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11)
2023(17989)
2022(14835)
2021(13802)
2020(11652)
2019(26202)
2018(25873)
2017(49383)
2016(26651)
2015(29767)
2014(29171)
2013(27960)
2012(24968)
2011(21835)
2010(22347)
2009(21012)
2008(19917)
2007(17869)
2006(15581)
2005(14324)
作者
(71306)
(59184)
(58846)
(56332)
(37598)
(28023)
(26918)
(22854)
(22488)
(21047)
(19965)
(19961)
(18628)
(18623)
(18337)
(18279)
(17571)
(17446)
(17133)
(16865)
(14603)
(14458)
(14243)
(13706)
(13264)
(13213)
(13077)
(13056)
(11863)
(11539)
学科
(97236)
经济(97089)
管理(84180)
(77052)
(66640)
企业(66640)
方法(42236)
数学(35849)
数学方法(35298)
(33698)
中国(29563)
(28011)
(27587)
业经(24461)
(22437)
财务(22362)
财务管理(22283)
企业财务(21274)
(20430)
(19382)
银行(19356)
(19241)
(18442)
(18006)
金融(17998)
农业(17959)
地方(17728)
理论(17526)
(16419)
贸易(16400)
机构
学院(354793)
大学(354595)
(140809)
管理(137977)
经济(137744)
理学(118033)
理学院(116897)
管理学(114725)
管理学院(114071)
研究(112481)
中国(90266)
(74166)
(73546)
科学(65251)
财经(57143)
(55666)
中心(54768)
(53968)
(53000)
(51864)
业大(48763)
研究所(47937)
北京(45397)
(45245)
师范(44742)
(43634)
经济学(43379)
财经大学(42563)
(41732)
农业(41004)
基金
项目(237930)
科学(189090)
研究(178013)
基金(173677)
(149861)
国家(148611)
科学基金(129684)
社会(114451)
社会科(108465)
社会科学(108440)
(93268)
基金项目(90881)
教育(83902)
自然(82216)
自然科(80346)
自然科学(80325)
自然科学基金(78862)
(77824)
编号(73113)
资助(69853)
成果(60443)
重点(53620)
(53041)
课题(50527)
(50319)
(49702)
(48264)
国家社会(47788)
创新(47018)
教育部(46522)
期刊
(157076)
经济(157076)
研究(105905)
中国(78809)
(62468)
管理(54028)
学报(52151)
(49046)
科学(47622)
教育(43336)
大学(41554)
学学(38781)
(37387)
金融(37387)
农业(32577)
技术(32093)
财经(28558)
业经(26606)
经济研究(25285)
(24468)
问题(20340)
财会(18578)
(17760)
会计(17506)
图书(17505)
(16969)
理论(16501)
(15887)
技术经济(15330)
现代(15314)
共检索到542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邹兆荣  杨洁  
本文在分析以英美、德国、日本为代表的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其内部监督机制的运作模式、有效性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而提出我国基于监事会与内部审计部门一体化的内部监督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回亚茹  段威  
本文结合我国各类企业治理实践经验,认为在宏观层面,包括监事会在内的内部监督模式作为企业治理改革的重点,鼓励企业自主进行个性化设计,体现私法自治;微观层面,完善监事会制度应注重强化监督地位的独立性、维护监督权力的充实性、保证监督能力的高超性、保障监督动力的充足性,进而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与发展竞争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缪艳娟  
我国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关法律规范对监事会职权等的规定本身存在诸多缺陷,是导致我国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 的重要制度原因。在当前董事会仍为大股东或内部董事控制的情况下,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不仅难以发挥预期作用,而且还会造成与监事会功能的交叉、机构重叠,为此建议借鉴德国监事会成功的经验,重整我国公司治理监督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维安  张亚双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通过以股东为核心的利害相关者对管理层的权力制衡 ,实现公司整体决策的科学化 ,因此 ,有效的监督机制设计十分重要。然而 ,在目前我国的公司治理研究中 ,针对怎样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对管理层监督的讨论较多 ,关注如何有效发挥监事会对管理层监督作用的内容却很少。对监事会功能定位理论认识上的模糊 ,导致人们在实践中难以解决监事会的功能虚化问题 ,普遍存在弱化甚至取消监事会监督的倾向。本文分析认为 ,应在明确监事会代表除控股股东以外其他利害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 ,突出监事会的监督重点、监督范围、监督手段 ,从而构造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监督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维安  张亚双  
在目前我国的公司治理研究中 ,针对怎样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对管理层监督的讨论较多 ,关注如何有效发挥监事会对管理层监督作用的内容却很少。对监事会功能定位理论认识上的模糊 ,导致人们在实践中难以解决监事会的功能虚化问题 ,普遍存在弱化甚至取消监事会监督的倾向。本文分析认为 ,应在明确监事会代表除控股股东以外其他利害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 ,突出监事会的监督重点、监督范围、监督手段 ,从而构造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监督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苏欣  
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经济主体,其运行是否健康高效不仅关系到其所有权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也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水平,所以必须构建科学高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对于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的普遍发生,应辨明成因,加强监事和独立董事的协同、保障其独立性和知情权,并以审计监督作为监事和独立董事履职的重要手段,同时对相关管理创新措施进行法律规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苏欣  
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经济主体,其运行是否健康高效不仅关系到其所有权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也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水平,所以必须构建科学高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对于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的普遍发生,应辨明成因,加强监事和独立董事的协同、保障其独立性和知情权,并以审计监督作为监事和独立董事履职的重要手段,同时对相关管理创新措施进行法律规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苏欣  
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十分重要的经济主体,其运行是否健康高效不仅关系到其所有权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也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水平,所以必须构建科学高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对于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的普遍发生,应辨明成因,加强监事和独立董事的协同、保障其独立性和知情权,并以审计监督作为监事和独立董事履职的重要手段,同时对相关管理创新措施进行法律规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长翠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我国的公司监事审计在形式上基本完备 ,但监督运行机制并不理想。有鉴于此 ,本文拟采用规范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并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 ,对公司监事审计的改革与完善进行了广角透视与思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晓蕾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法律监督的结构性制因主要体现在高效实现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市场化管理人才选任机制的有机统一,因此应控制党组织选任人员的范围,实现法律监督方式与政治监督方式的妥善分工。从制度场景预设来讲,国有控股因素不会损害上市公司整体利益和投资者利益,无须在公司法层面作出特别因应。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无法实现制度竞争、监督协同,故审计委员会应成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法律监督的基本主体。对此,需要从公司法层面和操作性规则层面予以法制完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绵水  
本文分析了股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机理和实质、并针对目前监督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的缺陷、提出了相应改进错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芳芳  
我国现行仲裁法关于内部监督的规定较为抽象、笼统,未形成科学的监督规范体系,也缺乏监督的程序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为保障仲裁制度的健康发展,应当完善仲裁的内部监督机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兵  吕梦  苏文兵  
监事会应在企业财务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现有研究抑或对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缺乏应有的关注,抑或发现监事会"有名无实",其原因包括监事会专业知识不够、获取信息途径少、独立性低等方面。文章基于内部审计人员兼任监事会成员的视角,采用2010-2015年上市公司全样本数据和倾向值得分配对获取的数据,检验内部审计人员兼任监事会成员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内部审计人员兼任监事会成员能显著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抑制作用更多发生在股权制衡度高的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同时,基于不同层级的审计人员和兼任监事会成员类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非审计总监担任监事会成员,审计总监兼任监事会成员更能抑制盈余管理活动,并且无论是担任监事会主席还是非监事会主席,抑制作用均显著存在。本研究丰富了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治理机制的学术文献,也为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改革提供了新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工作技术研究中心课题组  薛梅梅  崔竹  刘凌  王晓洁  
本文运用产业链理论深入研究中央企业产业链布局模式及特点,揭示产业融合及产业链整合加速背景下监事会分类监督面临的多重挑战,提出构建产业链视角下监事会分类监督的工作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