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9)
- 2023(12906)
- 2022(11303)
- 2021(10558)
- 2020(8934)
- 2019(20221)
- 2018(19785)
- 2017(38391)
- 2016(21163)
- 2015(23369)
- 2014(22882)
- 2013(22521)
- 2012(20340)
- 2011(18186)
- 2010(17666)
- 2009(16134)
- 2008(15674)
- 2007(13421)
- 2006(11579)
- 2005(9847)
- 学科
- 济(77760)
- 经济(77663)
- 管理(64975)
- 业(62670)
- 企(53846)
- 企业(53846)
- 方法(39223)
- 数学(34095)
- 数学方法(33774)
- 财(24073)
- 农(20962)
- 中国(18869)
- 业经(18171)
- 学(17830)
- 务(17455)
- 财务(17397)
- 财务管理(17373)
- 企业财务(16608)
- 贸(14638)
- 贸易(14632)
- 地方(14598)
- 易(14211)
- 制(14068)
- 农业(14000)
- 技术(13389)
- 环境(13054)
- 和(12741)
- 理论(12553)
- 划(11902)
- 银(10563)
- 机构
- 大学(294697)
- 学院(292337)
- 管理(120186)
- 济(110803)
- 经济(108465)
- 理学(106018)
- 理学院(104890)
- 管理学(103102)
- 管理学院(102609)
- 研究(94737)
- 中国(68400)
- 科学(62185)
- 京(61934)
- 农(52690)
- 财(50112)
- 业大(49366)
- 所(47553)
- 研究所(43970)
- 中心(42624)
- 农业(41838)
- 财经(41509)
- 江(39727)
- 北京(38425)
- 经(37989)
- 范(36547)
- 师范(36072)
- 院(34523)
- 州(32726)
- 经济学(32014)
- 商学(31829)
- 基金
- 项目(212124)
- 科学(165533)
- 基金(154647)
- 研究(148829)
- 家(137261)
- 国家(136138)
- 科学基金(116384)
- 社会(93446)
- 社会科(88505)
- 社会科学(88480)
- 基金项目(83851)
- 省(82754)
- 自然(79021)
- 自然科(77164)
- 自然科学(77141)
- 自然科学基金(75775)
- 划(70349)
- 教育(67653)
- 资助(62610)
- 编号(59553)
- 重点(47282)
- 成果(46494)
- 部(46089)
- 创(44509)
- 发(43755)
- 科研(41496)
- 创新(41486)
- 计划(40151)
- 课题(40044)
- 教育部(39086)
- 期刊
- 济(113160)
- 经济(113160)
- 研究(79213)
- 学报(54163)
- 中国(48414)
- 农(46886)
- 科学(46818)
- 管理(41514)
- 大学(39936)
- 财(38197)
- 学学(38087)
- 农业(32613)
- 教育(27383)
- 技术(22215)
- 融(20941)
- 金融(20941)
- 业经(19483)
- 财经(19440)
- 经济研究(18329)
- 业(16683)
- 经(16353)
- 科技(15903)
- 版(15206)
- 业大(14842)
- 问题(14833)
- 图书(14212)
- 理论(14031)
- 技术经济(13249)
- 实践(13016)
- 践(13016)
共检索到400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佳 罗瑾琏 张洋
文章以2010年和2011年为时间窗口,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Logistic回归模型先分析公司治理特征对高管人员更换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分析公司治理特征对高管人员更换-业绩敏感度的影响,并且将高管人员中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别进行样本研究,全面探讨具有何种治理特征的上市公司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监督和约束高管人员,从而为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和高管人员约束机制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 高管更换 更换-业绩敏感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希炜 周中胜
以深沪两市108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变更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独立董事人数、领导结构、企业业绩、融资结构、资产规模、控股股东终极所有者的类型、控股股东的产权性质以及股权集中度都是影响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变更的重要因素,但管理层持股比例不能显著地解释高管人员的变更。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高管人员变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杜胜利 李清华
考察公司高管人员一般以5年为一周期,考虑今后的连续观察和世纪之交因素,本文以2000年之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409家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中随机选取的400家作为样本,通过各年年报,收集样本公司在2000—2005年各年财务高管的变动情况,共获得2400个观察,表1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红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红军 林俞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event study)方法分析市场对高管人员更换的反应,即高管人员更换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样本整体来看,市场视高管人员的更换为一个坏消息,减少股东财富;(2)亏损公司的高管人员更换能够产生显著的市场反应,非亏损公司则不会产生这种影响;(3)董事长、总经理的单独更换或同时更换,均能对股东财富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反应显著的期间不同;(4)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的分解,也会对股东财富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高管人员 更换 财富效应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乐琦 蒋峦
从沪市公布的2003年度年报的679家上市公司中,随机抽取220家数据齐全的公司作为样本,对其高管人员的报酬进行分行业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与高管人员的年度报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与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不存在相关性和“区间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向艺 王俊韡 巩震
本文选取深、沪A股上市公司1107家,分别从报酬形式、总经理来源形式、公司规模、行业竞争环境、地区分布、股权结构、代理成本等方面来对高管人员报酬(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激励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是:在目前的报酬激励体系下,非年薪制激励形式优于年薪制和股权性报酬激励形式;总经理为董事长或董事的公司治理绩效和激励机制优于其他类型;公司规模、行业竞争环境和地区分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水平;股权结构的外生性扭曲了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理论;高管薪酬、公司治理绩效与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汤洪波 李湛
结合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构造出高管人员的权力结构,并就公司价值与高管人员权力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当两权分离、董事会规模大、流通股中机构投资者多、发行了外资股或实现了海外上市都对高管人员的权力产生了重大影响,能显著提高公司价值。
关键词:
公司价值 CEO 权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根福 马亚军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持股高管人员出于自利而影响资本结构调节的状况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出于自利具有调节公司负债水平的动机;法人股的存在对高管人员出于自利调节资本结构的能力具有制约作用,但在高管人员拥有公司所有权程度较高时作用有限;法人股还具有一定的促使高管人员的自身利益和其他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的作用,而国有股的这些作用则不明显。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武立东 王建
高管报酬的确定并非单纯的技术设计,而是与财务、公司治理机制密切相关的整体。以2002年~2004年深、沪两市的224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处理方式,实证检验企业绩效、治理机制与高管报酬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与高管报酬正相关,内部股东比例与高管报酬正相关,外部董事比例与高管报酬负相关;民营上市公司的内部股东比例越大反而带来更高的高管报酬水平,二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说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存在大股东对高管层的赎买行为;外部董事的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高管层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降低代理成本,表明董事会在民营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参与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其俊 彭蔚蔚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为对象,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治理评价报告和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数据,探讨了高管人员的薪酬与业绩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即高管的薪酬不是由公司的业绩决定。表明单一现金固定年薪制不合理,薪酬所起到的激励作用很小,应该将固定收入与风险收入相结合,提出采用年薪制度与股票期权制结合的方式来改革薪酬制度。
关键词:
高管薪酬 公司业绩 薪酬制度 相关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戚拥军 彭必源
当今的主流观点认为,在职消费纯粹是高管人员在浪费公司的剩余资源、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本文认为,该观点完全忽视了在职消费可以起到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和显赫身份等积极作用。产生这种认识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在职消费给公司带来的收益一般是间接的,通常很难准确计量,因而被忽略;而其给公司"浪费的资源"(即在职消费的成本)却可以准确计量。但是从公司的角度而言,只有全面考察某项在职消费的相关成本和收益,才能正确评价该项在职消费是否对公司有利。
关键词:
在职消费 公司高管人员 额外收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继忠
在我国,高管人员持股日益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资本市场尚不发达、监管部门监管尚不完善的中国,在购并情形下,高管人员持股是否有利于公司市场绩效?本文将对该课题做深入探讨。
关键词:
购并 高管人员持股 公司市场绩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进朝
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9年公司高管更换的面板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方法设计了12个实证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高管更换以及高管更换特征与审计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董事长更换和CFO更换分别与外部审计独立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长的常规更换和董事长的上半年更换分别与审计独立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CEO更换和CEO更换特征与审计独立性的相关性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