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73)
- 2023(11661)
- 2022(9690)
- 2021(8723)
- 2020(7453)
- 2019(16391)
- 2018(15855)
- 2017(30917)
- 2016(16915)
- 2015(18204)
- 2014(17618)
- 2013(17730)
- 2012(15874)
- 2011(13873)
- 2010(13779)
- 2009(13289)
- 2008(13728)
- 2007(12178)
- 2006(10905)
- 2005(10104)
- 学科
- 业(88817)
- 企(83726)
- 企业(83726)
- 管理(71989)
- 济(71495)
- 经济(71397)
- 财(34200)
- 方法(32188)
- 业经(28350)
- 务(26248)
- 财务(26234)
- 财务管理(26212)
- 企业财务(25086)
- 农(24287)
- 数学(23870)
- 数学方法(23733)
- 税(22028)
- 税收(20570)
- 收(20401)
- 农业(17737)
- 技术(16725)
- 制(15733)
- 中国(15002)
- 划(14984)
- 策(14831)
- 和(13987)
- 体(13154)
- 理论(12754)
- 企业经济(12701)
- 经营(12667)
- 机构
- 学院(243381)
- 大学(237819)
- 济(103545)
- 经济(101931)
- 管理(101858)
- 理学(88617)
- 理学院(87835)
- 管理学(86885)
- 管理学院(86461)
- 研究(73844)
- 中国(60044)
- 财(55870)
- 京(48258)
- 农(44287)
- 科学(43589)
- 财经(43265)
- 经(39427)
- 所(37225)
- 江(36591)
- 业大(36392)
- 农业(35013)
- 研究所(33096)
- 中心(32998)
- 财经大学(32016)
- 经济学(30543)
- 商学(30438)
- 商学院(30182)
- 北京(29720)
- 州(28023)
- 经济学院(27860)
- 基金
- 项目(157995)
- 科学(126175)
- 基金(118533)
- 研究(112269)
- 家(103832)
- 国家(102868)
- 科学基金(90235)
- 社会(75241)
- 社会科(71514)
- 社会科学(71490)
- 基金项目(63635)
- 省(61296)
- 自然(59441)
- 自然科(58160)
- 自然科学(58142)
- 自然科学基金(57242)
- 划(50605)
- 教育(49246)
- 资助(46685)
- 编号(43298)
- 业(39112)
- 创(36730)
- 部(34933)
- 重点(34913)
- 创新(33430)
- 成果(33266)
- 发(32871)
- 国家社会(31664)
- 制(31233)
- 科研(30609)
- 期刊
- 济(116346)
- 经济(116346)
- 研究(71583)
- 财(48304)
- 管理(42409)
- 中国(41169)
- 农(40733)
- 学报(37154)
- 科学(34455)
- 大学(28043)
- 农业(27790)
- 学学(27322)
- 财经(21067)
- 业经(20913)
- 融(20429)
- 金融(20429)
- 技术(19844)
- 经济研究(18676)
- 经(17961)
- 业(17554)
- 务(17506)
- 财会(15928)
- 税(15809)
- 问题(14823)
- 税务(14034)
- 技术经济(14005)
- 教育(13395)
- 会计(13262)
- 现代(12509)
- 商业(12499)
共检索到359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路航 李阳
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企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避税,导致信息不对称加大、代理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增加,甚至会导致在一定程度上的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公共资源配置扭曲,因此很有必要关注企业避税这一话题。通过回顾101篇检验公司治理和企业避税之间关系的实证论文,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九个方面总结公司治理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包括管理层激励、高管个人特征、董事会特征、内部控制、所有权结构、外部审计、资本市场压力、政府税收征管和政企关系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同时提出每种公司治理机制作用于避税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戴蓓 丁帆
本文系统回顾和梳理国内外关于政治关联、融资约束以及企业避税行为的相关文献,重点分析在融资约束环境下企业寻求政治关联提升避税行为程度的内在关系,为今后更加深入地研究此类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政治关联 融资约束 避税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瀛 张士强
基于传统的税收筹划理论和现代有效税收理论的两种观点,企业避税是否有利于企业效率和价值的提升仍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企业避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从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管理层成本收益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企业避税的因素,然后梳理了企业避税在代理成本、融资成本和成本收益三种视角下的作用路径,并重点阐述了企业避税对现金持有价值、企业价值、非效率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最后给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企业避税 影响因素 作用路径与经济后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蔡昌 曹晓敏 蔡一炜
数字经济发展为数字企业国际避税提供了新"契机",但大量存在的国际避税行为不仅造成东道国严重的税收流失,而且对国际税收公平原则形成严峻挑战。文章以亚马逊公司避税案为例,分析数字企业的国际避税动机、行为后果,阐释数字服务税的国际发展动态,并探讨我国应对数字企业国际避税的措施。一是基于税收法定原则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立法;二是创新数字经济下的税收征管与治理模式;三是加强税收协同治理并形成税收共治格局;四是加强国际反避税合作,以最大限度维护我国税收主权和国家利益。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亚马逊公司 反避税 数字服务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段婧婧
文章以宇通公司为例,依托避税理论、企业集团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宇通公司的治理结构、内部市场和避税效应。研究发现:宇通公司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三权合一"的治理结构有利于实际控制人实施内部市场利润转移交易;宇通公司内部形成了存在地区税率差异的内部市场,丰富了宇通公司的避税方式,宇通公司收入和利润主要向低税率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转移,宇通公司的实际税率低于同行业实际税率均值。
关键词:
治理结构 内部市场 避税效应 宇通公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曦 王丹舟
自20世纪后期,企业税收规避行为逐渐成为各界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十年来,学术界对税收规避行为的研究愈发深入。基于企业价值视角,通过对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的文献进行统计述评可以发现,相关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针对税收规避行为与企业价值关系;二是税收规避对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特别是投资融资决策的作用;三是税收规避行为价值的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付朝干 李增福
前期研究表明,腐败降低了企业避税成本,提高了企业避税程度。在中国,按照适用所得税税率以及日常经营所受到检查监督的差异,民营企业的避税策略可分为保守与激进两种类型,而后者通过寻租实现有效避税。文章以2009-2016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保守避税企业作为对照组,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十八大以来的腐败治理对激进避税民营企业避税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这类企业的避税程度在腐败治理后反而明显提高。对此,文章提出由于税收政策设置不完善,部分执法者通过提高执法强度来谋取私利。腐败治理会抑制这种行为,降低执法强度,引起激进避税民营企业的避税程度提高。在腐败治理的同时,增强税收执法者正直执法的物质或政治激励,可同时实现消除税收腐败与降低激进避税民营企业避税程度的双重目标。文章从税务领域证明了国家近期出台的注重政治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新措施的正确、及时和有效,也为强化行政执法者不想腐的自觉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晨
基于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针对中小股东参与治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将避税这一上市企业普遍存在现象引入两者关系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中小股东参与治理能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效率;避税显著抑制企业投资效率;避税显著增强中小股东参与治理与企业投资效率间的正相关程度。研究可为上市企业投资效率、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公司治理和积极履行纳税义务产生协同效应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投资效率 中小股东参与治理 企业避税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煜皓 张文婷
反垄断是保证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重要举措。文章尝试从企业税收规避的角度理解反垄断的潜在影响。理论上,反垄断对垄断企业避税有两种可能的作用。一方面,反垄断会增加垄断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垄断企业的避税意愿;另一方面,反垄断会强化市场竞争的治理作用,抑制垄断企业的税收规避。借助《反垄断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实施后,垄断企业的避税程度显著上升。机制检验表明,《反垄断法》降低了垄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了垄断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影响其税收规避程度。进一步分析表明,《反垄断法》对垄断企业避税的影响在政府干预更弱的地区、内外部融资能力更差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最后,《反垄断法》提高了垄断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和债务融资成本,削弱了垄断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评估《反垄断法》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反垄断法 税收规避 市场竞争 融资约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丹舟 罗曼璐
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企业避税、社会责任承担与公司价值三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并非纯粹的道德展现,而是作为企业避税的风险对冲机制存在,企业避税配合社会责任承担克服了单纯避税对公司价值提升的非持续性风险和单纯社会责任承担对公司价值提升的滞后性风险,在短期和长期提升公司价值。进一步研究表明,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企业在进行避税时会主动承担显性社会责任而规避隐性社会责任的承担,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社会整体绩效。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企业避税 社会责任 公司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丹舟 罗曼璐
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企业避税、社会责任承担与公司价值三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并非纯粹的道德展现,而是作为企业避税的风险对冲机制存在,企业避税配合社会责任承担克服了单纯避税对公司价值提升的非持续性风险和单纯社会责任承担对公司价值提升的滞后性风险,在短期和长期提升公司价值。进一步研究表明,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企业在进行避税时会主动承担显性社会责任而规避隐性社会责任的承担,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社会整体绩效。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企业避税 社会责任 公司价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行 吕长江
自企业避税被纳入公司治理框架以来,已有文献对于企业避税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本文试图从避税对企业产品市场绩效的影响视角,研究避税在企业中的角色。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我们发现,与竞争者相比,企业的所得税避税程度每提高1个标准差,其未来的行业市场份额将增长1.9%。这一结论表明,避税会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从而意味着企业的避税行为具有战略效应。此外,避税的战略效应在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更为显著,但避税的战略效应并不受信息透明度、代理冲突与产权性质的影响。最后,避税对产品市场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上厘清了现有文献的冲突,也有一定的政策性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运舒 张冰洁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本文选取2010~2015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数据,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企业投资效率和企业避税三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与企业投资效率呈正相关;避税活动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呈负相关,尽管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减弱避税活动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程度,但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本文得出结论,在我国现阶段机构投资者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公司治理。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企业避税 投资效率 代理理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贾婷
本文采用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数据,研究企业避税活动对商业信用的影响,试图从商业信用的角度为企业能避而不避税之谜提供一个解释。研究发现:第一,企业的避税行为会引起企业商业信用的下降,并且这种负向关系是显著的;第二,经营环境好的企业比经营环境差的企业更容易发生这种显著的负向关系,这意味着经营环境好的企业比经营环境差的企业更加可能不采取避税行为。
关键词:
企业避税 商业信用 经营环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齐援军
随着三资企业的增多及投产盈利,我国的涉外税收金额也逐步增加,截至到1990年底,总共实现涉外税收130亿元.其中1988年为24.1亿元,1989年为35亿元,1990年为49.1亿元.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