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9)
2023(2449)
2022(2009)
2021(1947)
2020(1662)
2019(3786)
2018(3522)
2017(7119)
2016(3852)
2015(4458)
2014(4144)
2013(4026)
2012(3647)
2011(3049)
2010(3191)
2009(3064)
2008(3273)
2007(2864)
2006(2646)
2005(2586)
作者
(9348)
(7635)
(7611)
(7244)
(5081)
(3593)
(3576)
(2985)
(2902)
(2768)
(2613)
(2521)
(2509)
(2463)
(2322)
(2313)
(2300)
(2247)
(2220)
(2114)
(1949)
(1847)
(1797)
(1793)
(1790)
(1733)
(1608)
(1606)
(1600)
(1507)
学科
管理(19658)
(19568)
(19378)
企业(19378)
(12585)
经济(12551)
(11402)
(10074)
财务(10073)
财务管理(10047)
企业财务(9811)
(7950)
方法(6802)
(6628)
体制(6171)
数学(5747)
数学方法(5729)
公司(5344)
(4796)
银行(4796)
(4557)
(4373)
金融(4373)
业经(3685)
中国(3423)
(2911)
(2867)
人事(2496)
人事管理(2496)
(2347)
机构
大学(50788)
学院(50024)
管理(22249)
(19999)
经济(19586)
理学(18991)
理学院(18877)
管理学(18764)
管理学院(18667)
中国(14454)
(14173)
研究(13829)
财经(10822)
(10054)
(9957)
财经大学(8394)
商学(7271)
商学院(7227)
(7208)
中心(7057)
会计(6966)
北京(6382)
(6173)
科学(5901)
(5780)
(5758)
经济学(5743)
金融(5590)
公司(5335)
(5210)
基金
项目(29709)
科学(24171)
基金(23073)
研究(22690)
(19245)
国家(19084)
科学基金(17436)
社会(15586)
社会科(14798)
社会科学(14794)
基金项目(12355)
自然(11162)
自然科(10908)
自然科学(10907)
自然科学基金(10724)
教育(10595)
(10325)
资助(9153)
(8901)
编号(8797)
成果(7815)
(7638)
教育部(7028)
(6892)
(6858)
人文(6827)
重点(6543)
国家社会(6435)
项目编号(6365)
(6097)
期刊
(23239)
经济(23239)
研究(16339)
(14822)
中国(10614)
管理(9212)
(9129)
金融(9129)
学报(6227)
财经(5979)
会计(5836)
科学(5760)
财会(5729)
大学(5464)
学学(5165)
(4903)
(4181)
通讯(3920)
会通(3918)
教育(3564)
经济研究(3447)
技术(3075)
业经(3067)
(2754)
(2688)
农业(2632)
理论(2568)
国际(2491)
问题(2470)
经济管理(2441)
共检索到81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秦荣生  
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有三种:即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内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以东亚为代表的家族监控模式。当前我国公司监事会运作中,其监督作用的发挥与制度的初衷相去甚远,基本上形同虚设。因此,必须进行相就的改革,核心问题是协调好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内部审计的关系,使其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名旭  
文章结合监事会的各项特征,对监事会对公司业绩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监事会对公司的业绩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监事会的外部监事比例和监事会的持股比例对公司业绩有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监事会的规模、报酬与会议次数与公司业绩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秀丽  
由于我国特定的环境因素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机制一直不具有实质的有效性 ,本文主要论述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不同监督模式 ,并分析了不同模式赖以存在、有效的前提条件 ,最后论述了我国的现实影响因素及可行的选择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万伟  
本文通过比较美、德、日等国公司监督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的经济特征,并借鉴我国国家委派监事会的经验,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应将独立董事定位于制衡内部董事,将监事会定位于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解决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失效的现实难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维安  郝臣  
本文从监事会运行状况、监事会结构与规模和监事胜任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的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水平总体偏低,监事会虚置现象仍然存在。监事会治理水平不高并不是制度本身存在着问题,而是由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监事会结构与规模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监事胜任能力低下。对监事会治理水平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关系分析显示,在我国经济转轨背景下,监事会仍应作为法定的公司监督机构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权  
大股东所有权性质和持股比例都会对监事会治理产生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重要结论: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不同,会对监事会治理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由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同所引致的代理权争夺,更有利于监事会治理绩效的改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献平  
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自1995年国务院批准在大中城市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组建城市商业银行以来,全国目前已有城市商业银行149家。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央为整肃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而产生的。经过16年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已经由最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维安  王世权  
本文在对现有监事会评价理论与实践回顾基础上,结合中国自身环境条件及改革进程,设计了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利用调研数据,对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监事会治理总体水平较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之间的治理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别,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亦对监事会治理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爽  吴溪  
当公司管理当局企图通过盈余管理而实现盈利时 ,作为外部监控机制的独立审计往往会对管理当局的会计处理发表保留意见。此时 ,作为公司内部监控机制之一的监事会将对注册会计师的保留意见持何种态度 ?考察这种态度的总体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导致不同态度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评价监事会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本研究的经验证据并未发现监事会在公司治理、尤其是在对外部审计的支持方面发挥了预期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昊洋  
本文以2006年至2009年度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监事会成员特质对监事会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监事会成员职业特征和监事会成员兼职都与监事会治理绩效负相关。在非国有企业中,监事会成员持股情况对监事会治理绩效有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中随着监事会成员持股的增加,监事会治理绩效呈下降趋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克成  
一、问题的提出 权力的制衡与监督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监事会是实现权力制衡的重要手段,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公司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监事会的地位、职能和作用。但是,由于监事会制度执行不理想,使这一制度成为我国当前公司治理结构中争议的焦点。有的主张另起炉灶,放弃大陆法系的二元模式,向海洋法系的一元模式改进;有的主张在《公司法》的基础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监事会作用,创造条件让监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伯阳  丰华  刘家国  
文章以河南省国有上市公司的监事会为例,通过对河南省全部25家国有上市公司监事会运行指标的描述统计以及与省内14家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发现当前国有企业监事会违法设置、队伍弱小、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等诸多问题。又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河南省国有企业监事会的规模、监事的人力资本与公司绩效具有线性关系。最后从问题出发,提出如何改善国有企业监事会运行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成凤  
本文利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失效的成因,建立了不完全信息下监事会和董事、经理的混合战略博弈模型,提出了降低董事、经理违规概率的措施以及提高监事监督动力和效果的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玉梅  
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是两种不同治理模式下的监督机构,我国的公司一直都设立监事会这一监督模式,但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提到,应该在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证监会在目前上市公司设有监事会的基础上,还要设立审计委员会这一监督机构;如何设立及协调,以更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分析,并力图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佳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丽敏  王世权  
在对监事会治理评价的相关文献回顾基础上,针对民营上市公司的特征,设计了包括职工监事比例、监事会成员在最大股东单位的任职情况、监事平均持股数、监事会会议次数四个指标的评价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表现出了较强的区域差异和一定的行业差异,整体水平并不高,并且存在着职工监事比例较低、监事在最大股东单位任职比较普遍以及监事会成员激励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本文认为,应该通过扩大监事会规模,适当增加职工监事比例、增强监事积极性、规范监事的提名,促进监事会会议的规范化来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