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42)
2023(7831)
2022(6972)
2021(6671)
2020(5900)
2019(13764)
2018(13611)
2017(27086)
2016(15012)
2015(17293)
2014(17399)
2013(17238)
2012(16422)
2011(14671)
2010(15026)
2009(14245)
2008(14803)
2007(13793)
2006(11851)
2005(10829)
作者
(44267)
(37307)
(37000)
(35384)
(23804)
(17954)
(17130)
(14434)
(13834)
(13296)
(12589)
(12493)
(11769)
(11746)
(11674)
(11558)
(11479)
(11002)
(10888)
(10819)
(9176)
(9168)
(9137)
(8476)
(8408)
(8357)
(8321)
(8317)
(7558)
(7480)
学科
(62068)
经济(61979)
管理(50901)
(49662)
(43566)
企业(43566)
方法(33648)
数学(29593)
数学方法(29301)
(23407)
(17581)
财务(17558)
财务管理(17511)
企业财务(16851)
(16456)
(16208)
中国(13824)
(12601)
业经(12572)
(11766)
(11755)
银行(11740)
(11264)
贸易(11257)
(11085)
(11031)
金融(11029)
(10941)
农业(10251)
地方(9911)
机构
大学(224726)
学院(221536)
(89036)
管理(87544)
经济(87073)
理学(75332)
理学院(74561)
管理学(73290)
管理学院(72883)
研究(70380)
中国(56933)
(46933)
(45607)
科学(42684)
(37596)
(36406)
财经(36198)
中心(33953)
(33490)
(32851)
研究所(32586)
业大(32438)
农业(29768)
北京(29537)
(27183)
财经大学(27101)
经济学(26924)
师范(26884)
(26725)
(24688)
基金
项目(139995)
科学(109884)
基金(102968)
研究(99974)
(89420)
国家(88678)
科学基金(76088)
社会(63199)
社会科(59773)
社会科学(59750)
基金项目(54962)
(53175)
自然(50671)
自然科(49534)
自然科学(49520)
自然科学基金(48690)
教育(47074)
(45338)
资助(43281)
编号(40877)
成果(34447)
(32439)
重点(31206)
(28179)
教育部(27953)
(27777)
科研(27448)
课题(27106)
人文(26826)
大学(26769)
期刊
(97327)
经济(97327)
研究(62421)
中国(41359)
(40131)
学报(36255)
(33575)
科学(32140)
管理(31290)
大学(27420)
学学(25979)
(24490)
金融(24490)
农业(22159)
教育(20178)
财经(19100)
技术(17873)
(16165)
经济研究(14943)
业经(14902)
问题(13021)
财会(12337)
(12242)
(11881)
理论(11518)
技术经济(11387)
统计(10898)
会计(10894)
(10822)
实践(10363)
共检索到328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玉贵  杨忠直  
股东监督行为的博弈分析表明,在对经营者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大、小股东之间存在多阶段的动态博弈过程。由于监督的"公共物品"特征,导致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不足,存在股东"搭便车"的倾向,并且这种不足随着股权的适当集中而减弱;而当公司股权适当集中,大股东主动承担对经营者的监督时,又容易造成大股东对小股东权益的侵占。因此,为保护小股东权益,在造就大股东,形成强有力股东监督机制的同时,必须强化对大股东的监督管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殷伟  王明照  
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大股东和小股东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亚集团,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公司的监督程度也不一样,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小股东的“搭便车”倾向,监督相对于帕累托最优下的不足,以及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许明  张义忠  
公司治理有多种含义,但最重要的是对经营者的监督问题。在公司治理的多元监督主体中,股东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监督主体。在我国公司股权集中、内部人控制的现实条件下,发挥股东的监督作用尤其重要。股东是分为不同层次的利益主群体,处于不同利益层次上的股东,其监督的积极性并不相同。我国公司法应针对股东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不同的法律应对,完善我国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实现公司法上的进一步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秉祥  张涛涛  祝珊  陶瑞  
在非完全信息重复博弈的前提下,利用KMRW声誉模型分析得出维持良好的声誉会给经理人带来更长远的经济效用,进一步采用2013~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验证了股东监督以及经理人声誉对管理防御行为的约束作用,以期建立经理人的声誉评价和档案机制以及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而促进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秉祥  郭慧  李越  陶瑞  
在高能力经理的假定条件下,通过博弈方法将互惠偏好引入股东监督与经理管理防御的非完全信息博弈赛局中,研究经理互惠偏好对其管理防御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股东对经理采取弱监督策略时,互惠型经理因互惠公平效用的增加而选择较低的管理防御水平;相反,当股东对经理采取强监督策略时,互惠型经理因较小的互惠公平效用而选择相对较高的管理防御水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立东  
文章以2006年深、沪两市的235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董事会监督对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报酬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与高管报酬正相关,董事会监督的调节作用会强化二者正相关关系,但大股东控制的调节作用会扭曲二者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表明,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报酬决定中存在"赎买效应"和"任职激励效应",加强对大股东控制的监管,推进董事会独立性的建设,对于提升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沈弋  徐光华  朱佳立  
在传统的公司治理语境中,中小股东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文章基于中小股东投票的数据,分析了中小股东参与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小股东的积极参与能够有效地降低股价的同步性,并且这一效应在内部监督治理不完善的公司以及较少外部机构投资的公司里更加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仁曾  梁华杰  叶倩婷  
文章运用逻辑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危机时期监督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动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监督有助于降低侵占动机,并且在危机时期对侵占动机的抑制更明显。机构持股和审计单位聘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侵占动机,但在危机时期作用有限。证监会监督和负面审计意见对上市公司问题的识别是抑制侵占动机的根本之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官峰  李娟  段尚尚  
基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这一自然实验,文章主要关注股权流动性变化对股东持股决策的影响。以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控股股东减持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股份获得流通权后,非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有明显的下降。进一步地,文章还研究了监督能力对非控股股东减持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内外部治理水平越低、控股与非控股股东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非控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减持比例越大,即随着监督能力的下降,流动性提高后非控股股东倾向于"用脚投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垒  张凯迪  于文成  
基于有限注意理论,借助2013—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合作与竞争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监督型机构大股东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多个监督型机构大股东持股所有权比例及竞争性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即当持股比例低于20.2%、竞争性程度低于0.273以及当企业中存在两个以下监督型机构大股东时,监督型机构大股东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都表现为对企业投资效率的积极治理效应,并且在国有企业、两权分离度较低和外部监督较弱的企业中,多个监督型机构大股东需要更高的竞争性程度才能使企业达到较高的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监督型机构小股东的存在可以缓解监督型机构大股东过度合作与竞争引发的企业投资效率下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亮  刘春  
本文在细分出公司中与终极控制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三类股东并将其界定为上级股东的基础上,集中考察了上级股东在降低第一类代理问题方面的治理功能。研究发现,更高的代理冲突下,公司对上级股东的参与有着更高的需求,而上级股东的介入也能够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上级股东的上述监督行为符合收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框架。并且,如果按传统股权制衡研究的范式将所有非第一大股东视为一个整体,并不能观测到上述结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毕艳杰  
本文将家族化水平、大股东监督与公司绩效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进行研究。建立了在不同的家族化管理水平下,大股东监督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模型,并以2004年深、沪324家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监督对公司绩效作用的强弱受到家族化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洪  章仁俊  
在一个简单的框架下,笔者运用进化博弈理论从监督的角度分析了大股东与监管当局的博弈关系。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分析表明:监管当局的超额收益、正常收益、大股东的掏空金额、租金等初始条对博弈均衡的结果都将产生影响。借鉴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范式得出,不同的掏空金额会导致博弈双方出现多重均衡,但并非所有均衡点都具有安定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晓芳  
按照经济性质股东可以分为:控股股东,流动股东以及员工股东。其中,控股股东也有很多类型,每种类型有独特性质。每种类型股东在投资目的、持股稳定性以及决策参与积极性上都有自身特点,因此对待会计监管就存在不同动力、欲望以及方式。控股股东会选择直接参与监督;流动性股东选择查阅相关会议记录,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监督;职工股东会根据自身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参与。这些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凯  武立东  许金花  
利用来自2004—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从业经历不同的专业背景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掏空问题的监督功能。研究结果表明:(1)与非实务界会计背景独立董事相比,实务界会计背景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具有更强的事前与事中监督功能。对于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而言,其事前与事中监督功能并不因工作经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2)与非实务界会计背景独立董事相比,实务界会计背景独立董事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具有更强的事后监督功能。(3)制度环境的外部治理机制与实务界会计背景独立董事治理之间是替代关系,而法律背景独立董事的事前与事中监督功能与外部治理机制之间为互补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