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65)
2023(4518)
2022(3762)
2021(3730)
2020(2964)
2019(6852)
2018(6525)
2017(12371)
2016(7049)
2015(8102)
2014(8028)
2013(7879)
2012(7582)
2011(6682)
2010(7025)
2009(6939)
2008(7490)
2007(6950)
2006(6276)
2005(5852)
作者
(21086)
(17641)
(17470)
(16644)
(11563)
(8600)
(7934)
(6881)
(6743)
(6366)
(6033)
(5878)
(5721)
(5617)
(5593)
(5309)
(5258)
(5159)
(5122)
(5113)
(4535)
(4423)
(4257)
(4028)
(4008)
(3907)
(3907)
(3751)
(3671)
(3602)
学科
管理(28924)
(28253)
经济(28198)
(27498)
(27392)
企业(27392)
方法(14089)
(13961)
(11512)
财务(11503)
财务管理(11482)
企业财务(11153)
数学(10711)
数学方法(10529)
(9215)
理论(7881)
(7282)
业经(7280)
教育(7160)
中国(6518)
(6258)
(5953)
公司(5269)
体制(5198)
(5135)
(5053)
(4866)
研究(4804)
(4271)
金融(4271)
机构
大学(113311)
学院(108286)
管理(42373)
(40709)
经济(39542)
理学(36388)
理学院(36017)
研究(35566)
管理学(35352)
管理学院(35161)
中国(26905)
(24481)
(23072)
科学(19898)
财经(18007)
(17217)
(16601)
(16327)
中心(15570)
北京(15498)
研究所(15079)
(14620)
师范(14473)
(14173)
财经大学(13573)
业大(13519)
(13358)
(12985)
经济学(12293)
商学(11969)
基金
项目(64656)
科学(51226)
基金(47849)
研究(47730)
(41170)
国家(40799)
科学基金(35634)
社会(30485)
社会科(28718)
社会科学(28710)
基金项目(24924)
(24102)
教育(23777)
自然(23238)
自然科(22711)
自然科学(22702)
自然科学基金(22323)
(20406)
资助(19795)
编号(19323)
成果(17488)
(15152)
重点(14795)
课题(13570)
教育部(13511)
(13239)
大学(12861)
(12845)
人文(12680)
项目编号(12422)
期刊
(50309)
经济(50309)
研究(35735)
中国(24052)
(21757)
学报(17332)
管理(17263)
教育(16724)
科学(15620)
大学(13842)
(13024)
学学(12876)
财经(10179)
(9616)
金融(9616)
(8689)
农业(8641)
技术(8147)
(7180)
财会(7043)
经济研究(6881)
会计(6738)
(6277)
业经(6089)
问题(5790)
(5117)
技术经济(4790)
通讯(4786)
理论(4774)
会通(4762)
共检索到168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建伟  
代理理论的核心是解决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相冲突情况下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激励兼容问题,即代理问题。公司治理领域的代理问题起源于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下管理层与股东间的代理冲突,演化到股权不断集中下公司控股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代理问题,呈现出双向代理关系、一阶代理关系、二阶代理关系和双重代理问题等,这为今后的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闫冰  
委托—代理理论是目前公司治理研究中的主流分析框架,也是指导现实实践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传统委托—代理理论所关注的是如何缓解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但是现实实践表明,公司治理中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也存在着隐性代理关系。本文就代理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发展过程及逻辑进行了总结,并对代理理论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郝旭光  黄人杰  刘延锋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出发提出三个理论模型,通过委托代理模型显示了基金组织中效率损失的原理。通过两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之间和基金管理公司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博弈,通过改变支付矩阵展示了如何来改变博弈的纳什均衡的位置,为改善基金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飞  马瑞  
人民币汇改以来,不少中国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来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的外汇风险。但企业因公司治理缺陷进行衍生品投机而发生重大损失的情况常常发生。文章对外汇衍生品使用能否增加企业价值,公司治理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以及公司治理对外汇衍生品风险对冲效果的影响等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析,以期为我国在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础上,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晓珂  黄世忠  
衍生工具在国内外日益受到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我国2007年至2013年间具有潜在风险敞口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应用衍生工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及公司治理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衍生工具企业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增加,并且市场做出负向反应,盈余反应系数显著下降,可能的原因包括管理层的投机行为及套期保值会计制度的影响;进一步检验公司治理的作用,发现衍生工具对盈余质量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这一结果说明公司治理差的企业应用衍生工具更倾向于投机,或者在套保认定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晓珂  黄世忠  
衍生工具在国内外日益受到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我国2007年至2013年间具有潜在风险敞口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应用衍生工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及公司治理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衍生工具企业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增加,并且市场做出负向反应,盈余反应系数显著下降,可能的原因包括管理层的投机行为及套期保值会计制度的影响;进一步检验公司治理的作用,发现衍生工具对盈余质量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这一结果说明公司治理差的企业应用衍生工具更倾向于投机,或者在套保认定为无效的情况下操纵盈余,对盈余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樊鹭  
以2013~2016年中证800指数样本股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公司治理、外汇衍生品使用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外汇衍生品使用能够显著增加企业价值,使用外汇衍生品管理外汇风险的企业,其企业价值要比未使用的企业高出5.7%;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企业越倾向于使用外汇衍生品;而公司治理水平低的企业,外汇衍生品使用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不明显。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玲莎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财务数据,研究公司治理对管理者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制度背景,深入分析和检验企业产权、政策监管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管理者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动机存在重要影响,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管理者越倾向于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避免财务困境风险;相反,管理者越倾向于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薪酬风险。研究还发现,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会受到所有权性质的影响,国有控制属性会弱化公司治理效应,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政策监管差异是重要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施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衍生金融工具的需求与风险与日俱增。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考察内部治理要素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效应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作为内部治理变量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机制和管理层治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其中控制人性质、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二职分离、高管持股比例的制约作用比较显著。研究还发现,上述内部治理要素具有协同效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永刚  
经济演化理论缺乏对企业衍生机理的阐明,只是满足于在同一个企业的意境上讨论企业组织惯例的遗传问题。本文则从企业衍生角度对企业演化的过程与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企业代际衍生对环境选择以及技术与制度演化的重要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岳世忠  蔡立民  
通过阐释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沿革,在对上述三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共有的理论基础,公司治理结构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好坏,最后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和矛  
进入后并购时期,各国公司开始注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许多公司开始剥离除核心业务以外的部分。这种剥离的结果是一些新的公司从原来的公司中衍生出来,导致了一系列的公司创业活动。本文以衍生理论为基础,系统的分析了公司衍生的原因、过程、形式及其后果,为公司在新的经济潮流中的创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泽荣  谢韬  
金融衍生交易市场是一个风险不断增大的市场。这一点往往被理论工作者,新闻媒介关于其高盈利的研究和宣传所掩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人们应该冷静地思考金融衍生交易市场上的风险向题。也就是说,在这一市场上各种金融衍生交易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时,是否潜藏着某些特殊的风险?如果有,风险的种类又有哪些?风险程度有多大?金融衍生交易既然有不同于基本资产交易(例如外汇买卖交易等)的特殊结构,因此,对这一市场的交易风险管理就应有其特殊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小平  刘西友  
以我国证券市场2000年至2007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考察审计质量对业绩—薪酬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审计在解决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过程中的公司治理功能。以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为审计质量代理变量的检验表明,前十大事务所的业绩—薪酬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事务所,审计质量显著影响会计业绩在薪酬契约中的作用。这些证据表明,"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在缓解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中发挥了显著的公司治理功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洁  谭加劲  
关联交易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但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非公允关联交易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进而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机制越不健全,发生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可能性越大。鉴于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中的诸多漏洞,我们建议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法律法规等方面改善公司治理机制,以规范关联交易,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