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95)
- 2023(11168)
- 2022(9957)
- 2021(9569)
- 2020(8006)
- 2019(18641)
- 2018(18518)
- 2017(36507)
- 2016(20037)
- 2015(22603)
- 2014(22582)
- 2013(22392)
- 2012(20420)
- 2011(18128)
- 2010(18170)
- 2009(17027)
- 2008(16642)
- 2007(14496)
- 2006(12903)
- 2005(11673)
- 学科
- 济(75245)
- 经济(75134)
- 管理(63988)
- 业(60968)
- 企(53273)
- 企业(53273)
- 方法(36197)
- 数学(30843)
- 数学方法(30463)
- 财(25039)
- 农(20542)
- 中国(18881)
- 务(18190)
- 财务(18126)
- 财务管理(18088)
- 业经(17480)
- 企业财务(17325)
- 学(16539)
- 制(16085)
- 地方(14780)
- 贸(13436)
- 贸易(13430)
- 农业(13397)
- 理论(13169)
- 易(13031)
- 和(12888)
- 环境(12314)
- 技术(12181)
- 银(11964)
- 银行(11923)
- 机构
- 大学(280532)
- 学院(277965)
- 管理(115490)
- 济(106528)
- 经济(103974)
- 理学(99550)
- 理学院(98474)
- 管理学(96935)
- 管理学院(96426)
- 研究(88867)
- 中国(70123)
- 京(60320)
- 科学(54544)
- 财(52384)
- 所(44272)
- 农(42286)
- 财经(41612)
- 中心(41491)
- 江(40792)
- 业大(40283)
- 研究所(39701)
- 北京(38726)
- 经(37756)
- 范(36281)
- 师范(36008)
- 州(33865)
- 农业(32552)
- 院(32436)
- 财经大学(31075)
- 经济学(30313)
- 基金
- 项目(187596)
- 科学(147130)
- 研究(139347)
- 基金(136026)
- 家(117182)
- 国家(116153)
- 科学基金(100358)
- 社会(86344)
- 社会科(81637)
- 社会科学(81612)
- 基金项目(73032)
- 省(72372)
- 自然(65943)
- 自然科(64319)
- 自然科学(64304)
- 教育(63643)
- 自然科学基金(63146)
- 划(60920)
- 编号(57966)
- 资助(56171)
- 成果(47887)
- 部(41711)
- 重点(41099)
- 课题(38878)
- 创(38570)
- 发(38386)
- 项目编号(36368)
- 教育部(36086)
- 创新(35850)
- 科研(35830)
- 期刊
- 济(119301)
- 经济(119301)
- 研究(84925)
- 中国(50830)
- 管理(42292)
- 学报(42196)
- 财(42096)
- 科学(38943)
- 农(38805)
- 大学(32274)
- 教育(31026)
- 学学(30148)
- 融(29698)
- 金融(29698)
- 农业(26234)
- 技术(23013)
- 财经(20306)
- 业经(19509)
- 经济研究(17316)
- 经(16986)
- 图书(15923)
- 问题(15706)
- 理论(15473)
- 实践(14288)
- 践(14288)
- 技术经济(13316)
- 业(13153)
- 科技(13145)
- 财会(12965)
- 现代(12720)
共检索到413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洁慧
我国银行的债权保护问题是近几年理论界和实务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现行的制度安排对银行债权保护存在诸多不利影响,银行债权依然存在较大风险。文章认为,对大贷款人参与公司治理设计初步框架,对举债企业及其内部人控制的行为进行监督控制或激励约束,可以抑制代理成本,客观上有利于举债公司的治理机制的完善和绩效的提高,形成债权治理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莫怩
最后贷款人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我国银行业经营过程中起事中监督作用。当前,我国的最后贷款人制度仍存在最后贷款人职责不十分明确、操作的法律依据不清晰等缺陷。为了有效提高银行业危机应对能力与效率,我国需要从法律上确立明确的最后贷款人救助规则和建设性模棱两可原则,同时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
贷款 银行危机 最后贷款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傅穹 潘为
典当、小额贷款公司两类非金融机构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同时,自身也面临融资通道受限与融资服务狭窄的困境。尽管这类非金融机构为此努力尝试过、创新过,如,银行合作模式、信托合作模式和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但均存在合法性的挑战和潜在的法律风险。为此建议如下:在基本理念上,首先要扶持非金融机构贷款人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在制度创新上,一是法律规则的调整;二是鼓励非金融机构贷款人做大做强,进入资本市场;三是政府设立"小贷基金"的模式进行引导;四是建立非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平台。
关键词:
非金融机构贷款人 民间融资 融资瓶颈
[期刊] 征信
[作者]
成蓉晖 袁雨潇
网络借贷的政府监管缺位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网络借贷中贷款人的权益保护问题更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从当前网络借贷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对网络借贷中贷款人权益保护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政府监管的必要性,试图构建我国网络借贷贷款人合法权益保护的政府监管体系,促进网络借贷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网络借贷 贷款人 合法权益保护 政府监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汤凌霄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汹涌浪潮中,随着我国经济转轨期间金融风险的日益显性化,如何构建金融安全网,尤其是明确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及其行为规则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在研究国外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隐性最后贷款人的概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和行为特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从而提出了必须加快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性最后贷款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隐性最后贷款人 显性最后贷款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厉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分析四种不同情况下中央银行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可能存在的激励目标冲突导致的政策失灵问题。首先,当中央银行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为一身时,代理问题可能导致“内部角色冲突”;其次,监管职能分离后,“内部角色冲突”出现了“外部化”;第三,如果在央行独立性和监管独立性不强的情况下,会导致最后贷款人问题的实际决策权向政府的集中;第四,在预算软约束情况下,最后贷款人政策为整个金融体系提供了显性或隐性的担保,这种担保的存在又反过来加重了预算的软化,如果不加以限制,最后贷款人政策极易成为一种低效率的政策。
关键词:
委托代理 最后贷款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清杰
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化解个别问题银行流动性困难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各国银行安全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惯例中最后贷款人的前提条件、原则、实施策略,以及如何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道德风险、维护监管当局声誉等问题,对中国人民银行行使最后贷款人的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亟待解决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最后贷款人 问题银行 银行安全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涛
最终贷款人是金融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不对称和系统性风险客观需要最终贷款人。任何机构或部门在扮演最终贷款人时 ,都必须协调支持对象、救助方式、资金来源、注资成本等要素并作出选择。减少道德风险的办法包括提高救助贷款利率、建设性模糊、允许机构参与救助等方式。经济转轨过程中 ,我国需设计包括金融机构、财政、央行等部门在内的救助体系
关键词:
最终贷款人 金融风险 道德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阿蒂夫·米安 阿米尔·苏菲 王宇
中央银行之所以必须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为了避免发生银行挤兑导致的健康银行破产和支付系统崩。关于中央银行救助对象有两种观点:一是必须保护存款人和支付清算系统,但不需要对银行的长期债权人或者股东进行救助;二是考虑到银行特殊的贷款职能,必须保护银行债权人和股东。
关键词:
中央银行 银行挤兑 市场救助 支付系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小怡 何建敏
本文从公司利益相关方——银行作为贷款人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推进作用方面做出探讨,认为银行作为专业金融机构其专业技能和在贷款合同中基于贷款人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实施对公司的监督,对于改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2002-2005年沪深两市交易所发布的谴责公告中上市公司贷款及担保信息未披露的相关数据,探析了银行对借款人监督的缺失以及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银行应从借款人决策程序要求、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制定规则来强化贷款人的监督、检查,从而改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凌霄
伴随金融全球化而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最后贷款人日益受到重视。纵观150年尤其是近20年的国际最后贷款人研究史,学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很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首先,本文从金融危机、外汇储备、国际公共产品等三大视角对国际最后贷款人的存在性和价值进行理论阐释。其次,本文选取国际最后贷款人运行机制中的四个关键问题,即主体问题、资源问题、道德风险问题、贷款条件性问题展开梳理。再次,本文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美联储货币互换两个方面厘清国际最后贷款人有效性实证检验的研究进展。最后,本文在分析这些研究缺陷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奕明 林文雄 李思琦 谢诗蕾
目前,银行贷款仍是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途经之一,但是作为大贷款人,银行能否发挥监督作用呢?本项工作比较了两项银行贷款政策——贷款利率和贷款续新,结果发现,贷款利率与借款人财务状况之间有正向压力传导效应,即业绩越好,贷款利率越低,说明存在监督作用,但是贷款续新与借款人财务状况之间的情况则相反,业绩较差,获得续贷的可能性更高。经过分析本文认为,我国银行作为大贷款人已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且主要通过贷款利率政策体现出来,但贷款续新政策反映的主要是银行的融资作用而不是监督作用。
关键词:
大贷款人 银行监督 贷款续新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祝继高
本文研究了债权人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本文利用银行起诉上市公司违反债务契约的法律诉讼数据,分析银行是否要求被起诉企业采取更为稳健的会计政策(起诉前两年、前一年和当年),以及不同类型的银行对稳健性的需求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相比未被银行起诉的企业,被银行起诉的企业会计政策更为稳健,而且非四大国有银行对会计稳健性的要求更高。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被银行起诉的企业在被起诉前贷款利率不断提高,这也间接支持了会计稳健性能够帮助银行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保护自身利益。
关键词:
稳健性 债权人 破产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秋茹
自由现金流配置问题表面上是争夺资源,实质上是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按照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自由现金流控制权属于公司财务资本的提供者。目前财务资本的主要提供者——债权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依然游离在企业权力主导结构之外,赋予以银行为首的大贷款人更多的自由现金流控制权势在必行。本文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提出完善大贷款人债权配置,将有助于完善自由现金流的治理。
关键词:
自由现金流 控制权 大贷款人 治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古小刚
现实中大多数人认为所有的最终贷款人行为都会带来道德风险,其中存在以偏概全的误导。新旧古典主义在理论结构上还存在着形式性缺陷,而大而不倒主义是新旧古典主义逻辑的必然发展,这使道德风险从可能性发展为必然性。解决的方法是制度回归,从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上进行根治。
关键词:
最终贷款人 道德风险 大而不倒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