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8)
2023(8130)
2022(6950)
2021(6556)
2020(5540)
2019(12301)
2018(12111)
2017(23139)
2016(13007)
2015(14765)
2014(14720)
2013(14104)
2012(13187)
2011(11657)
2010(11995)
2009(11459)
2008(12184)
2007(11300)
2006(10105)
2005(9406)
作者
(36432)
(30486)
(30393)
(28987)
(19566)
(14594)
(13827)
(11634)
(11541)
(11040)
(10431)
(10255)
(9878)
(9844)
(9758)
(9185)
(9093)
(9003)
(8933)
(8806)
(7668)
(7461)
(7398)
(6986)
(6980)
(6858)
(6808)
(6755)
(6236)
(5902)
学科
管理(52877)
(47399)
经济(47293)
(46259)
(43564)
企业(43564)
(23506)
方法(21463)
数学(18023)
数学方法(17755)
(17607)
财务(17579)
财务管理(17546)
(17254)
企业财务(16924)
(12705)
中国(11820)
业经(11731)
(11012)
体制(10919)
(9164)
(9118)
银行(9105)
(8949)
(8717)
金融(8714)
(8549)
理论(8532)
技术(7623)
(7557)
机构
大学(186824)
学院(185527)
(72499)
管理(71427)
经济(70888)
理学(60831)
理学院(60218)
管理学(59199)
管理学院(58855)
研究(58585)
中国(47729)
(42849)
(39021)
科学(33354)
财经(32522)
(29351)
(29126)
(28688)
中心(27541)
(25783)
研究所(25409)
北京(24555)
财经大学(24196)
业大(23770)
(22958)
(22163)
经济学(22067)
师范(21912)
(21432)
商学(20413)
基金
项目(115665)
科学(91823)
研究(85503)
基金(85256)
(73246)
国家(72614)
科学基金(63387)
社会(55390)
社会科(52437)
社会科学(52420)
基金项目(44589)
(44122)
教育(40882)
自然(40594)
自然科(39667)
自然科学(39658)
自然科学基金(38979)
(37160)
资助(34970)
编号(34549)
成果(30428)
(27259)
(26677)
重点(26133)
课题(24084)
(24021)
教育部(23617)
(23171)
国家社会(22783)
人文(22610)
期刊
(84788)
经济(84788)
研究(56594)
中国(40418)
(39514)
管理(29856)
学报(28226)
科学(25395)
(24303)
大学(22462)
学学(21259)
(21237)
金融(21237)
教育(20938)
财经(17593)
农业(15631)
技术(15335)
(14901)
经济研究(12667)
业经(12198)
财会(12172)
会计(11335)
问题(10579)
(9766)
理论(9140)
(8907)
(8232)
现代(8180)
通讯(8167)
会通(8138)
共检索到290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有星  Yusheng Yang  竹可儿  
控股股东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司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控股股东的行为一旦没有得到有效管控,就会产生权力滥用的现象,即控股股东可能会通过不正当关联交易、侵占公司资金、掏空公司资产等行为攫取私利,严重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问题的解决日益成为公司治理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对控股股东信义义务产生的根源、涵义及制度内容予以厘清,并在借鉴域外法系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分别从控股股东负有信义义务的规定、控股股东信义义务的适用标准、控股股东违反信义义务的法律责任以及完善监督控股股东信义义务履行的救济途径这四个方面为我国《公司法》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姜玉梅  邱泽龙  
公司收购过程是一个多方力量博弈的过程 ,围绕着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在这场错综复杂的争夺战中 ,往往存在诸多的不公平 ,使众多利益主体的利益受到损害 ,如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公司雇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 ,为保护公司收购中有关利益主体的利益 ,有必要规定目标公司控股股东在公司收购过程中负有信义义务。本文在界定目标公司控股股东的基础上 ,分析控股股东在公司中所负义务的法律基础 ,进而分析出控股股东在公司收购过程中所负义务的具体内容 ,并分析了违反该种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姚金海  潘榕芳  
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上大量存在的控股股东通过截留、挪用等行为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和利用非公允关联交易、操纵公司重大决定等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我国《民法通则》、《公司法》以及一些行政规章虽然对此有所规制,但规制大多集中在对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上,而对操纵董事会及公司高管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责任追究明显不足。本文认为,引入英美法系国家的受信义务,可以弥补现有法律对控股股东规制不足的缺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兆侠  
对控制股东负加诚信义务的理论基础也是对中小股东加以保护的理论依据,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的两个问题。股权平等、同股同权,一股一权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原则,为了限制控股股东的权利,改善中小股东的法律地位,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利,必须使控股股东承担诚信义务,同时还应设立各种具体制度对控股股东进行规制,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吴敬琏  
公司治理机制呼唤股权结构的改革,一股独大的现象滋生出控股股东擅权独断,甚至把上市公司当作自己的“提款机”。规范控股股东的行为成为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保证国企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在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起相互制衡的关系?请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家吴敬琏的专题文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彤  
本文在界定控股股东概念及概括其地位作用的基础上,对控股股东存在的意义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正负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增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于改善股权结构,塑造相对控股股东,营造其适度表现作用的治理环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史洁琼  付立新  
本文作者所议的问题是我国现在所有股份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问题发生在股份公司内,而问题的根源则很大程度上是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所造成的相关法规的欠缺。人们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内,习惯于用一般法来对待公司法所面对的市场各类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诉求冲突。不把在完全市场经济体内已经成熟的《公司法》有效嫁接在我们的市场体系内,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都会流于“谁权力大谁说了算”的习惯作法,而“权力”则更多地会被引申为行政权力,而不是股权。希望研究股份公司管理和法规的学界专家和实践者能为我们提供类似的案例,展示处理方法及效果。我刊将持续关注此论题,以便为日益庞大的股份公司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并为今后的经济立法提供鲜活的案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勇  李世辉  关键  
控股股东支持是与掏空相反的一种利益输送行为,表现为控股股东用私人资源或其控制的资源支持处于困境中的上市公司。基于对近期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外部环境、内部制度与支持方式三个角度研究控股股东支持行为。发现控股股东通常是在弱法律保护环境与中度经济冲击的背景下利用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进行包括负债、关联交易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利益输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一新  
虚拟股是公司赋予特定雇员的一种可以获得与普通股同等财务利益、但无表决权和所有权的"特殊股票"。虚拟股名虽为股,实则为债。虚拟股股东兼具债权人、经营者、劳动者三重身份,其持股利益与股权中的分红权和增值权似是而非。基于虚拟股的上述特征,传统债权人的保护机制力所不逮,公司治理方面亦面临挑战。是以应明确公司董事对虚拟股股东的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根据支付对价区分不同类型虚拟股股东的主张力,辅以利益冲突优位判断规则,保障虚拟股股东的合理利求。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一新  
虚拟股是公司赋予特定雇员的一种可以获得与普通股同等财务利益、但无表决权和所有权的"特殊股票"。虚拟股名虽为股,实则为债。虚拟股股东兼具债权人、经营者、劳动者三重身份,其持股利益与股权中的分红权和增值权似是而非。基于虚拟股的上述特征,传统债权人的保护机制力所不逮,公司治理方面亦面临挑战。是以应明确公司董事对虚拟股股东的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根据支付对价区分不同类型虚拟股股东的主张力,辅以利益冲突优位判断规则,保障虚拟股股东的合理利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罗胜  曹顺明  
监管保险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仅是防范保险公司控制权被滥用的现实需要,而且有其深刻的制度背景、思想条件和法律基础。在导入保险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监管制度时,应遵循维护被保险人利益、区别对待、循序渐进、借鉴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并将之落实在具体内容的构建之中。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北京证监局课题组  
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违法违规情况,探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违法违规行为频发的原因,提出重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的观念并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压实控股股东和实控人法律责任等相关建议,旨在为遏制控股股东和实控人违法违规提供些许裨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英杰  
上市公司代理问题的泛滥容易导致股市的信用危机,而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约束代理人行为、减少上市公司信用缺失的有效机制。我国股市由于存在制度设计上的种种缺陷,诱发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掠夺中小股东的行经,从而造成了治理机制的失效并引发了信用危机。所以,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问题应重在矫正股市制度设计上的偏差,在培育和健全市场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箐  
我国公司治理中一直存在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问题,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公司的健康成长,而对于规避这一弊端的讨论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作为外部持股股东,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制衡控股股东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单方面控制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公司治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进  
防范控股股东通过不正当关联交易损害中小股东及债权人利益是我国关联交易规制制度的重点。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对控股股东关联交易进行规制的制度主要包括股东大会批准制度、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股东直接诉讼制度、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而我国的相关制度构建尚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