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5)
- 2023(6962)
- 2022(5950)
- 2021(5452)
- 2020(4548)
- 2019(10196)
- 2018(9908)
- 2017(19435)
- 2016(10643)
- 2015(11903)
- 2014(11592)
- 2013(11250)
- 2012(10334)
- 2011(9146)
- 2010(9318)
- 2009(8937)
- 2008(9202)
- 2007(8315)
- 2006(7439)
- 2005(7126)
- 学科
- 管理(44858)
- 济(39812)
- 业(39736)
- 经济(39722)
- 企(36911)
- 企业(36911)
- 财(22707)
- 方法(17315)
- 务(15521)
- 财务(15502)
- 财务管理(15470)
- 制(15343)
- 数学(14966)
- 企业财务(14891)
- 数学方法(14873)
- 贸(12183)
- 贸易(12178)
- 易(12057)
- 出(11560)
- 体(11247)
- 业经(9979)
- 农(9971)
- 体制(9882)
- 中国(9734)
- 口(7920)
- 出口(7917)
- 出口贸易(7917)
- 划(7558)
- 银(7532)
- 银行(7527)
- 机构
- 大学(149800)
- 学院(148146)
- 济(65362)
- 经济(64130)
- 管理(59209)
- 理学(50643)
- 理学院(50218)
- 管理学(49718)
- 管理学院(49436)
- 研究(45663)
- 财(38140)
- 中国(37839)
- 京(30213)
- 财经(29018)
- 经(26328)
- 江(22727)
- 科学(22659)
- 财经大学(21701)
- 所(21371)
- 中心(21279)
- 经济学(21163)
- 经济学院(19116)
- 北京(18714)
- 研究所(18363)
- 农(18059)
- 商学(17709)
- 商学院(17569)
- 州(17287)
- 业大(17217)
- 院(16756)
- 基金
- 项目(93697)
- 科学(75721)
- 研究(71482)
- 基金(71428)
- 家(60305)
- 国家(59836)
- 科学基金(52962)
- 社会(49293)
- 社会科(46893)
- 社会科学(46883)
- 基金项目(37400)
- 省(34683)
- 教育(32975)
- 自然(32101)
- 自然科(31344)
- 自然科学(31338)
- 自然科学基金(30838)
- 划(28867)
- 资助(28646)
- 编号(27789)
- 制(25530)
- 成果(23924)
- 部(22868)
- 国家社会(21196)
- 重点(20837)
- 教育部(20702)
- 人文(20074)
- 性(19883)
- 创(19832)
- 课题(18894)
共检索到231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敏
被普遍认可的公司治理原则是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分享相对应,但现实并非如此。本文由此提出了控制权悖论,并从投票立宪制和控制权不同来源之间的冲突两方面进行解读,最后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权配置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控制权 控制权悖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钱春海 欧阳令南
目前关于公司治理的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实际上形成了这样一个悖论,即控股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是公司治理绩效改善的必要代价。对此,本文基于企业融资合约的性质解读这个悖论,并指出股权结构的形成实际上只是要素所有者机会主义强度的一种均衡。因此,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是没有任何存在理由的,我们必须加强对控股股东控制权收益的监督,以确保所有的投资者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悖论 解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海勇
传统契约理论大多认为股东是企业唯一的所有者,因此只考虑物质资本所有权,而忽略了人力资本的所有权。随着现代新型企业的出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要求实现剩余控制权分享制。
关键词:
剩余控制权 公司治理 人力资本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郭梦岚 李明辉
借鉴Simunic的审计定价模型,构建关于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7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对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公司治理因素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定价的解释力有限,说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决定审计收费时对被审计单位的公司治理因素考虑较少。具体而言,终极控制人为政府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较低,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定价之间大体上呈U型关系,即股权适度集中和管理层适度持股最有利于降低审计定价,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定价的U型关系仅存在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样本中。研究还发现,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
关键词:
审计定价 公司治理 控制权 审计风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军 杜凤君
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伴随公司法人制度的产生而出现,并日益成为公司治理上的一个难题。国外有关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探讨和立法规则很少针对国有公司,因而国外的理论和经验用于分析中国的国有公司往往难以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围绕着中国国有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出现了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却产生了内部人控制、激励机制加剧控制权私人收益、否认控制权私人收益将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这三个逻辑上的悖论,从而在理念和现实两个方面都导致中国国有公司的治理困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正视中国国有公司在价值目标和市场地位等方面的独特秉性,立法上对因内部人控制而产生的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则不能有丝毫的迁就。
关键词:
国有公司 控制权私人收益 内部人控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志华
学术界关于公司控制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探讨上,而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本质是对公司不合理配置的控制权进行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过程。总结了Facebook、雷士照明、万科和阿里巴巴等国内外关于控制权争夺的案例,认为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并归纳了公司控制权在重新配置和调整过程中的五种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基础,即包括政府、出资者、经营者和员工等在内的各要素主体所提供的环境要素、物质要素、决策要素和执行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最终,明确了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调整的整体趋势,即哪个主体提供的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越高,其享有的控制权也就越多。研究结论揭示了公司控制权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规律,深化了公司控制权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缓解实践中的控制权争夺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怀珍 欧阳令南
我国上市公司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偏好股权融资的同时运行效率却很低,被称之为效率悖论。文章从股权制度安排、股票融资与投资行为之间关系出发,建立模型进行解读:上述悖论源于我国特殊的股权分割制度导致国有资产折股存在溢价效应,激励国有企业承担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因此尽快减持国有股将是改变目前国有企业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恒 何文盛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进入"全流通"时代,控制股份的资本属性和控制权属性得以显现,由此,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的治理模式将发生改变。本文借助制度经济学的思想,讨论了控制权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了控制权市场的演进及公司治理效应。
关键词:
中国上市公司 控制权市场 公司治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菁
本文回顾了美国公司治理体制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文中指出,伴随美国公司治理体制的不断演变,公司控制权已经从所有者手中转移到了内部的经营者和外部的监控者手中。最初,经营者和监控者都是以增进或保护所有者权益为初衷来介入公司事务的,但经过数十年的演化后,二者一道从股东手中攫取了大部分的公司控制权,实现了对公司的联合控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代理理论以及以其为理论背景的股东价值论的兴起,是美国公司治理晚近的一个主要进展,但在这个时期里,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日渐式微的基本态势,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本文讨论了美国公司治理体制的世界性影响,并指出它不是一种理想的公司制度。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控制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金玄武 郑金硕
文章以公司契约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并将二者在公司利益相关者这一内容上联系起来,以公司契约者的所有权为起点,分析在所有权之上的公司社会责任的完善和公司治理的措施。并且,在实证分析公司社会责任对公司控制权和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之后,提出通过公司内部、外部治理规制公司控制权,引导和完善公司社会责任的措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联初 肖晓光
The Sponsor Bank System that we have carried out is not only helpful to reform the financing method, but also beneficial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inter - corporation , so as to establish valid managementstructure of corporations. The whiers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1. There is no institutio...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冬林 张迹 赵利胜
一、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关系分析的误区 近年来,股权结构问题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因为股权结构问题是影响公司治理结构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原因。然而,我们注意到,对于股权结构的研究,因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存在着分析路径、指标选取、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误区。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林浚清 黄祖辉
在有效相机治理机制下公司控制权将随公司绩效和经营状态的变化而发生转移和重新配置。随着公司绩效的恶化,公司控制权将沿着所有者主权、债权人主权和破产清算的方向演进。这种演进的前提条件是产权的明确界定和公司化改造,并需要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其外部制度条件。我国目前还存在许多阻碍控制权转移和有效的公司相机治理实现的制度安排,这需要进行系统地消除和优化。
关键词:
公司相机治理 控制权转移 公司控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冬梅 庄新田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问题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测算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间接了解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程度。本文将控股股东的类型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和个人持股,分别测算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私人收益。研究发现:(1)国有法人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最高,私人控股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次之。(2)在国有股中,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国有股比例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国家控股公司更倾向于采取在职消费等隐蔽方式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3)在私有股份中,股权集中度和制衡度与控制权私人收益成反比但作用有限,这种现象在个人控股公司中更为普遍。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正相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忠 李学伟
本文分析了在目前我国实施MBO的上市公司中,核心管理层作为控制性股东,利用金字塔型的控股结构,使其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分离,为侵害少数股东利益和形成管理层盘踞效应提供了可能性。与此同时,在核心管理层及其他成员之外,缺乏一个以专业收购公司为核心的收购联合体参与收购主体公司的融资过程,从而无法实现对管理层的有效约束与监督。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所有权 控制权 公司治理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