显性指标法和代理变量法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出上海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SSMISI,希望借此全面客观地衡量投资者情绪,并依据构造的情绪综合指数对行业情绪溢价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行业情绪β值反映22个行业对于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敏感度。对行业情绪溢价的分析,一方面细化了对投资者情绪理论的研究,指出不同行业的情绪敏感性差异;另一方面,对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时的行业选择提供了一定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于忠泊 田高良 张咏梅 曾振
鉴于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研究文献的缺少,文章从股价信息含量的角度研究了会计稳健性的公司治理功能。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与股价信息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会计稳健性与股票价格同步性显著负相关;与知情交易概率显著正相关;会计稳健性会使得股价中包含更多未来盈余的信息。实证结果还发现,会计稳健性与外部治理环境存在互补关系;会计稳健性对管理者的约束功能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够有效抑制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管理者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增强了投资者搜集公司层面私有信息的动机,促使更多的投资者利用公司层面的私有信息进行知情交易,股票价格中包含更多公司层面的私有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